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版整理篇]
雖然以前間斷地在MuseScore教學文中提到了排版的指令與用法,不過太過凌亂,不容易連貫學習。最近又常有人問到排版的問題,想說乾脆來專門寫一篇介紹一下。
排版的原則在MuseScore的說明文中也有個專頁,叫做「排版與格式設定(Layout & Formatting)」,寫得非常詳盡,但是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懶得看(笑),所以我用我自己比較實戰/實用的方式來介紹。
I.三大設定
首先要說的是,既然是排版,最重要的就是先把(1)紙張設定、(2)橫向/直向擺放、(3)字體大小等三個項目給搞定。之所以一開始就提了三個項目,單純是因為這都是在同一個設定畫面下可以搞定的東西。 而且你會發現,只要把這三個項目搞定了,後面很多排版的工作都會自動解決,絕對是個事半功倍的重要步驟。
這三個設定,如下圖所示,可以在Format>Page Settings…中找到。
點下去之後,就會看到以下這個視窗。而黃色強調的地方,就是剛才提及的三個重要選項。
其中A4的部分,就是紙張大小。
Portrait/Landscape,就是直放/橫放的設定
而最下面的Staff Space(sp),就是決定字體(音符)大小。
稍微說明一下,就算你是有點老花或是視力不好的阿北(沒禮貌),A4大小的紙張也很夠看,不會不清楚,建議是不需要調整成B4甚至A3的大小。當然,如果覺得總譜應該要印大一點而改用B4,也是可以理解。但以本教主的經驗,就算是某邪教那樣會有十幾個聲部的總譜,用A4來呈現也很清楚了,真的沒必要用太大的紙張。
至於Portrait/Landscape的設定,預設是Portrait(直放),但如果是聲部七部或八部的總譜的話,設置成Landscape(橫放)時,可以更有效率的運用完整紙面的空間。如下兩圖的比較:
A、八個聲部直放時的版面(直放時總譜會有16頁)
B、八個聲部橫放時的版面(橫放時總譜為10頁)
至於最重要的Staff Space(sp),顧名思義就是每行的樂譜間距。因此可以想見此值越小,樂譜就會越密。MuseScore值預設此值為1.75左右。這個數值對於分譜而言還算恰當,但對於總譜而言就太大了,很浪費紙張。根據我的經驗,就算將此設定縮小到1.15左右(有些管弦樂總譜甚至會設定到1.0左右),以本教主裸視約近視兩百度的視力來看,印出來還是可以看得很清楚。建議大家製作總譜時適當調整此值(1.15),只要設定好此值,甚至不太需要重新排版總譜(我其實很少調整總譜)。
II.隱藏休息的聲部
設定好以上三個項目之後,接下來都是小問題。
不過,還是有些東西可以講,比如說我會建議你參照下圖,點選Format>Style…,來隱藏空白的聲部,這對於紙張的運用效率也會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你製作的是十幾個聲部的總譜時,往往會有幾個聲部是一、二十個小節沒有音符的,如果能將這些聲部隱藏起來,就可以多了很多空間來擺放真正需要出現的音符。
這個Hide empty staves with systems預設是沒有打勾的,勾選起來的話,就會看到下兩圖得比較效果:
A、未使用隱藏沒有音符聲部的總譜(右邊頁面只能放入18小節)
B、使用隱藏功能的總譜(右邊頁面可放入三十小節!)
III.三種常用排版工具
排版中有三種工具會頻繁使用到,也會大大影響排版的結果好壞。這三個工具分別是換行、增加/縮減小節寬度、與換頁。
這三種工具之所以常用,也是因為操作很簡單。
換行:在小節線上按下鍵盤上的Enter鍵
增加/縮減小節寬度:選取小節,然後按下鍵盤上的}(Shift+ ])或 { (Shift+ [)
換頁:在要換頁的小節上按下下圖的圖示。
這三個工具通常是互相搭配使用,很難說明其使用時機。因此我直接錄製了我自己排版時的操作影片,應該可以幫助大家理解。
IV.細節設定
之前也介紹過[Header, Footer, Number]的設定,這對於分譜來說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可以自動幫助你在每一頁中加上樂曲名、樂器名與頁碼、甚至版權進去,可以省去很多時間,建議參考以下這篇即可。
https://koubokukei.blogspot.com/2017/05/musescore_22.html
其他格式類的設定,都在Format>Style…之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去微調。
總之,弄清楚以上四大步驟,參照上述的影片,你也可以輕輕鬆鬆做好排版、弄出漂亮的樂譜才對。
===
你好,想請問如何在同一頁製作兩首曲子呢?
回覆刪除您好,還真的沒介紹過這個,明後天來寫一下,請稍待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