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天元
終於天碁下出了「初手天元」的招數了。
這可以說是為了「就是現在了!」的狀況下使用的「秘策」呢。
在這裡,我想從離開棋局之外的角度來重新觀察棋盤。
棋盤上共有縱橫十九道線相交出來的361個點可以落子。其中又有九個「星」位(棋盤上標示黑點的位置)。而這九顆星中,位於棋盤正中央的,就是獨一無二的「天元」。這個點也是縱橫棋盤上從角落往中央斜向數過去第十條橫線與第十條縱線的交點。
這個「天元」之詞,第一次出現在文獻上,應該是西元1080年中國金國時代的「益古集」。
到了十三世紀,宋朝(南宋)末年又發展出了所謂的「天元術」(使用算木與算盤來解代數問題的一種算數)。這在十六世紀末傳到日本後,又影響到了關孝和(1642~1708)的和算數。
在剛開始學圍棋、甚麼都還不太明白的時候,就覺得如果認為將棋、西洋棋是一種「模仿人類社會的遊戲」的話,那麼圍棋就可以說是一種「模仿大自然的遊戲」。
因為盤上的361個交點剛好接近一年的365天,而黑子白子又可以象徵陰陽(黑夜/白天),盤上的九個黑點印記則可以代表星星。不禁會讓人聯想到幾千年前的古人是一面看著夜空中閃耀的星星、一面思考著「宇宙」之謎吧。
而這種想像,直到現在都還閃閃發亮著。
據說初期的棋盤應該是黑色的才對。因為如果棋子象徵著閃耀的星星的話,那黑色的棋盤就是暗黑的夜空了。
而這個想法也可在收納於正倉院的聖武天皇遺品中的「有白星之點的黑色棋盤」上得到驗證。
言歸正傳,我們還是回到棋盤上來看看吧。目前第一次正式留下「初手天元」棋譜紀錄的,是1670年(寬永十年)由本因坊道策(七段、26歲)對上安井算哲(八段。譯註:這個敘述應該有誤,算哲的段位應該是只到七段而已)所下的一局。持黑的算哲甚至應用了天文學的觀點,認為:「持黑第一著下在天元的話,必勝也!」。也有說法認為這是圍棋使用「天元」一詞的開端。
但此局棋在道策的巧妙運子下,最後是算哲輸了九目。不過在這之後,算哲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以天文學者的身分,在1684年根據從中國傳來、已經不合時宜的「宣明曆」改良而來,提出了首次日本自己發展出來的「貞享曆」,而為世人所接受。這可以說是圍棋棋士的一大創舉。這段故事後來則是由沖方丁先生改寫成小說「天地明察」。
這是一本一開始讀就停不下,會想整晚不睡直接看完的好書。
也讓我相當的感動:「竟然能把圍棋棋士的胸襟,描寫到如此之好」。甚至興奮之餘,我還直接發了電子郵件給作者沖方丁先生,也獲得了他回信的榮幸,後來邀請他接受「週刊碁」的專訪,並且拜託他在松江市舉辦的世界業餘圍棋大賽中進行演講。再之後,小說甚至也改編成了電影。
那麼,為何我們的主角會如此受到「初手天元」之吸引,而想要在如此引人注目的大舞台上拿出來使用呢?
我覺得可以從中可以看出天碁的人生價值觀。
不知道各位讀者怎麼想呢?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