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音樂- 音樂家- 彼得.舒密特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音樂- 音樂家- 彼得.舒密特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3月14日 星期二

單腳站立演奏的意義

譯自:佐藤麻紀部落格


單腳抬起的故事


在我學生時代,維也納愛樂以室內樂重奏的形式來日本演出,而我也去聽了他們的音樂會。


而這次的室內樂重奏團中的單簧管竟然就是彼得.舒密特先生!!!


因為這是非常熱門的音樂會,所以我只買到演奏者背後方向的座位,但還是抱著很期待的心情前去音樂會。


而這場音樂會印象深刻到甚至我今天都還記得很清楚,總之是滿滿讓人心動、興奮的演奏內容,是讓我親身體會到「音樂是活的!」之精采音樂會。


由於是室內樂音樂會,所以全場都是站立演奏;仔細看的話,會發現舒密特先生三不五時單腳站立的樣子。


第一次看的時候,以為只是偶然,但平常我自己絕對不會用單腳站立的方式演奏,所以還是抱持著好奇心回家了。


接著在隔天試著模仿看看時,非常驚訝!!


哎呀?!我就這樣搖搖晃晃地無法用單腳站立吹奏!!


現在的我就知道,這是個抓住身體中心平衡的絕佳有效訓練。


我自己從來沒有機會直接請教過舒密特大師,所以為什麼他要在演奏中變換成單腳站立的姿勢,至今對我來說,其原因仍然是個謎;只能猜測是在演奏波卡舞曲或圓舞曲等輕快風格的音樂,故意抬起單腳,才能演奏得更加輕妙吧....?


總之,真是很了不起!


可以單腳抬起來吹奏、表示能夠確實掌握住身體的中心平衡,也就能自動解消了喉嚨沒有打開、肩膀容易上抬緊張的問題才對。


所以我也建議大家在做基礎練習時,務必要試試看單腳抬起來確認自己是否能掌握住身體的中心平衡。


===


2020年6月29日 星期一

Gleichweit Clarinet Mouthpiece(03)完


完成了革命性的吹嘴


採訪:想請教一下葛萊希外特先生,您在以單簧管演奏家的身分活躍下,為何會想要去開發吹嘴呢?


J:理由非常簡單,就是想要有一顆真正適合自己的吹嘴。最先我只是做出自己使用的吹嘴,但想說既然這是難得學到的技術,也該提供給其他演奏家利用才對,所以就變成現在這種狀況了。以前我曾想從漢默施密特(Hammerschmidt)公司販售的吹嘴中最標準的型號0號中挑出一顆最適合的來,結果挑了50顆,才好不容易找出一顆不錯的吹嘴,因此我對這樣的挑選狀況感到很不滿。其實我對機械結構或組裝這種工業方面的事物很感興趣,所以即便是自己的單簧管我也可以自己全部拆開進行維修。因此,現在既然已經進入了凡事可以使用電腦模擬分析的時代,我覺得應該就可以精密地做出正確的吹嘴開口長度(Facing)與尖端開口寬度(Tip Opening)才對。於是我就開始思考運用現在的技術來製造吹嘴。

2020年6月28日 星期日

Gleichweit Clarinet Mouthpiece(02)


[專訪篇]


譯自 The Clarinet雜誌2020春季號Vol.71


葛萊希外特、舒密特與史坦納專訪


[前言]


奧地利廣播交響樂團單簧管首席約翰.葛萊希外特(Johannes Gleichweit),開發出了在吹嘴與調音管之間的接合不是使用軟木而是採用可以交換的O型環的吹嘴。這樣的吹嘴,目前身受葛萊希外特的恩師、單簧管界的巨匠舒密特(Peter Schmidl)為首、同門師兄弟的薩爾茲堡莫札特紀念管弦樂團的單簧管首席斐提南.史坦納(Ferdinand Steiner)等奧地利等單簧管演奏家所愛用。因此我們特別一起邀請這兩位演奏家來談談葛萊希外特所製作出來的吹嘴之魅力。

2018年6月9日 星期六

5RV&B40(2)



記者:
松本先生則是相反,進入NHK交響樂團後才從5RV Lyre換成B40。

松本:
我在NHK交響樂團吹第二部的時期(譯註:當時的首席分別是橫川晴兒與磯部周平),都是使用
5RV Lyre,完全沒想過要換成B40。然而,去參加單簧管首席甄試時,同事加藤(明久,
譯註:超級資深NHK單簧管團員)先生來跟我說:「我覺得你應該比較適合B40」。因為我在吹
5RV時,聽起來有點能量太過充足的感覺。就是有點碰到瓶頸的感覺。所以換成一個更能承受氣息
的吹嘴會比較做出更多的音色變化。

2017年4月14日 星期五

Peter Schmidl專訪(3)完


完全不在意別人的缺點

千:
這次的音樂營期間的講習會或上課、甚至像是今天這樣的專訪,從來沒聽過您談話中提到壞指揮、或是糟糕的單簧管演奏家等等批評其他音樂家的壞話。

P:
你還聽得真仔細啊(笑)。其實,這是很重要的事。畢竟彼得.舒密特是不會在意壞事的男人(笑)。當然,我會為了自身的音樂而說該說的話,也會指正該改正的地方。但是對於別人的演奏,我反而會覺得應該盡量多去聽他人的音樂會與錄音,聽聽其中的優點。

好比說萊斯特先生的音色與對樂器的控制力、莎比妮.梅耶女士的高尚氣質、布魯納(E. Brunner)先生在弗朗賽(Jean Francaix)協奏曲中展現的華麗技巧、克列克(D. Klocker)先生率領古典重奏團時那種不可思議的合奏技術....等等。又好比說,能夠凌駕於指揮要求之上、偉大的的普林茲(A. Prinz)先生。還有,席弗林 (D. Shifrin)先生也很值得注目,他是個音樂性、技術、音色全部都很均衡的演奏家。

2017年4月12日 星期三

Peter Schmidl專訪(2)


浪漫派的作品與技巧

P:
換句話說,到十九世紀為止的音樂,不過就是技巧性、各種分解和弦與音階的組合。也就是說,其實就等於和練習曲一樣。而這樣看起來,十八世紀十九世界後半的作品可以和技巧性的東西放在一起練,當作學習音樂的材料。然而,演奏浪漫派的作品時,如果技巧出現問題,就完全不成音樂了。

反過來說,如果刻意去練莫札特或韋伯作品中比較困難的樂句的話,與其說是浪費,不如說是主客顛倒。如果要練這些曲子,在看到其樂譜的瞬間認出這是C大調音階、這是F大調的屬七和弦時,要讓這些樂句吹起來好聽所需要的技巧,必須是要拿起樂器來吹之前就必須要已經克服了才對。

我的老師耶特爾(Rudof Jettel)也常常這樣說:「不可以從想要演奏的作品中學習技巧。技巧必須先透過練習曲來完成。對於樂曲,必須總是在要演奏前就準備好,才是好的單簧管演奏家」。

2017年4月11日 星期二

Peter Schmidl專訪(1)


譯自Pipers雜誌2016年11月/423號

(Pipers Archive系列---重播過去最受歡迎的專訪)

前維也納愛樂首席單簧管演奏家

彼得.舒密特專訪
Peter Schmidl

一門三代連續成為維也納愛樂首席的家世

採訪:千葉理(群馬交響樂團單簧管團員)

*原文刊載於同雜誌1991年10月/122號

===

庫雷普舒(Fritz Kroepsch)教本的第一冊是片刻不離地帶在身上、每天至少會完美地吹奏一到兩首


千葉(以下簡稱千):
繼四年前(1987年)、去年之後,今年您是第三次參加草津夏季國際音樂學會與音樂節,感想如何?

舒密德(以下簡稱P):
首先最讓我驚訝的,就是參加的學員程度進步非常多。讓我有每來一次、水準就提高一層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