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1日 星期三

阿柯大戰第二局你摳你摳轉播整理(3) 



第三譜(49~78)
AK_02_018.png


石:白50如果於下圖1長,黑2拐,白3也是局面忙碌。接下來白5征只能說是勉強成立。黑棋還是可以暴力逃出,以下白棋雖然把右下全部吃掉了,但白棋在中央全部爛掉,損失更慘重。

石:所以上圖白3大致只能於下圖1門封。

2017年5月30日 星期二

阿柯大戰第二局你摳你摳轉播整理(2) 



第二譜(26~48)


中:前譜黑25跳,鬆了一路,這樣沒問題嗎?

石:此刻白1斷、黑2虎、白3衝出時,黑4先打是好棋(所以前譜黑23是絕好的準備動作),以下至黑14止,白棋不行。

石:不過上圖白5還是可以照下圖1逃出,如此以下至黑10止,白棋雖然吃不掉角上四子與中央數子,但黑棋在右邊被連續空心提實在損失太慘重,吃掉上邊四白子反而不划算。
AK_02_007.png

石:但上圖黑2還是有下圖1退的好棋。以下仍然變成白吃角上四子、黑取得外勢的變化。這樣看起來白棋雖可滿意(黑棋在右邊多了打吃的損棋),但黑棋勢力配合的也不錯。


中:這樣看起來黑25跳真的很酷!

2017年5月29日 星期一

阿柯大戰第二局你摳你摳轉播整理(1) 


如前所述,第二局的搭檔是這一組 :)

有名的棋界美人中島美繪子二段與人間電腦石田芳夫九段

依慣例,解說是由氣質上很像志玲姊姊的中島美繪子開場。

中島(以下簡稱中):石田老師很常上你摳你摳對嗎?

石田(以下簡稱石):是啊,我上過不少次。現在電腦程式越來越強,讓人感慨萬千。最早我下過的圍棋程式,就是日本開發的店長,當時下的局差還是三子。

中:啊,老師有實際和店長對戰過呢。

石:那時大家還說,這些圍棋程式要和職業棋手下到分先程度的話,大概還要十年。結果轉瞬之間,它就變得這麼強了。

中:的確,這速度真是快啊。

2017年5月28日 星期日

阿柯大戰第一局你摳你摳轉播整理(5) 完



第五譜(185~289)
AK_01_005.png


由香里:不過能預測出有八成機率會贏半目這件事,還是很難想像。通常知道形勢是半目輸贏時會緊張兮兮的,甚至可能會有要半目輸掉的不好預感。

趙:不要太相信店長,它現在只是在裝酷而已(笑),因為我知道店長的立場。

由香里:我懂了,它其實想告訴大家:我都算清了喔。

趙:其實搞不好它想站到台前來解說哩。

由香里:店長來解說?哇,那一定很有趣。

趙:對,就是「閃開,讓專業的來」的態度(笑)。

由香里:要是它真的會解說,那就真的太了不起了。

2017年5月27日 星期六

阿柯大戰第一局你摳你摳轉播整理(4)


第四譜(156~184)


趁著柯潔思考中,兩人又坐下回答起讀者投書起來。這封是茨城縣寄來的:趙老師,吉原老師好。我是趙老師的忠實粉絲,總是沉迷在老師您絕妙的談話中。所以想要請問一下,說到趙老師,最有名的就是上次您在某NHK杯的對局中(由香里吐槽:你NHK都寫出來了,已經不是「某」了吧?),因為自己的茶喝完了,竟然就把紀錄奧田彩的茶杯拿過來喝掉的事件。不知道當時您的心境為何?是因為太過集中思考,所以完全忘記其他人的存在了嗎?此外,後來您有因為喝錯茶而跟奧田小姐說過甚麼嗎?

2017年5月26日 星期五

阿柯大戰第一局你摳你摳轉播整理(3)



第三譜(70~155)


看到剛才閒聊之間棋局的進行內容,趙大師大為驚訝:白棋在下邊下的很臭啊,簡直到不可思議的程度。

由香里:怎麼說?

趙:它會下的這麼臭,應該是跟現在局面優是有關。這也是現在它不那麼完美的地方。其實前譜的白66扳出,也是惡手。就算先不管左邊的白62、66交換,下邊這一連串的下法也是很難看的。白72連扳這著,局部上是手筋沒錯,但實際上卻是超過想像以上的大惡手。這時候並不該這樣下。

由香里:那白棋應該怎麼下?

2017年5月25日 星期四

阿柯大戰第一局你摳你摳轉播整理(2)



第二譜(31~69)


休息之後,趙大師還在為白30而感動著:如果這手棋是人類所下的話,只能說是非常有天分。

由香里:如果這手棋是十歲左右的少年下的話?

趙:那就像是現在引起話題的藤井聰太四段一樣了(創下進入職業棋界十八連勝的紀錄)。

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阿柯大戰第一局你摳你摳轉播整理(1)


看了各台的解說陣容後,最吸引我的就是你摳你摳的內容,因為他們三局所安排的解說群是這樣的:

第一局

趙治勳名譽名人/吉原由香里六段

第二局

二十四世本因坊石田芳夫/中島繪美子二段

第三局

張栩九段/下坂美織二段

三位大頭銜級名手+三位可愛人妻,不是最佳組合嗎? XD

所以我的重點就會放在你摳你摳上,然後視情況看看各台的進行狀況。(反正無所事事,正好可以大看特看)

好,廢話少說,直接來看第一局。

首先一打開頻道,就看到賞心悅目的由香里姐姐,心情真的好到不行:


一上來由香里姊姊先幫大家前情提要說趙大師過去曾在李世石對井山特別表演賽、與你摳你摳超會議中現身,這次算是第三次上你摳你摳了。

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

彩色交響曲樂曲解說


第三號交響曲「彩色交響曲」是作曲家菲利普.史帕克(Philip Sparke)2014年的作品,也是為於德國北部布萊梅市近郊的魏德爾交響管樂團(Sinfonischen Blasorchester Wehdel)委託他創作的樂曲。該樂團的指揮湯瑪士.拉茨克(Thomas Ratzek),是帶給過去以進行曲、傳統音樂為中心、不改舊態的德國管樂演奏圈重大改革的人物而廣為人知,他也邀請了作曲家本人前往該地,參加2014年11月22日由拉茨克指揮這首樂曲的首演音樂會。

這首演奏時間超過30分鐘的交響曲,總共有五個樂章。各樂章則是附上了「白色」、「黃色」、「藍色」、「紅色」、「綠色」等五種顏色的副題。

這首樂曲是根據被稱為「共感覺(synesthesia)」這種僅有一部份的人才會有的知覺現象,也就是從音樂或文字中感受到顏色、或是從物體的型態中感受到味覺的特殊感覺中,其中一種聽到聲音就好像是「聽到」顏色的「色音共感覺(色聽)」所得到的靈感來寫作的。

2017年5月22日 星期一

一步一步看MuseScore實例教學(08) 完


前面提到過,這份專案中,Contrabassoon、Contra-Alto、Contrabass Clarinet這幾個聲部的檔案已經由某樂團譜務用Overture做好的版本,這次我們就來看看如何將這些Overture檔案轉入MuseScore中。

首先,我們可以來看看MuseScore是否真的能開啟Overture的檔案:

MuseScore_Tutorial068.PNG
點選MuseScore視窗左上角開啟舊檔的圖示,就會進開啟檔案的視窗,如下所示:

MuseScore_Tutorial067.PNG

你可以明顯看到,在MuseScore底下的確認識Overture格式的ove檔。打開之後,會看到類似下圖的樣子:


很明顯,除了文字格式略為「走精」外,音符、表情記號、甚至排練符號等等細節都完全正常。看樣子是可以直接將這份譜複製貼上到我們專案的總譜上(對,複製貼上的奧妙之處,就在於是可以跨檔案進行的。你可以把A檔案的譜,貼到B檔案去)。不過,貼過去後,你會發現....

音符看起來像是飛到外太空去了一樣....

2017年5月21日 星期日

一步一步看MuseScore實例教學(07)


除了複製貼上外,還有一個比較次要、但也很重要的指令,叫做剪下。如果熟悉Windows指令的話,就知道它的快速鍵是Ctrl+X

剪下與複製的差別,就在於來源是是否有保留。複製是會保留來源,而剪下則否。換句話說,剪下是在需要更換聲部,很好用的指令。

其使用方法如下兩圖。

第一步也是先將要剪下的部分用滑鼠選起來,按下Ctrl+X,再用滑鼠點選要貼上處。
第二步則是按下Ctrl+V,如下圖

MuseScore_Tutorial054.PNG

2017年5月20日 星期六

布立茲愛樂管樂團首次來台音樂會記


大約很久以前(好吧,其實三年左右),因為貝多芬合唱交響曲管樂改編版的關係,我開始在關注Blitz Philharmonic Winds這個管樂團(當時我是翻「閃光愛樂管樂團」,我是覺得這樣比較好啦,不過以下還是依照官方的翻譯,統一稱呼為布立茲愛樂管樂團),包含加入了官方的臉書粉絲頁中。大約是一個多月前吧,就在他們的粉絲頁上,看到了他們即將來台灣演出的消息,但卻不看不到相關詳細的內容(比如說幾月幾日、在哪裡演出...)。大概又隔了幾天,終於在桃園管樂嘉年華這個活動中,看到了相關的介紹。原來他們要去桃園演出兩場,其中一場是售票的室內音樂會,另外一場則是免費的公開戶外演出。不論是哪一場,分別在遠離台北的桃園與中壢舉行,而且不論是桃園管樂嘉年華的主辦單位或是布立茲官方都沒有公布曲目,老實說讓人不太有動力衝去聽。

但是又隔了幾天,才發現這次的台灣之行、加上後續的韓國巡迴,將會由著名的日本作曲家天野正道先生擔任客席指揮(這樣的組合,反而在他們日本國內並未舉行過),而且該團的樂團首席渡邊一毅先生(該團是雙首席制,除了薩克斯風演奏家田中真寬先生外,單簧管聲部的首席也是樂團首席)也是改編了「亞美尼亞舞曲」、「王者大道」等著名管樂曲的單簧管重奏版的編曲家,算是提供給某重奏團演出曲目的重要來源,這才讓我下定決心前往。

不過說實話,不知道是不是宣傳的方法有問題,昨天在中壢舉行的這場售票音樂會一直售票的狀況很不好,直到音樂會開始前兩天,僅僅賣出幾十張,挺讓人擔心會不會出現台上的演出人員會比台下的觀眾多的慘況。看樣子,主辦單位似乎也發現了這件事,到了開演前一天,兩廳院售票系統上突然看到所有的位置都售出了的狀態,顯然是提出來大放送了,這才讓人鬆了一口氣。

2017年5月19日 星期五

日本圍棋將棋連勝紀錄


整理自每日新聞

記者A:
從去年秋天以來,成為史上最年輕職業將棋棋士的藤井聰太四段(14歲,日本將棋是四段以上才有職業資格)正式在職業棋賽出賽以來,持續連勝中,尚未在正式比賽中嘗到輸棋的滋味呢。(但在非正式棋賽中有輸過)

記者B:
他從去年12月首度出賽擊敗加藤一二三九段(77歲)以來,目前仍是無敗的17連勝中。將棋界原本的首次出賽連勝紀錄是松本佳介六段(45歲)與近藤正和六段(45歲)所共同保持的10連勝紀錄,現在就輕鬆地被藤井四段更新了。如果不管首次出賽的連勝的話,將棋界最長的連勝紀錄是由神谷廣志八段(56歲)所保持的28連勝。

記者A:
所以17連勝是很了不起的紀錄囉?

記者B:
保有20連勝以上紀錄的將棋棋士除了神古八段之外,僅有24連勝的丸山忠久九段(46歲)、22連勝的塚田泰明九段(52歲)、羽生善治王位(46歲)、山崎隆之八段(36歲)三人與20連勝的有吉道夫九段(81歲)而已。所以藤井四段接下來如果能贏到18連勝的話,就可追平連勝紀錄的第七名。

就算是現在保有三冠的羽生王位,其累積平均勝率也是接近八成,可見不論是多強的棋士,每下個十局,也還是可能會輸掉兩三局。更何況通常連勝越多、就越容易在循環賽的決賽或是淘汰賽的頂層遇到更強的高手,想要一直連勝下去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記者A:
那圍棋的連勝紀錄呢?

記者B:
如果算首次出賽的連勝紀錄的話,是廣江博之九段(50歲)的12連勝。接下來則是依田紀基九段(51歲)、溝上知親九段(39歲)與伊田篤史八段(23歲)所保持的11連勝,再來就是張栩九段(37歲)的出道十連勝了。

不看首次出賽與否的話,則是故23世本因坊榮壽=坂田榮男九段的29連勝,再來則是本因坊文裕=井山裕太九段(27歲)與林海峰九段(75歲)所共同保持的24連勝。有趣的是,相對於20連勝以上的將棋棋士有六人,圍棋棋士則是有七人,可說是相當接近的紀錄。或許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可能是人類在這種智力競賽中的極限吧。

(當時整理不周,所以沒把坂田九段的29連勝紀錄加入其中)

2017年5月18日 星期四

以巴哈為名的三首小品


譯自:Hobereaux Clarinet Ensemble CD解說

森田一浩:以巴哈為名的三首小品 
Kazuhiro Morita:3 Bagatelles on the name of B-A-C-H

作曲家本人解說
不負責翻譯:吐奶

這是應小鷹單簧管重奏團(Hobereaux Clarinet Ensemble)委託,於2008年作曲,並於該年八月小鷹單簧管重奏團舉辦的夏季音樂會『小鷹的暑假』中首演。在2010年四月該團灌錄第二張專輯時再度獲得青睞採用,而我也藉此機會稍微修改了此曲作為錄音使用的版本。

初演時,我以非常忙碌為理由,不論是練習或正式演出都沒有前去聆聽,完全就是一般所謂的『只會出手寫而已』的作曲家態度。然而,在後來聽過他們提供給我的錄音後,老實說讓我非常驚訝。聽起來就是絕對不會難以理解,而且帶有一點散文氣氛,可說是不慍不火、讓作曲家幾乎無話可說的絕妙演出。雖然仍是有兩三個問題點,但越聽越知道那不是演奏家的責任,而是寫的人寫的不理想所造成的。也是這樣,於再次演出(錄音)之際,從頭到尾針對說明不足的筆法加以修訂,結果以整體而言就多了若干小節。

以約翰.瑟巴斯汀.巴哈的姓氏字母的構成,也就是以德國音名的B-A-C-H(降Si-La-Do-Si)來當樂曲主題創作的嘗試,歷來已經有許多的作曲家都做過了。但因為這四個音包含了很接近音程的半音進行,也往往成為已經告別調性感覺的近代/現代作曲家喜愛之素材。而我自己第一次使用這個構想是在我的吉他獨奏曲中,這是為了和我很要好的吉他演奏家朋友所寫,名為『以巴哈為名的三首十四行詩(Sonnet)』,這是1983年的事了。而這次為了單簧管重奏團所寫的『三首小品』,正是以27年前寫作的吉他曲為原型,加上一些細微的修改,但主題的組成與發展倒是完全沿用下去的。

現在回想起來,在我將近三十前首次出版、錄音的出道作品其實也是單簧管重奏團的曲子。當時也是我和演奏家們親切交流之間、量產出很多這種形式的作品與編曲的時期,但為單簧管八重奏寫作原創曲真的是睽違已久之事了。在這裡我也要感謝以精彩演奏刺激我各方面寫作的小鷹單簧管重奏團、以及建議我作曲的該團創始團員齋藤紀一先生,藉此場合向他們表達我的敬意。

本曲也在2010年由Brain Music出版社出版。

2017年5月17日 星期三

一步一步看MuseScore實例教學(06)



前一篇中介紹過複製貼上有多麼的強大(強大到就算你有專用的MIDI鍵盤也不可能跟上它的威力XD),這次我們將要繼續介紹這招的威力,因為我們輸入的這個低音管分譜的下一句音符,跟前一句又是幾乎完全相同,請大家依樣畫葫蘆後,我再來說明複製貼上的其他應用:

MuseScore_Tutorial041.PNG

不過,如果你去比較原譜,就換發現到了第二句後,最後一個音符(八分音符)變成一個長達數小節的長音了,這該怎麼改?

2017年5月16日 星期二

一步一步看MuseScore實例教學(05)


前一篇中說到,我們這個十八招(誤)完成的樂句是未加工的半完成品,這是甚麼意思?

因為沒有任何表情符號,而且音符的橫桿(Beam)也怪怪的。不信?比較看看就知道了:

MuseScore版(總譜)

原譜:


在這裡就來教一下,要如何調整音符上的橫桿(Beam)。其實這個部分MuseScore寫得不太好,至少對我來說不夠直覺,得試誤個幾次才會用。

2017年5月15日 星期一

一步一步看MuseScore實例教學(04)


寫了三篇,幾乎都在講設定,完全沒提到要輸入音符的內容,實在是有點抱歉。不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還是先把這些設定弄好,打起譜來會比較心情愉快一些。

終於,我們在這一篇要說怎麼(有效率地)輸入音符了。

由於我們要動首的這個專案,是以低音樂器為主體,音符相對比較少(這也是我挑選這個例子的原因之一),甚至所有的特殊低音樂器在第一樂章中全部都是休息的,所以我們一開始要面對的是休止符(笑)。

在這首樂曲中,第一個登場的樂器是低音管,我們就從低音管的音符開始輸入。不過直到樂譜排練符號[1]之前,低音管的譜也都是休止符。在這裡,我們也說一下排練符號該怎麼加入。在那之前,請大家先看一下羅X之松管弦樂版的低音管分部樂譜:


管樂改編版的格式幾乎完全與管弦樂版相同,這些排練符號也都完全相通。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排練符號[1]是出現在第九小節。

2017年5月14日 星期日

[插播]最廉價複協奏曲?

日本人之愛搞笑短劇,其實是到了無所不在的程度。
 
差不多甚麼領域都可以看到加入短劇的演出,就連音樂也不例外。而且不論是發想、製作、演出,無一不走精緻路線。那種充滿巧思的表演,如果要是自居第二,恐怕是沒有別國敢稱第一了。

今天就來介紹一下,可能是複協奏曲曲目中,使用最即興、即時、便宜的樂器來演出的版本了。因為直接在演出現場鑽洞、組裝後演出!
 
其實在胡蘿蔔單簧管(Carrot Clarinet)被「發明」出來之後,立刻就在世界各地蔚為風潮,常常會在各種音樂會上看到它的蹤跡。但以這種「樂器」為獨奏樂器的協奏曲,應該就沒看過了吧?更何況,一把還不夠,這竟然是複協奏曲哩!
 
怕了吧? XD
 
 
 

獨奏者之一的橋本真介先生,似乎在那一段時期很熱愛這種樂器的樣子,所以也弄了一個模仿外科醫生手術的短劇版本。這次的組合,也非常另類,是低音大提琴+胡蘿蔔單簧管的二重奏。
 
標題也很好笑,稱之為「人○手術」(這是因為日文中,胡蘿蔔就是叫做ニンジン=人參的關係),這裡就順便同場加映了:
 
 

2017年5月13日 星期六

一步一步看MuseScore實例教學(03)


在繼續下去之前,容我再說一點關於這個編制的想法。

其實這個羅X之松的管樂改編版是沒有中音單簧管這個樂器的;另外低音單簧管原本是只有一部,但在第二樂章中,有需要拆成三個聲部的樂句,也有僅需一把(譜上是寫一個譜架,換句話說人夠多的話,也是可以兩個人吹)的獨奏;倍中音單簧管原始編制也只有一部。

這裡加入中音單簧管,是因為羅X之松第一樂章低音聲部的音都很高(不論是低音單簧管或低音管),改用中音單簧管來吹會比較輕鬆一些。

至於這裡加入第二把低音單簧管,則是預計把低音管(對,其實也不確定演出時會不會有低音管,至少練習時總是會少這個聲部)與一部分其他特殊低音樂器的譜加入其中幫忙代吹。

而第二把倍中音單簧管,則是打算把原來的倍中音單簧管的部分與其他特殊低音樂器的音整合在一起。

在前一篇中,雖然我們都已經把想加入的樂器加入了,但會發現低音單簧管與倍中音單簧管這兩種有兩部的樂器並沒有標明第一、第二部,所以我們以下就先來做這件事。

一步一步看MuseScore實例教學(02)


言歸正傳,通常打開MuseScore時,會看到以下這個Start Center的視窗。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這個軟體,那通常只看得到Create New Score...這個選項。不管怎樣,這裡我們都要選Create New Score...,因為我們也真的要開始一個新專案。

MuseScore_Tutorial003.PNG


按下了這個「Create New Score...」之後,接下來就會出現New Score Wizard這個視窗,幫助你設計的你的樂譜專案。這裡的TitleComposer建議要好好輸入,特別是Title,後面你會發現有先輸入好,會省很多事。
MuseScore_Tutorial004.PNG

在點選了Next之後,會進入選擇選擇樣本(Template)的設定。底下有很多種樣本,供大家使用;當然你也可以自己建自己喜歡的樣本,不過這是比較進階的功能,這裡不打算細講,請直接點選General底下的Choose Instruments

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

一步一步看MuseScore實例教學(01)


雖然本盧一直敲鑼打鼓說MuseScore多好多棒,但最近發現如果沒有實際操作,好像大家也是不知道這個東西到底有多好用。因此就想拿個最近作的實例來「爹某」一下,讓大家明白實務上這個東西是怎麼用最有效率。

至於安裝的部分,如之前所述,基本上只要連到官網去下載,安裝上也沒有甚麼特別困難之處,這裡就不贅述。

安裝下載網址:

(最新版本為2.10版,多了一些新的功能,詳細的內容我也不是很清楚,不過以下的說明,基本上就是以2.10版為基礎)

2017年5月11日 星期四

張栩的圍棋進化論(17)


譯自:週刊碁

張栩的圍棋進化論

解讀AlphaGo File17

雪崩的佈局構想
~從井山六冠的實戰中學習


說到井山六冠的棋,很多人心中首先浮現的可能是在佈局、中盤、收官中毫不退讓的嚴厲著手。的確如此,他那種無時不刻追求最強(最佳)著手的態度,我也只能佩服不已。

2017年5月10日 星期三

開箱文(38)-2 完


既然說到了簧片,就不得不介紹一下,差不多也是同一時期一直被某美氣象採購專家拼命推銷的另一家優秀簧片廠商Steuer,根據他的說法:吹過Steuer以後,就會覺得Ligaphone像廢柴一樣。實際上,比起Ligaphone來說,Steuer的確也熱門的多,許多知名的演奏家都是他們的代言人,好比說Sabine Meyer女王夫婦、David Shifrin、David Ottensamer等等,就我常去的日本論壇而言,也是佳評如潮。

2017年5月9日 星期二

開箱文(38)-1


這次算是一群小物的綜合開箱報告----有些東西買了一陣子了,單純寫出來好像沒甚麼篇幅,也就先放著。現在乾脆湊在一起寫一寫。


首先是以下這個東西:

2017-03-07 18.16.35.jpg

這是沒事在臉書上閒逛,看到朋友團購這個東西才知道:原來天下無敵、甚麼都做的Y社,果然也有出這種東西。簡單來說,就是譜架附屬置物盒。

當然啦,這有人出專業版---更大、更堅固耐用的托盤。相對來說,就貴了一些、攜帶也比較麻煩一些。Y社出的這個東西(其實也有對岸仿製版),雖然較小、很陽春,但攜帶很方便(可以簡單塞在樂器盒中。大概Double Case以上,或樂器外袋就可以)、又便宜,不見了也不會太心痛(這是一種敗家子的說法)。總之,我覺得是各有利弊。

2017年5月8日 星期一

Andreas Ottensamer談自己的樂器

今天才注意到,原來小鮮肉王子談他自己樂器的這一段,完整版竟然是免費的,那只有趕快分享了。(目前被採訪的首席們還不多,特別是還沒有法國號賽亞人達爾的專訪,有點可惜)

裡面提到了他的K牌樂器(Kronthaler,對非德語系的人來說粉難背的一個字),Bore size竟然是比一般樂器還大。它是說這樣需要更多的氣與支撐,聲音就會自然更暗更圓。

另外,他從小就被媽媽電:"你不能因為你說這個音是豎笛的罩門,就不管音準了",這點也很有趣。(雖然老師也都有說,但你通常都沒在聽。現在王子也好心告訴你了,就更不能不聽了 XD)

中間的未完成,剛好也抓到換氣點上,其實也是很好的參考。

影像非常清晰(清晰到可以清楚看到他使用的P牌吹嘴與合成片、另外它的吹嘴軟木竟然是白色的,這也很特別)、音效非常好(合成片的特徵更加被放大),而且還有各國語言字幕(但就是沒中文w)、根本就沒有不看的理由啊。
(我比了一下,英文版與日文版的翻譯有些微妙的出入。日文版可能不是學單簧管的人翻的,有些怪怪之處。英文版就合理正確多了) 
影像連結:
只要簡單註冊,就能免費收看了(當然,如果原來就有DCH帳號的話,直接登入即可。)

2017年5月7日 星期日

煩惱天國(27)


週刊碁2016年11/21日版 
煩惱天國~治勳的人生諮詢室236

[我對阿發夠的「感性」非常有感興趣]

Q:對於李世石九段輸給阿發夠,我只能當作是理所當然之事而接受了。仔細想想,就會發覺阿發夠並不是在「思考」,而不過是根據龐大的資料與其結果來「挑選」,跟人類會細算著手而「思考」是不一樣的。就好像你不管再怎麼用功,還是不可能贏過巧妙作弊的同學的。(中略)這東西根本就應該稱為「內件高速搜尋功能的作弊系統」才對。因此,人類完全沒有可以獲勝的道理。只不過,就算是造假的論文,也還是需要一點學歷才寫得出來。所以接下來就只有看AI發展到連一般普通人都能「作弊」的水準而已了。看起來阿發夠也還會繼續變強,但趙老師有想過要和它對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