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音型單簧管]
這是一種大家都很熟悉,而且普遍使用於音樂世界的樂器,而且近年逐漸有從單簧管中獨立出來成為單獨主修樂器的趨勢,更加證明其優異性能與廣泛的活躍程度。一般都以為這種樂器的調性是降B調,但其實也存在許多不同的調性。近年來各樂器廠商也還在研究其機構/按鍵系統的改善與性能提升,可說是一種仍在持續進化的樂器。
下圖:筆者收藏的不同調性的低音單簧管
(7B)F調低音單簧管
嚴格來說,F調倍中音單簧管(倍巴賽管)也可以看成是一種大型的低音單簧管,而且如果不像前篇提及的那些十九世紀發明出來的版本一樣最低音可以到C、而是只到降E或E的話,則其音域僅僅比標準降B調低音單簧管多半音或一個全音而已,根本就等於是低音單簧管了。
當然,這種樂器並沒有現代版本。如果真的重新開發出來的話,應該也是收藏意義大於實用意義才對。實用上,恐怕只是提供一種演奏升降記號太多的樂曲時不容易拐手的選項而已。
底下是AI畫出來、本身就很拐手的F調低音單簧管(笑)。
(8B)G調低音單簧管
極可能是首次發明的低音樂器
調性:G調
材質:塑膠(3D列印)
按鍵系統:簡化貝姆式
最低音域:記譜音E3(實音B2,換句話說比大提琴最低音低半音)
最高音:不明,看起來記譜音E6以上
基本音域與標準降B調低音單簧管相當,(後者最低音到Bb2)
音色可能比較深沉(製作者宣稱),擅長演奏升記號調性的樂曲
同上,G調倍中音單簧管,也可以看成是一種大型低音單簧管。更重要的是,這種樂器原本在Rendal的書中是以「這是曼漢(Mannheim)著名的樂器製作家施密特(Ernst Schmidt*)在1930年代所宣稱開發出來的樂器,據說是G調、最低音可以吹到D」的方式登場。換句話說,是否真實存在過,使用在甚麼場合,可能都很有問題。加上德國從1930年代起歷經了政治動亂(納粹上台)與二戰盟軍大轟炸的摧殘,就算真的有這個樂器、即便是試作品恐怕也不可能留下來。
*Ernst Schmidt正是開發出「改良貝姆式」系統的先驅,他也改善了許多德式系統的問題。
不過,美國木管樂器製作者Jared de Leon(又是他!)在2022年9月根據自己的興趣,開發出了G調低音單簧管。這是利用3D列印的方式製作本體與按鍵(考慮到塑膠強度與製造複雜度,所以將按鍵系統改為他自己發明的簡化貝姆式),共用標準降B調低音單簧管的揚聲口與吹嘴,而製造出來的。最低音到E(實音B,相當於標準降B低音單簧管的低音升Do,換句話說,如果他能克服設計與製造困難,將最低音延伸到降E,就跟標準低音單簧管相同音域了),最高音不明,但到達一般單簧管實用的高音Sol應該是不成問題。
音色據製作者本人感想,比標準降B調低音單簧管要深沉,不過試吹影片聽起來差不多。
由於脖子折彎比較大,所以雖然音域只比降B調低音單簧管高半音,但整體高度看起來卻短不少(如下圖比較)。
製作者自己拍攝的設計理念與試吹比較影片:
https://youtu.be/Aj-UPzMYUTw?si=2o7Exq6dx166IAXf
製作者在隔年一月舉行的低音單簧管年會中,使用這樂器參加了大重奏的演出,因此這樂器也有首演的紀錄了。實際使用上,或可替代一部分管弦樂團配器中A調低音單簧管(早期管弦樂團的樂譜最低音只有寫到E),當然可以在管樂團或單簧管重奏團上使用,特別是遇到升記號比較多的樂譜時,較不容易拐手。
(9)A調低音單簧管
現在幾乎絕跡,但曾經是不少大作曲家愛用的樂器
調性:A調
材質:木材(非洲黑木、玫瑰木、楓木)、金屬(黃銅)
按鍵系統:貝姆式/德式
最低音域:記譜音E3、Eb3、C3
最高音:記譜音G6以上
基本音域比標準A調單簧管低八度
擅長演奏升記號調性的樂曲
下圖是筆者收藏,最低音到達低音C的特製A調低音單簧管:
如前所述,許多大作曲家(馬勒、華格納、拉威爾、拉赫曼尼諾夫...)都曾在他們的管弦樂曲中加入了A調低音單簧管的編制,因此在二十世紀前期,仍有不少樂器公司有製作這種樂器。當時的A調低音單簧管的最低音是E、按鍵系統是德式、法式都有、材質則是非洲黑木、玫瑰木、楓木等都有。結構上德式樂器偏好揚聲口朝下的直管設計,因此也有這種直式的版本(如下圖)。
後來到了1970年代,法國Selmer公司突然對這種樂器產生興趣,因此重新開發了A調低音單簧管,並將最低音延伸到降E(實音C,這樣就可以完全對應大提琴的音樂)。不過,由於乏人問津,雖然是接單生產的形式,但似乎前後只賣出了二三十把,然後就在1980年代後期停產了。
下圖就是日本某大學收藏的Selmer生產的A調低音單簧管:
然後,在2023年加拿大樂器製作家福克斯(Stephen Fox)在筆者的委託下,開發出了史上獨一無二的最低音到C的A調低音單簧管。不過由於製作太過麻煩,包含試作品在內,他也只做了兩把,就宣稱不再製作了。因此這種樂器再度回到了接近滅絕的程度。
至於音色上,A調低音單簧管是否有比降B調低音單簧管更暗呢?筆者自己吹奏的感覺是可能有,但可能只有吹奏者本身感受明顯,觀眾可能無法分辨。
由於幾乎找不到A調低音單簧管的錄音,因此只好播放筆者自己的試吹錄音了。
https://youtu.be/XPARKbpRflo?si=oktebbc-cGwW-ZUh
(10)降B調低音單簧管
現在最普及的單簧管家族低音樂器
調性:降B調
材質:木材(非洲黑木、玫瑰木、可樂豆木、黃檀木)、金屬(黃銅、鋁)、硬橡膠(塑膠)
按鍵系統:貝姆式/德式
最低音域:記譜音E3、Eb3、D、C3、(B2)
最高音:記譜音C7以上
基本音域比標準降B調單簧管低八度
下圖為筆者收藏的Buffet Prestige與Yamaha降B調低音單簧管
這在現在已經完全可以與標準單簧管平起平坐的獨奏樂器,因此市面上存在著各種廠牌、按鍵系統、結構、材質的版本,就連相關配件道具(吹嘴、束圈、調音管、揚聲口、配重塊、轉接管、腳架....)也是應有盡有。按鍵系統上主要還是貝姆式與德式兩大系統,這兩大系統因為內徑設計差別很大,因此分別使用著無法共用的吹嘴與簧片。結構上,除了早期的類低音管式以外,一度也出現了揚聲口朝下的直管結構,現在通通都變成了類似薩氏管的樣貌了。
至於音域,早期就是比照降B調單簧管低八度辦理,最低音只能到E;後來為了能移調吹奏A調低音單簧管的樂譜,追加了低音降E鍵。後來又要能和低音管或大提琴對應,再延伸到了低音D。現在主流的設計全部變成了能到低音C。而且因為大部分的廠牌在揚聲口上另外開了一個共鳴口,只要用腳遮住,甚至可以吹出低音B。至於高音的話,由於泛音機構的進步(從雙泛音孔設計進步到自動切換三泛音孔的設計),所以能夠自由吹到非常高的程度,厲害的演奏家甚至可以突破五個八度以上。
材質上除了標準的非洲黑木、更早期常用的黃楊木、楓木、後來出現的可樂豆木、黃檀木(Cocobolo)等等各式各樣降B調單簧管使用的材料以外,初階樂器通常使用塑膠或硬橡膠等等合成材料也能有不錯的效果。在二戰之前,也流行過使如黃銅這樣的材料,甚至德國的Uebel公司也曾推出過鋁合金製的低音單簧管(如下圖):
而使用到降B調低音單簧管的曲目多不勝數,從無伴奏、獨奏、協奏曲、管弦樂團、管樂團、重奏、到各種室內樂都有。以下介紹一首最近聽到的優秀獨奏曲---日本作曲家片岡寬晶所寫的「花影」:
https://youtu.be/Wc94aWC25Vg?si=H5XpYGnyfcibSEgx
(11)C調低音單簧管
幾乎已經絕跡,比A調低音單簧管還罕見的低音樂器
調性:C調
材質:木材(非洲黑木、黃楊木)
按鍵系統:貝姆式/類似低音管的特殊系統/簡單德式系統(古樂器指法)
最低音域:記譜音E3
最高音:不明,但應可到記譜音G7以上
基本音域比C調單簧管低八度
最早期(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期)所開發出來,對折成類似低音管(Bassoon)構造的低音單簧管其實就是C調,其指法就是類似低音管,和一般單簧管不同,因此無法流行起來。不過,後來這些十九世紀出現的各式各樣C調低音單簧管當中,甚至有可以可以吹到低音C的版本,完全可以當作低音管或大提琴來使用。
神奇的是,即使到了二十世紀中期,Buffet公司仍然有製造貝姆式的C調低音單簧管,雖然最低音域只到E,但重新整理成可以演奏的狀態,因此不是完全絕跡。只不過目前並沒有任何公司製造。下圖正是前述提及的美國樂器製作者Jared de Leon所收藏的標準貝姆式C調低音單黃果(左)、中間則是降B調單簧管、右邊是A調低音單簧管。三把都是Buffet公司的產品,真是非常驚人的收藏。
以下則是Jared de Leon製作的C調低音單簧管影片,得知這是一把很好的樂器,非常值得參考:
https://youtu.be/Q3CvswgN_e4?si=P8O9Abs9Uo3MGYqN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