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5日 星期日

單簧管的泛音構造與高音域指法研究(01) 前言

單簧管的泛音構造與高音域指法研究


~我的超高音研究心得


原著:永岡嘉夫(愛媛大學教育學系 管樂器研究室)


[前言]


單簧管的超高音域(Altissimo)吹法,其實非常多樣而深奧。筆者自己從有志報考大學音樂系左右開始,到現在算起來已經有超過四十年的吹奏單簧管經驗,但直到最近仍然會找到意料之外的新指法。遇到這種狀況,除了當然會覺得非常開心之外,相反地也會為了為什麼以前都沒有想到有這樣的指法而對自己生氣。


不過回想起來,在筆者學習單簧管的過程中,說到高音音域的部分,經常會被Do應該要用這個指法、Re又該這樣吹、遇到顫音的話該怎麼做...等等既定範圍的規則所拘束,就算需要直接面對困難的問題,往往也浮現不出尋找其他方法地發想。這是因為使用教本或書籍等既定指法的其他指法來演奏,會讓人有偏離自己學習正道的感覺。畢竟「替代指法」這個名詞,本身聽起來就有其實是想用正統的指法,但某些特殊場合下不得不這樣改別的指法的感覺,雖然都是同一顆音的指法,但就是有高低優劣的味道。也是這樣,正統的指法會在每天的長音練習中使用,但替代指法就放著不練。結果就是使用這些替代指法時,聲音總是聽起來共鳴不足、音色上又薄又細,很難維持柔美而豐富飽滿的響度。到了超高音音域,演奏的表現優劣跟指法的複雜程度有很大的關連,所以在同一顆音上知道數種共鳴良好的指法,根據音形前後關係來區分使用是絕對必要的。捨棄「替代指法」這樣的偏見,而是在日常練習中訓練自己不管是哪個指法都能吹得很優美飽滿,是非常重要之事。


其次,相較於基音音列(Fundamental Tones)長達一個八度半(E3~Bb4)、中音音列(Clarion Tones)也是超過一個八度(B4~C6),超高音音域的音列就比平常常用的音域短很多。因此高音音域的音域和其他音域的音穿插在一起時,指法就會變得很複雜,要維持音與音之間的連結與共鳴音色的統一性,就變得非常困難。因此同一片段中盡量使用同一音列的指法來演奏,就是克服前述困難的關鍵。


考慮到以上提及的各種觀點,每一個音列該如何怎樣排列適當的指法順序,就有徹底調查研究之必要。因此我就想製作一個有別於傳統給初學者使用的教本中附錄的依照音高順序排列、而是依照泛音列分類排列的指法表。不過,以下筆者整理過的指法表中,有很多應該是各位單簧管先進們已經使用過的指法;即便如此,以往雖然沒有人用這樣方式來整理指法表,與其說是這樣整理起來會出現一張標準面也塞不下的龐大紙面,倒不如說是這些在甚麼地方該用甚麼指法的內容,是每個單簧管演奏家自行研究與辛苦練習的秘密成果。整理出新的發現與研究成果要比誰都快盡早發表出來,在科學世界中是非常重要之事;可惜在我們所處的藝術世界中,狀況就稍稍有些不同了。另外,對於中階以上的單簧管學習者來說,筆者整理的這份指法表,也有熟知泛音構造的作用,而在表中整理出來的一些至今很少被人回顧到的指法,如果在未來能成為每個人都熟知常用的標準指法,筆者也會感到無上之喜悅。


在整理製作這樣的指法表過程中,很容出現形形色色的疑問。其一就是在第五與第七泛音之中,有很多各式各樣的指法,該怎麼分類、該加上怎樣的關聯性?其二則是相當於基音音列C的第七泛音的A,為何就像書籍所寫的一樣很難發出正確的音高?


為了找出這些問題的滿意答案,就必須重新研究過單簧管所具有的音響學特徵才行。


本書大致上是由兩大部分構成的。以往只專注在單簧管演奏技法與表現力上的筆者,將對於單簧管音色與共鳴的研究第一步,整理至內容的前半部。後半段則是從至今為止貧乏的演奏活動經驗中嘗試出來的各種指法,以單簧管最高音域為中心整理發表出來。另外則是參考了各首著名樂曲的片段以及在日本學習單簧管的人都會使用的埃西勒單簧管音階教本(國立音樂大學出版)。


敬請各位先進對本書進行批評指教。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