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 星期四

八幡太郎源義家之圍棋傳說

[前言]


如果對日本古代歷史,特別是所謂的「武家政治」(武士主導政務)有研究的話,或多或少會聽過「八幡太郎」或「源義家」這個名字吧?(八幡太郎是源義家的俗稱)


沒聽過也沒關係,只要知道他是日本三大幕府(幕府即為武家政治的中樞機關)---鎌倉幕府、室町幕府、江戶幕府的共同先祖即可,或者是說源賴朝、足利尊氏與德川家康都自稱是他的後裔,可見他在日本武士之中有非常崇高的地位。


而這樣的武士之祖,卻和圍棋也有不少淵源,就是一般講述日本圍棋史的書籍中鮮少提到的事情。以下就整理專業圍棋歷史研究家對於源義家與圍棋的考證,供棋友們參考。


===


整理自「烏天狗クーロン


源義家與圍棋


日本政治走向武士的時代


日本古代的政治,最早從天皇獨攬朝政,到後來變成是以貴族為中心的時代;但到了十二世紀,又逐漸轉變成為武士主導朝政。這是因為原本屬於貴族的地方莊園,卻因為貴族們懶於去地方到任統治,委託給地方的代理人,這導致了中央對於地方的統治力降低,並且引發了各地盜亂,便需要武士前往鎮壓;於是武士勢力便逐漸抬頭。


而原本在宮廷、官員、貴族、僧侶之間流行的圍棋,也因為武士勢力的興起,成為了武士之間的娛樂之一。這多少也跟圍棋之圍地確保勢力觀念與軍事相通有關。


在武士逐漸興起的時代中,和圍棋有關的人物中,最具代表性的恐怕就是「八幡太郎」源義家了。以下就來就介紹與他有關的三項圍棋傳說。


切棋盤傳說


其中第一個圍棋傳說,算是源義家年輕時的風流故事。這個故事並不是在說八幡太郎下圍棋,而是切掉了棋盤的一部分。此事可見於《古今著聞集》與《前太平記》兩書之中,但兩書的記載內容卻略有差異。


在《古今著聞集》中,提到了年輕的源義家和法師的妻子私通,察覺有異狀的法師就逼問妻子說出隱瞞的真相。


接著法師就在自家築地中挖了壕溝並種滿荊棘,並且在庭園中的看台上設置了以厚重棋盤當作防盾的陷阱。法師自己則是藏身於暗處,拔刀等待源義家前來。


然而前來的義家卻像是飛鳥一樣飄入法師家中,並且用小刀將棋盤的角邊切得粉碎。法師見狀大驚,認為這已非人力所能及,立刻嚇到狼狽逃走。


比較晚成書的《前太平記》,基本上是照著《古今著聞集》的故事大綱來寫,但修改了一部分的設定。


在《前太平記》的敘述中,則是把故事拉到了源義家參與前九年之役、捕獲安倍宗任作為隨從凱旋回京都之後。而和義家私通的並非是法師的妻子或是小妾,而改成了未出嫁的女子。另外設計用棋盤做成路障的僧侶,則是設定成為女子的兄長。這樣的改寫,或許是出於後世的道德觀考量,以及為了不損及英雄形象的關係吧。


順帶一提,源義家是1057年參加前九年之役出征,戰後也停留在奧州(陸奧國,現在的日本東北)好一陣子,回到京都已經是1087年的三十年後了。在《古今著聞集》中說的是還未出征前九年之役的年經八幡太郎,大約是十七歲左右的故事;而《前太平記》則是改成了前九年之役之後,就算他是戰爭一結束就回京都述職,也至少是26歲了。


下圖則是《前太平記》中提及源義家切開棋盤故事的插畫


画像


對弈中威嚇賊人


另一個圍棋傳說,則是鎌倉幕府時代初期的故事集《古事談》等數本書物中皆有提及的逸話。故事提到源義家在右大臣源顯房的府上下圍棋時,喝退了闖入其中的賊人。


話說當時正在下棋的源義家,察覺了府中有賊人侵入,於是義家出聲警告:「義家在此,速速止步!」


然而賊人卻不理會,繼續在院中奔竄。於是源義家就命令右大臣府上的小侍從再去警告,而小侍從對賊人說:「八幡大人命我前來,快快止步吧」。這次賊人就乖乖棄刀投降,而藏身於附近的其他侍衛也出來將賊人抓住帶走了。


書中提及這故事發生在義家成為陸奧前司左右,也就是他大約五十歲左右的事情。在《梁塵秘抄》一書也有「鷲棲幽谷,群鳥安敢齊居?雖同源氏,獨八幡太郎令人畏懼也」的敘述,可見源義家的武藝威名,的確是會令賊人喪膽的。


就時代背景來看,當時的貴族是將武士看成是自己的私物,好比說源賴光是跟隨藤原道長當侍從。而故事中的右大臣源顯房是權傾一時的藤原道長之外孫,義家侍從顯房之事也是一點都不會不自然。而這些貴族表面上都只帶著一位侍從外出,實際上都會有四五十位的護衛躲在一旁護衛,避免發生意外。


另外,這個故事也曾在《棋道》雜誌中由渡部義通所寫的「中世圍棋事情」連載專欄中出現,但專欄上敘述義家的對手是「堀河左府源俊房」,但在《古事談》、《十訓抄》等書,寫的都是「堀河右府源顯房」。以往「堀河右府」是藤原賴宗的俗稱,就連《大日本史》一書也認為「堀河右府」是「右大臣藤原賴宗家」。不過,這樣時代就對不起來了,因此本文是參照《源威集》一書,認定源義家的對手是「堀河右府顯房公」,也就是源俊房的弟弟,會比較自然。


後三年之役源自於圍棋?


據說,義家參與征戰的「後三年之役」也和圍棋有關。


奧州之亂,也就是「前九年之役」,是由源賴義出征,加上源義家參戰,經過長達九年的苦戰,才在1064年平定凱旋。此後,奧州一度恢復平靜,卻又在同年再度爆發爭亂,史稱「後三年之役」,於是源賴義與其子義家再度一同出征。


而這場後三年之亂的導火線,竟然是有人過於沉迷圍棋所致,也是歷史有趣之處。


話說陸奧的清原成衡在舉行婚禮之時,來自出羽、身為清原真衡(成衡之養父)叔父的吉彥秀武前來祝賀。秀武將砂金盛於朱漆托盤中,恭敬地高舉至頭上,走至清原真衡面前。然而,真衡當時確正沉迷於圍棋之中,對秀武這樣極度尊敬的舉動完全無視。


遭此羞辱的秀武大為震怒,便將砂金撒於庭中,憤而離去,返回出羽。


清原真衡在秀武大怒離去後,也立刻興兵,準備討伐秀武。另一方面,秀武則暗地遣使聯絡與真衡素有嫌隙的家衡與清衡,鼓動二人起兵相應,大戰就此爆發。也由此可知,當時圍棋在武士之間的興盛,到了足以挑動局勢動亂之程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