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自:音遊人
為了能讓更多人能使用而持續進化的AI鋼琴
[前言]
要與誰呼吸一致來演奏的「合奏」,絕對是只有一人無法品嘗到的一種音樂上之喜悅。不過近年來發展出了能夠分析.判斷出人類演奏節奏、聲音強弱或各種變化傾向,而加以配合的AI技術,使得「就算是只有獨自一人,也能和無人鋼琴一起合奏」這件事逐漸變成了現實。這次我們就想請教Yamaha公司的前澤陽先生,請他來談談這樣的夢幻技術的開發與進展。
使用AI來預測人的演奏並且一起合奏的理想
前澤先生是從大學與研究所時代,就開始進行讓機器理解音樂的研究。在進入Yamaha之後,也參與過可以分析出樂曲節奏與和聲進行的App、也就是讓機器取代人耳來「抓譜(複製音樂)」的系統。在這之後,開始對機器能參加人類之間的合奏技術感到興趣。
前澤先生說:「我自己雖然也拉小提琴,但進入職場工作後非常忙碌,變得很少有時間能和之前合作過的演奏夥伴合奏。遇到這樣的狀況,好比說就算到了下班後的深夜可以自己一人來演奏時,也還是會覺得此際剛好有個樂團成員在旁邊一起合奏的話,該有多好啊?這就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而這樣的新課題,其實等於就在前澤先生以往研究的延長線上。換句話說,只要能讓機器聽了人類的演奏而進行學習,並且能讓機器推定出人類的演奏是怎麼回事,就是這個技術的關鍵概念。如果機器能理解出人類現在演奏的是多快多慢的速度、多強多弱的音量,並且在下一段樂句開始前預測出該要怎麼配合人類演奏,就能讓機器和人類一起演奏了。而這樣的發想,就成為了AI鋼琴的基本概念。
實現讓AI鋼琴進行超越時空共演的理想
前澤先生首先辦到的是2016年和東京藝術大學合作開發的「人工智能演奏系統」專案,而應用這個專案所生成的AI鋼琴,成功地和柏林愛樂夏隆重奏團(Berlin Philharmonic Scharoun Ensemble)之弦樂團員們完成了舒伯特的鋼琴五重奏「鱒魚」(第四與第五樂章)的現場合奏。(參照底下連結)
https://youtu.be/40IRfETlvSs?si=vbUoFXHHc1ao31rb
這個「人工智能演奏系統」是使用麥克風與錄影相機來捕捉弦樂演奏者的演奏與動作,而能掌握住正確的時機來成功完成鋼琴和弦樂的合奏。而且,這個AI鋼琴的演奏資料(學習資料)是模仿俄羅斯鋼琴大師李希特生前的演奏來製作的,等於是讓柏林愛樂夏隆重奏團和李希特大師「跨越時空共演」呢。
到了2019年,加拿大的鋼琴怪傑顧爾德的演奏,也是透過AI學習的方式「復活」了。在前面的專案(「人工智能演奏系統」)中,其主軸是去偵測人類演奏的時機,而讓AI配合人類合奏;而這個顧爾德重現專案,則是讓AI學習顧爾德過去的演奏超過一百小時以上,而完成了能夠重現顧爾德的觸鍵與速度感等等演奏風格的新課題。前澤先生說:「至此為止前,要讓AI演奏的資料,必須事先學習製作出來才行,而這次的顧爾德重現計畫,則是可以讓AI看過樂譜後自行『思考』,再配合時機產生出適當的演奏」。
除了像這樣可以達成超越時空的豪華共演、或是成功高度重現歷史大師的演奏以外,前澤先生說:「其實AI鋼琴的真正目標是讓更多人來使用它」。這樣讓更多人來使用的嘗試,則是有2018年舉辦的「Duet with YOO」體驗活動、或是2021年公開的「Project Sekai(世界) Piano」體驗活動等等,正在一步一步朝向實現目標前進。「Duet with YOO」這個系統,是當你彈奏「小星星」的旋律後,AI鋼琴可以掌握住彈奏時的強弱與氣氛,產生出符合前面演奏的改編伴奏以進行合奏。至於「Project Sekai Piano」,則是配合彈奏的鋼琴聲,產生出各種不同虛擬歌手的歌聲加入演奏的系統。
有了這樣的系統後,可以期待未來在現場音樂會等演出舞台上出現更多活用AI鋼琴的實例。
前澤先生說:「例如,或許可以配合浮現於舞台上的虛擬全像影像之動作,一起進行合奏」。另外,以往在現場演出中樂團搭配播放事先預錄好的音樂來合奏時,鼓手必須一面聽著節拍器來抓住預錄錄音的節奏來敲擊,但前澤先生認為:「只要能活用可以捕捉人類演奏特色的AI系統,應該就可以將演奏時機主導權回歸到人類手上(是AI配合人類,而不是人類配合錄音)」。
AI鋼琴和當紅鋼琴演奏家在舞台上共演
而這個可以親眼目睹在舞台上活用AI的機會也實際出現了。就是2022年6月、7月間和當紅鋼琴家、也是YouTuber的Yomii(よみぃ)合作舉辦的「Yomii Zepp Tour」巡迴演出。
同時Yomii也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中上傳了和前澤先生開發的AI鋼琴進行比較的影片。這影片除了檢視了AI鋼琴的可能性以及提升樂趣的方式,另一方面也「吐槽」了AI系統的弱點,而讓前澤先生跳腳。前澤先生說:「我也會跟著一起參加巡迴演出,親自享受活用AI技術的樂趣。越是參與更多的嚴酷現場演出,越能獲得貼近演奏家的感觸,對於製作更接近實際音樂家表現的系統有很大的助益,讓我很期待這個可以實際驗證的機會」。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