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貝里森單簧管重奏團的故事(01) 不是只有單簧管的單簧管重奏團

譯自The Clarinet Journal 2010年春季號


貝里森的單簧管重奏團~剪貼簿中的故事


文:瑪格麗特.宋希爾(Margaret Thornhill)


剪貼簿的主人


這是一冊冊頗具美感、採用1930年代的「摩登」風格的剪貼簿。其內容包含了排列整齊的節目單與剪報,彷彿是一位表演者的人生檔案資料。仔細檢視後,會發現超過一半的節目單是來自於西梅翁.貝里森(Simeon Bellison*)的「(紐約)愛樂交響協會單簧管合奏團(Philharmonic-Symphony Society Clarinet Ensemble,以下簡稱貝里森重奏團)」之音樂會,而且自1932年到1938年該團之「歡慶(Jubilee)音樂會」,幾乎所有的演出都收錄無遺。

2025年4月15日 星期二

一碁一語(76) 出人意料之外的恐怖(完)


(100)「這樣就可以了嗎?」的想法一點一點累積起來,後面往往會出現很艱辛的狀況~井山裕太


井山風格的本質就是總是找尋最強手段


本專欄終於也來到連載第一百篇,同時也是最後一篇了。這個專欄是從名人賽挑戰賽開始的,最後以井山裕太大三冠的話來收尾,也算是有始有終吧?


至於標題的這句話:「『這樣就可以了嗎?』的想法一點一點累積起來,後面往往會出現很艱辛的狀況」,其實是刊登在今年(2021年)元旦的朝日新聞上特輯的一小部分。馬上接在這句話後面的,就是「所以我經常會選擇我覺得最好的著手」。所謂的最好的著手應該就是「最善手」吧。不過,關於這個「最善手」的定義是甚麼?我有很多不明白之處。於是我就是試著去請教某位已經拿過好多次頭銜的資深大棋士(譯註:如果是我,一定去問前五冠王的C栩。但根據以下回答的口吻看起來,似乎比較像是I田Y夫...)。以下就請欣賞我們的一問一答。


我:我可以理解以最善手為目標的執著。不管是誰應該都是如此吧。但井山先生畢竟也不是棋神之身,總是有找不到可認為是「最善」之著的場合,那該怎麼辦?


資深棋士:「你觀察得很好。遇到這種狀況時,我的話會去找覺得次佳的著手,或者是經過形勢判斷後去決定該妥協好呢?還是要稍稍無理用強呢?但井山先生不一樣,只要腦海中浮現不出最善之著,就會放出出人意料之外的最強手段。可說是很恐怖的人啊」


我:我懂您說的是甚麼。我長年擔任觀戰記者,就不知道遇過多少次他出現這種場面。這讓檢討棋士群們完全猜不到,經常抱頭叫苦...。


以上就是最後一篇的內容,感謝大家前後加起來四年的愛讀。


===


相關系列文章:

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藍色狂想曲之低音單簧管獨奏眉角


[前言]


這也是從之前介紹過的前巴爾迪摩交響樂團低音單簧管團員Edward Palanker的網站中看到的,覺得挺有趣的,畢竟以前聽錄音的時候也完全沒注意到,因此這裡特別介紹一下。順帶一提,如果是我,應該會選擇低八度的吹法(笑)。


===

20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開箱文(208) 名局細解1963年版

自從前一篇名局細解的開箱文,轉眼間就過了12年,只能說時間就像一把殺豬刀啊(莫名其妙的比喻)。


這期間,偶爾也會上拍賣網站或是大名鼎鼎的A書店看看,可能是因為沒有很認真找的關係,一直沒有看到很想要買的年份---1990年代以後的名局細解還是常看到,對我來說比較欠缺收藏的意願。


不過上個月去東京罰站、照例去了A書店看一看,如同遊記中的記述,這次就很幸運地發現了1963年版,由吳清源大國手解說的名局細解。因此本篇的開箱文就是要來介紹這個戰利品。

2025年4月12日 星期六

單簧管的泛音構造與高音域指法研究(10) 基音音列與第三泛音音列


各音列之討論


-基音音列



基音音列如同上圖所示,是從最低音E3(下加三線下的Mi)到C5(第三間的Do,這裡是指使用喉音降B加上兩顆側鍵的輔助指法)為止,總計達到一個八度再加六度的廣大音域範圍。這些低音域的音,如同前述,具有圓而厚的共鳴,而且兼有柔和的音色。

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平成四天王名人戰棋證全員集合!

譯自週刊碁2021年9月6日號


平成四天王都來當棋證!


全體四十歲世代


張栩九段(當時41歲)在2021年8月17日的碁聖挑戰賽第四局中第一次擔任七大頭銜賽的棋證(立會人),引起了不小的話題。原本棋證是一項應該由元老擔任的強烈印象之工作,結果現在卻是仍然有滿滿現役活躍的棋士來承接,實在是讓人相當驚訝。然而,本屆(第46屆)的名人挑戰賽卻是更加厲害!從開幕的第一局也是由張栩九段來擔任棋證算起,一直到第四局為止,竟然集滿平成四天王(張栩、山下敬吾、高尾紳路、羽根直樹)全體都來當棋證。


其中第二局的棋證是高尾紳路九段(當時44歲)、第三局是羽根直樹九段(當時45歲)、第四局是山下敬吾九段(當時43歲)。四人全體都是第一次擔任名人挑戰賽的棋證。為了解讀名人挑戰賽的歷史,這次緊急調查了過去的資料,才發現自從2005年第30屆之後,沒有任何一位挑戰賽的棋證比他們四人更年輕!


其實棋證和(新聞)解說不一樣,是必須要待在對局室中、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以往是由傳奇性的偉大棋士來擔任棋證的話,只要一坐入對局室中,就能給採訪的記者們很強烈需要繃緊神經的感覺。


衛冕者井山的心境


對於井山裕太名人(當時32歲)來說,和平成四天王輪番爭奪大頭銜,不過才是幾年前的往事而已。這些在心中還有濃厚競爭記憶的前輩們就坐在自己面前觀看對局,會是怎樣的心情呢?不知道是不是會覺得這樣有點難下?特別是對於張栩九段,可能還有三年前才被張栩九段奪去名人頭銜的強烈陰影。


因此本報在本屆開幕賽之前特別請教了井山名人的看法,他回答:「他們都是以前經常對戰的棋士...結果連續四人都來擔任棋證,可以說是以往從未有過的感覺,雖說我並不會覺得這樣很不開心」。不過,他在回答之間,仍是忍不住頻頻苦笑。


不過,平成四大天王在對局現場會醞釀出怎樣的氣氛、井山名人又會有怎樣的感受?令人很想在這次挑戰賽後好好請教他們。


順帶一提,張栩九段正要在9月2日的王座賽本賽準決賽中對上井山名人,勝者就可以和一力遼天元(當時24歲)爭奪王座挑戰權。換句話說本屆名人挑戰賽的第一局,張栩九段可以在最佳特等席上觀看攸關王座挑戰權的兩位對手進行對局,可說是絕妙的敵情偵查機會。

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青山秀直2021年專訪

譯自:The Clarinet雜誌


青山秀直專訪


[受訪者簡介]


1989年畢業於大阪教育大學特設音樂課程。1996年在以優秀成績畢業於柏林藝術大學,留學期間也曾擔任西南德國廣播交響樂團、柏林交響樂團、耶拿愛樂管弦樂團(Jenaer Philharmonie)等知名樂團之協演人員。回到日本後組成「Ensemble Sonorite」單簧管四重奏,並且發行兩張專輯CD,也在日本各地舉行「名曲音樂會」系列備受好評。也和世界知名演奏家卡爾.萊斯特、楊.居斯(Jan Guns)一起合作演出過,以獨奏音樂家與室內樂演奏者活躍於日本各界。自2013年,以「青山秀直單簧管幻想曲系列」為題持續發行演奏CD,至今總計發行11張。單簧管師事濱田伸明、喜田附、村井祐兒、小川哲生、和田尚裕、四戶世紀、彼得.里克荷夫(Peter Rieckhoff,1960年日內瓦大賽首獎)、赫爾納特.費冷茲(Hernert Ferenc);室內樂師事埃瓦德.寇赫(Ewald Koch)。現任教於大阪音樂大學、同志社女子大學、大阪府立夕陽丘高等學校音樂科、兵庫縣立西宮高等音樂學校音樂科。

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韓國職業圍棋制度改革之檢討

譯自:週刊碁2021年8月30號


韓國職業圍棋制度改革之檢討


~核心關鍵是「退休」與「入段(加入)」


受到質疑的「職業圍棋制度的存在方式」


韓國棋院的官方雜誌在前一陣子(2021年)主辦了一個以韓國圍棋界存在方式為主題的座談討論會。參加的人員有職業棋士會會長、圍棋大學教授(這是韓國特有的制度)、圍棋道場的代表等等、以及在各方面都很活躍的五位職業棋士,多方共同進行虛心坦誠的意見交換。


問題的核心在於為了「共存」而需要考慮的「人數限制」上。其具體的對策則是討論中的「退休制度」與「入段者(新職業棋士)數目的限制」。這完全就是「出」與「入」的兩面作戰,這兩方面都會牽涉到種種利害關係,而成為相當敏感的話題;然而不得不討論的原因,正是韓國圍棋界已經到了「無法再坐以待斃」的狀況了。


職業棋士的退休制度


沒有退休制度、每年還會有17位新初段(新職業棋士)產生的結果,讓韓國棋界總共有了大約400位的職業棋士(2021年),照此下去未來一定會變得更多人;然而職業棋賽的總數與規模卻不如大家想像的如此豐潤,因此如果要讓韓國圍棋界這塊大餅繼續讓大家分食的話,目前的職業棋士人數明顯「過剩」。


也是因為這樣,職業棋士們的收入是顯著地減少起來。在400位左右的職業棋士當中,真正可以靠比賽獎金過活的人不過只有大約60人;如果以對局費為基礎來計算的話,平均一位職業棋士一年只能拿到一百萬韓圓(大約2.2萬台幣)程度的收入,可見生計問題是相當嚴重的。


而且原本圍棋在韓國就是被定位成一種「運動」,但卻沒有一般運動的退休制度。因此在韓國圍棋界一直堅守著終身雇用的制度,的確會被其他運動界看成是一大問題。


在運動界中,通常是只有具備競爭力的人以現役選手的身分留在場上,其他的人就是退休後轉任成教練、裁判、或專業評論員等其他相關工作。相反地,在圍棋上職業棋士可以自己決定何時要退休,甚至也可以自身同時具備教練、裁判、評論、現役選手等全部的身分。


因此現階段,就出現了圍棋也該和其他運動界一樣,透過建立起退休制度來控制總體現役選手人數,讓教練去做教練、選手去做選手該做的事情,創造出專業分工的環境,使得所有的相關人員專注在各自領域上之意見。


入段者人數的限制


一年會產生出17人新科棋士的入段制度,似乎也有改善的必要。特別是意識到中國圍棋勢力崛起、於2012年導入的「英才入段」制度的是非功過也在被檢討之列。


以李昌鎬、李世石這樣的天才棋士來說,就算他們當時沒有「英才入段」制度,他們也還是能在12歲左右就入段成為職業棋士。至於真正利用「英才入段」制度成為職業棋士的申真諝或申旻埈,其實力應該也能讓他們在一般的升段賽中順利入段才對。


因此現在希望將一年的入段人數控制在5~10人的程度,並且將每年特選5人出來入段的英才入段制度廢止(譯者:哎,日本才剛入沒多久,韓國卻在考慮廢止了...)、加上一般入段的年齡限制條件,加速「總人數減少」的目的邁進。


抗爭必定出現?!


雖然以上的「退休」與「加入」的新提議內容早就已經經過不少的討論,但要將這些提案真正付諸實現,還有很多課題需要克服。首先就是年齡到一定歲數後發出退休勸告這件事,可以預料到一定會出現很大的抗爭。因為這些前輩們在成為職業棋士時,並沒有退休制度。對於這些已經失去「比賽型職業棋士」競爭力的這些人來說,各棋賽的「對局費」就算為數不多,也是他們重要的經濟來源。


入段者限制的措施,也必須考慮慎重執行的方法。因為把入段資格限制得太嚴的話,會讓想成為職業棋士的人大幅下降,反而造成圍棋受歡迎的程度低迷,讓整個大環境變得更差。


不管怎麼說,「精簡人力」的措施已經是關係到圍棋界存續不可或缺的重要程度。現在正是開始尋找「解決難題之妙手」來必須達成目標的時機了。不知道韓國圍棋界最後能找到甚麼樣的結論與好辦法?就讓我們看下去。


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Buddy Clarinet Ensemble 18th Concert Program Notes

[Buddy Clarinet Ensemble 第十八次定期音樂會]


時間:

2024年05月01日(四)晚上07:30


地點:國家音樂廳演奏廳(地址: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1號)


參考地圖:https://goo.gl/maps/BgeVbRY13Ao1fxEy6


交通工具


捷運:台北捷運中正紀念堂站五號出口,出站步行約5分。

公車:捷運中正紀念堂站(和平幹線、18、208...)下步行約5分鐘。

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一碁一語(75) 專注於盤上


(99)我不太建立戰略。因為如果先建立了戰略,反而會被這個戰略束縛住,就會讓其他甚麼東西都下不了了~趙治勳


圍棋與將棋之不同


2020年11月,朝日新聞所舉辦的趙治勳名譽名人與將棋的渡邊明名人對談之線上活動非常非常有趣。渡邊名人先說出:「很多人說我是合理主義者或是戰略家,我自己也認為的確如此。我是把重視和對手之間的平衡或討價還價當作大前提來和對方戰鬥」後,趙治勳先生對此的反應,就是說「我不太建立戰略。因為如果先建立了戰略,反而會被這個戰略束縛住,就會讓其他甚麼東西都下不了了」。可以說兩者是完全相反的態度。


我認為這之間的差異正是來自於將棋與圍棋的本質不同。在將棋上,開局的三十到四十手左右是完全一樣的例子非常多,這只要看報紙的將棋觀戰記就知道了。甚至也曾有過了九十手都還一模一樣的將棋棋局。那麼圍棋呢?就算說是參考AI的下法而讓佈局變得有些公式化,但還是只下個十手棋就馬上進入未知世界的情形比較多。好比說本報這一集刊載的碁聖挑戰賽第四局,就是最好的例子。


因此在圍棋中就算想建立戰略=作戰計畫,也像是畫餅充飢一樣,無法有太多實際作用。我想趙治勳先生正是那種無緣和對手討價換價、而更加重視盤上現下局面的代表性棋士。他就是一心在棋盤上發掘,希望能擠出最佳手段。因此從佈局階段就把時間當作流水一樣無限使用,也是這樣過了中盤以後往往會被讀秒聲催促而苦。即便如此,從未打算改變這種戰鬥方法、一直能堅持下去的,也是趙治勳先生。


===


相關系列文章:

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開箱文(207) 紅色小美人(3) 組裝、試吹與比較(完)


至此,就把樂器的各部分觀察完了,最後當然就是該把樂器組裝起來試吹。


首先從揚聲口與下管組裝開始。剛開箱的時候,這裡裝起來試沒有太大問題的。不過,朱老師的心得是最低音C按鍵的連桿似乎容易出問題,是後續值得觀察之處。

2025年4月5日 星期六

(插播)沒有比較沒有傷害

前陣子發現了有人改編了聖桑的大提琴協奏曲,改編者是西班牙獨奏家Lara Diaz(以下就稱呼為拉拉XD),老實說很佩服,因為改編精彩,演得也精彩。只能說這個十倍速時代,(低音)單簧管世界進步的程度遠超乎我們這種外行人的想像。

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開箱文(207) 紅色小美人(2) 細部設計觀察


看完樂器(&樂器盒)的全貌後,當然就是來看細部了。


首先根據這張特寫,可以看得出來這樂器的上管在樂器盒中是側放,而下管才是正放。而上管、下管的上端內徑則是嵌入樂器盒的支撐柱中。

2025年4月3日 星期四

開箱文(207) 紅色小美人(1) 講究的樂器盒

看到這標題,說不定有人會誤以為本教主終於要包養小師妹惹?其實不然,這篇是要來講念茲在茲、期盼了半年、上個月才去提貨回來的拔罐社Q貝斯(Backun Q Series Bass Clarinet)。承蒙本教駐日採購總裁蔡公主貴言,稱之為「小美人」,乾脆就命名成「紅色小美人」吧。

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韓國職業棋士的收入狀況

譯自:週刊碁2021年8月16日號


令人好奇的韓國職業棋士之收入


~展望未來的下一手棋


獎金王的獲得金額到底是多少?


2020年的韓國圍棋獎金王是韓國圍棋排名第一的申真諝九段,總計獲得了相當於一億三千八百萬日圓的獎金(約台幣三千萬)。由於申九段在國際棋賽(LG杯冠軍、三星杯亞軍)、韓國國內棋賽、中國甲級聯賽等等棋賽中是多方面的活躍,所以才能獲得如此多的獎金。


不過,過去能獲得一億日圓程度的職業棋士並不止他一人,還有李昌鎬九段(2001年)、李世石九段(2014年)、朴廷桓九段(2018、2019年)等三位棋士。其中李世石九段是由創下了年間贏得一億四千萬日圓獎金的最高紀錄。


與職棒選手薪水的比較


至於2020年韓國職棒的最高年薪換算成日元是兩億五千萬日圓,大約是申九段的兩倍。由於圍棋和職棒的粉絲數目與實際競技人口相比有不小的差距,無法放在一起直接比較,不過在三十年前韓國職棒選手的最高年薪才不過是一千萬日圓左右的程度而已,到現在的兩億五千萬,等於上漲了25倍。


然而,在圍棋上,大約二十年前的2001年,李昌鎬九段的年間收入就已經突破一億日圓的程度,到現在韓國職業棋士的最高年收入幾乎是沒甚麼變化,等於這二十年職業棋士的薪水都在持續原地踏步。


而且2020年韓國職棒選手全體的平均薪資是1400萬日圓左右,相對起來圍棋的職業棋士年收可以超過1000萬日圓的人僅僅只有八人,更可以感受到兩者之間的薪水巨大差異。


雖然韓國職業棋士持續在世界賽中活躍著,其薪水卻和這種華麗成績的印象相反,讓人明白韓國棋界的實際嚴酷現狀。


退休制度是否必要?


職業棋士這種職業其實沒有退休年限的,只要不是自己想退休,就能以職業棋士的身份一直下下去,但實際有多少收入卻是沒有保障的,這也是事實。


韓國棋院在一年之中舉辦棋賽的總預算大約是11億日圓(2億4千萬台幣左右),但這些預算中真正給予職業棋士的只有其中的6億日圓左右。這筆錢除以全體韓國職業棋士的總數(大約四百人)的話,平均每個人能拿到的只有150萬日圓(約33萬台幣)而已。


然而每年入段成為職業棋士的人仍然持續增加,可以想見未來平均每人能分到的獎金會越來越少,認為應該修改入段制度或考慮職業棋士退休制度的意見是越來越多了。


當務之急的全球化


2020年日本職業棋士的獎金王是獲得1億2851萬日圓的井山裕太九段,至於中國的獎金王數據雖然沒有公開,大致可以推測獎金王就是柯潔,其獲得的金額則應該和申真諝與井山裕太相當才對。這些獎金王和棒球或足球這種熱門運動相比的話,年間收入都算是後段的程度而已。


為了打破這樣的現狀,不能僅僅關注自家國內而已,而是必須要將市場擴大到世界規模才行。也就是說,得要將明顯偏於日本、中國、韓國、台灣等亞洲部分區域的圍棋人口,找出可以擴大到全世界的方法。


因此能使用英語等外語來進行圍棋指導的教育者是不可欠缺的。此外,為了要讓不管是誰都能輕鬆地開始學習、而對圍棋感興趣,在目前的對局方式中加入一些娛樂性或是運動性的要素,也是非常必要之事。


圍棋可說是人類最棒的運用智慧遊戲。因此需要日本、中國、韓國、台灣共同攜手合作,找出可以讓圍棋普及到全世界的智慧方法。


*金額是以一日圓約等於十韓元的匯率來換算。


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開箱文(206) 現代圍棋大系別卷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現代圍棋大系」這套書?


即便是輕度圍棋書籍收藏者如我,也聽過這套由日本講談社在1980年代發行的大部頭套書(總計四十七本),因為經常會在二手書店或是線上拍賣網站上看到其中的幾本冒出來。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2025QK把咩罰站之旅(15) 最後的關卡~低音單簧管登機驗證(完)

之,眾人在試完束圈、收拾樂器和戰利品(柯P束圈),樂器店老闆正式打烊後,一行人就一起出發去同鄉會聚餐啦。參加聚餐的成員有樂器店老闆一家(包含他講話很老成的可愛小女兒)、兩位店員(女,是說這家大家都該去的樂器店除了老闆以外,沒有男性店員XD)、光明左使、新日本愛樂團員馬寇斯、蔡公主、教主以及上樣。

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

2025QK把咩罰站之旅(14) 令人驚豔的柯P


離開Y樂器店後,如果是本部落格的忠實讀者,或許會猜本教主會去所有樂器迷都會想去朝聖、位於中央通另一頭的Y社旗艦店吧?很不幸,自從上一次拜訪過後,覺得這家更多人知道的Y社旗艦店已經沒甚麼能吸引我之處,這次就跳過了。


那麼,接下來要去哪裡呢?中午在松屋用餐的時候,發現墨田區某樂器店的附近竟然有大型模型展(模型者跳蚤市場),幾乎一腳要重新踏入模型界的本教主對此非常感興趣。而這個模型展在下午四點半就會結束,不趕快趕過去可就見不著了,於是馬上離開銀座,搭車前往錦糸町車站。

2025年3月29日 星期六

2025QK把咩罰站之旅(13) 例行市場調查

白色情人節隔天,由於我的電腦(變壓器)壞了無法開機所以早早洗洗睡,所以一大早(十點前後,教主標準)就起床在新宿一帶散步兼「市場調查」。


才走沒幾步,就在街上看到了「AI研究所」,證明AI時代的來臨速度遠遠超過你我的想像啊!


*本圖保證不是在拍白衣正咩,望週知!

2025年3月28日 星期五

2025QK把咩罰站之旅(12) 白色情人節大餐


兩人用完這頓下午兩點多的午餐後,看看離旅館可以報到的時間還早,就繼續沿著這家有點微妙的尼泊爾餐廳所在的巷子往下走去管樂人來到東京幾乎都會去的D樂器店。也是因為熟門熟路的關係,一下子就走到這家D樂器店、直上二樓看看木管樂器區有甚麼有趣的東西。

2025年3月27日 星期四

2025QK把咩罰站之旅(11) 提貨記

如前所述,本人從超可怕的油痘疤西模型館走到僅僅一百多公尺外、底下這個本部落格忠實讀者應該覺得很眼熟的溫柔樂器店樓下時,是早上十點五十五分左右,距離他們開店大約只剩五分鐘。



當然店員們早就在裡面準備了,只等時間一到就會開張了。

2025年3月26日 星期三

2025QK把咩罰站之旅(10) 樂不思溫柔店

不似一樓只有擺放扭蛋機,走進油痘疤西模型館的二樓,一切就「豁然開朗」,寬敞的空間、豐富的品項,簡直就是適合「你要結婚嗎?你要拍照嗎?」(???)的好地方。


而且店面內並不是只有未完成待售的模型,還展示著不少已經組裝好的成品,雖說大部分感覺都是店員「素組」出來的東西---遠遠看不錯,近看不太行,但偶爾也會看到名家的作品展示出來。



如果是名家的作品,就會在展示牌上打出作者的姓名;而店員自己的作品,則會打上「參考範例(作例)」



最有趣的,還是前陣子流行於各迷因粉專或是模型專頁的「送餐機器人武裝版」,竟然真的是商業性的量產模型,我還以為是高手魔改出來的!害我差點就失心瘋買下了~



當然還有很多我沒看過、但似乎很有趣的機械生物...



至於底下這台夏亞專用、紅色長角三倍速的薩克竟然在特價,看得我都想買了(這句又出現了)!!



跟一樓一樣,二樓也放了一台電視,介紹各式模型與製作模型的技巧。



當然也有販賣模型雜誌與製作技巧手冊。



我最驚訝的,還是在模型大國的熱門商店中竟然擺著陸製模型支架....



這時候回頭一看,可是更驚訝了!一度懷疑我是不是突然跳到了平行空間(笑)


下圖這些姓名老司機們一定很熟悉,不知道的自己股溝也知道怎麼回事,竟然全部都有專屬的1/20模型,只能說在模型大國中,甚麼東西都會有模型,甚麼都不奇怪啊!



除此之外,卡通漫畫中的人物,也有其專屬的公仔模型。



同樣是前陣子經常會看到被搬出來惡搞的「鋼彈君」,原來也是真正拿出來賣的商品,這也好有趣~



正牌鋼彈的不同等級版本,自然也是「滿坑滿谷」。



宮崎駿的模型似乎也是一個很熱門類別,我也是這次在油痘疤西中才認識到的。(模型界的坑很深啊)



然後看到各式各樣的懷舊自動販賣機也有出專屬模型,實在忍不住就在店中大笑起來~


*這還是有名大廠長谷川的產品呢 XD



各式寶可夢的公仔模型自然也不會缺席,差點看得我也想買了(第三次)。



口愛妹仔的模型(雖然我不知道這誰XD)除了四肢可動作之外,連身體都可以換,這是怎麼回事啊?!



仔細一看,架上果然有許許多多這種口愛妹仔的模型,真不愧是動漫王國衍生出來的商機。



我是知道日本各大名城都有其專屬模型,但真沒想到連賞花、泡澡這種「日本傳統美」也都有模型套件,還是只能說這讓我「腦洞大開」呀。



看到這裡有點冷汗直流---我還看不到一半,另外半邊真正喜歡的軍事模型區都沒走過去,就已經有種走不出這家店的感覺了,模型界根本就是魔性界,太可怕惹。


還沒從驚嚇中清醒過來前,轉頭一看軍事模型區,馬上就出現了號稱「奈米科技」的金屬加工螺旋槳、砲彈與魚雷的模型....



底下這個則是搭配蝕刻技術作的金屬砲彈模型,只能說科技日新月異,這些本教主小的時候完全無法想像的事情一一出現在現實的眼前,真是感慨萬千。



軍事區滿滿的1/35戰車模型,自是不在話下。不過,沒想到素組的灰色M4戰車意外的好看啊(還搭配著金屬的機搶管),很像那種「白子化」的動物(笑)



至於兩顆星星牌的戰車模型的庫存種類,看起來比本家也是毫不遜色。



然後這種蛋形設計的T-34,又是看得我差點就買了(第四次)。


*幸好我超過八歲,要買還真的可以買~



就連鳥山明大師親手設計、可怕的F社出品的1/12士兵模型「世界戰士集」,在這裏也找得到,我簡直都要哭出來了...。(而且是全套!!)



還有這種火繩槍武士的模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XD



各種品牌的戰鬥機模型也是一整個專櫃。怎麼說,看得我有種當年(1997年)第一次踏入黃色鬼屋時的感動啊...。當時的黃色鬼屋光是單簧管的唱片,就讓我看了一個小時吧?



牆上還有各種很有趣的浮水轉印貼紙,也是讓人食指大動。



另外一邊的展示櫃則擺著各式軍艦的模型,就連日本海上自衛隊引以為傲的出雲級直升機母艦都有。



這個展示櫃還放著我不知道的某個動漫的機器人模型場景,應該是哪個大師的作品吧?外行人如我看起來真是維妙維肖。



底下的專櫃,則是超級大師長谷川迷人的戰機作品群,光是這一櫃就讓人留連忘返了。



最可怕的,還是船艦模型區擺著其實我存在阿罵爽的「稍後再買」區的迷你蛋型艦隊模型(產品名叫「小艦隊」),幾乎讓我理智斷線了。



我甚至把盒子拿起好好的研究了許久...真是看得我都想買了(第五次)。




好不容易從可怕的二樓模型販賣區走了出來,接下來就是上三樓看看,到底這個模型迷盛傳的工具大本營有些甚麼東西?



結果光是銼刀就有「百百種」---好像拿來修簧片也不錯?!



然後意外發現了這邊有個模型偶像(?)水野明佳的作品專櫃。由於是「模女」,就比較走粉色色系,也是一種趣味吧?



當然,這樣的偶像一定會有官方的社群帳號,有興趣的人就請自行搜尋追蹤啦!


我在油痘疤西的模型館前後大致逛了一個小時左右,幾乎要忘記接下來和溫柔樂器店的約會。一如本系列文開頭所言,我和他們的暗樁店員戴桑約好這一天早上十一點他們開店就會來提貨,這時看看時間也差不多了,就算是心中千百個不願意,也不得不離開油痘疤西這個可怕的坑,朝向走路可能只要一分鐘的溫柔樂器店前進。本系列後半段的Q系列就要展開!


*甚麼?你問我有沒有在油痘疤西買了甚麼?答案是沒有,因為要去溫柔樂器店提的貨很大一包,不可能再空出手來拿別的東西了,自然是啥都不敢買囉。


(待續)


===


相關系列文章:

2025年3月25日 星期二

2025QK把咩罰站之旅(09) 鬧區中的媽祖廟

離開天團聖地,走到方南町車站前的巷口,剛好瞧見早上來時注意到的麥噹噹人不多,索性進去QK(休憩)吃個晚餐。對,本教主就是那種即便去到了日本,也能面不改色大吃麥噹噹的男人(笑)。


這才發現,日本的麥噹噹也全面導入自助點餐系統(當然你也還是可以在櫃檯點),當然要來體驗一下囉。

2025年3月24日 星期一

2025QK把咩罰站之旅(08) 嘉義之光的眼淚

午餐休息結束後,依照預定準時一點開始錄製這次的錄音中氣勢最磅礡、需要男一、男二一起合作的精彩作品「嗩笛狂想三~陳禕取經」。因此在樂團再度表演完瞬間把音調準的調音之後,兩位主角登場,正式開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