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8日 星期三

職業單簧管演奏家草野的日常基礎練習(02)

言歸正傳。練音階的第三個重要理由,就是「可以讓嘴型變的很有彈性的訓練」。這和剛才說的氣息控制一樣重要。因為大跳或音吹得連順,就是要靠送氣與嘴型達成平衡才能做到。關於嘴型,雖然有各式各樣的說法,但對草野我來說,很有彈性的嘴型才是最理想的嘴型。雖然也有人認為要靠很穩固的肌力來控制,但不管是穩固或彈性,在吹不同音域時,如何控制嘴型都非常重要。雖然說,吹單簧管時「基本上」就是「不管哪個音域都要維持同樣的嘴型來吹」為理想的目標。但這裡所謂的「基本上」,就是為了讓人吹的好時必須遵守的底線;但因為音域不同還是得做些微妙的控制,好比說在吹超高音域時,就必須微微把嘴形變得含深一點...等等。所以就是要做出基本的嘴型為基礎,然後也應該要熟悉這種微妙的嘴型控制。而網羅全調性的音階加上各種變化音形的練習,也有這樣的意義。至於該怎麼微調整,需要很長的說明,只好等之後的影片再另外說明。


至於練音階非常重要的第四個理由,就是「也可以同步練習跳音(Staccato)」。雖說這是一面練音階、一面加入舌頭的練習,其實根本就很常拿來直接當作跳音的練習了。比起單純拿跳音的樂譜來練習,我覺得還是使用音階來練跳音,會是更加具有實踐性的訓練。在樂曲中出現覺得「跳音很可怕」的地方,大致都是練音階時沒有一起練跳音造成的(笑)。所以就是很單純的把全部的音階加上跳音練過去,或者半圓滑、半跳音的方式來練,這可以有無限多種的排列組合。練習的時候可以配合當天的心情與狀況,來從各種跳音的組合中挑一種來練。特別是琶音的跳音,則是不管你練多少的音階,也無法練到覺得完美的程度,所以更是要每日來精進練習。


最後一個我覺得練音階很重要的理由,則是「這是一種讓手指快速且正確運動的訓練」。這聽起來是超級普通的理由,但音階基本上就是要仔細且正確地思考氣息、手指與舌頭的搭配來練,速度可以設定為每分鐘四分音符=60~72左右,就是挑個自己喜歡而且感覺「可以吹得很協調」的速度,然後偶爾可以用比較快的速度來確認一下自己的手指可以動到多正確的程度。只要有這樣練過,不管是遇到多快、多可怕的曲子,都會有讓人有不會驚慌的效果。


*雖說不會驚慌,也不代表就一定吹得出來。


總之,我就粗略地歸納出了五個練音階很重要的理由:


1.「手指的訓練(思考指法的時間很重要)」

2.「確實把氣直接送入樂器中的訓練」

3.「讓嘴型變的很有彈性的訓練」

4.「同步練習跳音(Staccato)的訓練」

5.「手指的速度與正確性的訓練」


像這樣把理由全部寫出來,看起來都是訓練、訓練、訓練,但所謂的基礎練習就是這麼一回事啊。我的老師說:「音階就像是每天固定要吃的藥一樣(譯註:這比喻不太恰當,改成維他命可能比較好XD)」


*老師給了好多藥啊。


這些充滿各種形式的音階,如果有時間的話,當然是希望全部練過一遍,但全部認真走過一次,隨便就要花一個半小時了,所以通常都是用「單點(à la carte)」的方式,配合當天的心情與狀況來決定要練哪個調或是哪些音形的音階。而這部影片我練的,就是單點了照順序進行的標準音階、三度音階與主音的琶音與半音進行的音階。大家如果看這影片的時間就知道,我就算幾乎沒有怎麼停下來,這四個「單點」也要花上四十分鐘(笑)。這真是有點像去餐廳點菜的感覺啊。


我是一面換著簧片在吹這些音階,其實我也是用音階練習來適應簧片。今天吹的這片簧片是開了第四天左右,已經是初步挑選結束,進入要從中選出放入我的「一軍陣容」的簧片的階段。由於此時還是簧片很容易改變的狀態,所以每一片吹奏的時間都設定的比較短一點,基本上是先吹過一次後,放一段時間再繼續吹。簧片就算是剛發聲時覺得音色不錯,也還是可能出現練音階時無法控制的狀況,只能說簧片這種東西真是讓人搞不懂啊(笑)。還有那種吹音階不錯,吹樂曲就很辛苦的簧片。至於我是用甚麼基準來挑選簧片?我主要看的是:容不容易送氣、尖端的反應是不是不錯。容不容易送氣,其實是可以看成簧片的一種重要「容量」。當你使勁送入快速的氣息時,有那種「放馬過來吧」感覺的簧片,是我最喜歡的。而有那種「你嘛幫幫忙」感覺的簧片,則是比較難接受。也許這種容易送氣的簧片,就是所謂「腰身很強」的簧片吧。


草野我選的簧片,似乎是比一般人吹得稍微重一些。別人使用我的配備吹奏時,常常都會說「你吹得很重啊」。我現在也許已經吹得比以前輕很多了。其實比起輕快明亮的音色,我還是比較厚重幽暗的音色,但最近發現我可能還是比較適合輕快明亮的配備,所以開始稍稍調整到這個方向去了。


至於尖端的反應要很好,就如同字面的意思一樣,當你「Tu」一聲吹下去時,可以「啵」一聲輕鬆發音出來的簧片,就是我喜歡的簧片。我還是學生的時候,遇到上樂團課時,單簧管常常都會被抓到「慢了!你們出來太晚囉」而被罵慘,甚至在我心裡造成一點陰影了說(笑)。其實單簧管這種樂器,是在管弦樂團中被歸類於發聲(Attack)出來會慢的異樣樂器之一。本來有點害怕時就會慢了,而且在發音的構造上,也的確有一種出來不清楚的感覺,而讓人覺得會慢,所以當然草野我過去也因此失敗過很多次。常常就是發聲慢了,而讓弦樂演奏者吃驚、把頭轉過來看我的表情,到現在我還無法忘記(笑)。


因此,當氣送入一點點時,就能馬上有所反應的簧片會讓我很喜歡。


還是把話題拉回音階上吧。我已經開始慢慢錯亂起來了(笑)。其實在背譜的狀況下,又很久沒有吹過這樣各式各樣的音階,真的很容易累。只能說最近鍛鍊的不夠啊。


前面說過單簧管應該要意識到的東西,有送氣與手指甚麼之類的之外,還要加上去意識到身體哪個部位必須施力、哪個部位需要放鬆。結果又說了一大堆需要意識的東西了(笑)。


草野我是在吹奏時,無論如何肩膀就是會施力、吹起來就是會僵硬的類型。所以,我主要都會是往「放鬆」的方向去思考。特別是遇到高音與指法比較複雜之處、不知不覺身體就會開始用力,當我注意到這樣的現象時,心裡都會大喊「不行不行」、意識著放鬆來吹奏。建議大家在練習時,也要一面對著鏡子、或是拍攝影片,可能會看到一些自己意料之外的發現。講的稍微有點誇張的話,就是能演奏好的人,其演奏的姿態一定也是很美的,甚至可以說看起來就是很自然、有威嚴、堂堂正正的樣子。所以透過鏡子與影片來看看自己吹奏的樣子,而以調整成自己吹奏時也會很美的樣子為目標,這也是一種練習的方法。會覺得上了舞台,就是要給人看的,所以吹奏的姿態當然也應該要好看才行,也是演奏家的天性之一吧。插個話,現在也有很多「正確使用身體方法」的課程,我覺得這些課程都很棒。我在當學生的時候,就很少有這樣的課程。在草野我身邊,也有過度勉強練習把手指或嘴巴搞壞的人。所以,學習正確使用身體的方法也非常重要。


不過學習正確使用身體的方法,倒是不必要學到成為「使用身體方法的大師」的程度,而是將這樣的方法變成「演奏的一種工具」來使用。因為這本來的目的就是「希望演奏出一場好的表演」,結果卻走到「善於使用身體才是主要目的」的程度,比起要發出聲音,反而更關心我這樣吹身體的使用方法對不對?就太過偏離了,音樂與表演的內容、音色的內容或樂句的內容,才是真正要關心的重點才對。如果發出來的聲音不好,就算身體使用得再好,樂曲反而吹得不熟、樂句處理不恰當、音色很散,就完全本末倒置了。


草野我有一陣子也有沉迷於身體各處的狀況、變得迷失自己的經驗。當然這對於解決狀況不好來說是一種非常優秀、有效的手段,但千萬不要忘記演奏的根本是該怎麼吹才對。請引以為戒。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