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我覺得簧片最大的問題就是從買來的狀態開始含過吹奏,到過了五分鐘之後的狀態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且越是品質好的蘆葦、纖維越是直直通過的狀況,越容易發生這樣的問題。越是好的蘆葦就越容易發生變化。如果這個問題能夠解決就太棒了。
N:但簧片需要經過調適階段這一點,當然在Reserve Classic上也還是必須的。
Y:我很小氣,所以不太喜歡一片簧片吹到底(笑)。常常是這首曲子的這段獨奏使用這個簧片、如果是和第二部二重奏的話就用另一片簧片;大概一場音樂會中會用到三片簧片來分別使用。一片好的簧片,說誇張一點,可能可以用到半年,但三個月一定是有的。
N:哈哈哈,我也一樣!我的話,大概是第一樂章用這片、第二樂章慢板獨奏就用比較甜美、奶油味重一點的簧片....。
Y:像是羅馬之松或幻想交響曲中的大獨奏,也都是有重要的專用簧片來對付,一吹完之後馬上就換掉(笑)。
我聽說有美國單簧管演奏家是根據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各挑選出二十片簧片使用,使用完後馬上洗乾淨然後放到冰箱中保存,到了隔年同樣的季節繼續使用,然後就這樣同樣的組合輪流使用了二十年?
N:真的嗎(笑)?!我是有聽說小提琴演奏家對於使用的琴弦做過類似的事情。我自己的話,是把簧片儲存在自家的紅酒櫃中。
Y:紅酒和簧片的確也是相似的東西呢。通常好喝的紅酒年份,也會收穫到好品質的蘆葦。
N:應該是都受到土壤影響的關係吧?話說回來,據Rico公司的業務說,一般的樂器店對於樂器的溼度管理是毫不懈怠,但對於簧片保存卻是毫不在乎。常常在電熱器旁堆著好多盒的簧片,這真是最糟的保存方式。他就強調:「要請樂器店也要重視簧片的庫存狀態維持方式」。
關於這方面,我自己也想補充一點。就是簧片在出貨時雖然是一片片收納在塑膠保護夾中,但這只是為了保護商品的包裝而已;只要是從塑膠保護夾中取出、濕潤過一次之後,就絕對不要再放回塑膠保護夾中了。因為濕潤過的簧片會「讀取」塑膠保護夾的形狀,而不會維持平的形狀了。所以簧片只要取出來吹過後,請務必要放在平的簧片盒中收藏。
從簧片中學習演奏法
Y:簧片這種東西,就是要讓人聽出製作簧片者想要的音色。剛才我才聽過紐奇歐先生您精彩的演奏,聽到您演奏時的音色,絕對能夠明白:「啊,就是因為希望能吹出這樣的音色,所以才會做出這樣的簧片啊」!而我自己在替Rico公司設計簧片(Grand Concert Select Thick Blank)的時候,也是抱持著我要做出理想中音色的理念去製作。重要的還是根據吹奏者想要追求怎樣的音色,而去選擇怎樣的簧片。
我在參與Grand Concert Select Thick Blank的設計,是差不多十年前的事情(2000年前後),當時我的感覺、當時想發出的音色,和現在已經六十歲的我想追求的音色說不定是不一樣的。關於這方面,讓我感覺到自己是和簧片一起成長,真是十分有趣的事情。
我想紐奇歐先生一定是覺得要演奏出剛才那麼美妙的音色、就需要現在這樣的簧片;而購買這種簧片的人,也會因為想發出紐奇歐先生一樣的音色才會來使用這種簧片、試著從紐奇歐先生設計的簧片中學習該怎麼演奏比較好。我覺得這種從簧片中學習演奏法的想法很重要。
N:非常明白您的意見。並不是只想著自己的嘴型或含住吹嘴的方式要怎麼樣才會適合簧片,而是想著該怎麼樣做才能讓簧片發出最大的共鳴,這是我覺得最重要的考量。所以我總是提醒自己要讓嘴保持中性放鬆的狀態。
Y:最後請再讓我說一句。舉例來說,我們有時會出現想找一顆介於自己正在使用的吹嘴與其他型號吹嘴之間的中間設計吹嘴,或是想要一片介於三號半到四號之間硬度的簧片,這就是我們的「為了不存在事物之糾結」。不過,我想這也是一種向上心的反饋。
仔細想想,如果全世界就只有一把樂器、一顆吹嘴、一片簧片的話,我們應該也還是能將之發出最好的音色吧?我想這是一定的。換句話說,雖然只有一片簧片,我們還是會想辦法用自己的嘴巴去配合這片簧片來吹奏。
在我一開始跟Guy Deplus老師上課時,曾經跟他說:「我想改變自己的音色」,結果他就讓我從一盒新簧片中挑出自己覺得好的簧片,但是挑好之後,他卻讓我把這些簧片全部丟入垃圾桶中,接著說:「你要不要從這些你覺得這些不行的簧片中,找看看自己想要的音色?」
音色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
我想說的是,現在推出了一片聚集了許多人的想法與心思的簧片,先不要去想這簧片有多麼符合自己的演奏方法,而是要去想當初設計製造者是用怎樣的想法去做出這樣的簧片、自己使用這個簧片會發出怎樣的聲音?我會希望大家能用這種好奇心去挑選簧片。我猜紐奇歐先生應該也有這樣的想法才對。因為我想他應該不會是抱持著自己設計的簧片一定會是世界第一的想法去開發的。
N:如你所言,做出種種不同類型、提供給使用者更多選擇的簧片、然後將每一種簧片的特色詳細的傳達給使用者,是非常重要之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