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自:詰棋考(3)日本之古典
這是繼前一篇之後的日本篇。
《本因坊碁經》
上面的照片,就是在古書業界中略稱為「碁經」的《本因坊碁經》中的第一頁。會這樣略稱的原因,也是因為至今為止尚未找到有真正封面題名的版本。換句話說,這是一本沒有封面、沒有序文、而是從第一頁開始就直接是詰棋的詰棋集。
其「柱刻」(古書的書背部分會有個小框,簡略寫有書中內容,甚至就是書名本身)上印有「碁經」二字,因此就被認為是此書的標題。
根據《新編增補坐隱談叢》的編輯者渡邊英夫是以上述照片的第一頁的紀載,將這個版本稱為《圍碁定石作物》來發表。至於平成八年(1996年)出版的《江戶時代的圍碁之書》中,則是將此書稱為《「算砂」(本因坊定石作物)》。然而,以上這些實際上都是個人藏書者所製作的替代書名,並非真正的標題。在日本棋院藏有一部慶長二年(1597年)的抄本,題為《本因坊定石作物》,因此上述《本因坊定石作物》的名稱應當是根據此抄本而來。
有某位圍棋史研究者所獲得得的慶長版碁經的封面上有以墨書題有《本因坊碁經》的名稱,因此圍棋史研究者南雄司認為,這才是這部慶長版《碁經》的真正書名。
上述照片為慶長十二年(1607年)刊行的《本因坊碁經》,這是日本最早的圍棋出版物。而且內容雖標示為「定石作物」,但實際上全都是詰棋,其中有很多問題是取自《玄玄碁經》。
在本因坊算砂的時代,《玄玄碁經》已經傳入日本,想必算砂也親眼見過,這應該毫無疑問。
目前確認存在的《本因坊碁經》僅有數部,因此是非常珍貴的詰棋集。
而且這部書不像超級有名的《發揚論》、《碁經眾妙》一樣,並沒有重新出版的機會,因此在認知上可能更被歸類於歷史書籍吧?
《發陽論》
這部《發陽論》是即便到了現在也被認為是難解的詰棋集,因此許多職業棋士在年輕求學時期也都研究過。也是如此,數度經過再版、並由數位有名的職業棋士加以解說註釋過。
這部《發陽論》是三世井上因碩(桑原道節、名人。根據幻庵因碩重新排過的世代,也被稱為四世因碩)所著,據說本來是井上家不外傳的秘笈,很有可能是井上家的門人升上高段時才會傳授的重要書籍。另外,此書別名《不斷櫻》。
由於此書內容過於艱深,對於一般業餘棋友恐怕是不敢輕易動手,但對於狂熱的棋迷,就很有挑戰的價值,甚至僅僅當作觀賞之用也很不錯。至於一般人,恐怕是連想要觀賞的興致都很難有。
在版本方面,原本認為最早發行的是大正三年(1914年)十二月,由第十五世井上因碩(田淵米藏)與第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共同校訂的版本。然而在戰後荒木直躬卻偶然發現了一份標註為正德三年(1713年)八月十四日的更古老版本。
據說《發陽論》存在若干錯誤或失題的內容,但因為荒木版本的發現,確認了大多的錯誤是書寫抄錄過程中的筆誤。
2010年,在最接近日本棋院東京本院的車站~JR市谷站的站內地面上,製作了一幅「長生之圖」的圍棋藝術作品。所謂的「長生」,指的是棋型會在同樣手順下不斷重複,黑白雙方都永遠不會死掉的一種珍奇現象,寓意長壽,是吉祥的象徵。這幅藝術圖繪就是取材自《發陽論》,車站內也設置了說明牌。
其實井上道節因碩的著作雖以《發陽論》最為著名,但他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名為《黑白死生考》的作品。
現存的《黑白生死考》的版本是抄本,其成書年代應早於《發陽論》(在寶永二年=1705年以前),但在圍棋界幾乎無人知曉;幸好在昭和四十三年(1968年)舉行的圍棋史展展出後,大家才知道此書的存在。後來林元美在《碁經衆妙》中採用了此書部分的圖,但同時也加了一些心思改編,例如將黑白對調,或稍微改動棋子的形狀。
《碁經眾妙》
這是林元美的代表著作,成書於文化九年(1812年)。可說是和《發陽論》並稱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詰棋經典。此書的特徵,是收錄了很多實戰中也會出現的基本手筋,是從很久以前起就和《玄玄棋經》一起作為職業棋士與業餘棋友最常研習的兩大教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