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我與柏林愛樂的四分之一世紀(061)


柏林愛樂於五月二十四日從東京出發,經過安克拉治、漢堡回到了柏林。從日本回到德國沒過幾天,柏林愛樂木管五重奏團就誕生了。構成此五重奏團的團員有長笛的詹姆斯‧高威、雙簧管的羅特‧寇赫、低音管的谷恩特‧皮斯克、法國號的格爾德‧賽佛特,然後豎笛由我擔任。這個木管五重奏替DG灌錄了史塔密茲的木管四重奏曲、海頓的「聖安東尼的聖歌」木管五重奏(第二樂章是著名的聖安東尼的聖歌,因而得名)、丹濟(Franz Danzi)的木管五重奏、還有萊夏(Antonin Reicha)的木管五重奏。錄音是從六月三日開始到六月五日結束,地點就在柏林。錄音室是在具有盛名的音響攝影棚,以前常常舉辦電影的試映會。DG的錄音室就在這裡,所以常常在這裡錄音。可惜的是,後來高威離開了柏林愛樂,這個室內樂團也因此解散,令我到現在都還很懷念這個五重奏呢。


PDR_0037.jpg   

1970年在錄音中指揮柏林愛樂的卡拉揚

 

到了六月八日這天,我們柏林愛樂又要開始下一次的巡迴公演了。這一天,我們準備參加在維也納舉行的音樂節,因此卡拉揚和我們一行人朝著維也納飛去。我們在維也納的演出是和日本巡迴一樣,以五場音樂會來演奏全部貝多芬的作品。最後一場音樂會是在六月十四日舉行,曲目又是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其中擔任女高音的是雅諾維茨、女中音是雷諾(Anna Reynolds)、男高音是霍爾維格、男低音是李德布希。除此以外,搭配了維也納的樂友協會合唱團來共同演出。在這段期間所有的排練與演出都是在非常棒的樂友協會音樂廳舉行,這個音樂聽的音響效果非常好,特別是觀眾人數多時,簡直就有無法形容的美麗聲響。(譯註:人數會影響音樂廳的殘響,所以有時在音樂廳錄音時,為了得到好的音響效果,錄音師還會在音樂廳的觀眾席上鋪滿衣服,以模擬有觀眾在場的效果)。

 

之後,柏林愛樂就從維也納回到柏林,但我本人卻沒有回去,而是再六月十七日前往弗萊堡演出梅湘的時間終結四重奏。隨後我又在七月十二日的科隆芭蕾週的開幕音樂會中演出了這首曲子。當時,四重奏的演奏者(豎笛、小提琴、大提琴、鋼琴)是坐在演出的舞臺上,然後芭蕾舞者就配合我們的演奏來舞蹈。像這種形式的演出,在我還是柏林藝術學院的學生時也曾有過,當時配合演出的芭蕾團體正好與這次於科隆演出的芭蕾舞團相同。

 

七月十九日,柏林愛樂以沙瓦利斯指揮的音樂會結束了此樂季。然後,我們就開始放暑假了。不過,這一年的暑假非常短。這是因為我們不得不在七月二十九日就出發前往薩爾茲堡參加夏季音樂節而開始踏上旅程。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