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3日 星期六

一步一步看MuseScore實例教學(03)


在繼續下去之前,容我再說一點關於這個編制的想法。

其實這個羅X之松的管樂改編版是沒有中音單簧管這個樂器的;另外低音單簧管原本是只有一部,但在第二樂章中,有需要拆成三個聲部的樂句,也有僅需一把(譜上是寫一個譜架,換句話說人夠多的話,也是可以兩個人吹)的獨奏;倍中音單簧管原始編制也只有一部。

這裡加入中音單簧管,是因為羅X之松第一樂章低音聲部的音都很高(不論是低音單簧管或低音管),改用中音單簧管來吹會比較輕鬆一些。

至於這裡加入第二把低音單簧管,則是預計把低音管(對,其實也不確定演出時會不會有低音管,至少練習時總是會少這個聲部)與一部分其他特殊低音樂器的譜加入其中幫忙代吹。

而第二把倍中音單簧管,則是打算把原來的倍中音單簧管的部分與其他特殊低音樂器的音整合在一起。

在前一篇中,雖然我們都已經把想加入的樂器加入了,但會發現低音單簧管與倍中音單簧管這兩種有兩部的樂器並沒有標明第一、第二部,所以我們以下就先來做這件事。

修改樂器的分部名稱的方法,其實和Windows其他程式的邏輯很像,就是善用右鍵

MuseScore_Tutorial015.PNG
如上所示,點選要修改的樂器名,使之成為藍色,然後按下右鍵,點選Staff Properties…,再來----

MuseScore_Tutorial016.PNG
Part NameLong Instrument NameShort Instrument Name三處,都加上2(或者整個改成你想要的名稱),最後按下OK即可。

順便補充一下,如果你根本就想換樂器(編曲到一半,可能覺得有別的樂器更適合現在這個聲部、或者根本想改編成別的版本的話)就可以在這裡按下Change Instrument按鈕,就換看到前一篇中設定樂器的那個視窗,然後選擇新的樂器即可。

這裡順便解釋一下,這三個欄位代表的意義。

Part Name:在整份樂譜中,這個樂器的真正名稱。
Long Instrument Name:總譜第一頁所顯示的樂器名稱。
Short Instrument Name:總譜第二頁以後所顯示的樂器名稱(縮寫)。

為何三個都要改?理由很簡單,就是要統一名稱。

事實上,這裡還有一個簡單的偷雞方法,可以改樂器名。這個方法也和其他Windows程式邏輯很像,就是雙擊要修改的樂器名,然後就立刻改名字。但這個方法,其實只有改到Long Instrument Name而已,你在別的地方會發現它可能還是叫原來的名字(因為真正控制樂器名的變數是Part Name),那就混亂了。所以還是在這裡一起改掉會比較好。

依照上述方法修改過後,這份樂譜現在應該會長得類似下圖這樣:
MuseScore_Tutorial017.PNG

你會發現,除了總譜第一頁的樂器名稱上多了2以外,第二頁以降的縮寫名也的確多了2。

再來,這首曲子是有分樂章的。雖然是四個連續的樂章,但還是需要在每一個樂章前,加上樂章名,好像下圖的原譜那樣:
MuseScore_Tutorial018.PNG

這裡先囉嗦一下,如果你是製作一份多個分斷樂章的樂譜,我會建議你不要通通做在同一個檔案之中。例如,這是一個四個有中斷樂章的交響曲,那最好是建成四個檔案,然後利用別的方法(有機會再提),合成一首完整的交響曲。這是因為MuseScore很吃記憶體,一首曲子包含太多小節的話,越到後面會越跑不動。

但這裡是個連續不中斷的樂曲,我們還是得弄在同一個檔案中。

言歸正傳,要如何像上圖一樣加上第一樂章的標題呢?

首先還是要先改設定。(雖然這裡未必是必要,但我建議你還是先改掉)

其實MuseScore視窗最左邊的工具列(調色盤,Palettes)預設是Basic,能看到的工具列比較少(或說是比較基本),所以會看不到我們後續會用到的工具列,所以請先改成Advanced的工具列。如下圖所示:
MuseScore_Tutorial019.PNG

接下來----

MuseScore_Tutorial022.PNG
如圖示,先點選總譜最上面一行的第一小節,使整個小節被藍色框圈住。(注意,不是只有休止符變成藍色,而是出現藍色框)

然後展開Text這個工具列,雙擊第二個指令(System Text),你就會看到樂譜第一行的上方,出現了System Text的字樣。(其實,你也可以用拖曳的方式,將這個System Text指令拖曳到第一個小節上,會有同樣的效果)

然後再雙擊這個System Text字樣,進入編輯模式---

MuseScore_Tutorial023.PNG
然後如上圖所示,將文字修改為 I. The Pines of Villa Borghese ,並且將這整段標題用滑鼠圈起,成為藍底狀態,再於最底下的文字工具列中修改標題格式(大小、粗體、斜體、字形、上下標....),這裡只是將字體大小由預設的10放大成14,畢竟這是樂章標題。

順便再補充一下,如果是製作分斷樂章的話,不建議用這個方法製作標題,但這也是後續再說。

修改完後,看起來會是類似下圖的樣子:
你會發現這個樂章標題的位置不太對,因為位於速度記號之下。調整的方式很簡單,直接用滑鼠拖曳(粗調位置),或是用鍵盤上的↑↓←→按鍵(微調位置)來調整速度記號與文字標題。調整完後,會類似下圖:

是不是看起來比較像原譜了?

在這裡需要解釋一個地方。如果你夠細心的話,會發現Text工具列底下除了System Text這個指令外,還有一個Staff Text指令。這兩個指令有何不同?

直接做實驗給大家比較就知道了:

MuseScore_Tutorial024.PNG

這裡故意點選了Bass Clarinet2這個聲部的第七小節(圖中被藍色框圈住的小節),然後分別點選了System Text指令與Staff Text指令,結果你會發現執行System Text指令的結果,會把文字顯現在整份總譜的最上方;而執行System Text指令的結果,文字卻是顯示在該聲部那一個小節的上方。

結論就是:

System Text是對總譜中的每一個聲部都會發生作用,後續你會在每一個聲部的分譜中看到,而且是顯示在總譜的最上方。

Staff Text只對該聲部發生作用,後續也只會在該聲部的分譜中看到,而且是顯示在該聲部那一行的上方(預設,你也可以故意拉到該聲部那一行的下方)。

這一點請注意!(如果你明白System與Staff在樂譜中的定義的話,應該會更容易理解)


到這裡還是有個小問題,如果你回頭去看上面的原譜的話,你會發現在速度記號前,有個Allegretto Vivace的字樣。這該怎麼處理?

簡單來說,其實速度記號,本身就是一種System Text。所以你可以另外加個System Text在速度記號的前面,然後再改成 Allegretto Vivace。不過,其實有個更好的方法。就是仿照System Text的編輯模式,直接雙擊速度記號,然後在♩=92的前方加上Allegretto Vivace字樣,就完成了。當然,如果你不希望♩=92字樣出現的話,直接整個改成你要的文字,比如說Allegro、或Presto之類就可以了。

改完速度記號的樂譜,應該會變成類似下圖的樣子:

也許,你會問:我想修改樂曲的速度時,該怎麼辦?

答案是根據你的速度記號,有不同的修改方式。如果你是像上圖那樣,將速度記號顯示成Allegretto Vivace ♩=92的話,只要雙擊速度記號,直接把92這個數字改成你想要的速度(如96),未來你的曲子弄好後,它就會是以96的速度來演奏。

要是你的速度記號,並沒有 ♩=92的話(古代的作曲家,大都不會明確標示速度,只有文字指示,所以通常你也得配合刪去 ♩=92這樣的字樣),那就要參照下圖的做法了:
MuseScore_Tutorial025.PNG

簡單來說,就是點選(不是雙擊)速度記號,使之成為藍色;然後你會在整個視窗的右側看到冒出了一個Element視窗,在這個視窗的下法,取消Follow Text的設定,然後將速度修改成希望的速度(92→96)。

其實不只速度記號,點選後續出現的各種表情記號,甚至音符、小節本身,都會看到這個Element視窗,你可以從中修改各種參數,達成你想要的效果。當然,後續我們也會再稍微介紹這個有用的視窗。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