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

低音單簧管的記譜法則

自己雖然吹了很多年的低音單簧管(或相關家族樂器),但除了大學時代(大約是大三、大四吧?)因為演奏莫札特的巴賽管三重奏嬉遊曲(當然是改用醬逼調單簧管來演)看過第三部巴賽管(實質上是當作低音單簧管來使用)是全部寫在低音譜號上以外,從來不知道單簧管的低音家族樂器是有可能要看低音譜號的...。後來雖然也偶爾在管弦樂團中吹過低音單簧管,但運氣很好的,也沒碰過需要看低音譜號的分譜。


直到幾年前,在麥可哥的水管頻道上看到他的介紹,才知道這件事,而且也才知道在管弦樂團中的低音單簧管記譜非常的複雜。現在回頭來看Desgranges的專訪強調低音單簧管是個非常專門的工作,就覺得非常能認同了。


麥可哥的記譜解說影片:


https://youtu.be/-IdFI-xOod4?si=2rrzCmQYmAWKltvo


不過,這影片也沒有解釋所謂的「德式」低音單簧管記譜方式;因此以下則是利用網路上找到的Kirschner所寫的「懶人包」來說明。


不過,這可以當成是冷知識來看,因為現在絕大部分的低音單簧管譜都是用比較容易習慣的現代記譜方式(高音譜號)來記譜的。


===


低音單簧管是所謂的移調樂器,雖然歷史上也曾出現過A調低音單簧管,不過現在世界上的低音單簧管幾乎(99.99%)都是降B調了,所以更是毫無疑問要移調記譜了。


*如果擁有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C調低音單簧管(參見:仍在添增新成員的低音單簧管一文),又看的是低音譜號的記譜的話,那就是實音記譜,不是移調了。


其記譜方式在以前可分為法式(French Notation)與德式(German Notation)。兩者都和現在習慣使用的記譜方式不同。


現在的記譜方式是全部使用高音譜號,而且記譜音是比實際吹出來的音高九度(八度+大二度,大二度是因為降B調移調,因為現代已經沒有A調單簧管,只需要考慮降B調移調),這是為了相容吹奏標準降B調單簧管時的讀譜習慣,讓看到的音與指法能配合在一起的關係。


換句話說,在現代的記譜上,低音單簧管演奏者看到以下這顆音時,就是使用和標準降B調單簧管一樣的全按指法。



不過,在舊式的法式記譜法上,是混有低音譜號的。而且其記譜方式是用降B調來讀低音譜號,用高八度的降B調來讀高音譜號


換句話說,上面那個圖例中的第三線B,在舊式法式記譜法要吹奏高八度的左手食指(加上泛音鍵)的指法。


這樣講可能還是會讓人很混淆,做個對照表就清楚了。下圖是同樣的演奏音用舊式法式記譜法與現代記譜法的對比。兩者是使用完全相同的指法,只是因為記譜習慣不同造成的譜面差異。(上方是現代記譜法,下方是舊式法式記譜法)



至於德式記譜法,則是使用跟降B調單簧管同樣的方式,以實際吹出的音高大二度的方式來記譜,或者是說記譜音比實際聽到的音低大二度。換句話說,看到高音譜號的時候,跟舊式的法式記譜一樣,要使用高八度的指法;但看到低音譜號時,也是要吹高八度的指法。


這樣講,應該也是一頭霧水,同樣做個對照表,應該就會明白。下圖的上方也是現在的記譜法(新式法式記譜法),下方則是德式記譜法。



好滴,我知道各位看官看完上述敘述後還是滿頭黑人問號,因此最後再做一次總對照表,希望能讓大家更清楚一點(不排除反而會更加混亂的可能就是了)。


表中的Sounding Pitch是實際演奏出來的音高,而Modern Notation則是現在習慣使用的記譜方式、French Notation則是以前法國的記譜方式,German Notation則是以前德式的記譜方式。最後一個則是使用A調低音單簧管時的德式記譜方式,這是使用現代降B調低音單簧管在管弦樂團中看到最可怕的記譜方式,所以一起放在這裡對照。也是因為有這個A調低音單簧管存在,這裡是使用實際音高A大調的音階做例子。



最後還是那句話,以前在管弦樂團中吹低音單簧管真是一件非常複雜麻煩的事情:要準備兩把大型樂器(降B與A調)、還要看不同的記譜方式,很難一次就上手啊。


現在雖然基本上不使用這些老的記譜方式,但如果要改編古代的管弦樂作品的話,就可能會碰到這些記譜問題,編曲家們可能還是得知道有這麼一回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