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音樂- 樂器公司- Silverstein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音樂- 樂器公司- Silverstein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開箱文(202) 空氣通布?

如眾所知,聞名天下的銀石公司在前陣子推出了一個名為「空氣通布(Air Swab)」的產品,上市前神秘到家,上市後大家才發現這不過就是一台小型的吹風機,特別是在麥可哥發了「開箱片」之後,幾乎是遭到了「公開處刑」的狀態。



話說回來,雖然銀石公司內部應該也很清楚這本來就是單純「削一波」的案子,才會在推出前嚴格保密吊大家胃口,但是有這個勇氣與發想將之正式推上市,還是得稱讚一下(笑)。

2024年9月30日 星期一

館長的惡趣味(15) 物盡其用

這篇不是本教主要臭屁,其實應該要改名為「館長的創見」才對(笑)


話說最近銀石公司推出的新型鈦合金調音管,雖然大受好評,但如同開箱文中所言,可能是考慮到音響特性(專利?)的關係,它的接合槽的容許度似乎抓的非常小,因此各地傳出了不少這東西無法徹底塞到底和上管密合的「災情」。

2024年8月16日 星期五

開箱文(192) 鈦合金調音管

說好的開箱文連發,就在各種繁忙之中連拖(連連拖延)了。其實自從日本快閃大採購(好吧,小採購)以來,購買的CD還沒聽到一半,買的小物配備也還有一個完全沒打開過。這樣應該可以明白我到底有多忙了吧?至於到底在忙甚麼,就一言難盡了...。總之,今天先補上一篇開箱文再說,免得被忠實觀眾(?)吐槽說怠職。

2019年12月1日 星期日

B.K.Son專訪 (02)完


採訪:所以貴公司就推出了合成簧片對嗎?

S:沒錯。我們關注的就是合成簧片。雖然合成簧片是從三十年前就出現了,但還是無法獲得比天然簧片更好的評價。天然簧片到底好在甚麼地方?我做了很多方面的研究,覺得關鍵在於是否含有濕氣(水分)。天然簧片在含水後,就能發出音質良好的聲音。相反地,塑膠或合成材料並不會吸水。所以我們就想開發出一種可以吸水的塑膠材質,這就是我們新推出的Ambipoly簧片。

在我們決定材料後,我們就發覺這種簧片並不是甚麼吹嘴都適合拿來吹。這是因為各家吹嘴的型號不同而造成開口長度或尖端寬度不同造成的。如果是使用天然簧片的話,用久了簧片自然就會適應不同吹嘴的開口特性,但原本一般的合成簧片就不具備這種適應吹嘴的能力。因此我們下一個著眼的目標就是做出一種形狀記憶材料,而能夠適應任何不同特性的吹嘴。這種適應性,我們稱之為配對(Pairing)。而實際上吹嘴開口如果不是太大的話,對於記憶型材料而言,有機會在五分鐘之內就能適應吹嘴特性。就算是開口比較大的吹嘴,大約十五分鐘左右也能適應。

接下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合成簧片會因為溫度而改變音準特性。特別是去到很冷的地方音準會掉很多。所以我們又針對這個問題進行改良,最後終於開發出不管在怎樣的環境下,音準完全都不會改變的材料。

2019年11月30日 星期六

B.K.Son專訪 (01)

譯自:The Clarinet Vol.70/2019秋季號

推出世界暢銷商品的Silverstein Works的次世代策略
~B. K. Son專訪

[前言]

莎賓.梅耶(Sabine Meyer)艾迪.丹尼爾斯(Eddie Daniels)溫澤爾.福克斯(Wenzel Fuchs)寇拉多.茱福萊迪(Corrado Giuffredi)等世界著名的單簧管演奏家愛用的束圈,正是Silverstein公司(譯著:台灣俗稱銀石,這是德文來的梗,以下亦簡稱為銀石)的產品。在日本也有東京都交響樂團首席三界秀實先生、桐朋學園大學副教授龜井良信先生、單簧管獨奏家/指揮的三浦幸二先生等許多的愛用者。所以這次我們特別突擊採訪六月來到日本、並且開發/製造出這種嶄新概念束圈為首許許多多管樂器配件的銀石公司CEO之B. K. Son先生。

緩和簧片的多餘壓力

採訪:請問Son先生您是甚麼時候開始接觸音樂的?

B. K. Son(以下簡稱S):我從小就喜歡音樂,慢慢地就想走音樂這條路,不過因為家庭地因素只能放棄。

不過,我還是一直有在關心音樂圈的世界,好比說我最近就在想古典音樂CD不像以前那麼好賣了,現在是以類似Spodify這樣的串流音樂服務為主流,整個音樂界都有很大的變化。但就連我的朋友大衛.理布曼(David Liebman,職業爵士長笛.薩克斯風演奏家)都說他從Spodify上獲得的收入是四個月下來僅僅幾美元而已,就覺得現在的世界已經變成音樂家越來越難獲得收入了。

採訪:請教一下您開發銀石這種嶄新束圈的緣由?

S:我在美國的企業當了六年半左右的CEO之後,看到兒子學習單簧管所使用的樂器後,也想要自己來學學看。當時教我們的老師是史提夫.席爾佛史坦(Steve Silverstein)先生,一個禮拜大約上三次課。史提夫老師是使用自己做的紐繩式束圈,我對這個束圈很感興趣,就在想我自己是不是也能做出這樣的束圈?這就是一開始的源頭。我自己有商業操作的秘訣,也認識很多的工廠,因此就可以活用過往工作的經驗與人脈,應該可以做出自己獨創的束圈,於是我就真正開始開一家做配件的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