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單簧管的「低」第五泛音

吹奏單簧管的人,通常都會被建議練習「超吹(Overblowing)長音練習」,也就是類似下圖形式的十二度大跳、也就是基音跳第三泛音的練習。



這個十二度練完之後,應該會被建議再往上跳一階的超吹練習,也就是基音跳第三泛音後、再跳第五泛音的練習。寫成樂譜的話,會類似下圖的形式:



等一下,到這裡不知道聰明的讀者會不會有疑問:


「為什麼第一、第三泛音的超吹是從最低音的E開始,但第一、第三、第五泛音的超吹卻是從A開始?」


如果你沒想過這個問題那也沒關係。在這裡先順便說一下,第一、第三、第五、第七泛音的超吹練習,通常也不是從最低的E開始,甚至也不是上述的A、而是從降B開始,也就是像下圖這個樣子。



看到這裡,說不定會有些感覺:嗯,是不是越往上跳的泛音,越容易被吃掉出不來?


答案正是如此。特別是對初學者或中階程度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先不論第一、第三、第五、第七泛音的超吹問題,這不是本文想討論的重點;第一、第三、第五泛音的超吹會從A開始,正是因為A以下的音,其第五泛音往往發出不來。所以老師建議大家練習時,就從A開始。


那,A以下的低音的第五泛音是不是真的發不出來?


答案當然不是。厲害的高手,可以利用氣息、嘴型、口腔、舌頭位置的控制,不改任何指法,就能直接從基音吹出第三、第五泛音,當然A以下的低音的第五泛音對他們來說,也不是問題。這也在本部落格的許許多多其他文章看到說明,這裡就不贅述。


那不厲害的凡人呢?其實還是可以靠著指法吹出A以下低音的第五泛音。這些低音的第五泛音,或可稱為「低」第五泛音。


通常A以上的第五泛音,是以第三泛音的指法為基礎,打開(全開或半開)左手食指來發出第五泛音。這樣的方法在A以下的低音就不成立(或不太成立),但如果打開別的手指,製造出不同位置的「泛音孔」,其實就能吹出這些「低」第五泛音了。


以下就稍微來說明以下這幾個「低」第五泛音。


首先是最低的E(E3),其理論上的第五泛音應該是G#(G#5)。



如果開左手食指的話,這顆第五泛音G#是完全吹不出來的,不管哪一家、哪一種型號的樂器都一樣。但是,如果改打開左手中指當作泛音孔的話,這顆音或許就吹得出來了。


說或許的原因,這個指法好像不是所有的樂器都成立。以本博物館的樂器而言,有的樂器打開中指吹得出來,有的吹不出來(或非常悶、非常模糊)。


但...如果改開左手無名指當作泛音孔的話,則百分之百的樂器都能吹出這顆第五泛音G#了


但不論是開中指也好,或是開無名指也好,這顆第五泛音G#的音準都不太準(前者太高、後者偏低),這也兩個指法通常不被拿出來討論的理由之一。不過,如果練過以下這兩種琶音的人,會知道藍色音符的G#(或Ab)應該要用●●○|●●○這個替代指法會比較好吹,其實不難想像就是從後面這個第五泛音指法發展出來的。




再來是高半音的F(F3)的第五泛音A(A5)




這顆A也是開左手食指幾乎不會跳第五泛音,但開中指或無名指,就能吹得出來。但一樣很不準,而且音色上也不好聽,所以通常也不會使用。


然後F#(F#3)的第五泛音是降B(Bb5)



狀況也與E、F一樣,開左手食指也幾乎吹不出第五泛音(但隱約有聲音出來了),另外音色與音準方面也是很奇怪,所以通常也不會使用。


以上,大家可能會有一種複製貼上的感覺。不過到了G(G3)就有了變化!



因為這顆第五泛音B(B5)其實在大部分的樂器上,都可以靠著打開左手食指吹得出來。換句話說,其實大家的一、三、五泛音超吹練習是可以從這顆音開始的。


而且音色、音準都不會太糟糕,在某些特殊場合派得上用場。比如說覺得標準指法的B太亮、太單薄時,或可以考慮用這個開左手食指,其他手指按起來的指法來改變音色。或者在高音容易偏低的高音樂器上,長音出現B時,可以用這個指法來提高音準。


另外,A-B的顫音,可以利用同樣的原理,改震左手食指會比較快,也是應用這顆第五泛音指法而來的。


當然,這個第五泛音B,也可以靠中指或無名指發得出來,但同樣有音準的缺點。


最後,則是降A(Ab3)的第五泛音C(C6)



同上,這顆音也是可以靠打開左手食指發出來。其應用場合同上述第五泛音B一樣,如果想要飽滿一點、按一點的音色時,可以考慮使用這指法。另外對於降E調或降A調這種超高音容易偏低的樂器而言,吹長音時也有讓這指法出場的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