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原本想寫的標題是「你怎麼可以不去聽趙仁赫?」(笑)
不過想一想,這樣寫好像有點太強人所難,畢竟安排在週間晚上的音樂會並不見得很容易抽出時間,好比說本教主以前在北投某地賣血賣肝打工時,週間基本上能趕上末班車就算是偷笑了(參照「工時篇」),何況去聽音樂會?事實上這位單簧管大師去年來台灣時本教主也沒有去聽(苦笑)。
所以就改成了「你怎麼可以不愛趙仁赫?」---因為不去聽音樂會就算了,稍微拜一下股溝大神,就能看到不少趙大師的演出影片。看了以後,應該就能理解為什麼我這樣寫了。
總之,今年本教主終於抽出空去欣賞Taiwan Connection主辦的室內樂音樂會。而且連續兩天都主打趙大師所演奏的單簧管五重奏,第一天是我最喜愛的布拉姆斯、第二天則是完全不同風格的法國輕妙弗朗賽(Jean Francaix)。布拉姆斯我是毫不懷疑就滑鼠點下去了,第二天的弗朗賽就稍稍讓我猶豫了。猶豫的原因不是不喜歡弗朗賽,而是同一天大廳演的是馬水龍老師的紀念音樂會,實在是左右為難。最後長考三小時後(本教主這種類型的人,長考是家常便飯)還是選擇了趙大師。因為馬水龍老師的紀念音樂會每年都會有,但弗朗賽的單簧管五重奏恐怕就很難每年聽到了---事實上,我是第一次聽到現場演出。
*順帶一提,在本館的CD收藏中,弗朗賽的單簧管五重奏也不過僅有兩個版本。當天現場在欣賞這曲子的時候,不熟到往往有些片段會讓我懷疑,我真的聽過這個曲子嗎?(再苦笑)
言歸正傳,於是我就連續兩夜都在小廳出現了。
這兩場音樂會的賣座都很不錯,所以我在演出前一週才注意到廣告而買票時,都已經沒有太喜歡的位置。所以第一晚的布拉姆斯,我是坐在小廳後排篇右方有點「邊疆」的位子。巧的是,才坐下沒多久,身為許多單簧管少女偶像的王子林志謙老師匆匆趕到,竟然就坐在我的旁邊!我要是女生,看到單簧管吹得好、又玉樹臨風的王子坐在旁邊,恐怕是甚麼音樂都聽不進去了,不過幸好我不是(沒禮貌),所以還是能專心欣賞趙大師的演出。
布拉姆斯的單簧管五重奏是安排在上半場,再親自擔任曲目解說的胡乃元老師講解完單簧管人多少都知道的創作典故後,音樂正式開始。胡老師不知道是不是剛才麥克風拿太久手痠,開頭第一顆音就抖了一下,接著進來的獨奏單簧管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影響、還是有點太放鬆了?跟著也慢了三分之一拍(6/8拍咩)。撇開這個小插曲,趙大師的音色美妙,全音域是均勻厚實的共鳴,高音清澈透明,低音寬厚飽滿,讓人聯想到同樣柔美恬靜音色著名的老賴,特別是演奏激動到幾乎坐不住椅子的樣子,不禁會亂猜趙大師是不是偷偷模仿老賴(笑)。但趙大師的演奏卻微微帶一點抖音(Vibrato)、對比更大(大聲時非常大聲,小聲也能吹得很小聲)、更誇張的自由速度(Rubato),更凸顯了吹奏法式樂器的優勢。聽了這樣的詮釋,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趙大師可以考上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單簧管首席,因為他就是充滿歌唱感覺的演奏方式。
最有趣的是,樂曲進行到第四樂章的終結部時,燈光逐漸暗了下來,一開始我還稍微懷疑是不是自己頭暈了,但演到了最後一小節,燈光是完全熄滅了,才知道這是刻意的安排,非常適合這首秋意濃厚的作品。
演出結束後,自然是贏得了滿堂喝采,也讓大師出來至少謝幕五次,可惜沒有安可曲...。
對了,本文一直大師長大師短的,為什麼要這樣叫呢?
就像本教主有個「名曲就是改編版本眾多」的判定標準一樣,針對大師自然也有個判定標準。所謂的大師就是:
1.聽了以後會讓你很想趕快回家練樂器(也可能是覺得再練也沒用了)
2.聽了以後會覺得不過他嗑了甚麼...喔,是用了甚麼,都給我來一點
聽了這場音樂會後,心中滿滿都是這種感覺,不稱之為大師,也不知道該怎麼稱呼了。(對了,他用的是托斯卡,既不是SS、也不是W牌,標準的法式配備啊!!!!)
聽完音樂會,跟英俊的王子從外太空到內子宮(?)交換完八卦後,因為還有O片要追,顧不得現場有合照、有簽名,就立刻跳上你拜可,急速衝回家中---反正,隔天還會再來,要簽名要拍照可以等第二天。不知道是不是受到美妙的音樂感動的關係,這天騎車時有如神助,創下了從音樂廳回到本館的爬坡速度新紀錄啊。心中再度確信第二天也有買票是正確的選擇。
第二天的弗朗賽,原本跟第一天一樣是安排在上半場演出,但演奏家們臨時覺得曲目應該按照作曲年帶來排順序,於是十八世紀的莫札特弦樂五重奏(第三樂章剛好被當作「預告片」而成為第一天的安可曲)變成了上半場第一首,而1977年才寫好的弗朗賽五重奏,就變成了壓軸的最後一首了。原本還打算上半場聽完,乾脆再去買一張樓上大廳的票,改聽馬水龍紀念音樂會的下半場;但是曲目順序重新洗牌之後,這個美夢頓成泡影。
這一天的弗朗賽五重奏的弦樂聲部和第一天的布拉姆斯不同,是以魏靖儀為首的新生代音樂家。可能也是這樣,加上曲風本來就是輕妙詼諧,五位音樂家在台上演奏幾乎是全部都坐不住的活潑,簡直就像是看五位過動兒在蹦蹦跳跳(特大誤)。加上技巧上要比布拉姆斯困難,可以感受到趙大師使出渾身絕術,完全展現功力,聽起來比起第一天更加有趣。
最妙的是,樂曲演到第四樂章的末尾,竟然跟第一天一樣燈光漸漸暗下,到了最後燈光又是全滅(似乎稍稍早關了一點,所以最後一小節五人都得背譜),當燈光重新亮起時,五人竟然是倒的倒、站的站、各式搞怪姿勢,恐怕也是獨創了。
第二天同樣也是滿堂喝采,不一樣的是,有安可曲了!是韋伯單簧管五重奏的第三樂章!!!
而安可即將結束前,趙大師則是站了起來,一面吹一面走向後台,又是個出人意料的獨創結尾,看起來趙大師本身是幽默風趣的個性啊。
當然,第一天沒搶到的簽名、沒拍到的合照,第二天通通都排到啦!!!
*簽名有點看不懂(笑)
合照有拍到就開心!
總之,還是那句話:你怎麼可以不愛趙仁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