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 星期三

[名曲介紹]普欽奈拉

《普欽奈拉(Pulcinella,來自義大利文)》組曲是史特拉汶斯基根據為了同名的芭蕾舞劇創作的音樂編寫而成的管弦樂組曲。這是以義大利的傳統假面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為主題,音樂也是直接拿18世紀的義大利作曲家的音樂作為素材進行改編(其實並非全部都是,如後述)。


俄羅斯芭蕾舞團(Ballets Russes)自從1917年以史卡拉地的音樂為素材創作了芭蕾舞劇《心情絕佳的女士們(Le donne de buon umore)》、1919年又以羅西尼的音樂創作了芭蕾舞劇《魔幻玩具店(La boutique fantasque)》之後,團長謝爾蓋.達基列夫(Sergey Dyagilev)打算同樣利用義大利音樂的素材來製作芭蕾舞劇。剛好該舞團的編舞家雷翁尼德.馬欣(Léonide Massine)在拿坡里的皇宮圖書館中研究義大利假面即興喜劇的劇本,打算將這種即興喜劇中的動作應用到芭蕾舞劇上。


就這樣達基列夫與馬欣決定將拿坡里音樂院圖書館中發現的佩爾戈來希(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十八世紀初期的義大利作曲家)手稿與印刷譜中挑選18首樂曲,來編寫成以普欽奈拉為主角的芭蕾舞劇。一開始是打算邀請法雅來編寫相關配樂,不過遭到婉拒,於是在1919年秋天轉為委託史特拉汶斯基編寫出包含豎琴在內的大型管弦樂團配樂。其實一開始史特拉汶斯基也對佩爾戈來希的音樂一無所知,相當猶豫要不要接受這個委託,但在看過俄羅斯芭蕾舞團提供的原譜後就喜歡上了佩爾戈來希的音樂,於是就接下了這個編曲委託。


不過,過去以為這些成為《普欽奈拉》素材的樂曲全部都是佩爾戈來希的作品,但根據後來的研究發現,這裡面包含著其他的作曲家(Domenico Gallo、Unico Wilhelm rijksgraaf van Wassenaer Obdam、Carlo Ignazio Monza,以上這些作曲家大致上與佩爾戈來希同時期,但還是有離作曲當時去世不到十年的Alessandro Parisotti出現)的作品。當然,這無損於史特拉汶斯基完成配樂的藝術成就。


因為史特拉汶斯基將這些原曲的素材,加入了他自己的現代節奏感與和聲風格來編寫,在編制上也無視俄羅斯芭蕾舞團團長達基列夫的原始要求,寫成了沒有豎琴、打擊樂器、甚至連單簧管都沒有的巴洛克時代合奏協奏曲式的小編制作品。達基列夫最後收到完成樂譜時雖然驚訝於作曲家沒有依照約定寫成大編制管弦樂團的作品,但還是尊重了作曲家的意向,而改讓編舞家馬欣將新的舞劇編寫成精緻小型的舞蹈。


順帶一提,《普欽奈拉》的舞台佈景與服裝設計也是由大畫家畢卡索負責,雖然他在設計上與達基列夫有許多爭執,仍設計出了月光照射下的拿坡里街景以立體主義風格的海景舞台、也靈活運用了義大利假面即興喜劇的傳統而做出了優美的戲服。


至於芭蕾舞劇的故事,是在敘述鎮上的女孩都喜歡普欽奈拉,吃醋的普欽奈拉女朋友品品奈拉因此與他發生爭吵。另一方面,對普欽奈拉心生嫉妒的年輕男子們打算偷偷將他殺害。然而實際上普欽奈拉並沒有被殺,而是讓弗魯波裝扮成自己,假裝死亡。當人們看到普欽奈拉的「屍體」、正在悲傷不已時,偽裝成魔術師的真正普欽奈拉卻出現了,施法將「假普欽奈拉」復活。


以為已經收拾調普欽奈拉的年輕男子們,這時為了贏得心儀女孩的芳心,也各自喬裝成普欽奈拉前來追求,結果現場出現了一堆普欽奈拉,引發大混亂。最後這些男子身份都被揭穿,就與各自的戀人結婚,而真正的普欽奈拉也順利和品品奈拉結為連理。


史特拉汶斯基在1920年4月完成作品後,《普欽奈拉》就在同年5月15日於巴黎歌劇院由俄羅斯芭蕾舞團、大指揮家安塞美指揮下首演。而這樣完美的組合,自然造就了首演的成功,並且深深打動了巴黎的觀眾,直到俄羅斯芭蕾舞團解散為止,此劇又重新上演了許多次。


在音樂上,《普欽奈拉》經常被視為新古典主義音樂的代表作之一。然而,以佩爾戈來希的作品作為此曲的基礎原本就不是史特拉汶斯基的構想,而且這首作品中原曲的旋律幾乎是直接引用,史特拉汶斯基所添加的部分很少;因此這首作品與其說是作曲,更接近於具有個人風格的改編。而且根據音樂學者理查.塔魯斯金(Richard Taruskin)的看法,史特拉汶斯基在這首曲子中所添加的部分,其實並不是新古典主義風格,更像是帶有強烈的俄羅斯音樂特色。


原始樂器編制:長笛二部、雙簧管二部、低音管兩部、法國號兩部、小號一部、長號一部、獨奏弦樂五部(每部一位獨奏)、合奏弦樂五部(第一小提琴四把、第二小提琴四把、中提琴三把、大提琴三把、低音大提琴三把)、女高音、男高音、男低音。(不過三位獨唱,並沒有對應劇中任一特別角色,這點和史特拉汶斯基同一時期的舞台作品相通)


原始的芭蕾舞劇全曲演奏時間總計約35~40分鐘,19首曲子(看分段的解釋,也可說成是21段);到了1922年,史特拉汶斯基將全曲改編成八個連續演奏段落的組曲版本,並由波士頓交響樂團首演。這八個段落分別是:


1.Sinfonia

2.Serenata

3.Scherzino - Allegro - Andantino

4.Tarantella

5.Toccata

6.Gavotta con due variazioni

7.Vivo

8.Minuetto - Finale


組曲版除了選曲外,也把獨唱拿掉,成為純器樂演奏曲,其餘編制與原曲版相同。


接著史特拉汶斯基自己又根據《普欽奈拉》的音樂,改編成以下的獨奏曲:


1.《佩爾戈來希主題、片段小品組曲(Suite for violin and piano, after themes, fragments, and pieces by Giambattista Pergolesi)》:這是1925年改編給小提琴與鋼琴合奏的獨奏曲,題獻給小提琴家Paul Kochanski。總計有五首,分別為:


Introduzione

Seranata

Tarantella

Gavotta con due variazioni

Minuetto e Finale


2.《義大利組曲(Suite italienne)》:這是1932年和大提琴家Gregor Piatigorsky合作改編給大提琴與鋼琴合奏的獨奏曲,也是由五首構成:


Introduzione

Serenata

Aria

Tarantella

Minuetto e Finale


3.《義大利組曲(Suite italienne)》:這是1933年和小提琴家Samuel Dushkin合作改編給小提琴與鋼琴的版本,這個版本則是有六首:


Introduzione

Serenata

Tarantella

Gavotte con due variazioni

Scherzino(其實這不是原曲版中的Scherzino,而是將Presto改編而成的)

Menuetto e Finale


除了本家史特拉汶斯基的改編之外,「江湖上」也很流行將《普欽奈拉》的組曲版本改編成各式版本,包含木管五重奏版:


https://youtu.be/5UG46pH6jXw?si=HgnkCWkm3ygM_BH0



簧片五重奏版:


https://youtu.be/LISPJq2c0Og?si=4di_Kxx0fBi_zdU9


大型單簧管重奏團版(其實至少有三個改編版本存在,這個版本比較特別的是,現場放了畢卡索的畫,顯然是做過考證的):


https://youtu.be/0g5mldP1_ME?si=FfhCbMqhq31vTcNT


雖然應該要有管樂團的改編版本,但目前在水管上找不到,只好期待有心人了(笑)。


在這些版本中,個人覺得最特別的還是日本奇特編制團體SPICY4的手風琴與單簧管三重奏的組合,非常有意思,請務必聽聽看:


https://youtu.be/MK6zz3BXuDA?si=7TCT_tUEY87bq_f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