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2日 星期三

煩惱天國(223) 一蛋之恩


週刊碁2021年 07/19日版 

煩惱天國~治勳的人生諮詢室469


[幸福的平田七段與水煮蛋]


Q:治勳老師,不知道您在新冠疫情紛擾下過得如何?我不過就是個下不好的業餘圍棋愛好者,但卻有一個小願望。這個願望來自於前幾天看到週刊碁登出了兩篇報導,讓我看了非常驚喜與感動。一篇是配音演員照井春佳小姐(真的是美女!)開始學棋不過四個月的時間就升上了業餘初段,另一篇則是照井小姐和指導她學棋的平田智也七段閃電結婚的消息,看起來兩篇都是快算快下達成目標的文章,因此身為業餘臭棋的我想到了一個願望。就是請照井小姐和同樣是業餘初段的戶島花小姐對局,而由趙治勳老師擔任大棋盤講解,相信一定會讓場面熱鬧盛大非凡。


橫濱市 S.T 81歲


A:我看到報導,可是比S.T先生您更加驚訝啊。


於是我立刻和週刊碁總編輯確認報導中的平田先生,是否真的是我認識的那個平田智也。一問之下,不知道為什麼以前我問甚麼都會生氣的總編輯心情卻好到不行,而且馬上就給了我照井春佳小姐的相關資料。正如S.T先生您所言,真的是個大美女,而且是看起來非常溫和型的美女。


至於配音演員,真是個非常棒的職業啊。女演員本身就很棒的職業了,但藏在幕後的配音演員會更讓人感受到宛如母親一般的溫暖。


至於平田智也是來自廣島。以前我參加福馬殺蟲劑(フマキラー)杯的資深棋士賽時,都是去廣島對局,也總是由平田智也擔任記錄的工作。但幾年前他突然跟我說了一件事...。


平田:平常深受趙老師照顧,有一天我一定要好好回禮。


治勳:這真是太稀奇了,我覺得我惹麻煩的事肯定有,照顧應該就沒有了才對。


平田:以前我們一起搭車的時候,您曾經請我吃過水煮蛋喔。


治勳:哎,有這回事嗎?那我給了你幾顆蛋?


平田:一顆。


於是我在心中開始大喊了起來。只不過請吃了一顆蛋,就要感謝到有一天一定回禮嗎?


我想我大概比平田小老弟大了個四十歲以上。如果有個小學三年級左右的小孩因為哥哥請他吃了一顆蛋,感動到長大要給哥哥回禮,這樣我可以理解。但不過是個阿北請吃了一顆蛋,就一定要找一天給我回禮,這就太不可思議了。難道我趙治勳真的有那麼偉大嗎?


其實我已經完全不記得請平田老弟吃蛋的情景了,我猜大概是我吃了五顆水煮蛋、實在吃不下了,才把多的一顆拿去請平田老弟吃吧?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現在有點後悔為什麼不是我吃一顆就好,然後把另外五顆都請平田老弟吃?!因為平田老弟說,為了報答我請吃一顆蛋的恩情,他想請我吃一頓豪華法國料理全餐啊。如果當初是請他吃五顆蛋的話,真不知道他會請我甚麼當回禮啊!


圍棋和配音演員雖然是完全不同種類的職業,但圍棋是把精神注入到棋盤上、而配音是把精神貫注到聲音之中,兩者仍然是道理相通的。所以在這裡祝他們兩人能互相砥礪、互相幫助,共同建立起幸福的生活。


後記:


自從知道平田老弟的水煮蛋報恩事件後,每當我乘車時,不管旁邊是誰,一定請吃一顆水煮蛋。到現在雖然沒有新的成功案例,但我深信有一天一定還會有像平田老弟這樣好心到值得稱道的人出現。因此我每天都有很認真準備水煮蛋,準備隨時拿來請人吃。


===


相關系列文章:

2025年1月21日 星期二

[名曲介紹]羅西尼弦樂奏鳴曲

羅西尼所寫的弦樂奏鳴曲,現在可說是弦樂合奏團的常見曲目。但除了單簧管以外,幾乎不聽其他音樂的本偏執狂,以前是完全不知道這首作品。要不是因為我們偉大的「賴神」(卡爾.萊斯特是也,照理說應該要稱呼他為「萊神」才對,但講「賴神」好像比較威,就這樣用啦)參加的天團「維也納柏林合奏團(Ensemble Wien-Berlin)」,灌錄了由德國著名Friedrich Berr改編的木管四重奏版本,我才會知道這套作品。

2025年1月20日 星期一

一碁一語(72) 花卉風雅


(95)買菊者莫非也乃輸棋人~服部嵐雪


賭棋的對象是花


下圍棋時通常會賭甚麼?雖然可能有例外,但以古代中國文人來說,通常就是賭「文房四寶(紙墨筆硯)」,在日本的話,則是賭花。在源氏物語的「竹河」篇中,就有美麗姊妹為了賭滿開的櫻花而進行三局圍棋勝負的場面。因此從源氏物語所在的平安時代開始,就出現了以花為下棋賭注的傳統,特別是到了江戶時代(德川幕府時代),也有許多俳句或雜俳(古川柳,就是類似有固定字數的打油詩)會將以花為賭注來下棋的情形吟詠至詩句中的例子。


至於本篇標題中的「買菊者莫非也乃輸棋人」,直接讀起來可能不會覺得跟賭棋有甚麼關係。不過仔細想想「輸棋人」的話,多少就能浮現出拿種在花缽中的菊花為賭注來下棋的情景吧。畢竟要買菊花的意思(被叫去買花),不就代表著圍棋下輸掉了吧?這是因為江戶時代是遠比現代有著風行喜愛菊花的習慣。這句詩的作者服部嵐雪(1654~1707)是大詩人松尾芭蕉的高徒。其吟詠花景的佳句非常多,好比說「梅增一輪益加暖(梅一輪 一輪ほどの 暖かさ)」就非常有名。


如果說秋天的代表是菊花,初夏就是芍藥或牡丹了。所以也曾有過像是「賭棋被奪乃牡丹哉」的詩句出現。這句詩的作者則是江戶時代後期的汝南。詩句中隱約可以感受到因為賭棋而輸去牡丹的小小悔恨吧。


初夏時刻還有一種花也很美。就是以下這句「弈棋賭杜若,乃一毛不拔者」中提到的「杜若」。一毛不拔當然就是指小氣吝嗇的意思。但賭起杜若不能說是小氣,反而是一種風雅吧?此詩則是出自江戶時代中期的古川柳(古打油詩)。


===


相關系列文章:

2025年1月19日 星期日

Langenus的左手練習曲

之前介紹過的一樣,Langenus的教本也是非常流行的單簧管教材之一。以前去跟黃荻老師上課的時候,曾經問過老師每天熱嘴(warm up)的內容是什麼,她就回答是從Langenus的完整單簧管教本(Complete method for the clarinet)第三冊中任選一首來練習。



其實這本第三冊的練習曲中,除了常見的半音階、琶音、三度以外,還有很多有趣的特別主題練習曲。例如世界知名演奏家Robert Spring建議的每日練習「菜單」中(如下圖),就包含了Langenus第三冊的跳音練習曲。另外,也有很獨特的二重奏練習曲與裝飾奏練習曲,內容非常豐富。



在這些練習曲中,左手練習曲(Study for Left Hand)也是個非常有意思,但似乎較少為人提及的一首主題練習曲。我嘗試著在YouTube上搜尋過,好像是完全沒有人特別錄過。雖說這種比較「機械化」的作品,本來就比較少人會錄音,但相較於Langenus其他練習曲偶爾都會看到可能是學生為了考試、也可能是興趣而有人錄製,這首左手練習曲卻完全找不到音源,也有點不可思議。


既然如此,我就乾脆自己做一個吧!


製作的方法還是老套:重新在MuseScore中輸入一遍,然後利用其內建的混音功能錄製畫面,就大功告成啦!


成果如以下連結所示:

 


 


https://youtu.be/Or0PLRHpD7s?si=Q8RVB4y9zbwvfu_F


聽了這個參考錄音,大概就能理解我說有趣的理由。在這裡,我先整理自己的感想:


  • 雖然是偏機械型的練習,一樣有強調音樂性的部分。

  • 其實可說是名人技/巨匠級(Virtuoso)的練習曲,特別是後半段。

  • 雖然沒有特別標記速度,但考慮但難度,恐怕是設定在72~80左右比較適當

  • Demo影片是設定成80,Piu Mosso設定成100。

  • 原曲每四小節就會設定一次換氣,很體貼。

  • 最有趣的地方是,Langenus是除了某些小調以外,每一個調都寫了一個練習段落。

  • 所以我在影片中也特別標註出來各段的調性。


總之,Langenous的教本可說是單簧管界重要的寶典之一,建議大家收藏。


*信義路上某樂譜店就有,詳情請洽方丈


2025年1月18日 星期六

第76屆本因坊循環賽台灣同鄉對決

譯自:週刊碁


許家元緊追領先群


第76屆本因坊循環賽第四輪


2021年01月07日弈於日本棋院


黑 許家元八段(貼六目半) 白 黃翊祖九段


*頭銜/段位為當時狀態


第一譜(1~57) 聲東擊西



  • 第76本因坊循環賽進行到第四輪前,是一力遼三連勝領先。

  • 至於芝野虎丸與許家元都是二勝一敗緊追在後。

  • 過去黃翊祖與許家元這兩位同鄉只在正式比賽對局過兩次。

  • 成績是一勝一敗,打成平手。

  • 面對白棋左邊的大模樣,黑25選擇輕輕解消。

  • 結果白26脫先,普通是會在A為飛應。

  • 於是黑27立即跳下侵入。

  • 白30覷試圖弄重黑棋,但還是得回頭32飛,落了後手。

  • 白42打,似乎也該於43位輕快跳出。

  • 抓住白棋拘泥局部的問題,許家元立刻於黑43、45發動猛攻。

  • 白46也有方向錯誤之嫌,此際破壞黑棋右下才是當務之急,例如在B位碰。

  • 黑47繼續追擊右上白龍,白棋仍然苦戰。

  • 黑57碰聲東擊西也是好棋,如果改下在C位破壞白棋眼位,白D跳出即可紓解。


第二譜(58~103) 白棋四分五裂



  • 白64提和黑65擋交換後,再66擋,右上白龍也未完全安定。

  • 既然如此,白64不如改成直接66擋,待黑67提後,再於右下70碰比較好。

  • 會這樣說,是因為上邊讓黑65擋到之後,接下來黑再於79位打入會非常嚴厲。

  • 實戰白70碰在進行到78飛告一段入後,黑79果然打入。

  • 由於當初白棋在上邊不當定型,接下來也只能白80與82痛苦接應。

  • 黑81也有替後續83跨引征的用意在。所以白86無法於87位征吃。

  • 右下在黑83跨出後,白棋陷入四分五裂狀態,局面明顯黑棋優勢。


第三譜(104~147) 黑棋完勝



  • 白104扳擴大左邊是勝負手。畢竟局勢到了只能一賭右邊生死的狀態了。

  • 白104如果在118位黏補強右邊大龍,黑棋破壞左邊,白棋一樣要輸。

  • 既然白棋不補,黑109當然一刀砍下,開始左右攻擊取利。

  • 白棋110以下開始分別上下處理,但黑棋應對正確,白棋無計可施。

  • 黑147擋後,白棋無法殺角,等於自身全滅,只好投降。


147手完 黑不計勝


2025年1月17日 星期五

Gustav Langenus介紹

相信很多人都練過或看過Langenus的教本,因此想整理一下網路上可以查得到的資料,簡單介紹一下這位過去的大師。


===


古斯塔夫.蘭格納斯(Gustave Langenus )是1883年出生於比利時的米林斯(Milines),並且就在當地接受音樂啟蒙教育。他在12歲的時候進入比利時皇家布魯塞爾音樂院,師從彭瑟萊(Gustave Poncelet),接著經過五年的修習之後,於1900年拿到第一獎畢業。1902年,18歲的蘭格納斯跟著大名鼎鼎的蘇莎軍樂隊一起進行歐洲巡迴演出整整一年,直到1903年才結束。接著他搬去英國,成為著名的單簧管獨奏家與管弦樂團演奏家。當時他加入了倫敦亨利·伍德(Henry Wood)的女王音樂廳管弦樂團(Queens Hall Orchestra),也擔任德文郡公爵樂團(Duke of Devonshire's Orchestra)的單簧管首席。隨後,他也在多次演出中擔任獨奏,並贏得英國樂評家的高度讚譽。


到了1910年,丹姆羅施(Walter Damrosch)為了提升紐約交響樂團(New York Symphony)的演奏水準,特別聘請蘭格納斯前來紐約擔任單簧管首席。蘭格納斯在這個職位上待到了1920年秋天,隨後是轉至紐約愛樂樂擔任首席單簧管。不過,雖然他拿到了終生職位,卻在紐約愛樂工作的時間不長,他在1923年辭去紐約愛樂,專注於獨奏演出及他真正熱愛的室內樂演奏。此外,他於1915年就與鋼琴家貝貝(Carolyn Beebe)共同創立了紐約室內樂協會(New York Chamber Music Society),並且一直和傑出的音樂家合作室內樂,直到1937年為止。他也曾在1916年接受美國政府邀請,前往白宮替當時的美國總統威爾遜夫婦演奏。


蘭根納斯也是一位備受推崇的教育家,他編輯(後來在美國流行的著名貝爾曼單簧管教本,就是由他修訂的)並出版了大量單簧管作品,還撰寫了現在很流行的基本單簧管教學教本,並被認為是當時最具權威的木管樂器專家。他還創設了首個針對無法直接跟單簧管老師上課的年輕學生之函授學校。該學校提供蘭格納斯及另一位單簧管演奏家所的示範唱片錄音(其中一部分的示範錄音甚至在現在都還找得到),並附有問卷供學生記錄學習進度及困難,蘭格納斯則會再針對學生的回應進行答覆。此外,蘭格納斯也是班尼.顧德曼(Benny Goodman)的老師與好友,顧德曼早期在紐約的職業樂團生涯中也曾吹過蘭格納斯的第二部單簧管,並親切地稱他為「Gus」。此外古立克(Henry Gulick)、馬季歐( Rosario Mazzeo) 與佛克斯曼( Himie Voxman)也都曾是他的學生。


如同其他早期的美國單簧管演奏家一樣,蘭格納斯是使用雙唇嘴型(double lip embouchure)來演奏的。他的演奏被公認為「非凡」,並被認為有很像法國音色的「比利時音色」,而深受當時的美國指揮家的喜愛。


其實蘭格納斯曾經設計過一款吹嘴,名為「鴨嘴(Duck Beak)」,正是特別針對雙唇嘴型來使用的。據說顧德曼後來都是使用這種形式的吹嘴演奏。


蘭格納斯於1957年1月30日逝世於其紐約長島的家中。


[著作]


蘭格納斯最有名的著作,就是完整單簧管教本( Complete method for the clarinet,1923年出版)。這套完整單簧管教本分為三部分,內容包括單簧管的簡史,以及關於姿勢、嘴型、舌頭、呼吸、音準,甚至是爆音(Squeak)的建議。針對爆音,他特別寫道:「所有初學者在吹單簧管時都會發出一些奇怪的小聲音,有時像金絲雀的叫聲,有時是更可怕的聲音。更糟糕的是,這些『裝飾音』在技術上都算是『鴨叫』。」


他在教本中也特別強調「永遠要記住音色是最重要的,並且是所有學習過程中的首要考量。」


以下則是蘭格納斯主要的著作與改編/編輯作品:


  • Modern clarinet playing
    這裡的「Modern」是相對於使用傳統德式系統而言,可以根據這本教本來轉換至貝姆式單簧管。1913年出版。

  • Georges Meister: Erwinn fantasy arranged for clarinet & piano
    原始是單簧管和管樂團的協奏曲,改編成鋼琴伴奏。1916年出版 

  • Carl Maria von Weber, Fantasia and rondo for clarinet & piano, op. 34
    同樣改為鋼琴伴奏,1916年出版

  • Carl Baermann, Complete Celebrated Method for Clarinet
    最著名的德式教本,由蘭格納斯修訂成貝姆式版本,1917年出版

  •  Practical transposition for clarinet, etc., and all players using the treble key
    1918年出版

  • Clarinet cadenzas taken from symphony, chamber music, and solo repertoires
    加上蘭格納斯的註解與說明,1921年出版

  • Complete method for the clarinet, in 3 volumes
    如上所述,1923年出版

  • Stanislas Verroust: First Love, for clarinet and piano
    蘭格納斯改編,1924年出版

  • Fritz Kreisler, Liebesfreud
    蘭格納斯改編,1926年出版

  •  Chrysalis, from Six Easy Solos for Bb Clarinet & Piano
    蘭格納斯改編,1934年出版

  • Ludwig van Beethoven, Trio, op. 87 for 3 Clarinets
    蘭格納斯改編,1938年出版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Three duos for 2 clarinets
    蘭格納斯改編,1943年出版

  • Fingered scale studies for the Boehm clarinet
    出版時間不明

  • Carl Maria van Weber, Grand Duo Concertant, Op.48, for 2 Clarinets
    蘭格納斯改編,出版時間不明

  • J. S. Bach, Chromatic Fantasia in D minor, BWV 903, for solo clarinet
    蘭格納斯改編,1944年出版

  • Johannes Brahms, Sonata, op. 120, No. 2
    蘭格納斯編輯,1950年出版

  • Johann Sebastian Bach, Chaconne from Sonata No. 4 in D minor for Clarinet Solo
    蘭格納斯改編,1953年出版

  • Johann Sebastian Bach, Concerto No. 3 in D minor
    蘭格納斯改編,改編時間不明,1962年出版

  • Lullaby for Clarinet and Piano
    作曲時間不明


如上所述,目前網路上仍可找到一些蘭格納斯的錄音,以下僅列出他錄製的莫札特單簧管五重奏第一樂章:


https://youtu.be/_786XWjQ87U?si=TnsTMl5i5raXXxM9


2025年1月16日 星期四

一碁一語(71) 挑燈夜戰

(94)夜裡原本打算要睡覺時,卻能依稀聽到棋子聲傳來。心中不安到當然不可能睡下去,於是也急忙著去到棋盤前了~石田芳夫


木谷一門創造全盛時期的秘密


現在和數十年前的圍棋界相比,最大的變化恐怕還是內弟子制度了。以前的話像是最具代表性的木谷道場,其內弟子們吃住都在一起,時時刻刻都有切磋琢磨的機會。在木谷道場之後,也有像已故大枝雄介九段、安藤武夫七段、故高林拓二七段等棋士也培育出了許多優秀的內弟子出來。


到了現在,因為大環境的改變,內弟子制度已形同完全消失。因為網際網路普及的關係,可以隨時隨地下網棋,再加上出現了圍棋AI,還能幫忙指示出每一手棋的評價值。只能說我們已經處於一個非常厲害的時代了。


標題這一段石田芳夫先生的「夜裡原本打算要睡覺時,卻依稀聽到棋子聲傳來。心中不安到當然不可能睡下去,於是也急忙著去到棋盤前了」,其實是木谷道場從神奈川縣平塚市搬去東京市區內的四谷的時期說的,算起來也已經是將近六十年前的事情了。在他們搬去四谷的十年後,我也開始因為採訪的關係,經常造訪木谷道場,因此也會聽到各式各樣的軼事。


石田先生說的這件事情,是晚上到了就寢時間全體靜了下來後,有些弟子還是會抱著棋具和檯燈搬入壁櫥中,在盡量不發出聲響的情況下打譜。在如此用功的狀態下,甚至可以說想要不變強才是不可思議呢。也是這樣,自從昭和37年(1962年)之後,石田芳夫、加藤正夫、佐藤昌晴、小林光一、趙治勳等內弟子就陸續入段了。至於武宮正樹,則是入段之後才加入木谷門下的。可說是這些師弟們加上師兄大竹英雄,共同建立起了木谷一門的全盛時代。


===


相關系列文章:

2025年1月15日 星期三

Klose日常練習反向版

就在寫了前述Klose日常練習音域延伸版之後,看到了美國演奏家Ixi Chen女士的單簧管音階練習建議:


  • 如果經常練習三個八度的音階,速度一開始最好不要超過90

  • 嘗試反向練習(從低音爬向高音改成從高音降到低音的方式進行)

  • 記得加入三度練習

  • 改變節奏,不一定都是一拍四連音(十六分音符),也可以是三連音或六連音...。

  • 改變速度,不要永遠都停在「舒適區」,而是嘗試各種快慢速度


其他的建議我想大家多少都聽過,但是反向練習這一項則是我自己沒想過,覺得很有趣。而且實際試了一下,發覺似乎的確能找到一些練習音階的慣性盲點---很妙的是,明明只是排列組合,但練起來就是有差異,所以乾脆決定來再改寫一個Klose日常練習的反向版本。如果大家對於正常的音階練習生膩、或是覺得練習有點無法突破時,不妨考慮改用這個版本來練練看。

2025年1月14日 星期二

單簧管家族介紹2025更新版(07)完 可湊齊十二半音的超高音單簧管(下)


(38)(高音)A調單簧管


  • 也被稱為高八度單簧管(Octave Clarinet)的超高音樂器,其現代版是美麗的錯誤?

  • 調性:A調(高八度)

  • 材質:木材、塑膠(3D列印)

  • 按鍵系統:簡化德式系統

  • 最低音域:記譜音E3

  • 最高音:記譜音C#6(?)

  • 基本音域比A調單簧管高八度

  • 現代版本可共用降A調單簧管吹嘴與簧片


這是筆者直到兩年前才認識的超高音單簧管家族。這是美國樂器製作家Jared de Leon(又是他!!!),因為想開發自己的超高音降B調單簧管(這個樂器筆者就知道,也可以理解為什麼他想做這個),結果因為聲學考慮不周,卻做出了A調的版本,只好將錯就錯重現了這個據說原本只存在於十九世紀的波蘭、普魯士與義大利、也被稱為「高八度單簧管」的「小怪物」。

2025年1月13日 星期一

單簧管家族介紹2025更新版(06) 可湊齊十二半音的超高音單簧管(上)


[超高型單簧管]


一般來說,高於C調的單簧管就被定義為「超高音單簧管(Piccolo Clarinets、Small Clarinets、Octave Clarinets或Sopranino Clarinets)」。屬於這個範圍的單簧管種類意外的多,這多少也跟單簧管最早發明出來是為了製造出高音小號的效果有關。


這一分類的樂器特徵就是直式一體式構造(沒有分成上下管,也不一定有調音管)、特製的吹嘴/簧片/束圈、非常袖珍而難難的按鍵、有些樂器甚至不得不取消一部分或是幾乎全部的按鍵。音色則是明亮或尖銳、音準非常難控制,總之就是得經過一定的專門練習才有機會吹得好的樂器。

2025年1月12日 星期日

單簧管家族介紹2025更新版(05) 七彩變幻的高音單簧管家族


[高音型單簧管]


所謂的「高音樂器(Soprano Instruments)」有很多定義,這裡定義為「只要是使用標準降B調用吹嘴的樂器,扣除巴賽型單簧管,皆為高音型單簧管」。因此,有不少樂器都可以歸類在此之中,也是因為「族繁不及備載」,才又把「巴賽型單簧管」獨立出來。這類樂器的特徵是除了使用降B調吹嘴之外,都是直管式的結構---直的管身、直的調音管、直的揚聲口。

2025年1月11日 星期六

單簧管家族介紹2025更新版(04) 為大作曲家而生的巴賽單簧管


[巴賽型單簧管]


巴賽型單簧管顧名思義,就是能吹到最低音C(C3)的單簧管。也許有人會問那巴賽(型)單簧管和巴賽管到底有甚麼不同?在很久很久以前,巴賽管是半圓形或大角度折彎的樣子,而單簧管卻是直管的樣子,形狀上是差別很大的。所以所謂的巴賽(型)單簧管指的就是「單簧管的樣子(形體),卻能跟『巴賽』管一樣,吹出E以下直到C的四個半音的樂器」。不過,後來巴賽管也幾乎都改成了直管的模樣,最多就是調音管和揚聲口改成彎曲的金屬型。基本上巴賽管和巴賽單簧管就沒有甚麼區別了(因為也有不少巴賽單簧管的調音管和揚聲口是彎的)。


所以雖然在古早年代,A調巴賽管(存在於18世紀末期)和A調巴賽單簧管是不一樣的東西(形狀上差別很大),但在現在等於是同樣的東西了(反正前者也消失了)。也是這樣,前篇提及的G調巴賽管,其實也可以說是G調巴賽單簧管或是可以吹到低音C的柔音單簧管(Clarinet d'amore)了。

2025年1月10日 星期五

單簧管家族介紹2025更新版(03) 陣容龐大的中音家族


[中音型單簧管]


這是個神祕多樣但有點尷尬的分類。說它多樣是因為在這個分類下,還能再分成「巴賽管」類與「中音單簧管」類,而這兩類中又各含有不同的種類。說神秘,是因為其中很多中音型樂器目前都已絕跡或是僅能在博物館中看到。說尷尬,是因為單簧管這種樂器的音域廣大,單純降B調單簧管與低音單簧管的音域就已經能對接、至少重疊一個八度以上,就功能上似乎沒有必要像其他種樂器家族一樣需要專用的中音樂器。在一般的管樂團中,又由於音量上很難與薩氏管相比,通常也會被忽略。

2025年1月9日 星期四

單簧管家族介紹2025更新版(02) 仍在添增新成員的低音單簧管


[低音型單簧管]


這是一種大家都很熟悉,而且普遍使用於音樂世界的樂器,而且近年逐漸有從單簧管中獨立出來成為單獨主修樂器的趨勢,更加證明其優異性能與廣泛的活躍程度。一般都以為這種樂器的調性是降B調,但其實也存在許多不同的調性。近年來各樂器廠商也還在研究其機構/按鍵系統的改善與性能提升,可說是一種仍在持續進化的樂器。

2025年1月8日 星期三

單簧管家族介紹2025更新版(01) 超倍低音與倍低音軍團

[前言]


其實幾年前就做過這樣主題的介紹,當時名為「單簧管珍奇圖鑑」,利用了自己的收集、網路上的圖片與水管上的影片來介紹各式各樣的單簧管。當時佳評如潮,感謝之信有如雪片飛來(並沒有),加上這幾年多看了一些書與資料,又知道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奇怪家族成員,決定重做一份這樣的東西,稱為「單簧管家族介紹2025更新版」。


===


以下先以尺寸與調性為基準,將單簧管家族分為超高音的「超高型單簧管(Octave Clarinets或Piccolo Clarinets)」、「高音型單簧管(Soprano Clarinets)」、「巴賽型單簧管(Basset Clarinets)」、「中音型單簧管(Alto Clarinets)」、「低音型單簧管(Bass Clarinets)」、「倍低音型單簧管(Contrabass Clarinets)」與「超倍低音型單簧管(Octocontrabass Clarinets)」等七大類。


下圖:Leblanc社製作的可說是最接近全家族到齊的照片,實在太華麗所以借來一用



前一版是從最高音的樂器開始介紹,這次更新版反其道而行,改從最低音的樂器開始。


[超倍低音型單簧管]


這個分類在之前可說是傳說性的存在,但最近陸續傳來有人重新開發的好消息,終於有種踏入凡間的感覺了。


(1)超倍低音單簧管(Octocontrabass Clarinet)


  • 單簧管家族最大最低的樂器

  • 調性:降B調

  • 材質:金屬(銅合金)---以木材製作太浪費、太困難

  • 按鍵系統:貝姆式(製作者宣稱也可以製成德式,但目前並未實際製作)

  • 按鍵笨重,因此可能需要電子線圈輔助操作

  • 最低音域:記譜C3(Low C,實際音高頻率約14.5 Hz,理論上人耳已聽不太出來)

  • 最高音:應該是記譜C6以上,實際上不明


這樂器以往只有Leblanc在1930年代試做過一把(現存於法國Leblanc博物館中,如下圖)。



Leblanc版超倍低音單簧管的實物影片(無吹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ChvQCEZnYo


2024年,德國的Foag公司重新開發出現代版的超倍低音單簧管,並且在同年9月的Melanoxylon clarinet orchestra(單簧管重奏團音樂會)上首演,這應該是歷史上首次的超倍低音單簧管演出。



*實際演出影片:影片 | Facebook


這麼可怕的樂器,本博物館當然沒有收藏,短期內也沒有收藏的打算(笑)。


對了,不要以為這種樂器只是做出來讓人試吹的,實際上除了上述單簧管重奏團的樂曲以外,也曾經存在過專門為這種樂器演奏的樂曲---雖然不只一首,但都是同一作曲家,而且實際有無演奏過則是存疑。


Terje Lerstad:Trio Sonata, Op.28 for  subbass recorder, octocontrabass clarinet, bongos and harmonium(是不是很妙的樂器組合?)


Terje Lerstad:De profundis Op. 139 by Terje Lerstad, for contralto voice, clarinet ( octocontra-alto / octocontrabass with electronic effects), strings and tape


Terje Lerstad:Mirrors in ebony for Clarinet Choir(同時使用了超倍低音與超倍低音,而且都有獨奏)


(2)超倍中音單簧管(Octocontra-Alto Clarinet)


  • 單簧管家族第二低的樂器

  • 調性:降E調

  • 材質:金屬(銅合金)/合成塑膠/PVC

  • 按鍵系統:貝姆式/簡化式貝姆式

  • 最低音域:記譜E3或C3(Low C,實際音高頻率約19.5 Hz,也接近人耳極限)

  • 最高音:E6以上


這曾經也只存在三把Leblanc公司試作的樂器(如下圖。吹奏者正是Leblanc先生,但不確定是老Georges Leblanc、還是進過巴高的第二代老闆Leon Leblanc)



Leblanc超倍中音單簧管的試吹影片(演奏者是大名鼎鼎的倍低音專家Cyrille Mercadier)


https://youtu.be/ilXI7Z8oUzo?si=B5YrlVrdhwMNbyNK


不過這個消失至少五十年以上的樂器,在經過四~五年的研究,終於在2025年1月由美國單簧管製造者Jared de Leon重新開發成功,並且即將於同月的低音單簧管音樂節中首演。



上圖左是Jared de Leon最早開發的原型,使用一般水管用的PVC材質製造,後來改良成使用3D列印的方式、搭配製作者自己發明的簡化貝姆式按鍵系統(圖正中央),可從最低的E吹到E6(兩點E)。他預計未來會再延伸到低音C,就讓我們看下去~。


Jared版超倍中音單簧管試吹影片(開發者本人試吹):


https://youtube.com/shorts/HQBS57I7bEE?si=uzr7Yypf3LcIUumg


同樣地,這麼口怕的樂器,本博物館也沒有收藏。不過,Jared版是可以拆開成比低音單簧管樂器盒略大的背袋中收納,也許未來可以考慮收藏。



下圖同樣是Jared de Leon製作的大小比較圖,左起是超倍中音、倍低音、倍中音:



理論上,除了前項中提及的超倍低音單簧管曲目中有共同出現這種樂器以外,幾乎沒有替這種樂器寫作的樂曲。如果Jared或Foag公司未來開發的產品逐漸流行的話,會許慢慢會有專用的樂曲出現吧?


===


[倍低音型單簧管]


這是相對比較「入世」的樂器分類,目前也還有不少廠商仍有製作,而且全台累計起來,應該是接近二十把左右的程度才對。(我們號稱全世界倍低音單簧管密度最高的東北鄰國,更不用說。稍微有錢一點的學校都擁有豪華的S牌玫瑰木版本)


另外,最近才在文獻上得知,過去也曾存在不同於降E調或降B調以外的調性。


(3)A調倍低音單簧管(Contrabass Clarinet in A)


這是大作曲家荀白克所幻想出來的樂器,也許可能是接受了甚麼錯誤的資訊,他在他的五首管弦樂小品(Fünf Orchesterstücke, Op.16)指定了這種未曾製造出來過的樂器。現在當然是轉調到降B調樂器上演奏。



(4)降B調倍低音單簧管(Contrabass Clarinet in B Flat)


  • 實用上單簧管家族最低音的樂器

  • 調性:降B調

  • 材質:金屬(銅合金)/塑膠(硬橡膠)/木材(玫瑰木、非洲黑木)

  • 按鍵系統:貝姆式/德式

  • 一部分的機種也搭配電子線圈以利按鍵操作

  • 最低音域:記譜音Eb3、記譜音D3或記譜音C3

  • 最高音:G6以上(厲害的專家至少可以再延伸一個八度以上)

  • 基本音域比低音單簧管低八度


從這裡開始,就進入本館也有收藏的範圍了。樂器的設計結構主要分為兩大類,直式(Seggelke、Selmer、Leblanc、Selmer-Bundy以及類似的廉價品牌)與迴紋針式(Leblanc、Eppelsheim、金寶)。基本上各家使用的吹嘴是可以互相共用的,簧片也是使用專門給倍低音單簧管的版本(可以和低音薩氏管簧片共用,比倍中音單簧管簧片略寬一點點,是情況可以共用)。


下圖為本館收藏的倍低音單簧管(黑武士):



下圖這個是最昂貴、有點難保養的豪華S牌玫瑰木倍低音單簧管



底下同樣是成為一代傳奇的L牌迴紋針



倍低音單簧管的演奏錄音非常之多,甚至有專門的無伴奏獨奏曲出現:


https://youtu.be/8rtA9Nn1yqU?si=SQwB7xbd_0Pd8TY2


由於當代音樂中經常用到,大型單簧管重奏團中也一定會出現這種樂器,所以就不一一詳細介紹其曲目了。


(5)C調倍低音單簧管(Contrabass Clarinet in C)


這正是最早發明的倍低音單簧管,也在大名鼎鼎的F. Geoffrey Rendal所寫的單簧管百科全書「The Clarinet, some notes upon its history and construction」中所敘述過的傳奇性樂器。目前當然是已經絕跡,因此找不到任何照片與錄音。不過這是1808年由來自索米耶(Sommières)的一位金匠杜馬斯(Dumas)發明,當時稱為「戰士倍低音單簧管」(contre-basse guerrière),但關於這種樂器的資訊就僅於此而已。


另一種C調倍低音單簧管則是「巴提管」(batyphone,在德語和法語中分別拼成bathyphone或batyphon)。是1839年由普魯士軍樂隊總監威普雷希特(W. F. Wieprecht)和柏林宮廷樂器製造商斯科拉(E. Skorra)共同開發出來、並取得專利的成果。巴提管比標準C調單簧管低兩個八度,音域也相同(最低音E)。為了解決音孔間距過大的問題,這種樂器使用了曲柄或旋轉式按鍵。這種樂器以楓木製成,以一段圓柱形黃銅彎管連接至樂器的上管,另外也有黃銅製的揚聲口(Bell)。巴提管的音色悅耳且飽滿,但其音量不足以勝任軍樂隊中倍低音音域的需求。此外,巴提管還有一個嚴重的缺陷,就是只能演奏G大調和F大調等升降符號較少的調性(雖然可以吹奏半音階,但顯然按鍵還是太單純)。因為音量與操作性的問題,這兩種C調倍低音單簧管最終消失無蹤。


(6)降E調倍中音單簧管(Contra-Alto Clarinet in E Flat)


  • 目前已經非常普及的低音樂器

  • 調性:降E調

  • 材質:金屬(銅合金)/塑膠(硬橡膠)/木材(玫瑰木、非洲黑木)

  • 按鍵系統:貝姆式/德式/類薩氏管式

  • 最低音域:記譜音E3、Eb3、D3、C3與A2

  • 最高音:D6以上(厲害的專家至少可以再延伸一個八度半以上)

  • 基本音域比中音單簧管低八度

  • 可以直接看低音大提琴的樂譜,所以兩者的樂譜通常可以直接互換

  • 但音域上低音大提琴比較廣,升降記號差三個


這種樂器通常是在單簧管重奏或管樂團中用來補強低音聲部(特別是木管樂器齊奏)的部分。但也會在當代作曲家的作品中出現(無伴奏、獨奏、交響樂團作品)。有時候也會被稱為降E調倍低音單簧管,但由於存在後述其他調性的樂器,這個稱呼比較容易引起混淆。音域上目前最多是到低音降E的版本,也有少數的版本只到E(早期的Selmer或Linton),但考慮到實用性,最好能延伸到D(實音F,這是很多管樂團樂曲會使用的調性)或C,否則音域僅僅比低音單簧管多三度,略嫌不足。最新型的Foag公司於2023年推出的金屬直式的版本(如下圖),甚至可以低到A,只比倍低音單簧管高一個全音而已了。



其使用的吹嘴有專用型(Selmer或類似Bundy的低價版本,至於Linton是獨樹一格)或共用型(與倍低音單簧管吹嘴共用,也有像Buffet一樣是與低音單簧管共用的),因此簧片也有多種類型---與上低音薩氏管共用、與低音單簧管(次中音薩氏管)共用、與倍低音單簧管(低音薩氏管)共用等等類型。


構造上比較常見的是直管型,迴紋針型的只有Leblanc與Linton(嚴格來說更像上低音薩氏管)而已。


下圖則是本館收藏的Selmer玫瑰木倍中音單簧管(袋鼠):



這種樂器也有其獨自的獨奏曲,有許多管樂作曲家很愛用,例如James Barnes(第三號交響曲、幻想變奏曲...)。另外在法式的單簧管六重奏中也經常看得到這種樂器出現。


以下就請大家聽聽看國內的莊維霖老師的示範:


https://youtu.be/yNtABfHKjDs?si=Nv6yTNbxUxBOjCK3


(7)F調倍中音單簧管(Contra-Alto Clarinet in F)


目前已經絕跡,最早出現於1829年,德國樂器製造者史特賴沃夫(Johann Heinrich Gottlieb Streitwolf)發明了一種低音樂器,形狀和按鍵系統都像是F調巴賽管,只不過音域低八度。因此他稱這種樂器為倍巴賽管(Contrabasset horn)。


到了1890年代,著名的比利時樂器製造者阿爾伯特父子(Eugène Albert、 E. J. Albert)也發明了一種F調的倍低音樂器,這種樂器並沒有到低音C的音域,而是到低音E,所以可稱之為F調倍中音單簧管。


(8)G調倍中音單簧管(Contra-Alto Clarinet in G)


僅見於大名鼎鼎的F. Geoffrey Rendal所寫的單簧管百科全書「The Clarinet, some notes upon its history and construction」的敘述之中。目前已經絕跡,因此找不到任何照片與錄音,按鍵系統、音域與使用樂曲等相關資訊也通通不明,只知道是G調而已。


===


相關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