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低音單簧管版感想


譯自:青山映道「J. S. Bach X Bass Clarinet」專輯

文:池上敏(作曲家、山口大學名譽教授)

其實這張CD的演奏者青山先生,早在社群網站上貼過了好幾次「我現在正在準備新的錄音計畫」的留言。身為同是音樂家的好友,原本只想給予「啊,真是有雄心壯志呢,請好好加油」的鼓勵就好,沒想到卻收到了演奏家請我寫曲目解說的邀請。老實說,對於好一陣子沒有CD解說邀約的我來說,光是能收到這樣的邀請就非常高興了,當然是欣然接下這個任務並且好好準備寫作。

話雖如此,基本上只能發出單音的低音單簧管想要演奏大提琴的曲目,到底會有怎樣的效果呢?我又該怎麼寫介紹與解說會比較合適呢?在我收到試聽版CD前,實在有好多無法下筆的東西,讓我無法否認接下這個任務是有相當的不安感。

結果,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我就在日常生活中閱讀與巴哈相關的書籍與資料、並且反反覆覆聽過巴哈音樂錄音中度過。在重讀好久沒念的巴哈相關書籍、聆聽以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為中心的許多巴哈作品錄音之間,每天都有好多機會可以接觸以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種種校訂版為首的巴哈作品樂譜,也讓我重新認識了巴哈音樂的精彩之處、與欣賞其音樂時所能獲得的效果,可說是走了一趟豐富的精神之旅呢。

在這過程中,除了獲得了很多新的認識之外,也讓我注意到以前原本感覺很模糊的部分,在這次的執筆中可以用明確的文字寫出來。當然,這些東西是沒辦法全部在這裡寫出來,但有一件關於這張CD的部分卻是非得在這裡介紹出來不可的。

其實,巴哈的作品常常會在作曲之後,就立刻從原始的演奏型態置換成別的演奏型態。有的時候是巴哈自己動手改編的,有的時候則是由作曲家以外的音樂家所完成的。這個事實讓我們導出了以下的想法:「巴哈的作品就算原本是為了特定的樂器作曲,也能去突破該樂器所具有的特質或是極限,讓音樂的本質變得更加充實,這實在是太美妙了」。

至於使用低音單簧管來演奏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可說是讓大家在當今巴哈作品演奏中看到了過去難以想像的新開創,所以可以預測到一定會有人出來挑戰並且錄音。現在就由我的樂友青山先生完成了可能是最初的挑戰,讓我特別開心,而且覺得非常有價值。

重要的是,我認為這個完成的錄音不管是在哪裡、給誰聽,只要肯好好用心傾聽,一定都會覺得佩服與感動。原本對於降記號調性比較擅長的低音單簧管而言,在演奏升記號調性比較多的大提琴樂曲時一定會遇上演奏技巧上的困難;而使用本質上只能發出單音的「單音音樂」管樂器在演奏就算是擬似也有相當複音音樂效果的弦樂器樂曲時,也有許多無論如何也得去突破的許許多多音樂障礙;這些在這張錄音中,聽起來都像是輕輕鬆鬆就突破,另外也讓人聽到克服困難時的愉悅,這種完成度想必會讓聽眾充滿讚嘆之聲。

所以我希望除了認識演奏家的各位朋友以外、想要追求新的巴哈詮釋的音樂愛好者、想要追求音樂本質的人們都來聽聽這張CD。畢竟出現能在巴哈演奏歷史上添增新的一頁的CD,是在我的朋友手中完成,讓我非常高興。

最後,恭喜你,青山先生。

===

個人感想:

1.這的確是我所知道市面上包含標準單簧管在內的單簧管家族中最完整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單簧管版錄音。過去陸陸續續有人錄過單曲或其中一個組曲(通常就是第一組曲),但超過兩個組曲以上的錄音,應該是前所未見。可惜,還是沒有錄完全部六個組曲。明明別的樂器都有很多完整的錄音(比如說長笛、薩克斯風、低音管),唯有單簧管家族就是沒有,實在很令人遺憾。所以以我的角度而言,希望青山先生能夠盡快完成這個計畫的續集。

2.聽了這個錄音之後,終於知道這六個組曲中,最難的就是第六組曲。能把這個組曲練好,然後還要出錄音,實在要有非常的勇氣才行。光是這點,的確就很令人敬佩。老實說,這張CD中還是能聽到一些勉強之處,不過意思到了,我就很滿意了。

3.錄音上宣稱是參考卡薩爾斯的演奏來詮釋的,這點也很有趣。

4.除了青山映道先生以外,也希望其他單簧管演奏家們能夠趕快補上進度。

2017-10-06 20.28.33.jpg
CD的封面,有興趣的人不妨找來一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