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 星期四

摩拉蓋斯之樸朗克單簧管奏鳴曲細解(03) 優美的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


樸朗克有自己寫出了很美麗作品的自覺。在寫給朋友的信中,他曾提到了「我沒有寫過比這首曲子更美好的音樂」。


從第二樂章一開始,就是「很符合單簧管特性」的演奏。單簧管演奏者的確經常會因為發聲(Attack)聽不見而被要求在樂句開頭清楚地發音。不過在這裡是單簧管的獨奏,可以等待聲音自然地發出來就好。甚至反而要避免直接太清楚地發聲,而是抽象的、好像有甚麼要發生了一樣,根本讓人聽不出來樂音是甚麼時候開始的。也不要太執著於速度,而是自由地等到第二小節的Fa在依照速度演奏。


開頭的鋼琴雖然是休息,卻可以請鋼琴演奏者幫忙踩下踏板,這樣可以產生出幻想式的共鳴效果

 

第三小節的重音是在升Sol上,請注意不要讓接下來的La也有重音。而第二次的延長記號必須要讓緊張感維持到下一個小節為止,如譜例19所示:

 



第五小節的Mi大致都容易偏高,需要注意音準。在第七小節的樂句處理上,可以利用Fa到升Sol的音程大跳感覺來唱出豐富的表情,如譜例20所示:

 

 


①開始的旋律要注意維持二分音符Mi的音量不要衰減下去,才能建立出從第三拍開始往下一個小節第一拍的La前進的感覺,也能讓聲響中帶有美麗放鬆的感覺。


至於第16小節的音量才到中強(mf)而已,不需要吹得太用力,而是演奏成單純歌唱的樣子。如譜例21:

 


 

這個樂章可以根據演奏的場地或簧片狀態,必要時可在圓滑線結束處換氣。速度依照樂譜指定的四分音符=54來演奏,或著稍微加快一點到60也沒關係。我常常會聽到將這個樂章的速度設定得比較慢的演奏,但這會讓呼吸換氣的控制變得非常困難。 


②是突然出現的憤怒場面。這像是在否定①的無限甜美,強調人生的嚴峻。在進入②前演奏上通常都會加上漸強,我自己曾有一段時期也是這樣吹,但其實樸朗克在樂譜上並沒有加任何指示。如果考慮到這首奏鳴曲的主題是「對比」的話,恐怕②開始應該要演成突強(subito f)會比較好,如譜例22所示:

 

 

 

第29小節就算是標註為強奏(f),也不可吹成像是嘶吼大叫的樣子。畢竟這不是鋼琴伴奏的單簧管協奏曲。無論如何要維持高雅、像是聲樂家在唱歌的感覺。如譜例23所示:

 



第33小節或第43小節開始的樂句,其音量是中強(mf),一樣不要吹得太用力。至於第44小節的上加四線Sol(G6)可以參考使用譜例24的其中之一個指法: 

 



⑤起雖然和①是同樣的主題,但基本上將音量發展到強奏(f),依舊是相當抒情的場面。在音量吹到強奏後也不要馬上變弱下來,而是要維持著往樂句最後的Re前進的方向性,最後才來漸弱。如譜例25所示:


 

 

第57小節的降Re(Db6)建議使用側鍵指法,而第58小節的上加三線上Fa(F6)則可以使用譜例26的參考指法:

 


 

第61、62小節,也和前面的第七小節一樣是「美聲」的主題,所以同樣要注意大跳,如譜例27所示:

 



從第63小節起是宛如回想的部分,所以也和①一樣,不需要過度誇張表現。畢竟回憶總是有褪色模糊的感覺。這個部分要先充分吸滿氣,不要使用抖音,吹平即可。如果有吸滿氣來吹這一段的話,直到第68小節的八分休止符為止都不需要再換氣,就不會破壞到樂句的完整性了。如譜例28所示:

 



 ⑦就像是最後的嘆息。這裡的音量雖然也是中強(mf),但也同樣因為是高音域,所以不需要勉強吹得很大聲,而是要強調仔細的吟唱,如譜例29所示:

 



這一樂章的最後一小節要注意不要在鋼琴進來前就消失了。如譜例30所示: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