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0日 星期二

日本經典詰棋考 續篇


(續前篇


這次要介紹的兩本經典詰棋集雖然在大正時代~昭和初期時代(1912~30年代左右)曾經受到研究過,但和前篇介紹過、較為人耳熟能詳的經典不同,這兩本並未重新正式出版,只有個人的圍棋史研究家自行復刊極少量的冊數,而被稱為是夢幻的棋書。因此要收藏到實物是非常非常困難之事。

2025年9月29日 星期一

開箱文(222) 藍星中音篇

 如前話(?)所言,這次的小物採購,除了RS調音管以外,還順手加購了一顆「藍色星球」材質的中音單簧管吹嘴。本篇就是繼續來介紹這顆本館「藍色軍團」的新成員。

2025年9月28日 星期日

開箱文(221) 話題調音管

話說在某個夜黑風高、適合看O片的安靜晚上,本教主突然收到了一封簡訊。


發訊人是某位大家應該很熟的樂器公司老闆。


訊息上寫著:教主萬福金安(這句是我加的),聽說教主很愛OO大師對嗎?


本教主回應:當然,我是他國際歌友會台灣分會會長(這句也是現在自封的)。

2025年9月27日 星期六

[緊急插播]Y社終於推出專屬配件

 今天傍晚,出現了一個本教主覺得算是小轟動的消息。

 

Y社在他們的粉專上公開了要推出單簧管專用調音管的消息。如果沒記錯的話,除了吹嘴/簧片以外,這應該是他們首次正式推出給單簧管用的選配配件。

2025年9月26日 星期五

2025年9月25日 星期四

島津製作所創立150週年特別對談(02) 身體本身就是一個管弦樂團(完)

傳遞「共同生活的喜悅」


山本:除了這次的「貝九」之外,好比說市民音樂會、慈善活動等等,佐渡先生經常走出音樂廳來舉行活動呀。您對這些活動是有甚麼想法呢?

2025年9月24日 星期三

島津製作所創立150週年特別對談(01) 音樂從何而生?

譯自:島津製作所官網


祈禱與願望~音樂X科學技術


指揮家佐渡裕與島津製作所社長山本靖則特別對談


[前言]


藝術與科學技術,乍看之下是欠缺共通點的兩種領域,其實都能豐富文化與生活,都是支撐人類的基礎。


在這個混沌的時代中,這兩者的存在意義,毫無疑問地會越來越高。


因此我們希望透過世界級指揮家佐渡裕先生與擔任島津製作所社長的山本靖則先生的對談,來展望人類的未來。

2025年9月23日 星期二

吳清源名局細解外傳(七) 04 九死一生


(94~97) 換黑搶地

 



黑97也是搶實地的下法,而且接下來還有A點入、白B擋、黑C扳奪取邊上白棋根據的手法,的確看起來是很大的棋;但恐怕還是應該照下圖黑1~7走厚比較好。

2025年9月22日 星期一

吳清源名局細解外傳(七) 03 互有進退

 

(52~53) 實利搶過頭~第二關鍵點

 



白52是所謂的「搶實地之棋」,畢竟黑棋在52拆一緊逼也是大棋,所以白棋搶佔此點;但看到黑53飛掛後,再來黑棋也有A黏起的超級大棋。

2025年9月21日 星期日

吳清源名局細解外傳(七) 02 實利對抗厚勢

(23~24) 照計畫進行

 



雖說手順有所差異,總之下至白24為止,是依照白棋預定計畫之進行。


我在描繪這個局面構圖時,就是看到了黑A、白B後,黑棋不便於C拆(因為白D飛掛,馬上將黑棋壓低),以及左上黑△之子等於「方向錯誤」這兩點,才下出了這一連串的策略手段。

2025年9月20日 星期六

吳清源名局細解外傳(七) 01 巨星的考題

譯自誠文堂新光社「圍棋」雜誌1963年5月號


[譯者前言]


所謂的外傳,指的是未收錄在後來發行的12冊單行本中的棋局。本篇是第七局,事由朝日新聞主辦的特別對局,由大國手讓先指導木谷門的大竹英雄。

2025年9月19日 星期五

摩拉蓋斯之樸朗克單簧管奏鳴曲細解(04) 夾帶卓別林的第三樂章(完)


[第三樂章]


這是非常樸朗克風格、輕快而充滿內心躍動感的樂章。此外,也有諷刺、開玩笑的感覺。千萬不要害怕將這些感情表現出來。


這一樂章的速度指示雖然是四分音符=144,但對於要表現出上述性格的音樂來說稍嫌偏慢,反而暮氣沉沉了。我自己灌錄過這首奏鳴曲兩次,第一次錄音時是忠實依照樂譜設定144的速度,結果變成了自己也覺得不太滿意。因此我覺得這個樂章實際上最好是演到166~170左右比較好

2025年9月18日 星期四

2025年9月17日 星期三

摩拉蓋斯之樸朗克單簧管奏鳴曲細解(02) 第一樂章的七彩變化替代指法

 

從②起的片段,前半段是長線條的圓滑連接樂句,後半段則是加上了不同的運舌方式,如譜例4所示。經常會有演奏家沒有完全依照樂譜上指示的運舌斷句來表現音樂,但這就像我們說話一樣,不僅是母音要唸出來,子音也得清楚地發音出來一樣。

2025年9月16日 星期二

摩拉蓋斯之樸朗克單簧管奏鳴曲細解(01) 總論與第一樂章開頭

譯自:自助餐甲片官網


摩拉蓋斯談樸朗克單簧管奏鳴曲


[作曲背景]


採訪/整理:鶴山圓(鶴山まどか,為摩拉蓋斯=Pascal Moragues在巴黎高等音樂院時的學生)


這首奏鳴曲是在作曲家晚年的1962年所寫作完成的。雖說如此,也很難認定這是作曲家想要藉此作品表現出有如遺書一樣的內心世界。畢竟他應該也不覺得自己寫完這首曲子後沒多久就會過世吧?因此,我們很難完全去推究出作曲家在寫作時的意圖與心境。

2025年9月15日 星期一

煩惱天國(235) 詐騙大師?

週刊碁2022年 01/24日版 

煩惱天國~治勳的人生諮詢室494


[這是詐騙電話,請立刻報警]


Q:擁有歷代獲得頭銜數75個的出類拔群實績以及在煩惱天國專欄中展現幽默感洋溢之文采,趙治勳老師也可說是與大谷翔平選手並駕齊驅的二刀流。還請趙老師幫忙解惑了。在下是深愛如此傑出的趙老師的棋迷,也是此專欄的忠實讀者之一。

2025年9月14日 星期日

館長的惡趣味(17) 藍色軍團

 

[餘韻猶存?]


其實,這一篇原本是打算當作開箱文(217)的第三部分。當時就覺得這個點子很有趣(自己講),但是一來不確定有多少材料(也就是嫌麻煩),二來最近很忙,也就沒有馬上動手。


但是這個點子並未從本館長的腦中消失,因此在三週之後,終於趁著週末深夜的「自由研究時間」完成了這個只有收集癖的人才會有的惡趣味:

2025年9月13日 星期六

館長的惡趣味(16) 角色錯置的極致?

[多個願望一次滿足?]


感覺應該要裝在最高級降逼調機種上的鈦製吹嘴...


https://koubokukei.blogspot.com/2025/08/blog-post_25.html


但是沒有最高級機種,只好裝在醬醫調上...


https://koubokukei.blogspot.com/2025/08/blog-post_17.html


既然如此,乾脆自暴自棄,搭配個庶民廉價「可變身」高CP束圈


https://koubokukei.blogspot.com/2025/09/blog-post_5.html


至此,又覺得不夠惡搞,乾脆端出無敵罕見的Mazzeo完整貝姆式低調


https://koubokukei.blogspot.com/2021/08/blog-post_31.html


於是就變成底下這個樣子啦 XDDD



這樣不知道算不算「三個*願望一次滿足」???


*以上明明是四個了,這就叫數學不好嗎?!


甚麼?你說這沒錄音沒真相?!


嗯,本教主左手實在很不適應這種特別系統的按鍵,怎麼吹怎麼「該該叫」就不錄音傷害大家了。但是可以說的是:音色很不錯、送氣很順暢、高音上的去(超級High C,實音D7擠得出來),扣除醬逼轉醬醫的音準問題之外(喉音附近的上管音準偏低)以外,根本就可以強烈推薦大家使用呀(笑)。



相關系列文章:

2025年9月12日 星期五

你怎麼可以不愛趙仁赫

其實,原本想寫的標題是「你怎麼可以不去聽趙仁赫?」(笑)


不過想一想,這樣寫好像有點太強人所難,畢竟安排在週間晚上的音樂會並不見得很容易抽出時間,好比說本教主以前在北投某地賣血賣肝打工時,週間基本上能趕上末班車就算是偷笑了(參照「工時篇」),何況去聽音樂會?事實上這位單簧管大師去年來台灣時本教主也沒有去聽(苦笑)。


所以就改成了「你怎麼可以不愛趙仁赫?」---因為不去聽音樂會就算了,稍微拜一下股溝大神,就能看到不少趙大師的演出影片。看了以後,應該就能理解為什麼我這樣寫了。


總之,今年本教主終於抽出空去欣賞Taiwan Connection主辦的室內樂音樂會。而且連續兩天都主打趙大師所演奏的單簧管五重奏,第一天是我最喜愛的布拉姆斯、第二天則是完全不同風格的法國輕妙弗朗賽(Jean Francaix)。布拉姆斯我是毫不懷疑就滑鼠點下去了,第二天的弗朗賽就稍稍讓我猶豫了。猶豫的原因不是不喜歡弗朗賽,而是同一天大廳演的是馬水龍老師的紀念音樂會,實在是左右為難。最後長考三小時後(本教主這種類型的人,長考是家常便飯)還是選擇了趙大師。因為馬水龍老師的紀念音樂會每年都會有,但弗朗賽的單簧管五重奏恐怕就很難每年聽到了---事實上,我是第一次聽到現場演出。


*順帶一提,在本館的CD收藏中,弗朗賽的單簧管五重奏也不過僅有兩個版本。當天現場在欣賞這曲子的時候,不熟到往往有些片段會讓我懷疑,我真的聽過這個曲子嗎?(再苦笑)



言歸正傳,於是我就連續兩夜都在小廳出現了。


這兩場音樂會的賣座都很不錯,所以我在演出前一週才注意到廣告而買票時,都已經沒有太喜歡的位置。所以第一晚的布拉姆斯,我是坐在小廳後排篇右方有點「邊疆」的位子。巧的是,才坐下沒多久,身為許多單簧管少女偶像的王子林志謙老師匆匆趕到,竟然就坐在我的旁邊!我要是女生,看到單簧管吹得好、又玉樹臨風的王子坐在旁邊,恐怕是甚麼音樂都聽不進去了,不過幸好我不是(沒禮貌),所以還是能專心欣賞趙大師的演出。


布拉姆斯的單簧管五重奏是安排在上半場,再親自擔任曲目解說的胡乃元老師講解完單簧管人多少都知道的創作典故後,音樂正式開始。胡老師不知道是不是剛才麥克風拿太久手痠,開頭第一顆音就抖了一下,接著進來的獨奏單簧管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影響、還是有點太放鬆了?跟著也慢了三分之一拍(6/8拍咩)。撇開這個小插曲,趙大師的音色美妙,全音域是均勻厚實的共鳴,高音清澈透明,低音寬厚飽滿,讓人聯想到同樣柔美恬靜音色著名的老賴,特別是演奏激動到幾乎坐不住椅子的樣子,不禁會亂猜趙大師是不是偷偷模仿老賴(笑)。但趙大師的演奏卻微微帶一點抖音(Vibrato)、對比更大(大聲時非常大聲,小聲也能吹得很小聲)、更誇張的自由速度(Rubato),更凸顯了吹奏法式樂器的優勢。聽了這樣的詮釋,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趙大師可以考上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單簧管首席,因為他就是充滿歌唱感覺的演奏方式。


最有趣的是,樂曲進行到第四樂章的終結部時,燈光逐漸暗了下來,一開始我還稍微懷疑是不是自己頭暈了,但演到了最後一小節,燈光是完全熄滅了,才知道這是刻意的安排,非常適合這首秋意濃厚的作品。


演出結束後,自然是贏得了滿堂喝采,也讓大師出來至少謝幕五次,可惜沒有安可曲...。



對了,本文一直大師長大師短的,為什麼要這樣叫呢?


就像本教主有個「名曲就是改編版本眾多」的判定標準一樣,針對大師自然也有個判定標準。所謂的大師就是:


1.聽了以後會讓你很想趕快回家練樂器(也可能是覺得再練也沒用了)


2.聽了以後會覺得不過他嗑了甚麼...喔,是用了甚麼,都給我來一點


聽了這場音樂會後,心中滿滿都是這種感覺,不稱之為大師,也不知道該怎麼稱呼了。(對了,他用的是托斯卡,既不是SS、也不是W牌,標準的法式配備啊!!!!)


聽完音樂會,跟英俊的王子從外太空到內子宮(?)交換完八卦後,因為還有O片要追,顧不得現場有合照、有簽名,就立刻跳上你拜可,急速衝回家中---反正,隔天還會再來,要簽名要拍照可以等第二天。不知道是不是受到美妙的音樂感動的關係,這天騎車時有如神助,創下了從音樂廳回到本館的爬坡速度新紀錄啊。心中再度確信第二天也有買票是正確的選擇。


第二天的弗朗賽,原本跟第一天一樣是安排在上半場演出,但演奏家們臨時覺得曲目應該按照作曲年帶來排順序,於是十八世紀的莫札特弦樂五重奏(第三樂章剛好被當作「預告片」而成為第一天的安可曲)變成了上半場第一首,而1977年才寫好的弗朗賽五重奏,就變成了壓軸的最後一首了。原本還打算上半場聽完,乾脆再去買一張樓上大廳的票,改聽馬水龍紀念音樂會的下半場;但是曲目順序重新洗牌之後,這個美夢頓成泡影。


這一天的弗朗賽五重奏的弦樂聲部和第一天的布拉姆斯不同,是以魏靖儀為首的新生代音樂家。可能也是這樣,加上曲風本來就是輕妙詼諧,五位音樂家在台上演奏幾乎是全部都坐不住的活潑,簡直就像是看五位過動兒在蹦蹦跳跳(特大誤)。加上技巧上要比布拉姆斯困難,可以感受到趙大師使出渾身絕術,完全展現功力,聽起來比起第一天更加有趣。


最妙的是,樂曲演到第四樂章的末尾,竟然跟第一天一樣燈光漸漸暗下,到了最後燈光又是全滅(似乎稍稍早關了一點,所以最後一小節五人都得背譜),當燈光重新亮起時,五人竟然是倒的倒、站的站、各式搞怪姿勢,恐怕也是獨創了。


第二天同樣也是滿堂喝采,不一樣的是,有安可曲了!是韋伯單簧管五重奏的第三樂章!!!


而安可即將結束前,趙大師則是站了起來,一面吹一面走向後台,又是個出人意料的獨創結尾,看起來趙大師本身是幽默風趣的個性啊。


當然,第一天沒搶到的簽名、沒拍到的合照,第二天通通都排到啦!!!



*簽名有點看不懂(笑)



合照有拍到就開心!


總之,還是那句話:你怎麼可以不愛趙仁赫?!


2025年9月11日 星期四

麥可哥的各家樂器內徑評論

譯自:麥可哥的官方部落格


職業及單簧管之內徑設計分類:好的、壞的、超爛的


嗯,今天我收到來自某人的一個似乎是有點無厘頭的提問:


「自助餐社的BC21和自助餐社的傳奇是不一樣的設計嗎?」


畢竟我本人也試吹過BC21,而且有些感想(雖然有點不太仁慈),然後我也好奇到想去做些研究。底下就是我的回覆,我想也適合分享給大家:

2025年9月10日 星期三

低音單簧管夫婦專訪(03) 挑戰巴哈(完)

回國後的軌跡~教育與演奏現場之心得


採訪:請教兩位回到日本之後到現在為止的活動歷程。


F:我回到日本後,馬上就通過了一宮市消防音樂隊的低音單簧管甄試考試,加入了這個樂團。同時我也從27歲起擔任名古屋藝術大學的低音單簧管約聘講師,這個職務在我休產假的時候,就由丈夫青山先生來幫我代課。當時日本有設置低音單簧管主修科的大學,除了相愛大學以外,名古屋藝術大學是第二間。

2025年9月9日 星期二

低音單簧管夫婦專訪(02) Yan Guns的教學影響

採訪:青山先生到了比利時也是和楊.古斯老師學習是嗎?


A:楊.古斯老師的演奏生涯完全是以管弦樂團的專職低音單簧管演奏家而活躍著,可說是「歐洲低音單簧管先生」呢。他常常會說:「我們現在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演奏了」。他上課時總之就是很重視「歌唱」,實際上我在吹奏時,他也會在旁邊一起唱給我聽。

2025年9月8日 星期一

低音單簧管夫婦專訪(01) 留學比利時

譯自:自助餐甲片官網


活躍於低音單簧管的夫婦之道:青山映道X藤井香織專訪


[前言]


青山映道是從棒球少年轉身成為環遊世界的音樂家,而藤井香織則是從高中的管樂社出發,在經歷過比利時留學之後,現在以重奏或教育活動等各種領域活躍的音樂家。除了都愛用布菲公司的單簧管以外,同樣追求低音單簧管魅力的兩人,既是夫婦,也是良好的音樂夥伴。這次的專訪就想請他們來談談彼此與單簧管的相遇之緣、學習歷程以及目前的演奏活動。

2025年9月7日 星期日

韓國圍棋振興計畫

譯自:週刊碁


圍棋振興的五大課題


找出想要讓行政主導的基本計畫成功之關鍵


2021年12月1日,韓國行政機關的文化體育觀光部(以下簡稱文體部)發表了新版的「圍棋振興基本計畫」(以下簡稱「基本計畫」,這個基本計畫由擔任韓國國會議員的曹薰鉉九段所主導)。這個基本計畫的目標口號為「圍棋是資助健康人生一百歲時代的心智體育活動」,並以三項推進戰略為其骨架。這三項推進戰略為:


1.永續維持的圍棋界

2.擴大圍棋人口的底層

3.推進圍棋產業化


收到文體部發表上述計畫的通知後,以韓國棋院為中心的圍棋相關團體就開始確實推動圍棋相關研究活動、制度建立、普及活動等等讓圍棋界更加興盛的措施。


浮現而上的課題


文體部另外也提出了圍棋界現在於韓國內外遭遇的五個問題點:


1.存在數個業餘段級位的認定系統


目前韓國共有韓國棋院、大韓圍棋協會、線上圍棋對弈服務等等各自的業餘段級位認定系統與做法(參照以下的對照),這讓人對於「段級位的信賴性」產生疑問。


韓國棋院:業餘段位=1~7d、業餘級位=1~30k

大韓圍棋協會:業餘段位=1~9d、業餘級位=1~30k

TYGEN:業餘段位=1~9d、業餘級位=1~18k

Han Game:業餘段位=1~9d、業餘級位=1~30k

Cyber Oro:業餘段位=1~7d、業餘級位=1~25k

一般棋社:業餘段位=不發行段位、業餘級位=1~18k


因此文體部希望盡快開發出應用AI來判斷業餘段級位的共通棋力認定系統


2.用語.規則不統一


就像圍棋在日本稱為「碁」、在中文地區稱為「圍棋」、在韓國稱為「바둑」一樣,各個區域對於圍棋的稱呼與用語也各不相同,因此類似「叫吃」、「征子」的專有術語的說法也沒有世界統一的標準。另外在規則上日本規則(基本上也等於韓國規則)與中國規則也不一樣,都成為了妨礙圍棋全球化的重要原因。


3.圍棋人口的減少


喜歡下圍棋的人口有逐漸減少或高齡化的趨勢。在韓國國內,會下圍棋的成人比率從201ˇ年的25%下降到了2016年的22%。此外圍棋人口中有30%是六十歲以上的高齡人士,而20~30歲的年齡層卻僅佔9%。因此能建立讓人能輕鬆學習圍棋、參加圍棋比賽的環境與更加充實圍棋教材、培育專業指導人員的對策也是當務之急。


韓國政府打算提撥約100億韓圓(約台幣兩億)的經費來支援增加圍棋人口的措施,並興建了預計於2024年7月完成的「圍棋專用競技場」,其中設有中、大型的對局場地與圍棋轉播關聯設施,期待這些圍棋基礎建設對於提升圍棋普及活動有很大的助益


4.職業棋士的增加


在職業棋賽並未增加、職業棋士卻逐年增加的狀況下,讓許多人擔憂起職業圍棋界是否能永續生存的可能性。於是擁有超過四百位以上職業棋士的韓國棋院,現在也開始評估退休制度與職業棋士的分工化(分類成比賽型、普及型、裁判型、解說型等等)等等措施。


5.圍棋AI系統開發的落後


在韓國國產的AI程式開發上,目前和中國團隊的差距是越來越大。而在這個AI性能左右世界霸權爭奪的時代中,需要有更大膽的投資與更多AI人才的培育計畫


夢想遠大的期待


文體部的相關人員在接受採訪時提到「打算以一般國民的觀點來讓這個基本計劃毫不遲滯地推進」、「更希望將2022年作為圍棋振興元年」,可以看出他們期待這個計劃成功的認真態度。接下來就看看韓國圍棋界在這個基本計劃下能完成多大的變革了。



2025年9月6日 星期六

開箱文(220) 大師之作

 最近到了小物配件開箱季,前一篇(開箱文219)的開箱物才收到的隔天,正準出門罰站的本教主就收到了郵局的電話:


「請問是教主(咳)嗎?我這裡是南部X郵局」


最近詐騙電話接得比較多、有點害怕的教主:「我是,怎麼啦?」

2025年9月5日 星期五

人家吹五號,你不行!

譯自:麥可哥的官方部落格


史老大可以吹五號,你不行。

(Steve Williamson Can Play a 5. You Can't.)


很多單簧管人都會「咬簧片」,而且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因為「咬簧片」時可以讓他們覺得初很不錯的音色---但他們會發現自己更換吹嘴齒墊的速度就像用掉星巴克的杯子一樣快,或者是已經在吹嘴上磨出了痕跡(甚至是在嘴唇上,這真的會發生)、又或者他們會發現嘴唇內側會流血。以上這些都是警告的紅標。

2025年9月4日 星期四

開箱文(219) 葉佩雯都是真的

之前敗安迪哥與大向姊之賜,認識了A社的新型超有趣創意束圈


妙的是,如果直接連去A社的官網,完全找不到這個新產品的任何資訊,不禁讓人懷疑官網是不是「停更」幾百年了。

2025年9月3日 星期三

高川格論坂田榮男

節錄自高川格著書《秀格烏鷺浮語閒言》(秀格烏鷺うろばなし)


譯前言:這是網路上看到的,覺得非常有意思,因此想要介紹出來。書名的秀格,是高川格獲得本因坊頭銜後取得法號;「烏鷺」是日文中「圍棋」的別稱,其中烏是黑色的烏鴉、鷺是白色的鷺鷥,因該很容易理解;うろばなし直接寫成漢字是「浮話」,就是閒話的意思,因此這裏翻成浮語閒言。這本書算是擁有大學學歷、在圍棋界是少數才子級、甚至在戰後初期兼任棋道雜誌的高川格大師的半自傳,當然很有一觀的價值。

2025年9月1日 星期一

日本經典詰棋考

譯自:詰棋考(3)日本之古典


這是繼前一篇之後的日本篇。


《本因坊碁經》



上面的照片,就是在古書業界中略稱為「碁經」的《本因坊碁經》中的第一頁。會這樣略稱的原因,也是因為至今為止尚未找到有真正封面題名的版本。換句話說,這是一本沒有封面、沒有序文、而是從第一頁開始就直接是詰棋的詰棋集。


其「柱刻」(古書的書背部分會有個小框,簡略寫有書中內容,甚至就是書名本身)上印有「碁經」二字,因此就被認為是此書的標題。


根據《新編增補坐隱談叢》的編輯者渡邊英夫是以上述照片的第一頁的紀載,將這個版本稱為《圍碁定石作物》來發表。至於平成八年(1996年)出版的《江戶時代的圍碁之書》中,則是將此書稱為《「算砂」(本因坊定石作物)》。然而,以上這些實際上都是個人藏書者所製作的替代書名,並非真正的標題。在日本棋院藏有一部慶長二年(1597年)的抄本,題為《本因坊定石作物》,因此上述《本因坊定石作物》的名稱應當是根據此抄本而來。


有某位圍棋史研究者所獲得得的慶長版碁經的封面上有以墨書題有《本因坊碁經》的名稱,因此圍棋史研究者南雄司認為,這才是這部慶長版《碁經》的真正書名。


上述照片為慶長十二年(1607年)刊行的《本因坊碁經》,這是日本最早的圍棋出版物。而且內容雖標示為「定石作物」,但實際上全都是詰棋,其中有很多問題是取自《玄玄碁經》。


在本因坊算砂的時代,《玄玄碁經》已經傳入日本,想必算砂也親眼見過,這應該毫無疑問。


目前確認存在的《本因坊碁經》僅有數部,因此是非常珍貴的詰棋集。


而且這部書不像超級有名的《發揚論》、《碁經眾妙》一樣,並沒有重新出版的機會,因此在認知上可能更被歸類於歷史書籍吧?


《發陽論》


這部《發陽論》是即便到了現在也被認為是難解的詰棋集,因此許多職業棋士在年輕求學時期也都研究過。也是如此,數度經過再版、並由數位有名的職業棋士加以解說註釋過。


這部《發陽論》是三世井上因碩(桑原道節、名人。根據幻庵因碩重新排過的世代,也被稱為四世因碩)所著,據說本來是井上家不外傳的秘笈,很有可能是井上家的門人升上高段時才會傳授的重要書籍。另外,此書別名《不斷櫻》。


由於此書內容過於艱深,對於一般業餘棋友恐怕是不敢輕易動手,但對於狂熱的棋迷,就很有挑戰的價值,甚至僅僅當作觀賞之用也很不錯。至於一般人,恐怕是連想要觀賞的興致都很難有。


在版本方面,原本認為最早發行的是大正三年(1914年)十二月,由第十五世井上因碩(田淵米藏)與第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共同校訂的版本。然而在戰後荒木直躬卻偶然發現了一份標註為正德三年(1713年)八月十四日的更古老版本。


據說《發陽論》存在若干錯誤或失題的內容,但因為荒木版本的發現,確認了大多的錯誤是書寫抄錄過程中的筆誤。


2010年,在最接近日本棋院東京本院的車站~JR市谷站的站內地面上,製作了一幅「長生之圖」的圍棋藝術作品。所謂的「長生」,指的是棋型會在同樣手順下不斷重複,黑白雙方都永遠不會死掉的一種珍奇現象,寓意長壽,是吉祥的象徵。這幅藝術圖繪就是取材自《發陽論》,車站內也設置了說明牌。


其實井上道節因碩的著作雖以《發陽論》最為著名,但他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名為《黑白死生考》的作品


現存的《黑白生死考》的版本是抄本,其成書年代應早於《發陽論》(在寶永二年=1705年以前),但在圍棋界幾乎無人知曉;幸好在昭和四十三年(1968年)舉行的圍棋史展展出後,大家才知道此書的存在。後來林元美在《碁經衆妙》中採用了此書部分的圖,但同時也加了一些心思改編,例如將黑白對調,或稍微改動棋子的形狀。


《碁經眾妙》


這是林元美的代表著作,成書於文化九年(1812年)。可說是和《發陽論》並稱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詰棋經典。此書的特徵,是收錄了很多實戰中也會出現的基本手筋,是從很久以前起就和《玄玄棋經》一起作為職業棋士與業餘棋友最常研習的兩大教材。


相關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