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裝完畢後,當然是要來試吹囉。不過試吹之前,還有兩件小事需要報告一下。
第一件事,拍照不容易拍得出來,只好直接用文字敘述。
這件事我原本沒注意到,是某重奏團的副團長在鑑賞這把樂器時發現的。
就是它的揚聲口(Bell)內部,是有現在非常流行的音色調節槽(Voicing Groove)的設計(拔罐牌的Bell這麼受歡迎,就是因為他們有這個神奇的凹槽),我想這是Ripa降A調音色比較美妙的秘密之一吧?
自己拍不出來,只好借用拔罐牌的宣傳照囉。(內部那一圈陰影正是Voicing Groove)
至於第二件事,說小不小、說大不大....
當然就是要在吹嘴上加墊片囉,可是吹嘴太小,標準的吹嘴墊貼上去超級大片,竟然還會卡住束圈。而這種樂器也不可能有專用的吹嘴墊,只好自己動手修整囉!
最後用剪刀修成這種狗啃的樣子,但我已經盡力了。(館長小學的時候,美勞的美術是很高分沒錯,但勞作的部分通常都是零分)
試吹使用的簧片,則是原廠一路裝在吹嘴上的那一片。雖然我覺得這個組合應該不OK,但看起來原廠就是拿這片來測試的,一定有其道理吧?(這張照片是在齒墊還沒修過的情況下拍的,隱約可以到齒墊比吹嘴還大的滑稽感)
結果吹下去的感覺竟然還不錯,很好吹!聲音稍微薄了一些,但不至於像玩具,音準也還可以。讓人有種不愧是Ripa的感覺。但按鍵系統上和L牌很不一樣,需要很多時間適應。
實際上對調音器的話,這把樂器整體的音準也都是偏高的---通通偏高30%左右。
不過我的試吹環境是沒有空調的(館長可能是台灣最後一個不靠空調就能度過夏天的怪咖,也許進了冷氣房會好一些?),我又是那種比較會咬簧片的人,所以更容易偏高也說不定。
但整體的音準趨勢多少有點類似L牌(這應該是這種高超音樂器的宿命吧?):喉音以下偏高,但不至於太離譜。過了喉音區後,中音的B、C也是偏高,但過了中音C後就是正常音準。到了兩點Do又是稍微偏高(一點Si到是因為很容易誤壓旁邊的按鍵,而會變低。但如果能正常按壓的話,音準是沒有問題的)。
到了最高音域,基本上到兩點Re的音準大概是還OK。但再上去就是急速變低,基本上跟L牌一樣也都是低半音,差別在於我自己吹L牌時,一點Si開始就低很多了。
繼續往上吹,如果不管音準的話,其實是可以吹到指法上的兩點升Sol,但音準都非常低,還是得要把指法通通換掉,但我覺得應該會比L牌好控制很多。至少它要用來吹三個八度的C大調音階,要比L牌好控制太多太多了。
接下來試吹半音階時,終於發現了底下這個問題:
就是左手無名指控制的降E/降B鍵實在太小巧可愛了,我幾乎是完全沒辦法用這個按鍵吹半音階 @@
(如果將手指完全立起來,勉強可以按到,但這要習慣好久....)
至於音準偏高的問題,只能靠吹嘴不要塞到底來解決,在這樣的狀態下,大約可以拉到比442音準高10%左右的程度(無空調狀態下)
但是它的高音還是不夠好吹(特別是兩點Fa,很難找到適合的簧片),我就想換稍微厚一點的簧片來補償。
首先拿出了降A調專用的四號簧片來試試看,結果是完全吹不動。由於V牌的降A調簧片只有#2、#3、#4的整數規格,並沒有#3.5這樣的東西,不得已只好拿降E調單簧管的#3.5號剪短來試試看。
我試了兩種降E調簧片:Steuer與Rico。前者的#3.5號偏厚,剪短了以後也是吹不動。後者剪短以後,也是有點厚,但已經到了我可以吹得動的程度了。
這是剪短後的降E調簧片,裝在降A調上稍微寬一下,但還是可以吹。
接下來我試著修了一下R牌#3.5修剪版來吹,雖然是比較吹得動了,但館長說過自己的勞作能力是零,雜音也還是很重,阻力也還太大,如果是簧片修剪高手的話,應該就會改的很好吧?
總之,以下就是我的試吹錄音,請大家參考看看。(很「魔音穿腦」,請慎入)
首先是使用V牌3號降A調簧片的版本
其次是使用R牌(或說是D牌)3.5號降E調簧片修剪版的版本(可以聽到兩點Fa能比較自然地吹出來了)
對了,吹完以後,要清除管內的水器時該怎麼辦?前面說過,其實有個不錯的做法...
換句話說,Smart Rod可以使用在從中音單簧管到降A調的各種樂器,是不是很好用?還不趕快去買一根?(葉佩雯模式發作)
最後,既然買了新的降A調,自然想要比較一下新舊降A調設計上的差異。
首先來看看樂器盒的大小差異
上面是L牌、下面是Ripa。前者比較細長、後者比較寬短
再來是先讓它們「兄弟」合照一下 :)
左邊是新來的小老弟Ripa,右邊是老大哥Leblanc,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得出來兩者的設計概念差異非常巨大,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樂器了 XD
換個角度再拍一招。從側邊上來看,兩者的構造也有很大的不同!
這是背面的比較,因為Ripa的整體按鍵比較偏上與密集,所以拇指支撐座的位置也相差很大。
這是側邊的比較。L牌具有#F-#G顫音鍵的方便設計,但Ripa沒有,這明顯是音孔距離比較近造成的結果---已經沒有其他空間裝設了。
這一點有點可惜。
Bell的設計也相差很多(L牌並沒有Voicing Groove,是說那個年代也沒發明這東西)
但就底部開口而言,則是Ripa比較大一點,對於音量來說,這點或許比較有利。
管徑的比較很不好拍,左邊是Ripa,右邊是L牌,但這樣的角度是看不出來管徑的差異的(汗),實際上肉眼來看是L牌的管徑比較小。
如果比較兩顆吹嘴的話,雖然同樣是V牌,但會發現有很大的不同。
左邊是Ripa用的吹嘴,右邊是L牌。
從下方的軟木部可以明顯看出是Ripa的管徑小很多,所以L牌用的吹嘴是無法套在Ripa的樂器上使用的,這讓我想交換比較兩顆吹嘴吹奏感的美夢破碎。
腔體上則是Ripa比較胖,L牌比較瘦。
很有可能Ripa使用的吹嘴是特別請V牌改良過的吧?
從底部看,更可看出兩者的差距。左邊L牌、右邊則是Ripa專用。有趣的是外徑是L牌比較大,但內徑卻是Ripa比較大,可見樂器本體的管徑也是Ripa比較大,這或許可以說明Ripa降A調的阻力比較小,明顯比L牌好吹的原因。
這兩顆吹嘴的Facing與Tip Opening(這很難拍,我就跳過了)也完全不一樣。
經過上述的種種比較,可以發現Ripa在降A調的設計是完全不同於L牌,顯然是花過苦心研究,才能導致現在音色與音準比較好的結果。這也證明了樂器製造業界整體是持續在進步呢。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