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禮拜前,我去參加了台灣管樂團創立二十週年的音樂會,可說是小小的沾光了一下。
這次去,是擔任所謂的「協演人員」,也就俗稱的「槍手」。因為這次一般稱呼為「台管」的樂團開出了以下的曲目:
霍爾斯特:第二號軍樂隊組曲
巴恩斯:帕格尼尼主題幻想變奏曲
德弗札克:新世界交響曲第四樂章
江文也:臺灣舞曲
伊藤康英:臺灣狂詩曲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這些曲目中帕格尼尼變奏曲有著名的倍中音單簧管獨奏變奏、而由著名的前大阪市音團長改編的1812也寫了倍低音單簧管的聲部,因此我就被邀請去幫忙了。其實這些曲子當中我唯一沒有演出過的曲子,就是帕格尼尼變奏曲,加上這個獨奏真的很酷,這個邀請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不過自己知道程度不怎麼樣、加上他們的練習我無法全部到場(剛好卡到要去日本快閃與某教的練習),因此如果他們可以忍受這些不太妙的條件,我就努力來濫竽充數。如果不能接受,為了避免這麼重要的紀念演出開天窗,我也會提供樂器、介紹我知道的高手來演出這些需要「康抓(Contra)」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