2021年11月12日 星期五

天團之民營化宿命

譯自:http://togashitecca.blog.fc2.com/blog-entry-205.html


東京佼成管樂團之「民營化」


文:富樫鐵火


*東京佼成管樂團改制為一般社團法人,開始了新的贊助會員制度,招募贊助會員。


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職業管樂團「東京佼成管樂團(Tokyo Kosei Wind Orchestra, TKWO)」前幾日發表了即將成為了一般社團法人,要「民營化」了,並且於明年春天(譯註:日本的會計年度是四月開始)開始再重新出發的消息。


TKWO是在1960年,以宗教法人「立正佼成會」的一個事業部而創立,在去年(2020年)剛好滿六十週年,也是一個相當老牌的職業樂團。然而,這次教團(立正佼成會)方面卻決定要終止管樂團這個事業了。


****


從去年春開始,因為新冠疫情的緣故,TKWO的演奏會陸續中止,樂團的事務局(行政單位)也開始以在家辦公為主。而立正佼成會實際上也是處於活動休止的狀態。


即便如此,因為筆者在今年(2021年)四月出版的「東京佼成管樂團60年史」一書中也有執筆關於樂團紀錄方面文章的關係,所以在這期間中多次去拜訪了TKWO的事務局。


這個事務局以前是位於普門館之內,但在普門館拆除之後,就轉移到對面的立正佼成會大聖堂之中了。



*立正佼成會大聖堂(照片取自維基百科)


然而,就連大聖堂也跟著「關閉」起來,最先我去拜訪之時也搞不清楚該從哪裡進入,而陷入迷路困惑的狀態。不管怎麼說,這畢竟是個巨大的建築物,只要稍微搞錯,就得走好長一段距離了。


原本大聖堂是開放的,其一樓的商店與二樓的大食堂等設施往往也是鄰近之人常常光顧的好去處,就連我自己,也偶而會去利用一下。就算不是這樣,在那附近出生成長的我,大聖堂也是我從小看到大的熟悉建築物。


看到這樣的大聖堂關上大門回歸寂靜,一開始讓我覺得「真是新冠災情才帶來這樣的光景啊」!然後就在去採訪了好幾次之後,卻有了不同的不安感襲上心頭:


如此巨大的組織,竟然像是要永遠停止一樣的暫停活動,真的沒問題嗎?母公司尚且如此,對TKWO會不會也有影響啊?


果然,從去年秋天左右開始,就讓我感受到似乎他們開始針對「經營」方面在進行甚麼檢討了。


到現在終於明白,其實在去年11月時,教團方面就告知樂團方面將要中止樂團事業=結束贊助了,一時之間,甚至逼近到了不得不解散樂團的緊張局面。


不過就在樂團事務局與團員們與教團方面反覆交涉之後,雙方同意樂團以一般社團法人的方式重新出發,而教團會再給予三年的支援協助(提供練習場所等等)。至於定期演奏會,則是總之先在明年(2022年)辦兩場,並且據說將轉移到中野Zero音樂廳來舉辦。


說到這裡,雖然是有點久的事了,還是得來介紹一下2008年10月曾經出版過一本名為「樂團經營學(オーケストラの経営学)」的書。(大木裕子著,東洋經濟新報社出版)


這本書如同標題所示,就是以「經營」的角度來分析、解說樂團的狀況。著者本身從東京藝術大學畢業之後,以中提琴演奏家的身分考入了東京城市愛樂管弦樂團。之後因為對藝術管理與樂團經營很感興趣,然後就走上了研究者之路。此書出版時,她已經是京都產業大學經營學系的副教授了,現在則是東洋大學生活設計系的教授。(譯註:繼續當團員的話,可能會餓死....)


這本書是從一開始就詳述了樂團到底如何不賺錢的點點滴滴,到了第三章甚至用上了「為何明明都是赤字,樂團還能持續下去?」的標題。


文中提及日本的管弦樂團大致可以分成三種類型(著者註:這些都是本書出版當時的記述):


(1)贊助者型:有個大型的經營母體在背後支撐。例如NHK交響樂團、讀賣日本交響樂團、東京都交響樂團、東京交響樂團...等等。


(2)地方經營型:地方政府給予部分程度的贊助。好比說札幌、山形、神奈川...等等有加上地方名稱的管弦樂團。


(3)自立經營型:沒有大型的贊助者。比如說日本愛樂、新日本愛樂、東京城市愛樂(著者自己的樂團)、東京愛樂...等等。


不用說,TKWO在過去是歸類於第一類,也就是贊助者型的樂團。


但書中也提及,在海外的話,則是完全不同的狀況(相對於歐洲各國都是國家主導給予財政支援為主,美國樂團的資金大半是依靠民間捐贈,而政府僅給予捐贈稅制優惠的政策)。


不過在日本,也有文化廳的預算(其中有58.5%,相當於593億日圓是作為文化財產保護之用)。相對起來,藝術文化振興的補助金額僅有50億日圓。而被補助的團體共有122個,其中與音樂相關的則有61個。(著者註:以上全部是出書當時的資料)。


所以樂團完全不用期待來自於國家的財政、稅制方面的支持。


於是著者也針對上述日本各種樂團的經營狀況進行解說,並且特別強調:「最辛苦的就是自力經營型樂團」。 


因此,從此書就可以明白樂團是種每開一場音樂會就會增加赤字的結構。


結果,這些開音樂會的赤字,只能靠文化廳的補助、或是相關產品販賣、捐贈、商演來彌補,這樣還不夠的話,就會陷入反覆借錢周轉才能維持的惡性循環。雖然的確是只要開一場音樂會,就算最後結算是赤字,還是能獲得現金收入。靠著這些現金撐過去,就能繼續維持周轉度日經營下去,實際上也很多公司或商店就是這樣做的。


(TKWO過去的經營狀況是,虧損的赤字由立正佼成會來吸收補助)。


接下來才是這本書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書中針對如果沒有任何的贊助補助的情況下,試算了只靠票房收入要多少錢才能辦一場音樂會的金額。


根據此書計算,以NHK交響樂團為例,每一場音樂會,得要賣出票價「15000日圓」的票「1500」張,才能順利開辦。(著者註:基本資料是以2007年度為準)


然而當時NHK交響樂團的票價主要是分佈在3500~8000日圓之間,何況還有很多像筆者這種買「1600日圓」的「天花板看熱鬧群」觀眾(NHK音樂廳三樓是自由席,不用對號),顯然實際上收入的數字會更加嚴峻。


接下來作者特別寫下了「如果是流行音樂會,則在武道館或是野外露天舉辦時,就算一張7000~8000日圓的票券被哄抬到一張8萬日圓的價格,也是賣得出去,所以就能成為賺錢的事業。相反地,管弦樂團基本上在性質上就不適合營利。所以管弦樂團最後都不得不成為非營利團體」的文字。


「管弦樂團」與「管樂團」在人員規模或活動內容上有很多不同之處,也不能將該書的討論完全套進來一概而論,不過我覺得兩者的基本構造是非常相似的。


如此看來,不難理解TKWO也會突然從「贊助者型樂團」變成了「自立經營型樂團」,而走上了非營利團體=一般社團法人之路了。


所謂的一般社團法人,是就算出現收益(剩餘收入),也不能像獎金一樣分配給員工。不過因為社團法人並沒有政府方面的監督或承認制度來限制,還是具有在某種程度下的自由裁量權,而能經營下去。


***


我想,在未來的三年中,TKWO都會像是過著如履薄冰一般的日子吧?


這種艱辛之處,像我們這種只是把音樂當作休閒娛樂的人來說是無法體會的,但是看到這次地發表新聞之後,我的心裡有些想法。


以前將作為TKWO據點的管樂聖地「普門館」,長年以特例條件租借給全日本管樂大賽(包含東京都的管樂大賽在內)使用的,是立正佼成會。


以前將TKWO的名演以大量的唱片、錄音帶、CD甚至樂譜的方式來持續發行上市的,則是佼成出版社。


第一個招聘呂德(Alfred Reed)或芬迺爾(Frederick Fennell)這樣世界級的大師,而讓「非洲交響曲」或「寶島」等樂曲成為暢銷樂譜的,則是TKWO。


日本能夠成為「管樂音樂大國」,各級學校的管樂社可以興盛到現在這樣的程度,正是上述這些團體所鋪下的基礎。


既然無法像海外那樣期待國家或地方政府的支援,這次是不是要靠我們這些一般音樂愛好者來替TKWO做甚麼呢?


*詳情參照TKWO官網:


https://www.tkwo.j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