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5日 星期三

一決勝負的卡門

故事要從去年夏天說起。我去欣賞了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音樂會---Trio2:1的十五週年紀念音樂會。曲目當中演奏了由三位團員各自改編組合起來的卡門幻想曲,當中每一段落都是華麗炫技的變奏,還加上某教光明左使的獨創旁白,建構出了一個豐富有趣的全新演出形式,就連我招待去的三位日本友人都瘋狂叫好,立刻被圈為楊粉。


*一年之後,同樣招待了三位日本友人去聽了我自己登台的音樂會,他們就完全沒發現我有獨奏,對比之下前述音樂會的效果有多好,是連平常不進音樂廳聽音樂會的人都能強烈感受到的。(我只能QQ)


言歸正傳。巧合的是在沒多久之後的某教演出曲目大選(對,某教的曲目都是選出來的,絕非外傳的黑箱作業,也沒有買辦利用金錢收買的問題,望周之)中,卡門竟然就高票當選了,不知道跟上述這場音樂會有沒有關係?(當天某教教徒也踴躍出席支持,有圖為證)



既然如此,就得開始尋找一下市面上有沒有甚麼不錯的單簧管重奏改編版本。以如此膾炙人口的作品而言,果然隨便拜一下股溝大神就能找到一大堆(可見單簧管重奏改編市場也是欣欣向榮啊?)。從短短五分鐘、十分鐘、二十分鐘、三十分鐘到甚至長達一小時以上、連劇本都全部刷新過的華麗版本都有。


不過,不管是哪一個版本,要嘛是編制不適合、要嘛是選曲太芭樂、要嘛是時間長度不對,總之就是沒有符合某教奇特風格的版本。加上有前述令人印象深刻的音樂會之啟發,在跟某教左使討論之後,決定也自己改一個類似風格,讓演出成員秀一輪、中間穿插說書的幻想式組曲。


這個組曲的編制照例還是魔教規格,走甚麼樂器都用上的博物館形式,如以下所示:


降A調(或替換G調)

降E調(或替換D調)

C調

降B調(或替換A調)四部,每部至少兩人

中音單簧管(或巴賽管)兩部,每部至少兩人

低音單簧管,至少兩人

倍中音單簧管

倍低音單簧管


換句話說,至少要19人才能演出,算是給中型偏大型的單簧管重奏團演出的規模。


另外,如括號中所述,樂器可以替換樂器的原因,就是本人再度鐵齒不聽某教左使的百般阻止,堅持使用原調,如果一把樂器到底,可能會被滿滿的升降記號煩死。堅持原調這件事,就像狗改不了吃屎一樣,是一種頑固,也就備受折磨的團員見諒啦。


改編的目標是將曲長濃縮在20~30分鐘之間,因此重新根據完整版歌劇挑選了11首曲子出來,數量上雖然跟一般常聽到的「卡門第一組曲」、「卡門第二組曲」加起來一樣,但在內容與排列的順序卻有些微妙的差異,這次的改編原則上完全是依照歌劇原本出現的順序來排列(卡門第一、第二組曲在演出時,也有不少指揮家是改照歌劇的順序來演奏)。以下就稍微來敘述一下這個改編的內容。


1.前奏曲


這就是直接依照原版的前奏曲來改編,不過考慮到曲長,刪去了反覆記號以及後半段會屢次出現的鬥牛士之歌(沒辦法,鬥牛士是重要的男二,他的主題一直出現也是很合理),反正後面一定會聽到。至於前奏曲後半段充滿戲劇張力的小調主題,其伴奏依照鋼琴改編的手法,寫成了各種和弦內的顫音(Tremolo),雖然很拐,但也是不得已,總比雙吐或花舌輕鬆一點對吧?(笑)


2.衛兵交接(La Garde Montante)


這一段是原劇中男一荷賽(最近才知道,José在劇中並不是照西班牙文念「荷賽」,而是照法文念成「就賽」XD,不過依照慣例,這裡還是翻成荷賽)出場的主題曲,所以劇中也出現不只一次。開頭的信號曲樂句,現在甚至成為日本京都賽馬場的配樂,在這個改編中是使用中音單簧管一、二部與C調來演奏原本是A調小號演奏的部分。後半段則是街童的合唱中穿插著小號的信號曲主題,一樣是使用中音單簧管來代替小號,並且加上一小段我自己寫的琶音變奏。換句話說,這一段的主角就是在兩部中音單簧管(巴賽管)上。另外,比才自己寫的弦樂六連音交錯連接片段與長笛的高音裝飾變奏(當然就由降A調與降E調來負責),也是這一段的賣點之一。


3.菸廠女工合唱


這一段是管弦樂版卡門組曲中沒有選入的遺珠之憾,因此當我第一次聽到Borne所寫的長笛版卡門幻想曲開頭就是這個主題時,可是非常的震撼。這個心理陰影只好靠改編來解決囉。


4.哈巴奈拉舞曲(愛情是自由的小鳥)


卡門的故事背景舞台是設定在西班牙,偏偏我們的作曲家比才一生之中從未去過西班牙,因此需要借用不少他以為是西班牙民謠的旋律寫到這部歌劇之中,這首哈巴奈拉舞曲就是其中一。事實上這一段原本他寫的並不是我們聽到的樣子,而是擔任卡門首演的女高音覺得旋律太過平淡,無法讓她充分賣弄風情,於是逼著作曲家一改再改,最後乾脆直接引用了他以為是民謠,結果是西班牙作曲家Sebastián Yradier所寫的歌曲El arreglito(小手段),才讓女高音滿意。結果,這首歌曲也的確成為了卡門的成名曲。在這次的改編之中,主要是沿用了比才的伴奏部分,搭配了薩拉沙泰/巴迪侯(Nicolas Baldeyrou)的小提琴卡門幻想曲與波恩(Francois Borne)的卡門幻想曲的片段,湊成了「爆漿撒尿牛丸」(笑)。變奏的主角則由低音單簧管來擔任,這是因為其時波恩的長笛卡門幻想曲在單簧管界也滿流行的,所以有降逼調與低音單簧管的改編版,後者甚至連大名鼎鼎的Heau大師也改編過呢。


5.賽吉迪亞舞曲


賽吉迪亞舞曲(Seguidilla)原本是起源於十八世紀的傳統西班牙舞曲,但比才實際上使用的伴奏節奏卻是來自更為大家熟知的弗朗明歌舞,不過這並不影響這首樂曲受歡迎的程度就是了。這裡也是借用薩拉沙泰/巴迪侯的卡門幻想曲的版本,主角由第一部單簧管來擔任,但是回歸到原調來演奏。回歸到原調的調性其實並沒有變複雜多少,但是音高就必須擠到降B調的C#7(三點升Do),這種殘忍無道的事情,就算是心狠手辣的本教主也做不出來,所以一部分的高音就交給了降A調來掩護,是不是很貼心?(笑)


6.阿爾卡拉的龍騎兵(Les Dragons d'alcala)


這也是原曲中很著名的片段之一,這裡則是依照歌劇原本的樣子進行改編。開頭的低音管齊奏片段,理所當然改由低音單簧管來演奏,後半段的單簧管獨奏,則是由第二部單簧管負責。至於中間意外困難的F#-G#顫音,就交給調性上比較不拐的降E調樂器來接力。


7.吉普賽之歌


這也是不論是管弦樂版的卡門組曲,或是各種版本的卡門幻想曲中都一定會選的炫技片段。前述的薩拉沙泰/巴迪侯的卡門幻想曲當然也選了這一段來做文章,不過我卻選擇了同樣酷炫、但較少人聽過的史托茲曼(Richard Stoltzman)的版本濃縮組合給第二部單簧管表演。由於也是有滿滿的六連音音階要跑,單獨讓一個聲部獨撐大局好像有點殘忍,所以後半段就讓其他各聲部一起共襄盛舉。總之就是個很熱鬧的段落。


8.鬥牛士之歌


這和哈巴奈拉一樣可以並稱是代表卡門的兩大重要片段,在原曲中是由男中音來演唱,改由低音家族樂器來演奏,也是合情合理的,對吧?至於變奏,採用的是另外一個小提琴家胡貝(Jeno Hubay)所寫的卡門幻想曲的片段,這是因為胡貝的版本是寫成雙弦來演奏,改成由兩把康抓來演奏,技術上不會太難,卻有獨特的幽默感(笑)。其實前述的Trio 2:1的音樂會上,這一段是使用光明左使自己寫的華麗版本,但是那個難到連編曲者自己都要練很久才能演出,我就不抄來折磨自己了。


9.間奏曲


這一段位於原劇第二幕與第三幕之間的間奏曲,算是很著名的長笛抒情曲目。雖然形式上是比較舒緩優美的旋律,但最高音卻寫到了降B6(以降B調而言,就是三點Do了),而且音量要控制在pp上,所以也是有相當技術難度,而被稱為了「卡門降B」。也是這樣,本來想設定C調來當這一段的主角,只好改成由C調、降E調來對接。總之,這也是個不容易的段落。對了,這一段其實是從作曲家的另外一部名作「阿萊城姑娘」移過來的。


10.亞拉岡(阿拉貢 Aragon)


這一首通常拿來做為各式卡門組曲改編版的序曲,其實在原作出現的時機非常後面,是進入第四幕的前奏曲,因此在本改編中也排在倒數第二首。顧名思義,這也是比才想像出來的西班牙式舞曲。另外,這裡再度選擇了薩拉沙泰/巴迪侯寫的片段當作第三部主角表現的機會。如同賽吉迪亞舞曲段落一樣,使用原調來改編,所以比較高音的地方,呼叫了降A調與降E調來支援,支援不來的地方,就低八度囉。


11.進行曲與大合唱「他們來了!(Les voici!)」


這一段原作寫得非常有意思,由第一幕前奏曲的動機慢慢導入、增加聲部,最後還真的重現了第一幕的前奏曲,然後鬥牛士之歌再度出現,這也是本編曲第二次出現這個主題,當然也要加個變奏,使用的也是波恩的卡門幻想曲的片段,但是改用降A調、降E調來獨奏,製造「反差萌」(笑)。然後再順勢沿用波恩幻想曲中的終曲部分、合情合理(?)地由全體輪流演奏來結束全曲。


寫了這麼多,最後請大家來聽聽使用MuseScore做出來的參考MIDI:


https://youtu.be/LB6PDX06Zn8?si=aCqpDJH8DwBGHNmz


實際的演出效果(笑果)與說書的內容,預定會在某教12月6日的音樂會中盛大演出,敬請期待。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