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4日 星期五

開箱文(138) 珍貴文物篇

前幾天聊到看到了一本疑似新書的舊書,就是2019年出版、其實「出廠」已經兩年的「認識德川時代的圍棋界」,這對自稱歷史系畢業的教主而言,簡直就是致命的吸引力。


於是發文的當天晚上,就忍不住直接把阿罵爽上庫存的最後一本刷下來,順便搭配買一點其他有的沒的CD(笑),算是一種攤平運費、表面上是貪小便宜、實質上是越陷越深的行為。


*別擔心,雖然教主把最後一本刷走了,在別的線上商店還是買的到。而且阿罵爽也是會補貨的,畢竟誠文堂新光社也是不小的出版社。


總之,就這麼無腦下單了。


過了三天,終於收到了東西。以前曾經盛讚過阿罵爽/EMS隔天就有可能會到貨的即時效率,這次之所以花了三天主要是因為在等其中一張CD,倒不是他們的錯。



而且不管怎麼說,阿罵雙的包裝盒就是很貼心。一樣幫你想好該怎麼開箱、箱上還有滿滿的相關資訊,甚至還有QR碼給你掃,喜歡有碼的人可是有福了(大誤)。


然後,裡面的緩衝材是回收紙,這也是阿罵爽愛用的手法。



去除掉裡面的回收紙與泡泡袋後,這次的開箱物就浮現囉!但還是覺得不過才買這些東西,就包了這麼一大箱,實在是有點浪費....還是說這是阿罵爽對本教主買的不夠的無言抗議?(苦笑)



先來看看CD,也不過就是三張---最近都是點到為止就好,畢竟逛CD很傷眼力(汗)。


第一張是佼成的委創作品集。除了教主本來就喜歡新作品發表以外,佼成自從被斷了金援、得自力求生以後(參見天團民營化之宿命),錄音都改在D社發行了;為了避免這個已經「還曆」的傳統樂團就此滅亡,當然要買一張CD支持一下囉。(佼成最近廣招會員囉,住在日本的朋友們不妨考慮一下)


當然,裡面保科洋的管樂交響曲也是吸引我的重大原因啦。



第二張還是管樂團的唱片,這對我來說很反常(笑)。


主要是近年來阿罵爽的單簧管唱片越來越少(或者說我幾乎都有了...),實在挑不到太多可以買的東西,這次竟然連續買了兩張管樂團的唱片,反而不是單簧管的唱片,也是不得已啊。


會買這張的原因有二:第一,我手上沒有Alfred Reed晚期的傑作Roslind in the Forest of Arden的錄音;第二,這個Nagoya Academic Winds是我沒聽過的樂團,可以來嘗試看看。



最後一張真的是單簧管唱片囉。其實這張也發行好一陣子了。但是上次我在阿罵爽上看到時,它還是預購狀態,我只好先暗暗記在心中(好啦,我知道有Save for Later功能),這次就直接放入購物車中囉!


如標題所示,這張唱片是我從未聽過的作曲家Ruth Gipps的單簧管室內樂作品集。其中的豎笛家Peter Cigleris是拔罐公司的英國代言人,音色卻不是比較鬆散的傳統英國風格,而是現在主流比較喜歡的深沉集中的偏暗音色,這當然很和教主胃口。


至於作曲家Ruth Gipps也是偏浪漫派、帶有一點民族風的優美旋律型作曲家,聽完的感覺就是中大獎了。強烈建議大家也刷一下 :)


這裡順便貼一下曲目。包含狂想曲、低音豎笛無伴奏在內的每一首曲子都非常非常適合在音樂會上演出。




最後則是我們的真正主角:「認識德川時代的圍棋界」!


這本書雖然不便宜,但是分量不輕,五百多頁的重量,光拿就不輕鬆。



而且翻開來一看前言,才知道這書裡面引用的「本因坊家傳」與「碁所舊記」可真的都是珍貴文物,前者是日本國立公文書館的藏書,後者則是東京大學史料編輯所的收藏。



而且書中對於日本曆(和曆)與西曆(格里曆與儒略曆)在此書中該如何對照使用,還有著詳細的討論,真不愧是在政府上過班的高級官員,做事就是一板一眼啊!



當然,書中也附上了這兩本原始資料的照片,光看就能發思古之幽情。



本書的真正目錄也不像阿罵爽引用的那麼簡略,非常之詳盡。



最後面的參考資料更是驚人,除了江戶城(東京)本城各房間的示意圖,還有年號表、圍棋文化史表、方位與干支表。這簡直不是圍棋歷史書,而是涵蓋整個日本文化歷史的百科全書啊!



接著往下翻,會看到書中的內容大致如下圖的樣子,每一段原文之前或有作者秋田昇一先生所整理出來的「要旨」(大綱),原文則有全部的發音註釋(看得懂發音,就可以懂大半的意思),文末再加上詳盡的說明(註解),真是非常非常非常用心!



必要的時候,作者也會自己做圖來解說。比如說下圖的局差(手合)關係圖,非常有意思。


最有意思的是,重新認識了好多名詞:


先相先(半先):其實在江戶時代共有三種說法:「先互先」、「先中先(先に先)」、「先先先(先々先)」,特別是第三種,我以前一直以為是打錯字呢 XD


名人上手(準名人):我們所習慣的「準名人」這個名詞在這本書中一次也沒出現過,全部都是使用「名人上手」。這個名詞是指這個段位是介於「名人(九段)」與「上手(七段)」之間的地位,故稱為「名人上手」,也可稱為「上手名人」。


段位基準:過去我們可能都會覺得段位的基準是以「名人」為準往下推算,其實不是(當然也不是以初段為基準)。實際上是以「上手(七段)」為段位系統的原點。所以六段的「正式」名稱是「手合先中先(先に先)」,因為六段對上「上手」的局差(手合)是被讓半先。


很有趣吧?



由於前期的安井家系太過複雜(這當然有很多故事),所以作者又自己做了一個家系表出來。



書中也提到了大名鼎鼎的本能寺之變。根據這本書的說法(本因坊家的官方說法),算砂的確實有被召入本能寺下棋(叫去召見,純聊天不合理吧?XD),但並沒有提到發生三劫的事情。





書中還出現了以前我從未聽過(或說是毫無印象)的「算砂十詩」,就是有點類似「圍棋十訣」的東西,也算是長了知識 :)


*不過內容就有點深了(畢竟沒學過日文古文,還是得半看半猜)



書中也提到了著名的琉球王子來訪事件。


看來這一大段終於有個清楚的輪廓,就是琉球使節團不是隨便來日本的,通常是為了日本新任幕府將軍就任或是琉球新任國王登基時才會來。


道策遇到的濱比賀親雲上授四子的故事,就是因為琉球使團為了慶賀五代將軍德川綱吉(有名的「犬公方」XD )就任,才來到日本。


另外學到的事情是,則是「親雲上」其實類似官職的階級稱號,並不是名字!!




最有趣的,還是這裡明確的提到了德川幕府時代的「爭棋」(圍棋多局對決)規則,非常有意思:


  • 希望對決的雙方,需要向「寺社奉行」(宗教部或文化部官員,就是圍棋界的直屬長官)提出申請

  • 寺社奉行判斷對決沒問題時,就會讓兩人進行對決,決定細節。

  • 「爭棋」對決的第一局,就在每年舉行的「御城碁」中舉行。

  • 由於御城碁必須在官員們的上班(勤務)時間內結束,實際上很困難,雖然通常都會先在別處下完,當天在於江戶城中重擺一遍,稱之為「下打」(類似歌唱節目「對嘴」的概念)。圍棋界的對決,必定在將棋各門派的家中進行,絕對不會在圍棋各門派家中進行;反之亦然。

  • 爭棋對決第二局以後,就去各寺社奉行家中舉行(寺社奉行有好幾位),這就不「下打」,直接下完了。

  • 隨著對局的進行出現升降級的狀況時,被降級的一方可以放棄後面的對局,不必下滿一開始說好的局數。



接下來進入了另外一本重要史料「碁所舊記」的謄本畫面。



碁所舊記開頭就提到了豐臣秀吉發行給圍棋界的「朱印狀」,承認了各棋士的棋力地位。



而德川家康把之前豐臣秀吉給各棋士賞賜的俸祿制度化,因此現今日本棋壇認為職業圍棋制度的開端是從德川家康開始。



接下來也提到了以前完全沒注意到的「碁所」制度是到了三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光的時代才正式建立的。所以真正的第一代碁所名人是安井算知(算智),並不是本因坊算砂(只有名人稱號)


這個制度當然也是一面執行、一面調整,到第二位碁所名人道策時才比較完備。(整個德川幕府時代,只有六位碁所名人)



然後還提到了本因坊道策繼承本因坊家、同時接任第二代碁所時,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直接找他來寒暄的光榮事蹟(這可不是每個名人都有的)。



接下來提到了九世本因坊察元中興本因坊家與圍棋界的事情。



然後還提到了各代本因坊申報年齡時,故意謊報(多報或少報都有)的問題,非常有意思。



然後因為元丈與丈策父子因為丈和報恩的關係,當了父子本因坊,所以這裡也整理的他們的家系。



最後面的參考資料非常驚人,簡直就是精美詳盡的百科全書,這裡就不一一介紹,光瀏覽過去就感動的不得了(笑)。



總之,這是一本非常珍貴的作品,對於日本圍棋史、甚至日本文化史有興趣的人,都很值得買一本來收藏,強烈推薦!!


2 則留言:

  1. 改天我也買一本來瞧瞧 可惜日文還不夠好 搞不好看不懂

    回覆刪除
    回覆
    1. 註釋寫得很詳盡,光看註釋就可以明白非常多事情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