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其實幾年前就做過這樣主題的介紹,當時名為「單簧管珍奇圖鑑」,利用了自己的收集、網路上的圖片與水管上的影片來介紹各式各樣的單簧管。當時佳評如潮,感謝之信有如雪片飛來(並沒有),加上這幾年多看了一些書與資料,又知道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奇怪家族成員,決定重做一份這樣的東西,稱為「單簧管家族介紹2025更新版」。
===
以下先以尺寸與調性為基準,將單簧管家族分為超高音的「超高型單簧管(Octave Clarinets或Piccolo Clarinets)」、「高音型單簧管(Soprano Clarinets)」、「巴賽型單簧管(Basset Clarinets)」、「中音型單簧管(Alto Clarinets)」、「低音型單簧管(Bass Clarinets)」、「倍低音型單簧管(Contrabass Clarinets)」與「超倍低音型單簧管(Octocontrabass Clarinets)」等七大類。
下圖:Leblanc社製作的可說是最接近全家族到齊的照片,實在太華麗所以借來一用
前一版是從最高音的樂器開始介紹,這次更新版反其道而行,改從最低音的樂器開始。
[超倍低音型單簧管]
這個分類在之前可說是傳說性的存在,但最近陸續傳來有人重新開發的好消息,終於有種踏入凡間的感覺了。
(1)超倍低音單簧管(Octocontrabass Clarinet)
單簧管家族最大最低的樂器
調性:降B調
材質:金屬(銅合金)---以木材製作太浪費、太困難
按鍵系統:貝姆式(製作者宣稱也可以製成德式,但目前並未實際製作)
按鍵笨重,因此可能需要電子線圈輔助操作
最低音域:記譜C3(Low C,實際音高頻率約14.5 Hz,理論上人耳已聽不太出來)
最高音:應該是記譜C6以上,實際上不明
這樂器以往只有Leblanc在1930年代試做過一把(現存於法國Leblanc博物館中,如下圖)。
Leblanc版超倍低音單簧管的實物影片(無吹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ChvQCEZnYo
2024年,德國的Foag公司重新開發出現代版的超倍低音單簧管,並且在同年9月的Melanoxylon clarinet orchestra(單簧管重奏團音樂會)上首演,這應該是歷史上首次的超倍低音單簧管演出。
*實際演出影片:影片 | Facebook
這麼可怕的樂器,本博物館當然沒有收藏,短期內也沒有收藏的打算(笑)。
對了,不要以為這種樂器只是做出來讓人試吹的,實際上除了上述單簧管重奏團的樂曲以外,也曾經存在過專門為這種樂器演奏的樂曲---雖然不只一首,但都是同一作曲家,而且實際有無演奏過則是存疑。
Terje Lerstad:Trio Sonata, Op.28 for subbass recorder, octocontrabass clarinet, bongos and harmonium(是不是很妙的樂器組合?)
Terje Lerstad:De profundis Op. 139 by Terje Lerstad, for contralto voice, clarinet ( octocontra-alto / octocontrabass with electronic effects), strings and tape
Terje Lerstad:Mirrors in ebony for Clarinet Choir(同時使用了超倍低音與超倍低音,而且都有獨奏)
(2)超倍中音單簧管(Octocontra-Alto Clarinet)
這曾經也只存在三把Leblanc公司試作的樂器(如下圖。吹奏者正是Leblanc先生,但不確定是老Georges Leblanc、還是進過巴高的第二代老闆Leon Leblanc)
Leblanc超倍中音單簧管的試吹影片(演奏者是大名鼎鼎的倍低音專家Cyrille Mercadier)
https://youtu.be/ilXI7Z8oUzo?si=B5YrlVrdhwMNbyNK
不過這個消失至少五十年以上的樂器,在經過四~五年的研究,終於在2025年1月由美國單簧管製造者Jared de Leon重新開發成功,並且即將於同月的低音單簧管音樂節中首演。
上圖左是Jared de Leon最早開發的原型,使用一般水管用的PVC材質製造,後來改良成使用3D列印的方式、搭配製作者自己發明的簡化貝姆式按鍵系統(圖正中央),可從最低的E吹到E6(兩點E)。他預計未來會再延伸到低音C,就讓我們看下去~。
Jared版超倍中音單簧管試吹影片(開發者本人試吹):
https://youtube.com/shorts/HQBS57I7bEE?si=uzr7Yypf3LcIUumg
同樣地,這麼口怕的樂器,本博物館也沒有收藏。不過,Jared版是可以拆開成比低音單簧管樂器盒略大的背袋中收納,也許未來可以考慮收藏。
下圖同樣是Jared de Leon製作的大小比較圖,左起是超倍中音、倍低音、倍中音:
理論上,除了前項中提及的超倍低音單簧管曲目中有共同出現這種樂器以外,幾乎沒有替這種樂器寫作的樂曲。如果Jared或Foag公司未來開發的產品逐漸流行的話,會許慢慢會有專用的樂曲出現吧?
===
[倍低音型單簧管]
這是相對比較「入世」的樂器分類,目前也還有不少廠商仍有製作,而且全台累計起來,應該是接近二十把左右的程度才對。(我們號稱全世界倍低音單簧管密度最高的東北鄰國,更不用說。稍微有錢一點的學校都擁有豪華的S牌玫瑰木版本)
另外,最近才在文獻上得知,過去也曾存在不同於降E調或降B調以外的調性。
(3)A調倍低音單簧管(Contrabass Clarinet in A)
這是大作曲家荀白克所幻想出來的樂器,也許可能是接受了甚麼錯誤的資訊,他在他的五首管弦樂小品(Fünf Orchesterstücke, Op.16)指定了這種未曾製造出來過的樂器。現在當然是轉調到降B調樂器上演奏。
(4)降B調倍低音單簧管(Contrabass Clarinet in B Flat)
從這裡開始,就進入本館也有收藏的範圍了。樂器的設計結構主要分為兩大類,直式(Seggelke、Selmer、Leblanc、Selmer-Bundy以及類似的廉價品牌)與迴紋針式(Leblanc、Eppelsheim、金寶)。基本上各家使用的吹嘴是可以互相共用的,簧片也是使用專門給倍低音單簧管的版本(可以和低音薩氏管簧片共用,比倍中音單簧管簧片略寬一點點,是情況可以共用)。
下圖為本館收藏的倍低音單簧管(黑武士):
下圖這個是最昂貴、有點難保養的豪華S牌玫瑰木倍低音單簧管:
底下同樣是成為一代傳奇的L牌迴紋針:
倍低音單簧管的演奏錄音非常之多,甚至有專門的無伴奏獨奏曲出現:
https://youtu.be/8rtA9Nn1yqU?si=SQwB7xbd_0Pd8TY2
由於當代音樂中經常用到,大型單簧管重奏團中也一定會出現這種樂器,所以就不一一詳細介紹其曲目了。
(5)C調倍低音單簧管(Contrabass Clarinet in C)
這正是最早發明的倍低音單簧管,也在大名鼎鼎的F. Geoffrey Rendal所寫的單簧管百科全書「The Clarinet, some notes upon its history and construction」中所敘述過的傳奇性樂器。目前當然是已經絕跡,因此找不到任何照片與錄音。不過這是1808年由來自索米耶(Sommières)的一位金匠杜馬斯(Dumas)發明,當時稱為「戰士倍低音單簧管」(contre-basse guerrière),但關於這種樂器的資訊就僅於此而已。
另一種C調倍低音單簧管則是「巴提管」(batyphone,在德語和法語中分別拼成bathyphone或batyphon)。是1839年由普魯士軍樂隊總監威普雷希特(W. F. Wieprecht)和柏林宮廷樂器製造商斯科拉(E. Skorra)共同開發出來、並取得專利的成果。巴提管比標準C調單簧管低兩個八度,音域也相同(最低音E)。為了解決音孔間距過大的問題,這種樂器使用了曲柄或旋轉式按鍵。這種樂器以楓木製成,以一段圓柱形黃銅彎管連接至樂器的上管,另外也有黃銅製的揚聲口(Bell)。巴提管的音色悅耳且飽滿,但其音量不足以勝任軍樂隊中倍低音音域的需求。此外,巴提管還有一個嚴重的缺陷,就是只能演奏G大調和F大調等升降符號較少的調性(雖然可以吹奏半音階,但顯然按鍵還是太單純)。因為音量與操作性的問題,這兩種C調倍低音單簧管最終消失無蹤。
(6)降E調倍中音單簧管(Contra-Alto Clarinet in E Flat)
目前已經非常普及的低音樂器
調性:降E調
材質:金屬(銅合金)/塑膠(硬橡膠)/木材(玫瑰木、非洲黑木)
按鍵系統:貝姆式/德式/類薩氏管式
最低音域:記譜音E3、Eb3、D3、C3與A2
最高音:D6以上(厲害的專家至少可以再延伸一個八度半以上)
基本音域比中音單簧管低八度
可以直接看低音大提琴的樂譜,所以兩者的樂譜通常可以直接互換
但音域上低音大提琴比較廣,升降記號差三個
這種樂器通常是在單簧管重奏或管樂團中用來補強低音聲部(特別是木管樂器齊奏)的部分。但也會在當代作曲家的作品中出現(無伴奏、獨奏、交響樂團作品)。有時候也會被稱為降E調倍低音單簧管,但由於存在後述其他調性的樂器,這個稱呼比較容易引起混淆。音域上目前最多是到低音降E的版本,也有少數的版本只到E(早期的Selmer或Linton),但考慮到實用性,最好能延伸到D(實音F,這是很多管樂團樂曲會使用的調性)或C,否則音域僅僅比低音單簧管多三度,略嫌不足。最新型的Foag公司於2023年推出的金屬直式的版本(如下圖),甚至可以低到A,只比倍低音單簧管高一個全音而已了。
其使用的吹嘴有專用型(Selmer或類似Bundy的低價版本,至於Linton是獨樹一格)或共用型(與倍低音單簧管吹嘴共用,也有像Buffet一樣是與低音單簧管共用的),因此簧片也有多種類型---與上低音薩氏管共用、與低音單簧管(次中音薩氏管)共用、與倍低音單簧管(低音薩氏管)共用等等類型。
構造上比較常見的是直管型,迴紋針型的只有Leblanc與Linton(嚴格來說更像上低音薩氏管)而已。
下圖則是本館收藏的Selmer玫瑰木倍中音單簧管(袋鼠):
這種樂器也有其獨自的獨奏曲,有許多管樂作曲家很愛用,例如James Barnes(第三號交響曲、幻想變奏曲...)。另外在法式的單簧管六重奏中也經常看得到這種樂器出現。
以下就請大家聽聽看國內的莊維霖老師的示範:
https://youtu.be/yNtABfHKjDs?si=Nv6yTNbxUxBOjCK3
(7)F調倍中音單簧管(Contra-Alto Clarinet in F)
目前已經絕跡,最早出現於1829年,德國樂器製造者史特賴沃夫(Johann Heinrich Gottlieb Streitwolf)發明了一種低音樂器,形狀和按鍵系統都像是F調巴賽管,只不過音域低八度。因此他稱這種樂器為倍巴賽管(Contrabasset horn)。
到了1890年代,著名的比利時樂器製造者阿爾伯特父子(Eugène Albert、 E. J. Albert)也發明了一種F調的倍低音樂器,這種樂器並沒有到低音C的音域,而是到低音E,所以可稱之為F調倍中音單簧管。
(8)G調倍中音單簧管(Contra-Alto Clarinet in G)
僅見於大名鼎鼎的F. Geoffrey Rendal所寫的單簧管百科全書「The Clarinet, some notes upon its history and construction」的敘述之中。目前已經絕跡,因此找不到任何照片與錄音,按鍵系統、音域與使用樂曲等相關資訊也通通不明,只知道是G調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