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9日 星期三

平常心

有篇有趣的文章,今天就在我的爛群組中流傳。


https://www.mygopen.com/2021/05/UK-nurse.html


*對,我是有爛的帳號沒錯(不意外吧)

*但因為很不喜歡爛,所以幾乎沒使用

*所以用爛來聯繫我,保證會很久很久都沒下文

*結果因為WFH,今天又不得不打開


這篇文章的出發點滿好的---醫療資源有限,萬一自己不小心「中獎」了(人類真的要謙卑一點,沒有甚麼完美的防堵手法,畢竟我們不是神,所以還是隨時有被傳染的可能),該怎麼做比較好?


我也覺得這是政府最應該先告訴(或說是教育)大家的地方。如果你去日本的厚生省網站上看的話,就會有一個這樣詳細完整的FAQ。相對於厚生省的CODIV-19的專頁有這樣的FAQ,衛服部的專頁就找不到類似這樣的東西。一般民眾對於這個病了解很淺,會害怕恐慌也是非常正常的。


這也是我說這篇文章出發點很好的理由。


但不好的地方是甚麼?就是這篇在我的爛群組中流傳的文章,竟然找不到作者或出處?(這大概也是爛群組傳文的特色吧)


所以我就只好去拜了一下股溝大神。第一個查詢結果,就是文章開頭的那個連結,就是關於此文章的錯誤查核。連結中指出了這篇文章我原本在看時,也有點懷疑的三個點是有錯的:


1.每天曬20分鐘太陽,有助於預防CODIV-19


2.CODIV-19的病毒處在PH值5.5~8.5之間,所以要多服用鹼性食物


3.有症狀時,要多服用檸檬水,補充維他命C


這三件事,雖然的確一看就事相當可疑,但照著這三點去做,好像也不會有壞事(特別是第一點,上班族很難曬到太陽,維他命D不足,很容易出現骨質疏鬆的問題),就算這篇是亂傳的謠言文,也是很善良的造謠文(笑)。


*對了,底下這篇NHK拍的影片剛好說到了維他命D對於CODIV-19的影響,也請大家看一看(至於其他談到交叉免疫等部分也非常有意思,有興趣的人不妨全部看下去)。


https://www3.nhk.or.jp/nhkworld/zt/ondemand/video/4001385/?fbclid=IwAR1RIrl8dHtrWbG13iXlBYZaEFmGJqrzolzYZ93Wn7qKr5relbvVwrJI7aY



更重要的是,事實查核文章只指出了這三點錯誤,但全文共有將近三十點的敘述,是不是除了這三點以外的東西都是對的?(作者一定熟知最好的謊言就是要加入真話的道理 XD)


如果是的話,那這篇原本的護士文,其實還是很值得推薦的。因為強調得了這個病不要驚慌、不是世界末日的道理,這其實也是世界各國政府都沒有清楚告訴民眾的地方。畢竟現在已經是2021年,不是對於這個病一無所知的2020年,真的沒必要為這個病恐慌。


當然你還是可能不信這篇文章,畢竟它是個沒出處、有錯誤的文章,那我們就來看上面提到的日本厚生省網站對於新冠製作出來的FAQ,其實有些概念與數字和這篇護士文很像。


===


[節錄]


現在關於CODIV-19的11個知識(日本厚生省製作)


原文連結:https://www.mhlw.go.jp/content/000749530.pdf


Q1:在日本,至今(2021年4月30日)有多少人CODIV-19確診?


A1:目前日本共有586782人確診,相當於日本人口的0.5%。日本的最新確診狀況可以參照以下連結:


https://www.mhlw.go.jp/stf/covid-19/kokunainohasseijoukyou.html



*因為存在被感染卻無症狀、因此就沒去醫療機構受診的人,所以這個人數並不代表真正所有的染病數。


Q2:在日本確診的人中,有多少人是重症或死亡的?


A2:被診斷為罹患CODIV-19的人中,重症的比例或死亡的比例是因年齡而異的,有著高齡者偏高、年輕者偏低的傾向。


  • 重症的比率是1.6%(60歲以下0.3%、60歲以上8.5%)

  • 死亡率是1.0%(60歲以下0.06%、60歲以上5.7%)


*重症比率是被診斷為新冠肺炎的病例(含無症狀)中,需要送去集中治療室治療或是需要加上人工呼吸器治療的病例與死亡病例的比率。


日本各年齡層重症比率:



日本各年齡層死亡比率



*以上兩表皆為2020年10月統計結果。


Q3:確診為新冠肺炎的人中,是怎樣類型的人容易變成重症?


A3:確診為新冠肺炎的人中,容易變成重症的是高齡者與基礎性疾病者。具有重症風險的基礎性疾病患者中,是具有慢性閉塞性肺炎患者(COPD)、慢性腎臟病、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肥胖(BMI>30)、吸菸者等等症狀者。此外,孕婦的話,雖然還不清楚是否容易變成重症,但仍然要非常小心。


下圖為日本之以三十歲世代(30~39)為基準,各年代重症化的比率



*日文的X十代,是指年齡數的十位數為X的意思,所以20歲代就是20~29歲的意思。

*重症化率指的是被診斷成新冠肺炎的病例中(含無症狀者),需要被送去集中治療室治療或需要加上人工呼吸器治療的病例與死亡病例的比例。


Q4:與世界各國相比,日本新冠確診的人算多嗎?


A4:以人口比率來看,日本的CODIV-19感染者數、死者數,與全世界平均或各主要國家相比,都維持在相當低的水準。(參考下圖,日本的曲線都相當低)



Q5:感染CODIV-19的人,會將病毒傳染給他人的可能性有多長?


A5:感染CODIV-19的人,可能會將病毒傳染給他人的期間是發症前的兩日到發症後的7~10日左右的程度。*


此外,在這段期間中,可以判斷即將發症之前與之後的病毒排出量會特別高。因此被判斷為感染新冠的人,即便是沒有症狀,也請盡量避免不必要與不急的外出,來努力防止將病毒傳染出去。


Q6:被診斷為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會再傳染給多少其它的人?


A6:被診斷為感染新冠肺炎的人中,會感染他人的比率大約是兩成,大部分的人可以認為是不會感染他人。


因此,在沒有感染防護的三密(密閉、密集、密接)環境下和許多人接觸時,不要讓一個感染者感染太多人,就有可能壓低新冠疫情的流行。


所以身體狀況不好時,就要避免不必要、不急的外出,或者接觸他人時戴著口罩等等,就是讓感染新冠肺炎的人不要感染讓新冠病毒感染更多人的重要手段。


*目前可以證明戴上口罩時,會減少和感染者接觸時吸入病毒的量。(確診者戴上布口罩時,可以降低60~80%、和感染者接觸者帶著口罩的話,也會減少20~40%)


*引用以下文獻:

Ueki, H., Furusawa, Y., Iwatsuki-Horimoto, K., Imai, M., Kabata, H., Nishimura, H., & Kawaoka, Y. (2020). Effectiveness of Face Masks in Preventing Airborne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mSphere, 5(5), e00637-20.


Q7:為了不讓新冠肺炎流行擴大,必須要注意怎樣的場合?


A7:新冠病毒的感染方式主要是飛沫感染與接觸感染造成的,所以三密(密閉、密集、密接)的環境是風險非常高的地方。除此之外,有喝酒活動的懇親會等等人數很多、或長時間的飲食、沒戴口罩的會話、切換到狹小空間下的共同生活場所時,都很容易引起感染,需要小心注意。


Q8:為了檢測是否感染CODIV-19所做的檢查,是怎樣的形式?


A8:為了檢測是否感染CODIV-19所做的檢查,有PCR檢查、抗原定量檢查、抗原定性檢查等等。這些都是用來檢測受檢者體內是否存在病毒、是否被病毒感染所做的檢查。


因為開發出新的檢測守法的關係,根據檢測種類或症狀判斷,不僅是使用鼻咽頭拭取液,也可能改用唾液或鼻腔拭取液來做檢查。


此外,抗體檢查是用來檢查過去是否得過新冠肺炎的方法,因此在接受檢測之時,並不是用在判斷是否正在感染的目的上。


下圖:各種檢測方法的使用對象與使用方式


※1發症第二天到第九天間使用

※2檢測出陰性時,視必要程度,而需要追加PCR等測試

※3雖然不建議用來判斷是否確診,但結果是陰性時,還是可以在持續進行防止感染對策的前提下,在感染擴大區域的醫療機關或高齡看護設施中作為廣泛檢查的手段來進行篩檢。


下圖為檢測時檢體採取範例(抗原定性檢查中使用鼻咽頭拭取液或鼻腔拭取液的狀況)


鼻咽頭拭取液是從鼻口中插入棉棒在鼻咽頭拭取數次(醫護人員採取)

而鼻腔拭取液是從鼻孔中插入棉棒2公分左右旋轉五次後,靜置五秒左右(可以自我採取)



Q9:感染新冠肺炎後是如何治療的?


A9:輕症的狀況,則是只要靜養觀察,很多就會自然減輕症狀,必要的話,會再使用退燒藥等對症治療的方法。如果出現呼吸不全的症狀時,會使用氧氣或抗病毒藥、類固醇藥(抑制發炎、感冒時也可能會用到)與免疫調整藥*1,如果未能改善時,就有可能使用人工呼吸器進行集中治療*2。


因為已經確立了這樣的療法,所以因為新冠肺炎住院的人死亡比率開始降低。所以如果出現發燒或咳嗽的症狀時,請先和附近的醫療機關連絡討論。


*1:日本承認的免疫治療藥有瑞德西韋、Dexamethasone、Baricitinib(2021年4月23日新承認)

*2:如前所述需要接受集中治療或死亡的比率約1.6%(60歲以下0.3%、60歲以上8.5%)


下圖為日本的使用藥物治療狀況。


很明顯可以看出在去年六月之後,在投藥比率增加下,死亡比率下降的情形:



Q10:新冠疫苗是怎樣的疫苗?又如何進行接種?


A11:


新冠疫苗的特徵


到5月14日為止,日本國內可以接種瑞輝公司開發的疫苗。這是一種mRNA疫苗,通常要間隔三週打兩次疫苗。


新冠疫苗的有效性


疫苗有預防感染新冠肺炎的效果。可以確認接種疫苗的人比不接種的人發生新冠症狀的人要低(根據報告,預防發症的比率達到95%)


新冠疫苗的安全性


接種之後,會有注射部分感到疼痛、疲勞、頭痛、肌肉、關節疼痛、發冷、下痢、發燒等副作用。這些副作用大多會在數日之內消失。


此外,也接獲接種後出現過敏性休克(急性過敏反應)的報告。就算出現過敏性休克症狀,接種疫苗會場或醫療機關,也會事先準備好醫療品來處理過敏性休克的問題。


未來的接種目標


預定接種期間是從2021年2月17日開始到2022年2月末為止(約一年)。現在是朝醫療從事者與高齡者優先接種的方向前進。接下來預計會先讓慢性基礎性病症患者等人接種。其中高齡者的接種部分,是從4月12日開始在一部分的市區鄉鎮進行,五月以後會向全日本的市鎮村里推廣。現在日本政府現在傾全力以七月底為目標讓各地區的高齡者接種完兩次的疫苗。


Q11:請介紹關於新冠病毒的變異種類。


A11:一般來說病毒在反覆增殖流行中,會開始一點一點發生變異。就新冠病毒而言,也可以推測大約每隔兩週以一個左右的速度開始改變其鹽基構造。現在新的變異株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現,對這些新出現的變異株也必須加強警戒。


在日本,根據專家推測,比起過去可能更容易感染、更容易重症化的變異株*在西日本大約已經超過七成,幾乎將過去的病毒株都已經置換掉了。


日本的厚生勞動省正在分析新冠病毒的基因組、持續觀察其變異狀況。也會和世衛組織(WHO)與專家們交換資訊、藉著分析評價這些變異來強化日本的監視體制。


此外,確認變異病毒株事例時,會強化檢查與積極的疫學調查,來防止感染擴大。


對於個人的基本防止感染對策而言,就算是出現變異株,避免三密(密集、密接、密閉)或風險特別高的五種狀況、戴口罩、勤洗手等等方法,仍然同樣有效。也請全日本國民一起幫忙實施這些防止感染對策。


*根據專家研究,這個最先在英國檢測出來的變異株,實效再繁殖數的期待殖是過去病毒的1.32倍、診斷時出現肺炎以上的症狀風險是過去的1.4倍(40~64歲是1.66倍)

 

*其實日本厚生省的網站上也有一個非常詳細的消毒方法介紹,這就以後再看看需不需要介紹了。

 


*最後補充一下,雖然衛服部還沒做,但民間友人做了類似底下這張圖,概念與上敘述大致相同。建議衛福部最好是貼在官網的專頁上,對於醫療資源的運用才會更有效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