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 星期二

Johannes Gmeinder專訪(02) 心愛的樂器配備(完)


民宿、塌塌米、溫泉


採訪:教學上您會使用怎樣的練習曲?


G:一定要說的話,就是Kroepsh、Jeanjean、Uhl、Jettel這些教本。重要的是,還是每天練習過全部的調性。因此就算是單純簡單的練習曲,我也會挑來用。


另一個重點則是,去思考現在這個學生必須要練的是甚麼?再根據其必要的課題來挑選練習曲。好比說不擅長詮釋樂句的學生,和指法上很有問題的學生,給予的課題與練習曲就會不一樣。每個人各有其長處與短處,所以自己的想法未必會適合全體的學生。就某種意義來說,最好是由學生自己來挑選決定自己要練的練習曲。


採訪:您在世界各地都有舉行過大師班,其中在日本也辦過很多次。您對日本學生有怎樣的印象、或是覺得日本的學生的優點在甚麼地方?


G:這次大概是我第六次來日本。我個人滿喜歡日本學生的。因為他們大都願意敞開心房,抱持好奇心來學習,這是我覺得很好的地方。


我第一次來日本,是差不多十六歲的時候,那時去了靜岡縣的下田。當時住在類似民宿的地方、舖有塌塌米,看得到海景、還有溫泉,真是讓我印象深刻、非常棒的體驗。也是這樣,日本對我有種特別的情感與緣分,因此每次有日本學生來上大師班都讓我覺得很開心。


採訪:這次來日本擔任朗斯洛國際單簧管大賽的評審,真是辛苦您了。就整體來看,您覺得這是個怎樣的比賽?


G:首先最想說的是,這是我相隔五年後第二次被邀請加入評審的行列中,讓我覺得非常光榮。其次是這項比賽的組織非常好,很不容易看到相關活動被推行得如此徹底的比賽。就這點而言,真是太優秀了。再者就是參賽者的水準都非常高。


沒有賦予聲音想傳遞的音樂精神


採訪:格曼德先生以前參加比賽的時代和這次的參賽者相比,覺得有怎麼樣的變化?


G: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看著現在這些年輕人的我、和與這些年輕人差不多年紀的我是狀況不太一樣的,其實很難比較。


只不過根據管弦樂團和歌劇的經驗、上課以及經過與許多人交流之中讓我聽過許許多多的演奏後,讓我感覺到似乎現在不一定會有以音色為大前提,或者是說不是把音色作為最優先項目的現象。只是想著要拚吹很快、吹得華麗炫技,卻怎麼樣都想不起來要注重音色。這非常令人遺憾。必須要好好思考怎麼注重音色,是我現在聽比賽後的感想。我認為只要沒有確實注重好音色,就很難讓自己吹出去的音賦予想傳遞的音樂精神。


採訪:您在教學時,覺得學生需要好好鍛練音色時,會用怎樣的方法來讓他們練習?


G:懷疑該怎麼練才能把音色吹好聽的人通常不會來我這裡(笑)。先不開玩笑,其實樂器僅僅是一種道具,因此比起使用的是哪一種樂器,知道自己想要發出怎樣的音色、是否一直都用同樣的概念去吹奏更為重要。只要能維持同樣的概念在,不管你拿到的是怎樣的道具(樂器),都能吹出同樣的音色。也是這樣,就算是我想出某種辦法讓學生去練習音色,還是無法教會沒有核心音色觀念的人吹出好音色。


採訪:在培養出自己希望的音色概念時,有人會以具體的演奏家的音色為目標,有人則是會想像成比較抽象的形式,好比說「比較寬的音色」、「比較柔和的音色」這樣的方式。格曼德先生您是怎麼看得?


G:我年輕的時候,聽了卡爾.萊斯特(Karl Leister)莎賓.梅耶(Sabine Meyer)的錄音、或者聽了自己老師的音色,都會想要讓自己變成那樣的音色。年輕的時候這樣想當然沒問題,但在模仿這些大師的音色之間,只要能好好去思考自己到底想要怎樣的聲音,應該就會導出一個真正想要的音色目標才對。我覺得在最初的階段以模仿的方式去練習音色並沒有問題,但之後就必須要去找出自己的音色了。如果不這樣做,聽眾就不會對自己的演奏感興趣了。


現在回顧自己的演奏歷程的話,會覺得曾經演過許多歌劇真是非常好的經驗。好比說,當我聽到非常優美的歌唱旋律出現時,自己就會試著思考這樣的旋律是否能用單簧管吹得好聽,這對於訓練耳力與品味非常的有幫助。更進一步來說,演奏莫札特的歌劇時與演奏羅西尼或普契尼的歌劇時,要求的音色都不一樣,這樣也會強迫自己能吹出各種不同的音色。


講究的樂器配備


採訪:想請您介紹目前使用的樂器、愛用的吹嘴、束圈、簧片等等配備。


G:我使用的樂器本體是Seggelke公司的Model 2000。這樂器的內徑設計偏窄的方式,讓我非常喜歡。因為內徑比較窄會更容易吹出集中的音色、讓聲音傳得更遠。至於吹嘴則是使用Leitner&Kraus公司的產品。以前我一直是使用Viotto出品的N1吹嘴,但這吹嘴現在已經停產了(Viotto教授已於2016年去世)。而Leitner & Kraus的吹嘴和之前使用的N1非常相近。這是使用一種名為Plexiglas的塑膠(譯註:類似壓克力的材質),是有色透明的吹嘴。我現在是使用細繩來綁住簧片。其實過去也曾試過各式的束圈,結果這兩年又換回使用細繩來綁簧片。使用細繩的話,就不會讓簧片的某一處特別受壓,而能讓簧片整體更能自由地振動。


*下圖就是格曼德先生使用的吹嘴、簧片與細繩


採訪:聽說使用細繩也有很多不同的種類,您對細繩上有甚麼講究嗎?


G:我也試過日本製的細繩,後來也分送給朋友喔(笑)。其實細繩的線徑很重要,我現在使用的細繩,其線徑就不會太粗、也不會太細,對我來說是剛剛好的尺寸。不過,不記得在哪裡買的就是了。


另外這個吹嘴蓋,不覺得非常美嗎?我在想,說不定這正是當初祖父使用過的老單簧管中附的吹嘴蓋。這個蓋子上的木紋也很漂亮,和現在的吹嘴蓋形狀不一樣,我覺得真是太棒了。我在想這個形狀,可能是配合歐騰史坦納(Georg Ottensteiner)時代會將吹嘴收納在揚聲口之中的習慣而設計出來的。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這種形狀就很合理了。


*下圖即為格曼德先生擁有的木製吹嘴蓋


採訪:請您談一談Seggelke樂器的魅力。


G:首先就是我很喜歡它的音色。而且發聲也非常好,音準又很穩定。在管弦樂團中和拉空弦的弦樂一起演奏,或是和平均律鋼琴一起演奏時,能有穩定的音準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也會特別希望能擁有穩定音準的樂器。


Seggelke的樂器,是考量過單簧管的歷史、考慮到現代的單簧管趨勢,以及思考過單簧管這樂器必要的東西是甚麼,做出來的樂器。因為熟知單簧管的歷史,就會明白單簧管的優點是從何而來,並且只要繼承其中的優點就好。也就是說,他們做出了綜合以往的樂器和現今樂器優點的好單簧管,我認為真是非常非常的棒。


採訪:今天真是非常感謝您接受採訪。


*下圖是負責採訪翻譯的橫田搖子女士、格曼德先生與其心愛的樂器Seggelke Model 2000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