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5日 星期二

開箱文(144) 金屬Low C低音單簧管之三 組裝試吹篇


開始組裝前,吹嘴還是得先準備好。新吹嘴由於還沒貼上吹嘴墊,所以得自己先貼上。



臨時想起來,這吹嘴看起來和法式的中音單簧管吹嘴大小接近,就隨手抽了一顆V牌B44中音吹嘴來比較看看。


果然看起來大小非常接近,但德式低音單簧管吹嘴略長一些,底部的外徑也比較大一些,但法式的中音單簧管卻是腔體比較大,所以頂端的導流板(Baffle)和腔體間就有段差。



吹嘴的比較只是個伏筆,後續我們會再討論。接下來先把樂器組起來。


首先是加上揚聲口。這把樂器由於管徑比較小,下管套入揚聲口的長度又比較長,所以組裝時比較費力一點。不過,還算是不難組裝。



然後再加上腳架。



再來則是上下管之間對接,通常這裡的連桿要是不對準,就有很多音會吹不好。但F社這裡把上管的連桿改成了L型,只要能被下管的連桿抵到,上下的連桿就可以連動了,這可以大大提升組裝的裕度。甚至可以利用這樣的裕度,稍微來調整一下左右手的相對關係---上下管的按鍵未必要對直成一直線,而是配合左右手的舒適程度故意稍微錯位。



再把吹嘴組上吹嘴管(調音管)。不過這張圖的吹嘴應該要轉一百八十度才是正確的角度。



接下來就是要加上簧片,於是取出附贈的P牌簧片。P牌低音單簧管的簧片是一盒十片,比起V牌低音樂器都是一盒五片來說,算是很划算的經濟包。


號數是2.5號,會不會太薄,是稍稍令人擔心之處。



有趣的是P牌簧片的封條上面印有各式單簧管的圖樣,顯然外觀設計的心思都花到這上面來了。



如同超高音G調單簧管的簧片一樣,P牌的低音單簧管簧片也是放在厚紙板做成的簧片夾中。



下圖這是簧片本人的長相。簧片的種類與號數都是印在簧片表面,背面則是完全空白。



如果把這簧片跟L牌的Alto Sax簧片比較的話,大小幾乎是完全一樣。換句話說,可以認定


德式低音單簧管簧片=中音薩氏管簧片=中音單簧管簧片


這三者之間的簧片應該是可以共用的。



然後再加上附贈的GF束圈,簧片與吹嘴就組裝到吹嘴管(調音管)上了。

(很不幸,這張圖中吹嘴還是應該要轉向一百八十度才對)



如果換上L牌中音薩氏管合成簧片的話,則是下圖這個樣子,果然和德式低音單簧管吹嘴非常「速配」。



在這裡乾脆來總結一下各種簧片的共用性:


降A調簧片=剪短降E調簧片(略寬些)

降E調簧片=剪短降B調簧片(略寬些)=剪短德式降B調簧片=高音薩氏管簧片(略寬些)

降B調簧片=高音薩氏管簧片

中音單簧管簧片=巴賽管簧片=中音薩氏管簧片=德式低音單簧管簧片

低音單簧管簧片=次中音薩氏管簧片

倍中音單簧管簧片=上低音薩氏管簧片


請大家務必要記清楚,考試會考喔(誤)


我順便也試著將V牌中音單簧管吹嘴裝在這樂器的吹嘴管上,結果發現太鬆無法成功。



當吹嘴、束圈、簧片都組裝在吹嘴管(調音管)上,就可以組裝到上管,與本體結合了。這時我才注意到,原來剛才吹嘴都裝反了....。



上圖並未完全將吹嘴管塞到上管之中,這是預期低音單簧管通常都會設計成音準稍稍偏高的狀態,所以先拔出來一點。但是後來才發覺這是錯誤的期待,事實上這樂器是吹嘴管塞到底才是準的(如下圖)。



比較上下兩張圖,會發現我把合成簧片又換回成P牌的天然簧片。這是因為3.5號的中音薩氏管合成簧片對這顆吹嘴來說有點太厚,我吹起來非常辛苦,只好換回P牌的天然簧片。


P牌的天然簧片號數雖然是2.5,但是吹出來的聲音卻一點都不單薄,聽起來也能傳遞很遠的樣子。


可惜的是,好吹歸好吹,但耐久力似乎不好,大概跑個一輪音階就會感覺沒力,而必須換片了。


總之,既然全部組裝完成了,那就可以讓「低音單簧管立於大地之上」了。



底下則是整把組裝完成後、「立於大地之上」的各個角度照片:



如前所述,F老闆有多準備一顆法式低音單簧管專用的吹嘴管給我,所以理論上還是可以使用法式低音單簧管吹嘴來試吹。我就拿出了家中目前唯一的吹嘴庫存V牌B46吹嘴來試組裝看看,果然是可以使用的(如下圖)。



不過,組裝沒問題不代表吹奏沒問題。使用法式吹嘴,由於開口大了不少,音量的確變大,聲音也比較開朗了一些,但是整體的音準平衡就不行了。高音會偏高很多,低音則是偏低很多。所以後續只好放棄這個組合了。


接下來就試吹了。這次的試吹,也有高手助拳,因此後面的影片可以聽到許多不同的試吹片段。由於法式吹嘴不可行,所以底下的試吹都是使用原廠附贈的德式吹嘴JG1、GF束圈與P牌2.5號簧片。


在播放影片前,我先來整理一下試吹的感想。


  • 音色很棒,是偏暗而非常濃厚的聲音。相對於法式樂器的大開大闔,這樂器比較溫柔婉約一些,有點接近巴賽管或甚至是低音管的感覺。中高音的音域漂亮到可以擊敗所有的法式低音單簧管。這也順便釐清了一般對於金屬樂器就是音色爛(像薩氏管)、音量大的誤解。

  • 吹奏感很順暢,很容易送氣。甚至有人覺得比本館收藏的Prestige還好吹。

  • 如上所述,雖然感覺音量不大,但因為是比較集中的聲音,應該是可以傳很遠。

  • 高音非常好吹,特別是法式比較容易卡住的兩點Sol(上加四線),也可以輕鬆吹出。當然,繼續往上擠,到達三點Do以上,甚至到了Mi或Fa也不成問題。

  • 除了少數幾個音以外(最低的Mi、喉音Mi、一點Si略偏低,兩點Do偏高),整體的音準還算平均。

  • 最低的Do共鳴很好,可以吹出很響、共鳴很好的聲音,簡單來說,就是爽(笑)。

  • 和預期不同,由於最低的四個半音都由右手拇指操作,所以即便少了左手小指的降A/降E鍵,最低音的音階還是都可以吹得出來。例如最低的降D大調的開頭就是降D(右手拇指左下鍵)→降E(右手拇指右上鍵)→F(右手小指)→降G(左手小指)→降A(右手小指),搞不好可以吹得比自助餐牌樂器的配置更容易吹出這個音階呢!事實上我全部二十四個大小調的音階都跑過一輪,只要能適應右手拇指按鍵的配置,並沒有特別的問題。

  •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運送產生的偏差或是原本的組裝就不是太好,最低的四個半音漏氣有點嚴重,一開始我甚至是完全吹不出低音C或C#的,後續送去西門黃小琥處調整,就變得順暢許多了。不過,在吹奏這四個半音時,同時按著低音E或右手小指降E的按鍵,還是會比較容易吹出來。

  • 因為揚聲口上有共鳴孔,所以當然使用密技吹出低音B(Low B),參照試吹錄音。

  • 音準受到樂器溫度變化的影響有點大,這其實是金屬樂器的原罪。

  • 樂器本人不重(可能是因為管徑細?),就算只使用吊帶,站立吹奏應該也沒問題。

  • 但是樂器略長,以本教主號稱180的身高,恐怕都得坐鋼琴椅,才能以舒適坐姿吹奏。

  • 操作上最大的困擾,大概有三處(如下兩圖)。第一個就是方便高音洩壓(或說是半孔)用的金屬延伸板有段差,我個人會比較喜歡沒有段差的設計。第二個就是左手無名指控制的「香蕉鍵(降E/降B)」做得太胖太低(這也是一種德式風格...),很容易誤觸,導致錯音。第三處就是右手無名指控制的香蕉鍵(降B/F鍵)也有同樣的問題。




底下就是試吹的錄音,包含我自己吹奏的全音域半音階與四個八度的C大調音階、新世界交響曲主題,以及不具名留美碩士吹奏的韋伯片段與同樣不具名的某教高層委員吹奏的春之祭,後面這兩個錄音相當精采,也充分證明了這樂器的性能:

 


 


https://youtu.be/3RgV54M251Y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