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2013秋季日本敗家行(六)

===

這一次禁衛軍在日本的巡迴演出,是從11月2日開始,一直演到11月8日,也就是說他們至少比我早一天到日本,然後至少比我晚一天離開,除了11月六日外,每天一場音樂會,可說是相當緊湊的行程。這六場音樂會的舉行地點如下所示:

11/2日 岩手縣北上市
11/3日 宮城縣中新田
11/4日 神奈川縣橫濱市
11/5日 東京文京市民音樂廳
11/7日 東京果園(Orchard)音樂廳
11/8日 栃木縣宇都宮

這六場音樂會中大致可以分成A、B、C三套曲目組合(所有的曲目組合與解說都整合在前面照片中約B5大小的精美節目單中,我也覺得這樣是比較合理的作法。像柏林愛樂的節目單那樣弄得那麼大一本,既昂貴又不好收藏,實在有點浪費),橫濱這場大致是屬於A曲目,也就是全部都是法國作曲家的曲目,而且唯一有Aubier演出小號協奏曲的就是橫濱這場,這是我最後選擇橫濱的主要理由之一。雖然說B曲目的拉赫曼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韃靼舞曲、藍色狂想曲與幻想交響曲的四、五樂章也很吸引人,C曲目中甚至還有波麗露(文京區的那場是我十月才知道的),但只有聽一場的預算,還是只能放棄,等待下次機會或是期待CD的發行了。

樂團出來坐定後,可以看到樂團的團員基本上也都是多次前來日本演出的老手,包含國內也有相當名氣的郁(Sylvie Hue)以及從1984年以來每次都來日本演出的菲利浦‧福立施(Philippe Fritsch,他說這是他第十二次來日本了!)等人。在這個樂團中,單簧管除了有相當於管弦樂團中小提琴聲部的團員外,還有相當於管弦樂團中獨奏單簧管的團員(就是郁女士),就連低音單簧管也分了獨奏單簧管與相當於原本管弦樂團中大提琴聲部的團員(雖然也只有一人),這點也相當有趣。

然後樂團正式進行了調音。住在巷子內的人應該會知道,這個樂團是個模仿管弦樂團編制的管樂團,所以我猜他們會只調A,結果他們也是各調了一次A和降B。調音結束後,樂團的音樂總監富蘭索瓦‧布蘭傑(Francois Boulanger)就在掌聲中登場了。布蘭傑先生自從1997年接下這個位置後,至今也快十六年,因此頭髮也都已經花白了。

演出的第一首樂曲是拉威爾的「丑角的晨歌」。指揮揮舞指揮棒後,終於讓我現場聽到這個樂團的實際樂聲,心中真是無比感動。感動的原因有幾個,第一,這首樂曲雖然不常,其實並不簡單,尤其後半段有整個木管聲部的花舌下行大齊奏,即使是管弦樂團也不易演奏好;所以我也是第一次聽這首曲子有管樂團改編版,光這點就很值得感動。第二,他們的演奏水準真是遠遠超乎我的想像(這就是聽現場與CD的差別吧?):除了音色優美、發聲(Attack)一致、音準精準、強弱對比清楚、和聲平衡絕佳的些基本功外,整個樂團發出來的音響效果足以和原本的管弦樂團比肩並行,更是他們厲害之處。比如說原曲中各個木管樂器獨奏的部分,改編成管樂團演出時,很可能因為其他代替弦樂聲部的單簧管、薩克斯風的音量太大而被淹沒掉,但在他們的演奏中完全沒有這種問題,音色很特殊的薩克斯風也巧妙地和單簧管一起融合在樂團齊奏中,而獨奏單簧管或低音管的聲音還是可以清楚、結實地傳到略在音樂廳接近後段的我的耳中。這不但是擔任獨奏的團員本身的功力深厚,也是整個樂團的平衡控制完美才能達成的效果。最令人驚豔的還是樂曲第二段由低音管奏出的主題,他們使用的就是傳統的法式低音管(Basson),而不是現在比較流行的德式低音管(Fagott),其穿透力與獨特的音色,更加適合曲中丑角無奈的幽默感。第三,我個人也很喜歡布藍傑先生的詮釋,他將樂曲的起承轉合交代得非常有條理,音樂性表現的部分也比前任的總監布堤(Roger Boutry)更生動。這首樂曲在兩年前的柏林愛樂台北音樂會中也是拿來當成開場的序曲,兩相比較之下,可說是互有千秋。難怪曾經有該團團員嗆聲:「柏林愛樂能做到的,我們也可以」(但我覺得,即使是這樣的樂團也無法做出柏林愛樂演出春之祭的效果吧?那真的太難了)。不管怎麼說,聽了他們實際的演奏後,終於可以明白1961年首次聽到他們演出的日本人為何會有「文明開化」的震撼感覺,不愧是相當於大聯盟級的管樂團最高水準。

在滿場觀眾熱烈的掌聲之後,接著演奏的第二首樂曲是法國作曲家舒密特(Florent Schmitt)為禁衛軍管樂團量身打造的「酒神祭(Les Dionysiaques)」,也是該樂團的招牌曲目之一。作曲家當時寫作時為了配合當時禁衛軍管樂團的編制,而大量使用了薩克斯號(Saxhorn)系列樂器,然而現在薩克斯號系列樂器幾乎沒有人在使用,甚至在前任禁衛軍音樂總監布堤時代也直接將薩克斯號的編制給廢除了,所以現在一般在演奏此曲時都是使用沒有薩克斯號的現代管樂團編制改編版。但從布蘭傑先生上任後,他覺得至少在這種有特別指定編制的樂曲中應該要照樂譜使用薩克斯號,也因此在這此的演出中,他們特別準備了四把薩克斯號(但不是將全部的薩克斯號家族都搬上台,而是僅選擇類似現代上低音號的Baritone Saxhorn)來演出,以期獲得原汁原味的效果,這也是這場音樂會的一大收穫。

另外,這首樂曲中有些低音單簧管獨奏的部分,所以獨奏低音單簧管這時也出場表演,位置就在獨奏第一部、第二部單簧管的旁邊。這首曲子一開始就有低音樂器的大齊奏,其中低音管、倍低音低音管、上低音薩克斯風、樂團低音單簧管在整個樂團的右側,獨奏低音單簧管卻在樂團的左側,但兩邊合作無間,就像是同一個人吹出來的一樣,真是非常了不起。這首曲子的編制也比較大(如果完全依照作曲家原本的指示來演出,至少需要120人),整個樂團的人手通通出動,因此可以聽到樂團將整個音樂廳共振起來的「爆棚」感覺,真是非常的爽快。

演奏完這首招牌樂曲後,上半場演奏的最後一首也是法國管絃樂的代表名曲:杜卡的「小巫師」(Dukas: L'apprenti sorcier)。這首曲子的編制上沒有那麼大,因此薩克斯號、柔音號等上一首樂曲中需要外掛的特殊裝備,這裡就退場待命。而台上不需要移動的團員,特別是長笛群再度開始調音。這裡與其說是調音,不如說是練習比較恰當。因為他們是為了小巫師這首曲子一開時的和聲在調音,以模仿出原本由弦樂所製造出的神祕效果,於是就聽到他們一直在上上下下跳來跳去在調這個和聲,也令人佩服他們的專業精神。等到所有人員就定位,樂團再次正式調音後,就開始演奏這首變化多端、有點像是萬花筒的詼諧樂曲。而小巫師的演出也是非常的精彩,將使用魔法驅使掃帚前進、水花四濺、釀成大禍的強弱對比與從神秘到爆發的音色變化表現的淋漓盡致,而上半場也隨著這首樂曲的最後齊奏而結束。

接下來的中場休息,就是好好利用這個機會繼續逛逛這個音樂廳的時間了 :)



一走出來,可就嚇到了,原來二樓大廳一側是前面提過的輕食櫃台,另一側竟然是個小酒吧,可以在這裡喝到香檳等調酒,真是相當享受,而且同樣的設施在三樓也有喔。



然後二樓大廳也設置了很多座椅與小桌,讓大家暢飲閒聊,根本就像是來參加上流派對的感覺。

從這照片中可以看出來,大部分來聽音樂會的人的穿著雖然比較正式(所以我也是穿西裝去),但也有不少人是穿得比較休閒,當然也有學生是穿著制服球鞋、甚至背著樂器來的(搞不好是早上在外面演出的樂團成員吧?)。也就是說,其實我也可以穿著球鞋去的,這樣音樂會結束後可以很機動性的繼續長征逛街:)


然後在入口的旁邊一樣設有給遲到觀眾觀看的轉播電視



從音樂廳的外窗看出去,就可看到未來港建築的全貌



另外一邊的窗戶望出去,就是四年前來參觀光電展的展場



往廁所的方向上還掛有一百多年前日本人畫的法國音樂生活的圖畫(我是很想連廁所也拍一下啦,但人實在太多,這樣就太失禮了)



然後再轉上三樓,從三樓的角度再拍一張音樂廳的全景(但四樓我就沒上去了)


回到二樓,趕快再跑到最前排去拍一下舞台的近景,這個時候豎琴的團員又已經出來調音了,真是超認真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