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5日 星期二

荒唐之旅(14) 王者降臨


〔神器〕


在演奏完二重奏後,大鬍子老大應Doloce高層的小林先生的要求,又演了一首愛曲「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的藍調(Blues from An American in Paris)」,也是非常厲害,特別是中間的急性與最後的High C長音,控制力實在非常驚人。這個我來不及錄影,就請大家欣賞錄音了。

 


 


https://youtu.be/fV3QVPj_K1w


*順帶一提,小林先生真的很會做生意,連我這種來歷不明(笑)的歪果仁,後來都親自過來打招呼換名片,而且後來也親自幫我拿樂器來試吹,很感動啊。


在迷你展示音樂會結束後,就是歡樂大合照時間啦。



*照片引用自Corrado Giuffredi粉專,官方出品當然品質有保證 w


底下這張是我拍的,看起來就口怕多了(汗)



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後面的時間都是自由開放試吹了!!!想當然耳,現場想試吹低音單簧管的人非常多,只好先看著妹紙們試吹,慢慢在一旁排隊。



過了一陣子,終於排到了黑木版的Q系列低音單簧管!雖然時間很有限,總之就是先拍照!!



第一眼看到的印象是:除了按鍵系統做的很精細外,所有的螺絲都做的超級大顆(如上圖),根據這幾年配件廠商推出各種配種螺絲、以及隔壁棚薩克家族的經驗來看,這應該是為了提升共鳴所做的設計。


另外一個有點誇張的設計(做工?)則是吊帶環總共有四個,上管有三個,下管有一個。下管的拇指座可以調整高度,不過沒有很多時間可以確認,只知道這裡的螺絲也非常大顆。



至於上下管連動桿之間,也有調整螺絲,看起來這是目前高階機種的趨勢。


揚聲口上也有共鳴孔,然後如同R社一樣,加上了補強結構(防止多餘不要的低頻共振吧?)的支撐桿。



上下管之間的接頭也有止擋機構(還是調整式!),防止上下管發生相對轉動。這當然非常棒!!左手拇指鍵也是三顆鍵:Eb、C#與C,這也是最新的設計趨勢。



當然,C#/G#離合機構(Articulated C#/G# mechanism )也沒有漏掉。



看到這裡,光是機構上就是一種「你能想到的它都有、你沒想到的它也有」的豪華設計,可見摩利老闆與麥可老大真的花了很多心思在這把樂器上。至少可以說,單就按鍵機構設計而言,應該是完勝任何其他競爭對手


接著戴先生又幫我拍了一張試吹照,瞧瞧那心花怒放的樣子(笑)。



至於試吹,我使用的是V社的BD5吹嘴、搭配Rovner的束圈以及L社的歐洲切3.25號,算是很一般的合理配備吧?以這樣的條件去試吹,感覺就是非常舒服順暢,簡直很難相信自己是在吹低音單簧管,完全就像是在吹降B調一樣。也是這樣,聲音也很容易傳出去。


我在試吹的時候,摩利老闆剛好走到我旁邊,聽到我在擠高音,他特別跟我說:我的設計理念,就是可以輕輕鬆鬆吹出高音,所以你根本不用咬簧片喔...。只能說,不愧是自己吹過低音單簧管的行家,一聽就知道有沒有咬簧片....(汗)。


到這裡,我很確信這把黑木版Q系列單簧管大贏我自已擁有的自助餐牌Prestige,根本就是不同等級的樂器啊!另外,我原本覺得Uebel的「皇帝」已經很棒了,沒想到一山還有一山高啊!!


這種就像是在吹降B調一樣的感覺,現場應該很多人都深有同感;因為我聽到不少人都開始用各種降B調的曲子來測試,聽起來就是很爽啊!


好比說,底下這位小鮮肉,就拿起Bozza的義大利幻想曲狂飆起來了。(他應該是哪裡的音樂系學生吧?吹的也滿好的,不輸前面出來上大師班的小女生)



接著我排到了由合成木(熱橡膠材質)的Alpha(α)低音單簧管,雖然這樂器拔罐社自己定義為學生級樂器,但使用的按鍵與高階的Q系列完全相同,所以在網路上看到東京或大阪試過的人的意見也是非常棒、物超所值的樂器。當然,我也想實際吹吹看這樂器到底怎麼回事。



而且仔細對了一下,Alpha的按鍵的確很Q系列相同。(不很確定鍍膜是否一樣,應該是不一樣才對)



至於試吹的感覺,我自己覺得是比前面試吹黑木版時阻力要大了一些,就沒有黑木版那麼順暢。在旁邊聽我試吹的戴先生解釋說:可能是之前三場試吹會太多人吹過,有些按鍵已經跑掉吧?


話又說回來,後來我聽井上老師試吹,完全分不出來這是學生級的樂器,可見它的好名聲並非空穴來風。至少也是完勝它社的學生級樂器,是沒有疑問的。而且我自己在整理錄音的時候,才發現聽起來也還滿唬人的(笑),不過現場實在太吵,就不給大家聽了。


最後,終於排到了Cocobolo版本的Q系列低音單簧管了!!!




除了使用的木材不同,Cocobolo版的鍵柱是鍍金的版本,這也是近年來各家公司最高階機種的趨勢之一。


對了,前面沒有拍到,其實它用來鎖附腳架(Peg)的螺絲,也和鎖附調音管的螺絲相同,非常大顆。如果你有常看各家低音單簧管配備的八卦的話,你會知道這也是最新的特色之一。



根據拔罐社自己的說明,其設計為什麼會如此順暢且音準良好的原因,就在於上圖這個三孔泛音機構(Triple Register Mechanism)。這個設計優勢,在Cocobolo版上更是非常明顯(當然,也有可以能這把樂器調整的特別好就是了)。



無論如何,在我試吹的Cocobolo版的時候,就連旁聽的戴先生都驚呼出來,因為聽起來實在是太順暢了。在我試吹過這把Cocobolo版之後,可以斷言這樂器和其他廠牌的低音單簧管根本就不是同一等級的樂器,因為實在太優異了。以下先放上我的自己試吹的錄音,大家聽了就知道:

 


 


https://youtu.be/tBH4xZrOrZ4


另外,從這幾天大鬍子CG老大上傳的Cocobolo版低音單簧管的錄音聽起來(參照以下連結),也可以感受到這種樂器的特色:非常順暢,操作性優異無比,音準良好。以大鬍子老大這種不擅長低音樂器的人來說(共鳴沒有那麼沉),完全就像是在吹降逼調一樣。特別是最後的高音D,說誇張一點,這種音質恐怕只有這把樂器才能做的出來了吧?

 


 


https://youtu.be/saz94adgnKk?si=0jWVDQ19FIJFLE85


如果想要看到它的傑出證據,當然就要來看低音單簧管專家井上幸子老師的示範。由於她忙著掌控現場、和大鬍子與摩利老闆交流,所以算是排在比較後面才試吹。但,她的專業意見非常重要,所以Dolce甚至派出店員直接陪同她試吹(書僮的概念 XD),而摩利老大也在一旁觀看。



試吹之前,三人又拿起三個版本的低音單簧管再合照了一張。




然後,井上老師正式開始試吹。為了讓她能專心試吹,摩利甚至拜託小林先生讓現場其他所有人都先暫停試吹,來仔細聆聽她的演奏。


以下也上傳她的一小段試吹片段,感受一下這種樂器的威力。

 


 


https://youtube.com/shorts/znj1fWZzhNA?feature=share


其實井上老師好像也非常心動,試到了後來似乎著迷到想要把自己在下個月的音樂會上換成這把樂器(她原本是吹S牌的低音單簧管)


然後井上老師突發奇想,想要把以前拔罐社出的Cocobolo揚聲口(其實麥可老大也有,想必常看他影片的人就知道)裝到這個Q系列低音單簧管上,很可惜因為管徑不合(以前出的揚聲口內徑比較大的樣子),裝不上去(太鬆)。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這次的Q系列低音單簧管沒有使用以前的木製的揚聲口,因為顯然這次的Q系列的內徑是全部重新設計過的,跟其他公司的內徑完全不合(至少比S牌小)啊!


不過,書僮腦筋動得快,立刻借來了膠帶,稍微纏一下就能裝上去吹了。




現場實際聽起來,我是聽不出來有甚麼差異(沒有變差就偷笑了,因為內徑不合),這可能也是摩利老闆和麥可老大不共用製造比較麻煩的Cocobolo揚聲口的原因吧?


以下也放出她使用這樣的配備吹出來的效果,就請各位看官評評理吧。

 


 


https://youtu.be/ATWIwvlmzx8


試到這裡,差不多也功德圓滿了,只差沒帶點「土產」回去。這次的試吹活動中,除了低音單簧管以外,他們新推出的「簽名」系列吹嘴,也一起帶來了靜岡展示。(原本應該還有大鬍子的新CD、看來是真的賣完,現場完全沒看到)



這種「簽名」系列吹嘴主要有四種:「Europe」、「CG(=Corrado Giuffredi)」、「AM(=Anthony McGill)」、「DS(=David Shifrein)」,我現場沒看到Europe,因此只試了後三種。


樂器當然還是借了他們家的「光亮(Lumière)」來測試。結論是CG對我來說阻力有點大,聽起來很硬。AM阻力很適中,反應也好,讓我蠻喜歡的。DS有點太窄,我找不到夠厚的簧片來試吹,也只能放棄。最後就決定買了AM,不過現場很場,錄音很難辨認,而且後續應該會寫開箱文,這裡就不特別上傳了。


然後我大約在四點出頭和戴先生、書僮S先生告別後,拿著「土產」,離開會場去搭車回東京了。


(待續)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