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6日 星期日

單簧管的世界(12) 超高音的訣竅


最近一直被詢問到吹奏超高音(Altissimo)的技巧,剛好安迪哥與大向姊也做了一集關於著名爵士樂名曲「Sing, Sing, Sing」的單簧管大獨奏最後的超高音B(兩點Si)的訣竅,就來介紹一下,看看能不能幫助大家在超高音上突飛猛進。


原始連結在這裡:


https://youtu.be/wnJDEYoLjHQ?si=DiFxtL_RTdrj9BCM


日文聽力還不錯的人,就請直接看原始的影片。


如影片的標題「以單簧管吹出Sing, Sing, Sing最高音Si的方法(クラリネットでシング・シング・シングの最高音「シ」を出す方法)」所言,一開始就先播放安迪哥以前(年輕時...)在樂團中擔任Sing, Sing, Sing獨奏的影片,最後從F#衝到超高音B,的確很帥。


這顆超高音B如果沒吹出來,當然就不夠熱鬧,不夠嗨了。所以這次的主題就是介紹保證吹出這顆高音的攻略手法。


影片中共整理了四個要點。


(1)找到正確的指法


到了這個音域,因為都是靠泛音控制才能吹出來,而且會因為樂器、吹嘴、簧片的差異,而有各種不同的指法。安迪哥先介紹了德式的Si的指法,大向姊則是介紹了自己慣用的法式Si

指法,兩者倒是差異不大。


德式:



法式: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指法,以前在本部落格中也介紹過一些,此外林佩筠老師與閩子瑤合作的大作「法式單簧管高音指法秘笈」也很值得參考。


當然,影片中直接貼了一個指法表,可以拿來測試。



選擇這些指法的重點有幾個:好吹出來、音準與好按


另外,如上圖所示,我個人的建議是可以同步打開喉音的G#與A鍵,雖然會偏高不少,但是容易上去很多。所以可以先靠打開這兩個鍵讓泛音(作弊)上去後,再放掉這兩顆鍵,或者乾脆不放掉,反正是追求爽度啊(笑)。


(2)調整下唇的位置


老實說,我個人覺得這可能是最重要的訣竅。在本教主以前還不太吹得出三點Do的時候,某教駐北美採購總裁提供的建議就是這個:你要試著橫向去切簧片,就很容易吹出超高音來,這就等於是在調整下唇的位置。


安迪哥的建議是,在吹到這種超高音的時候,稍稍要把下唇往下移動一點(大約2mm),或者是把吹嘴含深一點。他的說法是,這樣等於會提高簧片的硬度。


而且為了證明這個方法的有效,安迪哥故意用同樣的下唇位置從F#跳到B,結果果然失敗;但是一調整下唇位置,就輕鬆上去了。


這個調整下唇位置的說法,當然也和N大師的泛音理論相符(移動方向相反就是了,我個人覺得這是吹法與樂器的差異),也證明這是一種必要的手法。


大向姊特別強調,完全吹不出兩點Si(或三點Do)的人,最好先試試這個方法。


(3)挑選硬度夠的簧片


其實這也是最基本、簡單的方法---夠厚的簧片就很容易尬出高音。安迪哥與大向姊也是如是建議。為了證明此事,安迪哥也拿了一片偏薄的簧片,果然也是吹不出這顆高音B。


安迪哥甚至覺得新簧片因為不夠穩定,一開始也是偏軟,也會不容易吹出高音,最好是等簧片養了一兩週後,讓硬度穩定後再來吹,會比較容易吹出高音。


特別是如果怎樣都吹不出這顆高音的人,不妨考慮一下換稍硬的簧片,應該也會有戲劇性的結果。


據說有的職業音樂家的挑選簧片準則就是能夠吹出超高音Do的簧片才會是合格的簧片,也是同樣的道理。


當然,使用較厚的簧片,勢必要有更多的氣才能推動,這就需要鍛鍊體能來補足了。


(4)束圈要確實鎖好(緊)


這倒是我沒想過的重點。但是不難想像,沒鎖緊的束圈一定無法好好讓簧片振動,不管甚麼音,吹出來可能都會有問題,這是無庸置疑的。


大向姊的解釋,這樣也能讓簧片有足夠的抵抗感。


雖然我沒有實際比較過,但根據這樣的道理,也不難想像金屬製內側有凸點設計的束圈,一定是比較容易飆出高音。因為這種束圈,先天就比較容易將簧片抵緊,而能製造出足夠的抵抗感。


最後大向姊的總結中說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如果一直練就是吹不出這些超高音,就該試圖找找看不同的吹法,否則只會一直碰壁;因為用錯的方法,就算再用功也只是枉然。不只是高音,其他的技巧也是如此。


除了以上的四個訣竅以外,個人覺得平日就可以練練五度或八度的大跳(滿多片段其實都是五度跳到最高音去),掌握住泛音控制的感覺,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我自己平常練習的兩個型態,就一起列出來給大家參考。



依照這樣的方式,看看能吹到多高就吹到多高,慢慢就會覺得衝上三點Do很自然了。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