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低音單簧管版

〔前言〕


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對於單簧管人而言,可能首先會想到的是法國大演奏家德烈庫魯茲(Ulysse Delécluse)的近似全曲收錄改編版吧?當然,就音域與效果而言,還是使用低音單簧管來演奏會適合很多(前者的改編版本常常迫於低音得高八度,結果變成出現高了原曲兩個八度的狀況),所以以下來聽聽低音單簧管演奏者對於這首名曲的改編有何看法。這篇,也是出自Edward S. Palanker的網站,有興趣的人,請自行對照原文。


===


巴哈的五首低音單簧管組曲


你知道巴哈曾經替低音單簧管寫過最優美的音樂會作品嗎?


你知道他曾經替低音單簧管寫過最出色的音樂會練習曲嗎?


那麼,是否有想過他還創作了最棒的靈活變化技巧練習,或者是最優秀的音色與音準練習曲呢?


好吧,我猜你至少會知道,他也寫過讓低音單簧管演奏者熟悉閱讀低音譜號的最佳作品吧?嗯,五中只知其一也不算太糟。


事實上,可能巴哈自己也不知道,他是替這種樂器寫出最出色作品的作曲家。


他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挑戰性十足,而且滿滿的偉大音樂,不僅可以作為音樂會演出曲目,也可以當作練習曲使用。你可以教學生如何用非常浪漫的風格來詮釋這些作品,加入許多速度自由變化的表情,發展獨立的演奏風格;也可以教學生以非常嚴謹的風格來演奏,反映出這些作品創作時的歷史背景。你可以選擇以極嚴謹的規則教條、也可以用極大的自由度來演奏,隨心所欲地詮釋。這些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可以演成任何時代、任何風格的音樂。


我常常在音樂會中演出這些作品,有時是完整的組曲,有時則是單獨的幾個樂章。


以前在參加樂團甄試時,我經常用第三組曲中的布雷舞曲1與2來當作自選曲目,通常都會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其中,多年前打入紐約愛樂甄試最後一輪時,伯恩斯坦甚至曾稱讚我:「年輕人,你真是演得很了不起」(當時我24歲)。我想他當時應該很驚訝,因為回頭來看1960年代中期,很少有人會用低音單簧管來演奏巴哈。


也許可以說,只要是好音樂,在任何樂器上都能展現其魅力。


以我自己而言,我是直接使用大提琴原譜演奏,既不轉調,也幾乎不修改


遇到雙音或多音(double stop)時,我會改成分解和弦或裝飾音來處理(譯註:前言提及的德烈庫魯茲通常也是這麼處理);如果我覺得合適的話,甚至也會改變這些多音的出現順序。


當然,在演奏這些作品時換氣絕對是個麻煩的問題,特別是如果你不會循環換氣的技巧(我自己就做不到)的話,就更是個重大的問題。因此,你必須有些創意:或許是省略一些音符,或許是用一些巧妙的樂句處理方式,讓它聽起來像是原本就是要故意在某處減速換氣。此外,也可以選擇在音樂上合理之處自然換氣。


你可以利用慢板樂章來幫助學生提升音色品質,發展流暢的樂句連接(Legato)和抒情風格;也能利用快板樂章來訓練他們的技巧與靈活性;當然,所有的樂章都能拿來練習樂句的詮釋(Phrasing)。


至於第六組曲,由於原譜用到了高音譜號(譯註:多一次視譜轉調與音域轉換的困難性),我自己並沒有拿來教學或是實際演奏過。對我來說,五套組曲就已經夠滿足我的胃口了。


===


〔後記〕


這種名曲在網路上自然能找到各種樂器、各種改編的影片。但以我自己聽過的經驗而言,覺得最好的版本還是日本單簧管演奏家青山映道的錄音。他後來出了CD(第一、第二與第六組曲),非常值得收藏;可惜也是沒有錄全。



以下是他自己放在水管上的示範錄音,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一下。


https://youtu.be/5lLpl6yndKM?si=ItSLE5Glr5uYC7M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