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自:麥可哥的官方部落格
史老大可以吹五號,你不行。
(Steve Williamson Can Play a 5. You Can't.)
很多單簧管人都會「咬簧片」,而且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因為「咬簧片」時可以讓他們覺得初很不錯的音色---但他們會發現自己更換吹嘴齒墊的速度就像用掉星巴克的杯子一樣快,或者是已經在吹嘴上磨出了痕跡(甚至是在嘴唇上,這真的會發生)、又或者他們會發現嘴唇內側會流血。以上這些都是警告的紅標。
那麼為什麼單簧管人會咬簧片?嗯,對初學者而言,理由很單純。初學者一開始是零嘴形,因為他們甚至連「嘴形(Embouchure)」這個字都不會拼,更不用說做出正確的嘴形了。於是他們會先用很軟、很薄的簧片,這種簧片的「心臟強度」(簧片中心支撐振動的部分)很弱,但能很快發出聲音。隨著他們進步、技巧提升了,但簧片的強度卻沒有跟上。因為他們的樂團指導老師手上還有從1980年代中期留下來的四萬片 Rico牌簧片要用完。當這些初學者在嘴形進步穩固的同時沒有換成厚一點、硬一點的簧片,嘴形就會像是卡在車子的一檔一樣,聲音也無法再進步了。
那,單簧管人接下來該怎麼辦?他們會買來他們第一批(盒)所謂「好的簧片」,而這些好的簧片通常就是比較硬、比較厚的簧片。用了這樣的簧片後,他們發現自己的音色變好聽了、音量也變大了。而他們樂團的指導老師也會注意到他們的聲音不一樣了。甚至法國號聲部裡的妹子也注意到了。於是他們就會試著換上更厚一點的簧片。
這正是「咬簧片」問題的開始。
這種問題經常會出現在學生換成更厚一點的簧片之後---讓我們誠實面對吧:單簧管人似乎特別愛使用厚一點的簧片。而且大家通常會把簧片號數當作舉重的個人紀錄來炫耀:「哦,你用2號半啊?真可愛,我用 4號喔」。如果V社推出一款強度是17號的簧片,想要搶著購買的人可會一路排到門外去。我也常聽到很多年輕的演奏者以為改用厚簧片就代表自己進步了。然而現實卻是,他們的嘴形其實就像一場慢動作的車禍一樣---幾年下來就會徹底毀掉了。然後通常這時,我就會收到像下面這樣的一封「電子郵件」:
「我有幾個學生真的是『愛咬簧片鬼』。他們真的很需要厚度簧片。我們正在練習多用嘴唇肌肉、而少用下巴肌肉。是因為對吹爆音(Squeaking)的恐懼而讓我們當中的許多人過度使用下巴嗎?其實我自己也是一個「愛咬簧片復健中患者」,要改變咬簧片的習慣真的會花掉不少時間。我花了很多時間來嘗試雙唇(Double-Lip)嘴形。雖然我自己始終沒能完全轉換成雙脣嘴形,卻讓我開了眼界、也開了耳朵,學會在演奏時大幅減少下巴的張力。」
我所知道唯一一位能在像是三夾板一樣硬的簧片上吹出驚人好聽音色的人,就是芝加哥交響樂團的單簧管首席史提夫.威廉生( Steve Williamson)。據說他使用的簧片是V社的V12型簧片的五號+ ---這真的不是開玩笑,V社真的有做那麼厚的簧片,有誰真的能想到呢?(忍不住小小炫耀一下:我在伊士曼音樂院念書時就認識史提夫了,他每天都去健身房鍛鍊,所以練得一身強壯肌肉。我用最友善的語氣來形容他的身材:他簡直就是一片多力多滋=Dorito~如下圖)
總之,畢業之後,他顯然把同樣的心力用到了嘴巴上。他的太太吉兒(我也是在伊士曼念書時就認識她了)晚上跟他道晚安時,恐怕得給出全世界最小心翼翼的吻,否則一覺醒來可能就沒有臉了(笑)。
不管怎樣,除了史提夫.威廉生(以及許許多多其他想要透過厚簧片/小開口吹嘴配備組合來獲得深沉音色的人)以外,我所看到的大多數學生,只要用上比三號半更厚的簧片就很掙扎。而那些能用厚簧片吹出聲音的人,也必須是靠「咬簧片」吹出來的。
這裡解釋一下咬簧片是怎麼發生的:你的下巴---技術上來說是嚼肌(masseter muscle)---真的非常非常有力。自然演化讓下巴能夠粉碎骨頭、撕裂生肉。而在我自己身上,下巴現在則進化成可以專門用來咬冰塊的武器。相較之下,可憐的嘴形中用來對抗嚼肌威力的,則是口輪匝肌(orbicularis oris)---也就是「嘟嘴肌(kissy-face)」。這塊肌肉本來是作為完成精細動作的,比如喝湯、吹口哨,還有拍線上交友軟體的嘟嘴自拍之用。所以嚼肌和口輪匝肌之間的對決根本就不公平;當然是專門壓碎牛排的那一方一定贏。
「咬簧片」不等於「嘴形控制」
這裡得說明一件事:對大多數演奏者而言,咬簧片會讓他們以為自己是在嘴型控制。其實這根本就是一種假的控制。現在聽我勸,之後你就會相信:除非你的「嘟嘴肌」能夠抵消下巴肌肉的力量,否則你永遠不可靠它吹出任何音色上的細膩變化。 我喜歡用一個比喻來解釋:你無法只靠兩個側面就讓紙箱牢靠。
那麼,該如何改掉咬簧片的問題?解決方法其實有點違反直覺:用夠薄的簧片,讓你一咬就馬上會受到懲罰。因為音色會立刻「塌掉」。假設你現在用的是四號簧片,那就退回三號。這樣一來,你就被迫必須用氣流和嘴角來支撐聲音---也就是自然演化本來設計來做細膩控制的部分,而不是破壞的肌肉。不要把這個解法看成「退步」,而是要把它當成訓練。就像在健身房裡用較輕的重量來重新建立正確的姿勢一樣。
*順便說一句,我做了一部影片來介紹一個隨時隨地都能做的練習---在車上、在公車上都行---可以幫你鍛鍊這些肌肉: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4d2gpRysZY
當你能舒適地使用較薄的簧片演奏時,就可以開始以半號為單位慢慢把簧片強度升回去。不!你不可能在一週內擁有史提夫.威廉生的嘴形,就像你不可能在一週內變成1988年的強壯史提夫.威廉生 一樣。請慢慢來---這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不要急躁。這樣你才能在真正重要的地方建立起耐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