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的第二次貝多芬交響曲全集錄音
回到柏林的我,在九月十二日開了暌違已久的獨奏會,曲目有聖桑的豎笛奏鳴曲(Camille Saint-Saens:Sonata for Clarinet and Piano, Op.167)與葛令卡的悲愴三重奏(Mikhai Ivanovich Glinka:Trio Pathetique in D Minor for Clarinet, Fagotto, and Piano)。接著這場音樂會之後,我又在九月三十日,作為柏林藝術節中的一項活動,我在柏林愛樂的伴奏下,演奏了美國作曲家柯普蘭的豎笛協奏曲(Aaron Copland:Concerto for Clarinet and String Orchestra, Piano & Harp)。然而讓我最高興的是,此刻來指揮的正是作曲家柯普蘭本人。並且他還告訴了我他是以怎樣的意念來創作這首曲子。
在柯普蘭的指揮下演奏了作曲家本人之豎笛協奏曲的萊斯特
十一月中最大的話題,就是從九日到十三日為止共計五天,我們在卡拉揚的指揮下替DG灌錄了他的第二次貝多芬交響曲全集。而到了當月的二十六日與二十七日,大衛‧歐伊斯特拉夫(David Oistrach),首次作為指揮家登台和柏林愛樂合作。歐伊斯特拉夫過去作為小提琴家常常和我們一起演出,但由他來指揮柏林愛樂卻是初次的經驗。同場音樂會中他也仍然擔任獨奏者來演奏,一面指揮樂團一面拉奏莫札特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中場休息後,他又指揮了普羅高菲夫的「斯基泰組曲」(Scythian Suite)。只要歐伊斯特拉夫走上指揮台來露臉,觀眾之間就會響起要把場地撕裂的鼓掌聲,持續許久不停。這也表示他真是個性格非常好的人,是讓大家非常喜愛的藝術家。
接下來過了年,就是1971年了。我們為了紀念前年七月去世的巴比羅利爵士,在巴倫波因的指揮下在二月十一、十二日舉行了追悼音樂會。巴比羅利爵士是從柏林愛樂到柏林的聽眾們都很喜歡的音樂家。過去這十年間他至少指揮柏林愛樂超過七十場以上的音樂會。他指揮的馬勒,可是沒有人能模仿的;他可是具有最卓越人格的音樂家與指揮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