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巨人]吳清源(04)

段祺瑞的棋力是業餘四、五段左右,聽說非常喜歡下棋。只不過,因為吳少年毫不留情面地痛宰了段將軍,後來段祺瑞就不自己下,而是另外找小弟和吳清源下,自己只在一旁開心看棋而已。

到了大正十五年夏天(1926年),岩本薰六段與小杉丁四段從日本前往北京,給了吳清源對局的機會。結果他對岩本薰的三子棋獲勝,但二子棋輸掉。對小杉丁之戰,只知道是贏了棋,但不知是讓幾子。(譯註:根據資料,對小杉丁是受二子。)

隔年,也就是昭和二年(1927年),換成了井上孝平五段來到了北京。井上是從岩本那裏聽到了吳的傳聞,因此就先以二子的局差連續下了兩局,但因為時間的關係,兩局都沒下完而打掛中止。不過,這應該也是井上判斷二子下不動了,後來就把局差改成讓先,下了三盤。第一局又是打掛,第二局則是吳清源獲勝,第三局則是井上獲勝。

於是,「比傳聞中還要有天分。我之所以能贏一盤,可能是撿到的」,井上回到日本後就如此大肆宣揚。

其實原本圍棋就是從中國傳來日本的,但在德川幕府的三百年間,日本的圍棋發展卻超越了這個發源地。這是因為德川幕府對圍棋採取了保護政策的關係。而本因坊道策或是秀策等圍棋名人的出現,也更加提高了日本的圍棋水準。

和日本比起來,中國卻是戰亂不斷。既然存在了這樣的天才少年,是否有辦法將之邀來日本,使其棋力發展有所大成呢?---而熱心推動著這樣想法的,就是瀨越憲作七段(當時)。

瀨越先生雖然在前幾年已經去世,但我未曾看過除他以外,能從高處、大局來看待圍棋的人。作為棋士來說,他本身也是很有天分,但在他的棋力全盛時期,由於本因坊秀哉名人還健在,所以在棋士的榮耀上便不及秀哉;然而他卻培育出了以橋本宇太郎、吳清源為首等許多優秀的弟子,就算到了晚年。其對於圍棋普及的熱情卻仍不稍減。

瀨越先生還在世時,當讀賣開始主辦名人賽,第一局的棋證就找來他擔任。棋證這項工作,雖說是實情,其實並沒有甚麼特別要做的。只要在棋局開始的時候宣告:「那麼,請開始吧」,然後再來就是終局時見證一下就可以了。雖然要在對局中出現糾紛時負起責任加以處理,但其實幾乎不會出現這種狀況。

通常棋證會待在休息室加入棋局的研究,但這件事並不是義務,因此就算棋證要到處玩耍,也是沒有關係的。

這工作說有多清閒就有多清閒,但瀨越先生就算是當棋證,也會抓住前來採訪、愛好圍棋的記者,問說:「要不要來下一盤?」

一般來說,職業棋士並不會免費替業餘棋友們下指導棋。這是因為對棋士來說,下棋就是他們的工作。既然是屬於工作的行為,就不可能免費。這和小說家不可能寫不用錢的稿子是一樣的道理。

更何況當時瀨越的眼力已經不太好,到了燈光稍微不足就看不清楚盤上狀況的程度。要和業餘棋友下指導棋,根本就可以說是苦差事。

即便如此,他只要是能空出手來,就會免費替大家指導,這正是他想要盡力增多一個棋迷也好的圍棋普及熱情。他的想法是,只能愛好圍棋的人變多,多少就能對職業棋士有加分的效果。

將北京的天才少年找來日本,除了是瀨越自身的熱心外,也可以說是等同上述想法的心情吧。

像是運動這方面的活動,恐怕只要是爭奪輸贏的競技,就是要有強者出縣才會更加興盛。在古橋(譯註:古橋廣之進,多次打破游泳的世界紀錄)、橋爪(譯註:橋爪四郎,赫爾辛基奧運游泳銀牌)的時代,游泳的中小學生就增加了不少;而在女子排球是世界最強的時期,不管哪間學校,都有很多想要加入排球隊的學生。

瀨越就是看透了這件事。所以他認為只要這個天才少年的傳聞是真,而促成少年的棋力有所大成,就會使棋界越來越興盛。就算只為了少年本人好,也希望能將他找來比圍棋發源國更加進步的日本學棋---因此,瀨越開始了勸誘活動,終於成功說服了日本棋界的大金主大倉喜七郎。

[巨人]吳清源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