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爾康.亞諾爵士(Sir Malcolm Arnold)算是管樂圈相當有名的當代英國作曲家,因為他自身原本就是職業小號演奏家(前倫敦愛樂小號首席),是年過三十之後才把工作的重心完全轉換至作曲家上,所以他寫了為數不少的管樂相關作品,包括原本就是寫給銅管合奏團(兩首小組曲等等)或是管樂團(兩首進行曲)的原創作品。單以單簧管而言,他就寫了兩首協奏曲、一首小奏鳴曲以及無伴奏的幻想曲,都是現在經常能在錄音或音樂會上聽到。
*譯名沿用維基百科的版本,如果翻成「阿諾」,感覺鄉土味比較重一點(笑)
其實他很多原本寫給管弦樂團的作品或是替電影寫的配樂,也因為大受歡迎而改成了管樂團合奏版,比如說桂河大橋進行曲、彼得露序曲、六福客棧....想必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了。至於本篇想要介紹的四首蘇格蘭舞曲也是管樂團音樂會常見的改編曲目。
這首四首蘇格蘭舞曲,是亞諾爵士為了1957年的BBC輕音樂節(BBC Light Music Festival)所寫的小組曲,首演就在同年由作曲家自己指揮BBC交響樂團演出。當然,因為是「輕音樂」,所以旋律與結構都避免艱澀複雜,全曲四個段落加起來也僅僅只有十分鐘而已。
另外,標題雖然是「蘇格蘭舞曲」,但這四段音樂只是作者受到蘇格蘭音樂的啟發,並不是真正引用了甚麼旋律或舞曲,因此四個段落都沒有加上標題,僅給予了明確的速度記號:第一段=沉重(Pesante,♩ = 104)、第二段=活潑(Vivace ,♩ = 160)、第三段=稍快板(Allegretto,♩ = 96)、第四段=充滿活力(Con brio,♩ = 144)。即便如此,亞諾爵士的出版商(Novello & Co)還是提出了簡單的註釋,給予演奏者參考。出版商認為第一段是「類似於斯特拉斯佩舞曲(Strathspey,Strathspey是蘇格蘭高地的區域之一,流行的是4/4拍帶有附點節奏的音樂風格)」的音樂、第二段則是活潑的里爾舞曲(Reel,這是一種四拍或兩拍,由A、B兩段類似問答形式各八小節反覆演奏的音樂)、第三段則是如歌一般的優美旋律,令人聯想到「赫布里底群島的一個寧靜夏日」、第四段則是活潑的高地獨奏舞(Fling,同樣是4/4拍、帶有附點節奏、AABB反覆的音樂。通常是一位舞者獨自舞蹈)。
這首組曲的配器則是類似標準的「二管編制」:五部弦樂、一短笛、一長笛、兩部雙簧管、兩部單簧管、兩部低音管、兩把小號、四部法國號、兩把長號、一把低音長號、打擊樂。因此不需要太大規模的樂團就能演奏。至於改編的版本也不少,如前所述、1978年由John Paynter改編的管樂團版、1984年由Ray Farr改編的銅管合奏團版,以及最近才改編出來的木管五重奏版(2022年),當然也有鋼琴獨奏或是小提琴獨奏的版本。嗯,好像不太看得到單簧管重奏團的版本,所以....
我又手賤將其中的第二段改編成單簧管重奏團的版本了。其實這是來自於日本單簧管演奏家橋本真介老師的啟發,因為他改編了一個第二段的低音單簧管八重奏版本!!四個段落中,第一與第四段要改編起來會比較困難(所以有點好奇木管五重奏改編版會長甚麼樣...),優美的第三段應該也很適合改編給單簧管重奏團來演出,但第二段最是輕快有趣,很適合拿來做為安可曲,因此我就先單獨改了這一段。
而且單純就改編而言,如上所述這一段是個AB兩段各八小節反覆的作品,所以主旋律可以一直複製貼上,加上全部還不到一百小節,可以在短時間內就改完,也是我優先挑選改編的原因。也是因為主旋律是一直反覆十六個小節進行,因此作曲家除了搭配了不同的伴奏之外,主旋律每演奏一次,就轉一次調(升半音,直到最後才回到一開始的降E大調),中間還有一段突然放慢速度,好像喝醉酒一樣搖擺,非常有趣。這種轉調的操作對於編曲軟體(MuseScore)而言,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配器上,亞諾爵士也是設計成每進行一次主旋律,就換一次主奏樂器,製造出不同的音響變化;對於單簧管重奏團的改編來說,就只能在各聲部之間輪流了,但可能會讓中音單簧管或低音單簧管、甚至是倍中音單簧管來發揮音色的對比。
這次的改編,也是使用類似單簧管八重奏的編制:
降E調
降B調四部,每部至少兩人
中音單簧管(或巴賽管),至少兩人以上
低音單簧管,至少兩人以上
倍中音單簧管
倍低音單簧管
換句話說,演出上最少需要15人,算是偏中型規模的編制。改編模擬效果如下連結:
https://youtu.be/BN_L1jXkX2w?si=sJQeJYxMbzi8SbH8
當然,MIDI效果比較無聊,實際上演奏起來應該會很有趣才對。
另外也很期待有機會聽到上述橋本老師的改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