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名曲介紹]蒙太古家族與凱普萊特家族

這是俄國作曲家普羅高菲夫所寫的「羅密歐與茱麗葉」芭蕾舞劇中第二幕第十三場景或是他替同名的第二號管弦樂組曲(*)寫的第一首音樂的標題。有趣的是在芭蕾舞劇中此曲的名稱是「騎士之舞(Dance of the Knights)」,但在組曲中卻被稱為標題所寫的「蒙太古家族與凱普萊特家族(Montagues and Capulets)」,敘述這個莎翁悲劇中兩大對立家族的不同性格。因為組曲中的確包含著較多的故事要素,所以改成這樣的名字比較適合沒錯。


*普羅高菲夫替這齣芭蕾舞劇寫了總共五十二首樂曲,所以共改編成了三套組曲。

*這套芭蕾舞劇有趣的是,原本採用的結局竟然是不同於原著的歡喜大結局,這是因為芭蕾舞者表示死人不會跳舞的關係;但後來擔心被政治檢討(你們知道的),所以又改回成悲劇收場。

*樂曲的編制是擴大版的三管編制,所以長笛家族會有短笛、雙簧管家族會用到英國管、單簧管家族是降E調(第二部兼任)、與低音單簧管通通都出現了。


但不管怎樣,這一段音樂都因為被電視劇或廣告拿來做為配樂使用(特別是「交響情人夢」)而廣為人知。其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各段:


開頭是維洛納親王艾斯卡洛斯(Prince Escalus)主題。這是利用齊奏的兩大波不諧和音漸強起來,作出威嚇效果。象徵禁止蒙太古家族與凱普萊特家族上街私鬥、強調「擾亂和平者死」的恐怖命令,這些不和諧音之後立刻都是最弱音、彷彿管風琴音響效果的合聲,似乎在述說高壓命令下的恐懼之聲。這是普羅高菲斯所寫的音樂中最有戲劇性效果的其中一段。不過這種黑暗暴力的內涵,也被人懷疑這是影射史達林的極權統治。



接下來就是另一個標題、也是最有名的「騎士之舞」主題。



接在騎士之舞之後的則是由法國號高聲咆嘯的兩大家族「決鬥」主題。



然後則是由長笛獨奏所象徵的「茱麗葉之舞」。



最後又回到了騎士之舞主題,結束全曲。


這麼有名的曲子,當然也有許多改編版本,包含作曲家自己編寫的鋼琴版本,以及偶爾會在管樂團音樂會中出現的管樂團改編版本。其實,當然也有我們的單簧管重奏團改編版。


不過,也像「卡門」一樣,雖然市面上有現成的單簧管重奏團改編版,總是覺得不太滿意,所以最後只好自己動手啦。照例,是改編成大型單簧管重奏團的編制,不過這次沒有使用特別的樂器,好比說甚麼降A調、C調、G調(?)這種東西,而是如下所示:


降E調1、2部

降B調1、2、3、4部

巴賽管(或中音單簧管)1、2、3、4部(法國號這這首曲子非常重要,所以得要這麼多)

低音單簧管1、2部

倍中音單簧管

倍低音單簧管


改編的參考MIDI如底下連結所示:

 


 

 


https://youtu.be/a1zWT0ZMBRI?si=5An-mNEPKg6InXBU


至於實際的演出效果,就要演了才知道了 X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