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4日 星期三

帕斯卡.摩拉蓋斯2018年專訪(01)


譯自:Band Journal雜誌2019年4月號

音樂中並沒有所謂的「這樣就是標準答案」
而是應該相信自己感受到的東西就是真理的方式來演奏

~帕斯卡.摩拉蓋斯專訪

[前言]

法國的單簧管演奏家帕斯卡.摩拉蓋斯(Pascal Moragues)是年僅18歲就深獲大師巴倫波因的賞識,而被拔擢為名門巴黎管弦樂團的第一單簧管首席的名家。本雜誌藉著2018年12月巴黎管弦樂團(指揮:海汀克)來到日本巡迴時邀請他進行專訪。採訪中請他談了以巴黎管弦樂團為首、管弦樂團朝世界性均一化發展的狀況、音樂該如何表現、以及單簧管這種樂器的意義等許多讓人感興趣的話題。

帕斯卡‧摩拉蓋斯簡介:
1963年生。六歲開始學習視唱練習、八歲開始學習單簧管,十四歲時通過巴黎高等音樂院的入學許可,師事德列克留茲(Ulysse Delecluse)、德普留(Guy Deplus)等教授。十六歲與十七歲時分別拿到單簧管與室內樂的第一獎而從巴黎高等音樂院畢業。十八歲時被任命為巴黎管絃樂團的獨奏單簧管。
至今為止他以獨奏者的身分和布列茲、伯恩斯坦、巴倫波因、謝米揚‧畢契科夫(Semyon Bychkov)等許許多世界級的指揮家共同合作過。除了獨奏者以外,他也在室內樂的領域中率領了摩拉蓋斯木管五重奏而活躍著。

1995年他成為巴黎高等音樂院的單簧管教授、2002年擔任大阪音樂大學的客座教授,對於指導後進不遺餘力。

使用的樂器為巴菲(Buffet)公司的Divine型單簧管。

巴黎管弦樂團就是我的音樂人生

採訪:這次您也參加了巴黎管弦樂團的日本巡迴公演,自從1981年以來,您就一直是巴黎管弦樂團的團員呢。

帕斯卡.摩拉蓋斯(以下簡稱P):巴黎管弦樂團就等於是我的音樂人生。雖然我是18歲就加入這個樂團了,不過18歲這個年紀對於音樂來說,根本就還算是個小嬰兒,可以說我是在巴黎管弦樂團中學到了音樂的一切也不為過。當初在參加巴黎管弦樂團的甄試時,全世界共有98位單簧管演奏家前來角逐這個位子,所以我根本就沒想過自己可以考進去,單純只是想去測試看看自己的實力到哪裡而已。就結果而言,我就在當時的常任指揮巴倫波因先生底下開始了我的音樂演奏活動。

採訪:一般對巴黎管弦樂團有「這是非常法國式樂團」的印象....

P:不過很遺憾的,現在的管弦樂團之演奏都朝著世界性均一化的方向發展了。因為在這個時代是不管哪個音樂家的演奏都能輕鬆地聽到,大家也就都會選擇最容易被欣賞的演奏風格了。當然,還是會有些個性或特徵被保留下來,但單純以我自己的意見來說,巴黎管弦樂團已經沒有太多所謂的「法國式風格」了吧。

就我自己而言,我吹的是法國的巴菲公司的單簧管,完全無法想像我會去吹其他廠牌的樂器;但我現在卻已經開始改用奧地利品牌的吹嘴(譯註:他原本是使用Playnick的B2,現在改為Puccini Tosca了,更之前他是使用Vandoren的M15)。這是因為我自己喜歡的音色、音樂上的方向都是比較偏向於德奧風格的關係。這倒是從學生時代開始到現在都沒有改變過的。

採訪:為何會如此?

P:我想這跟音色有很大的關係。我在學生時代就常聽卡爾.萊斯特(Karl Leister,前柏林愛樂單簧管首席)、阿弗烈德.普林茲(Alfred Prinz,前維也納愛樂首席)的音色與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的錄音,而把這些當作我自己的規範。當然,法國也有很多很優秀、我很欣賞的單簧管演奏家,不過他們的音色和我想追求的並不一樣。所以在我自己摸索自己的演奏風格時,就開始以德式音色為目標了。

採訪:那麼現在呢?

P:基本上還是沒有改變。其實現在所謂的「法式單簧管演奏風格」,和我的老師德列克留茲(Ulysse Delecluse)或郎斯洛(Jacques Lancelot)先生的時代已經有相當大的變化了。當時的確有明顯的法國之獨特音色方向性,現在也跟其他國家的風格融合統一化了。在這樣的發展中,我個人的音色辨認度反而就變得更舒服自然了。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