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日 星期二

開箱文(199) 大嘴巴吹嘴-1 奇想天外

說,在某個風和日麗、適合網路逛街的好日子中,本教主突然發現了一則有趣的葉佩雯:



*截圖自: http://www.windydankoff.com/alto-clarinet-mouthpiece.html


簡單來說,就是可以改用「田那薩克斯」簧片的中音單簧管吹嘴。這個新型吹嘴名為「大嘴巴(BigMouthPiece)」,真是簡單粗暴(笑)。


光是這個我以前從未想過(想必大家也都沒有吧?)的奇妙點子,就足夠讓我腦波弱了。更何況,可以使用Tenor Sax的簧片,就等於可以使用低音單簧管的簧片,因為兩者的簧片是可以互相共用的(一如中音單簧管與Alto Sax可以互換一樣,參照開箱文174的說明),表示可以有機會讓中音單簧管的音色更靠近低音單簧管的寬厚。


接下來又仔細拜讀了這位發明人D先生的「設計構想書」,可就更令人感興趣了。以下簡單整理出來:


(1)為什麼要使用Tenor Sax簧片?


因為標準中音單簧管簧片的振動長度,只比標準降B調單簧管簧片長12%,但整體中音單簧管的長度卻比降B調單簧管要長34%,考慮到中音單簧管整體的音響模型應該要是降B調單簧管等比例放大,比降B調簧片長38%的Tenor Sax簧片會更適合中音單簧管才對。


(2)使用Tenor Sax吹嘴來改造


由於標準中音單簧管吹嘴的簧片乘載平台太短、氣窗口(Window)也不夠長,所以使用Tenor Sax(古典用)的吹嘴來改造,修整了其長度相容於中音單簧管吹嘴的長度、內徑也重新車過來符合中音單簧管的吹嘴。


(3)「大嘴巴」期望改善的問題


只要吹過中音單簧管的人就知道,這種樂器普遍存在著下管的音會比較塞的問題。這是因為中音單簧管的內徑通常是設計成17~18mm,但如果依照降B調內徑的比例來看的話,應該要設計成接近20mm會比較好。由於內徑偏小,就會造成泛音孔的位置無法兼顧全管的聲音品質,特別是下管的最底端的E/B、F/C、F#/C#這附近的音。不少中音單簧管都只有一個泛音孔,所以普遍存在這個問題(特別是低階版本,但自助餐牌、S牌或Y牌的職業級樂器跟低音單簧管一樣、是具有雙泛音孔的機構)。


「大嘴巴」吹嘴則是在腔體內側設計了一個「濾波塊」,這種濾坡塊是D先生偶爾發現的結果,他觀察到這個設計很明顯消除下管容易出現的高頻噪音(不希望出現的泛音),甚至覺得這個濾波塊是僅次於換成Tenor Sax簧片的重要特徵。


[大嘴巴吹嘴的產品規格]


這個產品算是一個完整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出貨時不是只有吹嘴,而是附上簧片、束圈與吹嘴蓋。之所以會連同簧片一起附上,如以下解釋,是有原因的。


(1)吹嘴:其實大嘴巴吹嘴共有長短兩種規格。短的版本長度與現行市售版吹嘴長度相當,長的版本則比短版長3mm。長版吹嘴的簧片承載平台比較長,可以直接使用市售版Tenor Sax或低音單簧管簧片;短版吹嘴必須要要將簧片尾端修掉,才能使用。但長版只能使用在偏高或調音管(Neck)可大幅調整長度的樂器上,特別是Selmer的中音單簧管,剛好就是音準又高、調音管調整幅度大的樂器,我甚至懷疑這根本就是針對Selmer中音單簧管設計出來的。短版則是可以使用在任意品牌的中音單簧管上,因此我選擇的就是短版。


(2)簧片:如果購買短版吹嘴的話,就會附贈已經裁切好尾部的Fibracell 4.5號合成簧片。為什麼是4.5號,除了原設計者D先生認為最適合以外,後面也會解釋。


(3)束圈/吹嘴蓋:雖然是最便宜、應該也是Tenor Sax用的LS皮束圈,加上搭配的超長吹嘴蓋,應該是很夠用了。


除了以上落落長的文字介紹外,D先生自己拍了示範影片,你會覺得這完全就是薩克的音色(苦笑),但聽起來還算順暢,似乎他的理論是成立的!


https://youtu.be/2p0dbXpmfK0?si=Sx-qmGkb66G2j6N8


總之,看完上述的產品內容,腦波弱到斷線的本教主,就點選進了購買網頁,才發現原來這位D先生本業竟然是太陽能系統顧問!!!看來也是斜槓專家啊~



總之我下了單、透過Paypal付款、D先生開始製作(接單生產)、使用USPS(郵政系統)寄出,大約兩個禮拜後,終於在(台北市)南部某郵局領到了這次的開箱物~



回家打開包裹一看,裡面是個紅色的紙袋。



去除紅色紙袋後,會看到一個白色塑膠袋與上面寫著REED的黃色信封袋。看樣子白色塑膠袋就是吹嘴本體,而黃色信封袋裝的肯定是附贈的F牌簧片。



果然打開黃色紙袋後,就看到了F牌片裝在上面用紅色奇異筆標註著已修剪的塑膠盒中。



雖說江湖上對於F牌的合成簧片評價並不高,但單從外觀看,是做得跟真正的天然簧片非常相似。另外,不知道為什麼網頁上說是提供4.5號簧片,但這片卻是4號...



尾端修短後的模樣(打宏典表示修解過吧?)如下圖所示,看起來是修得很漂亮。



簧片背面沒有任何標記,但是看起來就是很像天然簧片,我都懷疑是不是眼花了 XD



反倒是簧片的前端看起來不是太漂亮,毛邊隱約要出現了~(不好意思,這照片又搞砸了,但看起來不夠平整是沒錯的)



比較令我意外的是,吹嘴蓋與束圈也和簧片放在黃色的信封袋中。換句話說,白色塑膠袋中只有吹嘴存在。



最後則是從白色塑膠袋中取出了吹嘴本體。一如原本產品網頁上所示,吹嘴正面刻有BIGMouthPiece字樣,而接頭上的軟木,則是和薩克斯風一樣舖滿整個接頭。



從吹嘴尾端的加工痕跡,可以看的出來短版的吹嘴是經過切削處理的。



吹嘴背面的簧片乘載平台上刻有T-Sax Reed的字樣,提醒你要使用Tenor Sax的簧片



其實最讓我驚訝的是吹嘴內部的「濾波塊」,我原本一直以為這是個凹陷的槽,結果仔細看還真的是個凸塊。而且這個凸塊還滿大的,不禁讓人擔心會不會提升吹嘴的阻力...



看樣子這個凸塊應該是利用3D列印的技術印上去的吧?


至於吹嘴的左右兩側,並沒有甚麼特別的設計,只有其中一側刻上了設計者D先生的大名。



至於吹嘴蓋上也貼有這個吹嘴的葉佩雯,我也是後來才注意到的(笑)



這吹嘴蓋可以將吹嘴完全罩入其中,可見是給Tenor Sax用的吧?



至此終於大致上把吹嘴的外觀全部看過一遍,接著就要實際組裝起來試吹了。(待續)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