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自:Pipers雜誌2002年5月號Vol.249
專訪十龜正司談完整貝姆式單簧管(Full Boehm Clarinet)的故事
~戰前的日本海軍樂隊,竟然是使用日管(日本管樂器株式會社)製造的上下一體式完整貝姆式單簧管!
[前言]
這次請東京交響樂團的十龜正司先生來談談這種最低音比普通樂器低半音到降E、按鍵也是完整配備的樂器其登場的歷史、與逐漸消失的理由。
===
採訪:我們編輯部收到了「戰前的日本海軍樂隊是使用完整貝姆式單簧管(Full Boehm Clarinet)?」的情報。於是我們很快去找了當時的照片來看,果然當時的士兵是吹著下管多了一個更往下的音孔(低音降E)的樂器,看起來的確是完整貝姆式單簧管。最驚人的還是找到了「海軍軍樂隊」(樂水會編.國書刊行會出版)這本書,裡面揭示照片是當時保存至今的單簧管,確認是完整貝姆式單簧管,而且還是日管(日本管樂器株式會社,後來被Yamaha合併)生產,是上下一體式的版本!
*譯註:這是在拍賣網站上找到的日管製一體式完整貝姆式單簧管的照片。根據雜誌內文的說法,一戰前日本海軍主要是沿襲英國海軍的傳統,因此就連當時英國海軍使用的完整貝姆式單簧管也一起學了進來。初期是直接使用英國樂器,到了昭和十年(1935年)起日管也生產了完整貝姆式單簧管,才陸續換裝日管製樂器。
十龜(以下略稱十):哇,很有趣啊!
採訪:看過這種右手小指共要操作五顆按鍵的完整貝姆式單簧管照片的人應該不少。直到現在都還有某些公司仍在製作,但真正看過這種樂器本體的人恐怕是很少。那麼這種樂器到底是為了怎樣的目的製造出來的?這次我們就請自身也擁有布菲公司的老完整貝姆式樂器、並且將照片公開在自己的網頁上的十龜正司老師來替我們解說。首先,就要來請教十龜老師,何謂「完整貝姆式單簧管」?
十:就是最低音比普通的單簧管多半音、可以吹到降E的樂器,其按鍵系統也多達二十鍵、七環(標準的貝姆式單簧管是十七鍵、六環),就是「完整裝備(Full)」的樂器。只不過,也還是有最低音不到降E,但是其他按鍵也都完整配備的樂器被稱為「完整貝姆式」,在名稱上是有些混淆。(譯註:所以後者通常稱為「3/4完整貝姆式」做為區別)
採訪:這是甚麼時候開始出現的樂器?
十:據說是十九世紀末期以義大利為中心發達起來的。在當時的義大利單簧管演奏家之間,興起了不用A調,單獨靠一把降B調來打天下的「運動」。這跟到了近代,C調單簧管慢慢被廢除的理由是正好完全相反的關係。(但是都是為了統一成降B調)
討厭在歌劇中樂器換來換去的義大利人
十:在安東尼.貝因斯(Anthony Baines) 先生所寫的「木管樂器與其歷史(Woodwind Instrument and Their History,日文版為音樂之友社出版)」中,引用了1870年代的單簧管型錄,可以看到當時仍然有A調、降B調、C調等不同調性樂器的需求,可以看的出來單簧管演奏家必須拿著不同的調性的樂器頻繁地換來換去。實際上去演奏羅西尼、威爾第等義大利歌劇時也會明白,那可真是不得了,指定更換樂器的記號非常可怕。由於歌劇更換場景非常快速激烈,單簧管更換調性的要求也跟著頻繁起來。
有趣的是,C調與降B調互換的時間比較少,降B調與A調互換時就會考慮更換的時間是否足夠。雖然以下舉的例子不是義大利歌劇,但在史麥塔納的「莫爾島河」就是其中的典型。這是因為當時的C調使用的吹嘴和降B調不同大小,所以換調性時乾脆都是樂器與吹嘴一起換,但降B調與A調互換時,卻是拔下吹嘴來插入另外一個調性去,這就是其中的差異。
但對於單簧管演奏者而言,更換不同調性的樂器在音準控制上可是非常辛苦的。因為剛換上來的樂器可能還是冰冷的,音準就會有問題。這種辛苦程度,在演奏羅西尼或威爾第歌劇時就會不時體會到。所以義大利的單簧管演奏家想說「太麻煩了,我還是一把降B調打天下」的心情,我是非常清楚的(笑)。
直接視奏移調C調單簧管的樂譜,對我們職業演奏家來說算是家常便飯,可說相對簡單很多,但如果要拿降B調吹奏A調的樂譜時,無論如何就避不開低音的問題。如果打算做出能吹到A調單簧管最低音的降B調單簧管的話,就要把下管延長到降E去;同時用降B調吹奏A調樂譜時指法也會變得很拐(先天多了五個升記號),所以再追加了一些按鍵上去。我想這就是完整貝姆式單簧管的由來。
採訪:那麼,完整貝姆式就只有降B調版本嗎?
十:通常是只有降B調,但像我擁有的一對老布菲公司的降B調、A調單簧管組合中,兩把都是完整貝姆式的設計。在捷克的阿馬提(Amati)樂器公司的型錄上,也看得到有A調的完整貝姆式單簧管存在。這是為什麼呢?因為A調的低音降E等於是C調的C,的確是很剛好、很吉利啊(笑)。
*另一說是因為A調的完整貝姆式也能吹到中提琴的最低音C,就可以代替中提琴演奏了。
羅馬之松也出現了最低音的降E
採訪:是不是也有很多管弦樂曲出現了這顆最低的降E呢?
十:馬勒的話,有「大地之歌」、第九號交響曲等,時時會出現這顆音。但最有名的,還是雷史畢基的「羅馬之松」當中的第四段「阿比亞大道上的松樹(I Pini della Via Appia)」。
*譯註:現在市面上流通的管弦樂譜中,看不到這個要吹Eb的樂句了,可能是考慮到執行困難,修改掉了吧?
採訪:那現在在管弦樂團中,遇到這種降B調單簧管的低音降E時怎麼處理?改用A調吹嗎?
十:有時候可能會分給低音單簧管吹,一般的確是換到A調上吹。
採訪:C調單簧管也有完整貝姆式的版本嗎?
十:不清楚耶,應該是沒有吧?至少我沒見過。
*譯註:其實當然是有,參見此文即知。
採訪:但是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的第三樂章指定使用C調,卻出現了低音降E...。
十:那個啊,我單純認為是布拉姆斯是抄分譜時忘了改到降B調單簧管而已(笑)。
採訪:那麼低音單簧管上也都有加上低音的降E鍵,應該是跟標準降B調單簧管同樣的原因吧?
十:這的確如此。這是為了對應A調低音單簧管的樂譜而加上去的。在馬勒或拉威爾的樂曲中,都會看到有A調低音單簧管出現,這是因為當時的低音單簧管的確有分A調與降B調的版本。但對於低音單簧管來說,要換不同調性的樂器,可要比標準單簧管更加困難,所以我想低音降E鍵就跟完整貝姆式一樣的需要而加了上去。
採訪:那有所謂的「完整埃勒式(Full Oehler System)」嗎?
十:所謂的埃勒單簧管,有很多人使用不同的稱呼方法。就算不能吹出最低音降E,只要是按鍵完整配備的版本,就被很多人稱為「完整埃勒式」。極端的狀況是,相對於按鍵比較少的學生級版本,按鍵比較多的高級版樂器,就直接被稱為完整埃勒式。但就我所知,很多爵士樂演奏家使用的阿爾伯特式(Albert System)樂器,也有可以吹到最低音降E的版本。
按鍵系統
採訪:完整貝姆式單簧管上,除了最低音的降E鍵以外,還有不少普通單簧管上沒有的按鍵對吧?
十:F#~G#震音鍵就是其中的典型。因為原本在A調上可以輕鬆吹出的G-A震音,到了降B調上就變成了F#~G#,立刻變難了很多,所以才會需要這樣的設計(G# Articulated Key,參照下圖)。
採訪:十龜先生您擁有的布菲公司完整貝姆式或日管的完整貝姆式樂器,之所以要製造成一體式,就是因為想把G#的按鍵與音孔做在上下管接頭之處吧?
十:我想正是如此。
採訪:那其他的鍵呢?
十:好比說左手小指的Ab/Eb鍵,這是標準單簧管通常設定為選配的按鍵。至於左手無名指上多出的環,我也曾在完整貝姆式以外的樂器上看過。但多了這個環,就讓G-Bb的震音或顫音容易很多。像這樣完整裝備按鍵的樂器,要在吹奏現代樂中的複音(Harmonics)時也會更加容易,也是優點之一。
*Berio寫作序列曲等單簧管作品時,就是根據完整貝姆式指法為基礎寫作複音的。
音響效果好的話,現在也許也該繼續生產?
採訪:完整貝姆式吹起來的感覺如何?
十:缺點就是很重,這是因為增加按鍵造成的,因此音色也跟著變重。而低音的E也變得多少發聲不清楚了(因為最低音跑去降E了)。如果音響效果好的話,現在就會有更多場合用到這種樂器才對。
採訪:那麼現在義大利的演奏家們還有在使用完整貝姆式嗎?
十:這我就不清楚了。說起來,我倒是有位大學同學是使用完整貝姆式的樂器。她是耳朵好到現在可以在東京藝大教視唱聽寫的人物。有絕對音感的人,大多在中學接觸單簧管等移調樂器時絕對音感會被打亂,她卻是吹著降B調單簧管,也一樣可以在腦海中切換C調樂譜的人。但是她到了念大學時,就得面對A調單簧管了。要直接在把A調樂譜視譜轉換成C調就更加困難了,所以不得已,她還是直接拿降B調吹奏A調的樂譜。當然,這就會遇到最低音吹不下去的問題,所以她還特地從義大利訂購了完整貝姆式單簧管來吹。如果遇到這種狀況的人,完整貝姆式單簧管也會很有用。
採訪:如果作曲家刻意要求要使用最低音的降E、而且他就是想像使用降B調單簧管音色來寫作的話,該怎麼處理呢?
十:其實要拿A調來移降B調譜還滿難的,當然還是應該準備完整貝姆式的樂器來演奏比較好。但我沒遇過這樣的事情就是了(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