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就把樂器的各部分觀察完了,最後當然就是該把樂器組裝起來試吹。
首先從揚聲口與下管組裝開始。剛開箱的時候,這裡裝起來試沒有太大問題的。不過,朱老師的心得是最低音C按鍵的連桿似乎容易出問題,是後續值得觀察之處。
然後,這張圖裡仍然到處是調整螺絲,很驚人。
還有,我覺得揚聲口和下管之間其實也該有個固定角度的防呆機構,目前還沒有看到哪一家公司設計出來,只好期待未來有人突破。
然後把腳架鎖在揚聲口上----嗯,還是覺得腳架可以再有創意一點...
下圖是前面漏寫的C#/G#離合機構的底部特寫,可以看得出來這是使用調整螺絲加上黑色泡棉(這也是拔罐社很堅持的材質)組合而成的設計。
如官方特別強調的一樣,上下管之間是有固定組裝角度的防呆機構,但也因為這個防呆機構的關係,上下管組裝時是限定在有限的角度內才能將上管接頭插入下管的槽中。
下圖是上下管組裝完成後的樣子。這個防呆機構如果稍稍往照片中的右邊移動一點,可能會讓組裝更容易一點(可以切入的角度更大一點)。
從正面來看上下管的連動機構,則是下圖的樣子,依舊仍然是精密複雜的感覺。
稍稍轉動一下角度,會發現上下管連桿上也設有調整螺絲來消除間隙,確認連動反應可以即時精確。
對了,忘了說樂器盒的底部有個濕度控制包。不過這個濕度控制包有多大作用,我是有點懷疑的...。因為說來尷尬,由於本博物館位於濕氣較重的南部山坡上,樂器很容易發霉或膨脹;而這次紅色小美人到來,放在家中大約兩週左右,就發生脹木的問題,讓上下管與揚聲口慢慢變得很難組裝起來。後來還是送去給維修技師打磨,才恢復正常組裝狀態。
接著拿出了V牌BD5、JLV束圈與L牌合成片來裝在調音管上,準備測試。
連同調音管一起組裝到上管後,就算組裝大功告成啦~
仔細看一下,其實連接調音管泛音孔的連桿上也都安了調整螺絲,真是處處用心啊。
整把組裝好的全景照片一開始沒有拍(汗)---先吹了再說,拍照甚麼的就等之後慢慢來,結果後來就忘了拍(笑)。
雖然網路上很多名家都錄製了使用這樂器的影片、聽起來絕對更有價值;但我還是放一下我自己試吹的錄音,給大家聽聽看,這樂器大概是誰吹都能吹出很不錯的效果。
另外底下稍稍寫些拿回家兩三個禮拜的使用狀況,我是依照一般所謂「Break-In」的件計、慢慢漸進拉長試吹的時間:第一天十分鐘、第二天二十分鐘...直到一個小時左右為止。隨著試吹時間的拉長,有以下的感想:
音色漂亮、吹奏感順暢,一如購買前試吹的感覺一樣。
特別是Clarion音域的音色,很容易讓人著迷。
高音很容易吹奏,雖然上面的試吹錄音沒有錄高音,但吹到三點F、G沒問題。
一如船木老大所言,第三泛音孔很容易黏鍵,我後來是直接加上粉紙收納才控制住。
由於本館溼氣重造成脹木,到購買第一個禮拜就發現越來越難組裝。
最低的幾個音C、升C、D共鳴都非常好,吹起來很爽。
同上,這些音的12度泛音也非常容易吹出來---請想像一下全按的G是甚麼感覺。
意外發現上管的E4、F4容易偏低,有可能也是來到台灣水土不服造成的。
樂器附贈的通布有點太厚,容易卡在樂器中(雖然都有驚無險解決)。
下圖就是在第三泛音孔上加上「粉紙」再收納於樂器盒中的樣子。用了這招之後,黏鍵基本上就控制住了。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個第三泛音孔的機構中使用的彈簧似乎彈力偏低,應該要想辦法增大一點會比較好。
試吹之後,終於要擺拍啦。不過擺拍這天換了顆吹嘴---我們台灣之光的「藍色星球」,所以有點不連戲(笑)。
換個角度再來一張偏正面的照片~
背面角度也來一張。
另外,機會難得,乾脆讓同樣是紅木(雖說是玫瑰木)的S牌倍中音單簧管「袋鼠」、F牌金屬低音單簧管來個大合照。
不過,側面的角度似乎比較好一點。
最後想來替紅色小美人與自助餐牌上個世代的王牌「威望」比較一下。首先就從樂器盒來開始看,當然明顯是威望的盒子大上不少。大雖然笨重,但能裝的東西卻不少,這個側袋放個腳架、譜架或是降B調樂器盒都不成問題,可以當成「航空母艦」來搬運東西。
橫向比起來,好像就還好(笑)
接下來打開樂器盒,對比一下樂器盒內的配置。基本上樂器擺放方式相同,但自助餐的樂器盒間距抓的大得多了,所以整體樂器盒看起來就大多了。
有趣的是,沒比較不知道,紅色小美人的腳架乍看與威望的腳架相同,但是兩者的長度可是有差別的,下方紅色小美人的腳架要比威望長了兩公分半。形狀上也有微妙的差異。
至於揚聲口,也是比過才知道,其實也是紅色小美人的尺寸略大一些。當然,螺絲的形狀、結構橫桿也是大不相同。
但共鳴孔的形狀大小,就幾乎沒有差異。
實際把兩者對擺,就更能看的出來紅色小美人的號口更大一些。
但其實本體的管徑是紅色小美人比較小,這也是當初井上老師換裝木製揚聲口太鬆的原因。
結構上紅色小美人的金屬環比較寬厚,這一點我覺得是比威望厲害的地方。
下管的長度則是紅色小美人比較長,應該也是因為內徑略小一點的關係。也是這樣,偏下方音孔的位置也要比威望略低一些。
另外威望的下端有金屬環防止膨脹或木裂,紅色小美人沒有(或者是說拔罐社不喜歡這東西,全系列的樂器都沒有),也是後來脹木的原因之一。
實際比較下管的內徑,也可以看得出來紅色小美人的內徑比較小。
下管拇指座周邊的部分,也是乍看神似,其實有微妙的差異。紅色小美人的低音C鍵上有滾輪,而威望沒有。如前所述,紅色小美人的拇指座是往右上傾斜,而威望的拇指座則是平的。
下管右側的差異不大,最大的區別還是紅色小美人在音孔上類似火山口形狀的「整流翅膀」。
另外,威望沒有C#/G#離合鍵機構。
至於上管,差別就比較大了。首先是側鍵的鍵柱配置、位置形狀也不一樣;更不用說紅色小美人還有第三泛音孔的機構。
將上管轉過來看,就可以明顯看到第三泛音孔機構造成的差異。
另外,如前所述,紅色小美人的按鍵底下是沒有金屬反射板的,但威望有。
比較內徑的話,威望的上管內徑也還是比較大一些。接頭處威望有金屬環,但紅色小美人沒有。
比較調音管的角度的話,兩者很接近,差異有點微妙。
如前所述,比起調音管的壁厚,則是紅色小美人(左)佔上風,結構比較強固。
綜合起來兩者比較明顯的差別如下:
1.紅色小美人的內徑比較小、管長比較長,所以先天上音準似乎比較低一些。
2.金屬部分是紅色小美人的結構比較強,這可能是其聲音比較厚實一點的原因。
3.紅色小美人在接頭處沒有金屬環防止木裂或膨脹。
以上就是紅色小美人的開箱與比較,總之這是本管收藏的第71把單簧管,也是全新購入的第15把樂器。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