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6日 星期六

照沼夢輝的單簧管吹嘴挑選法

譯自The Clarinet雜誌Vol.75,2022年春季號


吹嘴的挑選方法~照沼夢輝專訪


[前言]


這一篇是我們邀請來替本誌進行各種吹嘴試吹.驗證的日本愛樂交響樂團單簧管團員的照沼夢輝老師,幫我們解說他自己使用過的吹嘴以及如何挑選吹嘴的方法。各位讀者購入吹嘴時不妨參考看看。


===


只要是能吹出自己期望音色的吹嘴就好,其實不必堅持非得要是甚麼形狀或材質


採訪:請教您對吹嘴感興趣的緣由是?


照沼夢輝(以下簡稱照):我從中學開始就喜歡用別人沒在用的東西,但比起吹嘴,反而是試了各式各樣不同的束圈。我住的是比較鄉下的地方,其實也沒有賣太多種類的配件,但是有機會去東京的話,就會看看或買買WoodStone或者廣島交響樂團的高尾哲也先生製作的T系列束圈。反正就是一種「看吧,我就是吹和身邊的人不一樣的東西」的想法,可能單純想要沉浸在優越感之中而已。並沒有甚麼了不起的原因(笑)。


後來,就在試吹過很多吹嘴之間,才明白「原來吹嘴可以相差這麼多」,慢慢就對研究吹嘴有興趣了。


採訪:您是從中學開始就對束圈有興趣,表示當時就對硬體配備很關心囉?


照:是。當然,我對硬體配備是很關心,但我中學時恐怕是沒有想甚麼大道理。現在我自己的想法是「我想要詮釋的東西能多自由地表現出來」才是最重要的,在這過程中就算有好的硬體配備,最終還是要表現音樂。也是這樣,我想要找尋出可以沒有壓力地重現我心中想表現出來音樂的配備道具。


採訪:有些人是很追求適合自己的道具,但也有人對於這些道具完全不關心呢。


照:就像「弘法不挑筆(弘法筆を選ばず)」的說法一樣,其真意是只要有一定的技術水準,不管拿甚麼來吹都能吹出好聽的聲音吧。我自己的畫,雖然試了很多種吹嘴想要冒險看看,最終還是回到了B40系統的吹嘴。當換了吹嘴以後,音色或發音的感覺都會改變,跟著音樂的表情也會發生變化,所以換了道具,也有可能可以看到新的音樂表現方式。


我自己雖然不更換吹嘴、束圈或簧片還是可以吹,但不管甚麼配備都嘗試看看的想法還是非常重要。好比說,就算是凡德倫(Vandoren)公司的同樣型號的吹嘴,其開發歷史上也是一點點地演進著(譯註:就有不少人反映現在的B40Lyre跟以前的版本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這是因為當時的演奏家或是測試顧問給了製造公司一些建議而進行改良、調整弱點的關係。隨著歷史的演進,道具也會跟著變化。最近雖然流行幽暗柔和音色的吹嘴,但這也是隨著時代的流行慢慢變化而來的。因此,我們也必須抱持靈活與開放的態度,多方嘗試、找出適合自己的道具、摸索著對音樂的想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採訪:那麼,想請教您過去用過哪些吹嘴?


照:中學的時候我是吹凡德倫公司的5RV,那時還不會太冒險。之後上了高中,就換成該公司的B40Lyre或B40,之後就是一直吹B40系列的吹嘴。高中的時候雖然沒有那麼常換吹嘴,卻有收集很多關於吹嘴的資訊。大學以來使用過Wi & Fi公司的S3,然後為了克服對於水晶吹嘴的恐懼感而故意買了一顆Pomarico公司的吹嘴而吹過一陣子。接著我也吹過AW(Alexander Willscher)公司的40B吹嘴,或是Licostini的吹嘴,但我這個人就是有怪癖(笑),就是不希望使用同一時期大家都在用的東西。另外我自己會比較希望喉音區Sol附近的音準吹低一點(譯註:大部分的樂器喉音都偏高)。這當然可以靠調整調音管來達成,但也會覺得既然要換調音管了,乾脆就連吹嘴也一起換掉了。


其實我也使用過不少其他的吹嘴,但最後這兩年還是回到了B40吹嘴。最近認識了韓國的施密特工作室(Atelier Schmid)的吹嘴製作者張先生,他幫我試做了比B40開口稍微窄一點的吹嘴Op1或是保有B40的表現幅度、卻具有現在流行的幽暗音色的吹嘴。所以我現在也在用這兩顆吹嘴。B40系列的吹嘴因為開口比較大,所以音色與音準比較容易調整,是我特別喜歡的關鍵。相反地,雖然開口比較小的吹嘴容易獲得穩定的音色感覺與發聲,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可以做出許多不同效果的自由性。


採訪:您在挑選吹嘴之際想追求些甚麼,或者說有甚麼基準嗎?


照:簡單來說,只要是能發出我期望音色的吹嘴,不管是甚麼材質做的,或是做成甚麼形狀,都沒關係。只不過,挑選時還是會注重優先順序:


1.自由度


阻力感覺,或者能不能平順地送氣進去。此外,音色或音準是不是很容易改變也是判斷的標準。


2.運舌是否容易


是否能很流暢地吹出快速的跳音(Staccato)。


3.音準


如果音準有問題,就算音色再怎麼好,也是不能用的吹嘴。以前貴雜誌專訪奈迪克(Charles Neidich)大師時曾經提到他的學生曾經使用過奇怪的指法,吹出了低了四分之一音的奇怪聲音,當時學生說:「我覺得音準低一點音色比較好」,奈迪克大師回答沒有任何作品是寫成希望演奏成音準偏低四分之一的,就是同樣的想法。


4.音色與均勻性


我覺得能在管絃樂團中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還有跟樂團中其他樂器搭配的關係,所以我會依照上述的順序來挑選吹嘴。


以打開後馬上就能吹的簧片來做最後確認


採訪:挑選吹嘴時,會使用甚麼簧片?


照:吹了管弦樂團後,簧片的消耗量就變大很多。因此,新的簧片能不能馬上就可以吹,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就是說打開之後,可以馬上裝起來吹,是個重點。我在試吹吹嘴的時候當然會使用已經習慣到某一程度的(不錯)簧片,但最後的確認,還是會拿全新的簧片來試驗。基本上挑選B40系列吹嘴時,我會拿凡德倫公司的V12三號半簧片來試吹;如果是其他系列的吹嘴,我還是會準備一些像是三號半+或是四號的簧片來試吹。挑選吹嘴時,當然要考慮簧片的配合程度。如果拿配合程度不好的簧片來試吹吹嘴,給出「這個吹嘴不好」的結論,那就沒意義了。我覺得更換不同的簧片試試看是否配合程度會變好的試吹方法是比較好的做法。


採訪:使用全新的簧片來吹時,每一盒之中,還是會有可以吹的(好)、和不能吹(爛)的簧片。若是您打開來的簧片,剛好是不能吹的簧片,那該怎麼辦?


照:吹下去的瞬間,如果發覺這簧片是不能用的,就重新開一片來用。我因為不太希望被簧片所左右,所以只要是能維持某種水準的簧片,我還是會想辦法吹出該有的音色,不會挑剔得太嚴格。


大概每一盒簧片中,以我的平均標準來看,大約還是會有六到七片是可以用的。相反地,如果一盒之中挑不出六到七片可以用時,我就會懷疑是不是自己的吹法出問題了。我就是希望自己不要太死硬,練到有個一般水準的簧片都能控制的程度。除了自己的吹法以外,自己的耳力狀態、還有其他的相關要素會影響到簧片是否可以用。當然,正式音樂會要使用的簧片我還是很講究的;這種重要的簧片,我一盒還是希望能挑出三片左右。


採訪:想請教吹嘴開口寬度寬或窄、或是開口長度長或短,各有甚麼優缺點?


照:關於開口寬度,寬一點的話可以在很多方面上都保持控制靈活彈性。但可以靈活控制的意思,就是要用自己的耳朵好好去聽吹出來的東西,一面確認各方面的要素、一面跟著調整才行。此外,基本上來說,開口寬度比較窄的吹嘴,會比較容易選簧片。另外,太寬的吹嘴,如果送氣時不集中,聲音就會散開,很難把音色修飾的好。


另外一方面開口長度是越長吹奏感越輕,主要會是靠吹嘴本體來控制吹奏效果。開口長度短的話,吹奏感會變重,控制主要就是吹奏者自己掌握了。


討厭完全鏽黑的薩氏管,所以中學時選擇吹奏單簧管


採訪:照沼先生是第一次接受我們的專訪,因此也想請教您的單簧管學習過程。請您先談談怎麼會遇到單簧管,怎麼開始學的原因好嗎?


照:我是三歲開始學鋼琴,而其實我上的小學裡竟然有很罕見的爵士大樂隊,所以當時我吹過次中音薩氏管。我在念東京藝術大學三年級的時候,也跟須川展也老師副修過中音薩氏管,只是還不到職業薩氏管的程度就是了(笑)。


我是在中學的管樂社開始學習單簧管的。而我小學時使用的次中音薩氏管,早就鏽到全黑了。我老家的茨城縣東海村每年都會舉辦村民音樂會,參加的人每個都是閃閃發亮的樂器,因此我很不想拿已經全黑的樂器出來丟臉。進了中學後,我本來就覺得挑選黑色的樂器應該不錯,但是學校沒有雙簧管,所以才選了單簧管。完全是根據外觀來挑選的(笑)。


當時我是完全不知道單簧管的音色是甚麼樣子,但因為我吹過薩氏管的關係,一拿起單簧管就能確實地吹出聲音呢。


採訪:您是還在就讀東京藝術大學時,就考上了日本愛樂交響樂團。可否說一下加入的過程如何?


照:我是中學三年級時,就下定決心要走音樂這條路,但是也知道音樂之路非常嚴峻,也想過萬一將來沒工作該怎麼辦的事情。因此,進入東京藝術大學後,知道管樂器這一行,能夠成為獨奏家的是少之又少,應該是沒有機會進入這個世界,覺得只有加入管弦樂團這條路可行。此外,比起成為獨奏家,我自己心情上也比較希望進入樂團吹奏。我覺得不論是工作面或是生活面上,既然想在大學畢業後繼續靠音樂走下去,那麼我在就學中就得開始做些準備,於是從大一起不論是日本或是海外的樂團,只要是有管弦樂團甄試,我都會想辦法參加。於是就在大三那年的六月參加了日本愛樂交響樂團的甄試,順利考上。


採訪:這次很感謝您的幫忙並且專訪。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