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 星期五

業界理論

本教主喜歡掛在嘴上的話除了「沒出過社會」以外,另外一個就是「業界理論」。


甚麼叫「業界理論」呢?用學術風格來解釋就是「在一個有複數競爭對手的業界之中,某一競爭者在做的事情,其他競爭者也在做」。這個理論多少包含有「天下烏鴉一般黑」或「天下文章一大抄」的負面意思存在,但正向樂觀一點來看就是「好的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較容易成功」的意義。從生存的角度來看,就是當對手採取了某項「突破性」或是「獨門」手段而沒有負面效果(或說是Z>B),身為競爭者的你沒有跟進,就有很大的機率失敗而被淘汰;換句話說,這是有點殘酷的現象。


對了,「有複數競爭對手」是必要的前提,因為沒有複數競爭對手,就無從比較,身為該業界唯一存在者的團體(企業、或個人)往往就可以任性為所欲為,「躺著幹都行」。


這麼簡單的道理,本教主在打工第一年的菜鳥時期就明白了*;相信就算是不一定身在甚麼業界的一般人,也能簡單理解才對。如果有看過本教主以前寫的「無人機篇」,應該就會感覺到業界之中,是隨時都在打探競爭對手間的彼此動向的。買「競品」(競爭對手的產品)來拆解分析不過是其中一種「好的照抄(對,在確認過專利問題後,幾乎就是照抄)、壞的避開」之調查手段,其他甚麼透過和供應商、客戶閒聊、或是網路搜尋的調查手段,同樣是家常便飯。看到這裡,是不是一種在看推理偵探小說的感覺?實際上也真的有這種氣氛,因為如上所述,錯失了對手資訊是攸關生死存亡的大問題。


也是這樣,本教主從打工第一年起,就經常參與拆解各式產品、然後寫分析報告的活動。這樣的活動幾乎每一年都會發生,除非退休應該是不可能會停止。這個活動通常是先鎖定幾個領先競爭者(比較百花爭鳴的業界領先競爭者往往也很多,不會也不可能只看其中一個競爭對手),進行資料規格的比較後,去申請經費購買實際產品(申請是一回事,通常都得先自掏腰包代墊),最後才是「辣手摧花」、將之狠心大卸八塊(拆解其實也是一個複雜困難的學問),並拍照存證寫報告(寫報告又是另外一個學問)。


總之,光是拆解競品就不知道能寫出多少辛酸血淚故事(有時就發生在「罰站」現場),更不用說和無良廠商、黑心血汗客戶互動打探消息的許多八卦,為了避免各位看到眼睛脫窗,以下就只能省略三萬字了。


言歸正傳。既然道理簡單,實際上就很容在各種業界觀察到這種現象。科技業固然有、藝術界(音樂、美術、戲劇、舞蹈...)當然也有。舉個好的例子,是圍棋界的吳大國手下出新發明的大雪崩內拐定石後,其他的棋士立刻就在隔天的對局中拿出來使用了。舉個偏差一點的例子,就是每逢音樂會時,演奏者都會被要求達到賣出多少張票券的業績,也算是一種「業界理論」。


政治圈更是見怪不怪地經常出現---A政黨在做的事情,B政黨絕對也會做。比如說,「詐領助理費」或是「謊稱學歷」等等,就是經常看到的一種「業界理論」。至於各種「置入式行銷」或是「洗風向」,更是每天都在發生。


所以當你看到某件你不以為然的行為在你不支持的敵對政黨身上發生時,最好是先同步觀察自己支持的政黨黨員是不是有類似的問題。接下來,就是不如先要求自己支持的政黨先改正這樣的行為,畢竟「管自己比管別人容易」。


總之,這就是本教主就經常把「業界理論」掛在口上的原因。如果總是認為競爭對手在做的事情不會發生在「友軍」身上,就別怪本教主送你一句「沒出過社會」了(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