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源來自圍棋的日常用語---
到這裡,前言好像寫太長了說....
這次我們想告訴大家,在悠長歷史中,圍棋到底有多麼浸潤至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因此打算介紹一些語源是來自圍棋的詞彙。
在大家平常毫無注意下使用的言詞中,意外地有很多語源是圍棋用語的例子。
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大概就是「駄目(ダメ)」了吧。
(譯註:ダメ這個字通常在日語中是寫成片假名,是沒用、不行、不可以的意思,在圍棋上則是單官---沒有目數的落點。以下有很多圍棋名詞在日語中很常用,但在中文並不是這樣用,所以無法照翻,而是分別解釋之)
比如說:做這種事是不可以(ダメ)的吧?
這個「不可以(ダメ)」的語源就是來自於圍棋用語。
在圍棋中黑棋陣地與白棋陣地之間的空白地帶---下在這些既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陣地的「多餘之點(無駄な目)」上,就被稱為「下單官(ダメ=駄目)」。
在剛剛學會圍棋時,就會常常出現覺得這樣下可能會有甚麼好處、結果卻是下在單官上,而被比較高強的人唸說:「那等於是下單官」的情形吧。
這原本是「一無所得的多餘著手」的意思,結果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後,漸漸就加深了禁止性的意義了呢。
至於「結局(結果)」也是日常之中常用的詞。
「局」就是下將棋或圍棋時,其比賽的單位是一局、兩局...來計算。
在一局的進行過程中,進入後半盤的階段在圍棋中是稱為收官(ヨセ),但收官這個詞在平安時代(譯註:西元794年~1192年,即大約是八世紀到十二世紀之間,相當於唐代~宋代之間)則是稱為「結(けち)」。也就是「結果(決著)」的「結」的意思。
換句話說,這是平安時代的圍棋用語,最後成為了「結局(結果)」的語源。
例外,據說「區別(けじめ)」這個詞,也是從「結(けち)」衍生出來的詞彙。
而「玄人(內行人)」、「素人(外行人)」的語源也是來自圍棋。
現在的圍棋是棋力比較強的人拿白棋、而比較差的人拿黑棋來進行對局,但在當初傳來日本時卻應該是相反的。換句話說,強者拿黑棋,所以持黑的人⇒玄人;弱者拿白棋,所以持白的人⇒素人;這兩個詞就是這樣變遷而來的。
另外,「上手(高明)」、「下手(低劣)」則是有好幾種念法。
其中念成「じょうず(Jouzu)」時,也是源自於圍棋用語。
到了江戶時代,有了本因坊道策這個天才,建立起與現代相連的「九段」、「八段」、「七段」等等的合理段位制度;但在那之前,九段是稱為「名人」、而七段是稱為「上手(じょうず=Jouzu)」的。
當時雖然沒有「下手」對應的段位,顯然是後來相對於「上手」產生出來的詞吧。
比較有趣的則是「八百長(放水/造假)」其語源也是來自於跟圍棋相關的軼事。
這個故事是發生在明治時代(譯註:1868~1912年間),有個蔬菜店(八百屋)的人叫長兵衛,大家都稱他為「八百長」。他有個稱為伊勢之海五太夫的圍棋棋友。原本棋力是長兵衛比較強,但他為了使對方來自己的蔬菜店買東西,常常會故意輸給五太夫來討他歡心。然而,有一次的棋賽中,竟然看到了他能和本因坊秀元這樣的強手(譯註:以職業水準來看,秀元算是普通,但對業餘棋士來看,卻是很強)下成平分秋色,大家才揭穿了原來長兵衛的棋力是非常高強的事實。
這個故事的真假已不可考,總之這個故事的確就是「八百長」的語源由來。
最近惡質的「八百長(放水)」不斷增加,導致這個詞的負面印象越來越強,但我覺得在當初應該是更帶有點可愛氣氛的婉轉說法而已吧。(譯註:這兩年日本的相撲運動中,屢屢揭發了不少「八百長」的例子,就讓這個詞三天兩頭見報)
好比說,當初應該是「您可別「八百長(放水)」喔」、「好吧,那輸了可別哭喔」這樣雙方一面談笑、一面對局,開開心心下棋的樣子吧?
「建立佈局構想(布石を敷く)」
「相差一先(一目置く)」
「搶先手(先手をとる)」
「落後手(後手をひく)」
等等詞句,雖然並不是那麼頻繁使用,但卻也已經是浸潤到生活中的詞語了。
還有一個和「手」 相關的詞,叫「手拔(手抜き)」
(譯註:在圍棋中,一般就是直接照用,稱為手拔。或者會翻成「脫先」或「不理他投」。我個人是比較喜好後兩種的翻法。其意義就是不理會對手目前所下之處,跑去別的地方落子。但在日文之中,更常用的意義其實是「偷工減料」)
一般來說,這個詞以「偷工減料工程(手抜き工事)」作為代表,絕對不是甚麼用來稱讚的好話。但在圍棋中,就只是單純的抽手不下而已。
當對手下出催促你「接下來請一定要下此處」的棋時,你卻刻意不應,就叫做「手拔」。而且這個「手拔」如果是下在更重要之處,往往還會被稱讚是「當初那個脫先(手拔)正是勝因所在」,但也可能出現下到不好之處去的情形,則就會用「當初那個脫先(手拔)並不好」的反省感想。
換句話說,會做「手拔」這件事的人,到底是還搞不清楚最重要之處的初學者與不管何時總是在廣大盤面上探究最重要之處的高強棋士呢?不管怎麼說,在我第一次聽到「職業棋士,總是從手拔(脫先)來考慮的」這句話時,就會覺得和先從日常用語中學到「手拔(偷工減料)」意義有奇怪的差異感覺。
至於棒球中「先馳得點(先制点)」「一路領先(中押し)」「追加保險分(ダメ押し)」的常用表現語中,「中押(中押し,即一路領先到底)」這個詞也有個有趣的小故事。
(譯註:先制點原本是「先發制人之要點」,中押し則是「不下到最後清算目數就投降」,而駄目押し則是「填單官」,三者都是與圍棋相關的用語。不過,其實中押し原本是相撲用語。現在全部都拿到了棒球上來用)
在圍棋中,當對手說出「我輸了」而在途中就投降的術語就叫「中押勝(中押し勝ち)」。其實就是「途中」將對手「推倒獲勝(押し切って勝つ)」的略稱,念作「ちゅうおしがち(Chyuu-oshi-gachi)」。
不過有一次,長島茂雄先生在看報紙時,看到了這個詞,就覺得「這是棒球也能用得上的表現用語」,於是後來他發表評論時,就常常拿出來使用。
只不過呢,報紙並不會有注音,長島先生就把這個詞念成了「なかおし(Nakaoshi)」。因此後來到現在為止,在棒球中使用這個詞時,就都念做了「なかおし(Nakaoshi)」。
今後也許圍棋用語也還是會在意外的地方推廣到日常生活中呢。
最後我們來介紹一下以圍棋為日常生為的職業棋士,在對局之後進行檢討(反省會)時的會話吧。
「這裡的下法真是粉累(乙)啊」、「是啊,粉累(乙)」
「這手棋如果試著這樣下會如何?」「喔!這樣可就包藏禍心了啊(これは盛られてるね)」
「如果這樣的話,這裡就湊在一起(ゾロ)被扳頭了」「啊,真的是湊在一起了(ゾロ)」。
其實他們的檢討往往太過高深,我是都跟不上,所以到底是有多累(乙)我是完全無法體會;至於所謂的包藏禍心(盛られた毒)到底在將來會變得有多惡毒,我也算不出來;至於湊在一起(ゾロ)這種感觸,雖然也只有在語感上才能欣賞出來其含義,不過這倒不是甚麼圍棋用語,而是把棋子當作人來看,只有當自己也成為能體會棋子有怎樣的心情來生活的人後,才會知道這種湊在一起的感動是怎麼回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