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森樂器這家店,雖然主要是販賣管樂器的專門音樂店,但從雜誌上的廣告上看起來更像是具有獨特性的豎笛專賣店,因為他在販賣許多德式豎笛或與德式豎笛相關的配件。來來往往日本十多年來,並不是第一次聽到這家店的名號,然而卻從來也沒去過。其實東京還有一家更正港的豎笛專賣店叫The Clarinet Shop——老闆是類似黃文嘉的豎笛維修專家,真的就全部只賣豎笛相關的配件產品(反而不賣樂器)。我自己也在去年七月有機會去過一次,但這家店離市中心稍遠,所以也就只去過那一次。這次藉著想要找竹片與吹嘴的名目,決定去一探究竟。
這家店位於新大久保車站附近,其實也不過就是沿著山手線方向在新宿的下一站(地址還算在新宿區內),但如果坐總武線從大久保站出來會更近。事實上,在新大久保和大久保車站之間,有不少樂器行,例如也是專賣管樂器的「DAC」、或是前面提過的「Kurosawa樂器」的分店、甚至連山野樂器都在這裡設了個音樂教室,可以算是除了御茶之水以外的另一個有名樂器街。不過,我還是第一次去,加上「十五號颱風」(日本不使用颱風的命名,只是照編號來稱呼)的影響,這一天已經是斜風細雨惱煞人,所以還是半找半問才走到石森樂器的店門口。
石森樂器的整體外觀
石森樂器大門口(旁邊另外有一個走下地下室聽音樂會用的門)
如照片所示,這是一棟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的建築。一樓就是主要就是展示木管樂器。二三樓我沒上去看,但看起來是維修中心。至於地下室有一個小型的演奏廳,可以用來辦小型的音樂會(該公司常常會邀請日本國內外的演奏家來此開音樂會與講習會,順便可以打打廣告)。而給一般顧客使用的廁所也在地下室,這個廁所還真是相當美輪美奐呢。
我走進去以後,是一個可愛的女店員與另外一個看起來三十多歲的男店員在顧店。我先不動聲色,只是看看店內賣些甚麼東西。基本上,一進門的左右邊的展示櫃,擺的是店家自己收藏的骨董樂器(例如:Albert系統的豎笛與很多我叫不出名字的古老Sax),另外還擺了一些比較冷門的豎笛CD,這些CD是連在Tower中都看不到到的錄音,可算是冷門中的冷門。我先拿了三張起來。一張是全部是豎笛與豎琴合作的曲子(在我的收藏中,這樣的組合僅有一張,這張是第二張);一張是使用古樂器組成的巴賽管三重奏,團員之一竟然是自創樂器品牌的Seggelke;再來是一位我完全沒聽過的豎笛家,曲目主要是巴哈,所以也決定買來聽聽。
在一樓的左側是櫃台。剛才說的可愛店員就站在這裡面。櫃台最前方擺的是各式豎笛吹嘴與竹片。如前所述,這裡賣了很多德式豎笛的相關配件,所以擺了很多我聽都沒聽過的德式豎笛吹嘴與德式豎笛用竹片。在這之中,我看到了上次介紹過的維也納愛樂首席歐騰薩瑪所使用的Nick Kückmeier吹嘴(參見克拉利諾提重奏團專訪),上面還真的印有「Play Easy」字樣,讓我有點啼笑皆非。另外,也看到了之前曾經介紹過,像相機鏡頭一樣是可調式的Barrel。由於這個東西實在是太特別了,很想一窺究竟的我,還是把店員給請了過來。這位看起來有頗專業的男店員(英文應該說得還可以,因為一分鐘前我聽他以英文回答電話,雖然我還是跟她說日文)立刻就開始解說起來:「請看,這個脖子上面的金屬調整環是有刻度的喔,它可以讓您知道現在調整了多少長度。例如轉到這裡是一釐米,再轉到這裡是二釐米,再來就是三釐米。可是我們不建議你轉超過三釐米喔,因為這樣可能會壞掉,請務必注意…。」
在這些吹嘴中,竟然還是擺了一個Masters CL4的吹嘴,這可是我此行的一大目標呢!然而,畢竟還沒有把店內的擺設全部掃過一遍,決定還是稍安勿躁,之後再一起提出試吹的需求。
再往裡面走,就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豎笛與薩克斯風了。是的,比起豎笛起來,這裡擺放的薩克斯風還更多,感覺起來這才是它們家的主力商品,這稍微有點讓我意外。而且這裡除了有賣二手樂器外,店內靠右側的展示櫃中,擺了很多二手的豎笛吹嘴,上面還寫過是誰吹過的呢,可惜這些吹嘴全部都是德式豎笛專用的…。至於豎笛本身來說,德式豎笛的Hammerschmidt、Wurlitzer不用說,Reform Boehm也擺了不少,包含Charles Neidich所使用的Seggelke。但最引起我注意的還是Rossi這個品牌出的Reform Boehm,本身是上下管連在一起的一體式設計,按鍵上看起來也有些特別的設計。由於Rossi本身也是豎笛演奏家,我想他所創立的品牌應該是不壞才對。這裡比較特別的是,除了定價以外,它也會順便把實際售價標出來。乍看之下,大約都是定價的七五折到八折左右。
逛到這裡,我決定要找店員來問問試吹的事了。此時剛好也只剩那個可愛的女店員在,我就問:
「請問你們的Masters吹嘴只有CL4嗎?沒有別的型號嗎?」
可愛的店員一本傳統的日本服務業精神:「啊,不好意思。其實我們只有這個型號,而且只剩這一個了。」
看在店員如此美麗大方的份上,好吧,就不追究了。我繼續問:「那,可以試吹嗎?」
店員繼續擺出親切地笑容:「沒問題。另外您自己有帶樂器嗎?」
我指著我的包包,表示樂器就在其中。
店員又說:「可是為了怕試吹的過程中刮傷,我們要在吹嘴的表面上先貼個薄膜,請先在那邊的試奏室稍待一下,我們馬上給您送過去…」
我馬上接話:「不,我看你們那邊的櫃子裡擺了一把Rossi的樂器,可是沒有標價,請問大概多少錢?還有,也可以試吹嗎?」
這位小女生(估計不超過二十五歲)顯然也是練過的,立刻回答:「御客樣,這是Reform Boehm喔,如果您要是德式樂器的話,旁邊有Wurlitzer的樂器(那把Wurlitzer大約是入門級,而且為了配合他們店裡創業六十週年的活動,竟然下殺到「只要」4x萬日圓~)。」
店員:「喔,那我知道了。我先去調查一下價錢,然後請我們的工作人員先把樂器調整一下,再一起送進試奏室中給您測試。」(這裡所有的豎笛,都是先包在塑膠袋中,應該是怕濕氣問題。所以要試奏前得先把這層塑膠袋拆掉,在給躲在工作室裡面的師傅調整)
於是,我就在可愛店員的引導下進入包廂…不,是試奏室。在這裡,一面把樂器裝起來熱熱嘴,一面等待吹嘴與樂器送進來。試奏室本身不大,可能還不到一坪。不過裡面有各式各樣的腳架,與一台很大的調音器,感覺相當貼心。美中不足的是,調音器沒電,也沒有專用的麥克風;但我自己有帶調音器,這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過了一會兒,CL4的吹嘴被放在盤中,好像上菜一樣由店員端了進來。於是我立刻裝上試吹。這個吹嘴的音色一如Paul Meyer的示範,聲音相當平均,而且感覺比較集中。但最令我驚訝的是,音準非常之好。由於我的樂器偏高,這一天一開始用我自己吹嘴調音時,大約是444Hz的音準。換上CL4後,中央Do的音準比剛才調過的音準約低10%左右。之前,我用自己吹嘴調音時,低音的Do偏高、兩點Do偏低。但使用這個吹嘴時,三個Do的音高幾乎都是偏低10%!也就是說,整體的音準也是平均的,這點實在令人驚訝。而且,一如之前試吹5RV的狀況一樣,雖然搭配的竹片有稍薄之感,但三點Do還是可以擠得上去。而且,除了Masters原本付的M/O束圈外,我故意換上HB的皮束圈,驗證看看使用其他束圈的效果。結論是,除了聲音比較悶(跟「暗」不太一樣),使用上並沒有甚麼特別的問題。除了最低的Mi和Fa的聲音比較收斂外,這些特徵都讓我很滿意,當場下定決心買下。
在我吹嘴試的差不多了後,Rossi的樂器也被送了進來。但店員卻換了另外一位身穿超短熱褲、也相當可愛的女生,一瞬之間讓我懷疑自己是不是走到六本木的夜店去了說。☺
店員進來之後,先拿出找到的價目表,跟我說:「御客樣,這把樂器要五十九萬多日幣,原價其實是七十幾萬…。另外,樂器已經調整好了,就請您慢慢試吹吧。」
我把樂器裝起,先使用我原本的B40吹嘴,試吹第一聲,心中便喊不妙——竹片好像太薄了。聲音既不如想像中的集中,音色也很不好聽。但總之,先試試看音準吧,畢竟這把樂器在展示櫃旁的說明文字上寫著它在音準問題上有很多改良。不過,我打開調音器重新對過音準後,才發現中央Do的音準已經超過調音器可測試的上限445Hz。
此時,我開始安慰自己:江湖上傳言德式豎笛的音準整體會比法式豎笛高,所以這應該還好。但往下吹低音的Do時,偏低。再往下吹最低的Mi時,共鳴的感覺的確和以前吹過正統的德式豎笛一樣,但音準一樣偏低30%。再試喉音區,Sol到降Si間的每一個音又都偏到到50%以上,而且使用輔助指法也降不下來。這…還是試試兩點Do吧。對不起,偏低20%!繼續往上測試,Mi以上的高音都偏低的很嚴重,連全按指法的Fa都上不去。
難道這就是所謂的音準改善嗎?我只能解釋可能是搭配的竹片與吹嘴有問題。於是再換上準備買下的CL4,看看有無改善。這時,意外發現CL4的音準的確比較低。因為原本超過445Hz音準的這把樂器,換上CL4後,可以吹出444Hz。至於為何在我的樂器上差距沒有這麼明顯?這就超過我能解釋的範圍了。只是,換上CL4後,整體的音準差異雖略有改善,但不好的趨勢是一樣的。
除此以外,Rossi喉音區的聲音雖然不能說糟,但比起我現有的樂器要差(要知道這兩者價格上的差異是四、五倍)。而我一向喜歡是的一點降A替換指法,在這把樂器上也完全吹不出來。另一個我也愛試的一點Si—兩點升Do的Trill,在這把樂器上也是其差無比。最讓我生氣的是左手無名指控制的降B鍵的按鍵位置非常奇怪,非常容易和左手中指卡住。整體來說,給我一種類似使用Giglotti P吹嘴的感覺——非常難控制。我想,如果不是竹片的問題的話,那麼這把樂器真的很糟糕——雖然我個人判斷的傾向是後者。
Rossi降B調豎笛背部照片(攝於石森樂器的室奏室),可以看到泛音鍵的形狀很不一樣。這個設計的理由我不懂,但實際吹起來的感覺也是很難按。
Rossi降B調豎笛。可以看到按鍵的結構有點類似德式豎笛。
我擁有的RC降B調和Rossi降B調放在一起的Two Shot。照片中看起來似乎Rossi比較短。事實上那是腳架高度不同造成的錯覺。
PS:關於可愛店員的部分,其實在日本的免費管樂雜誌「Poco a Poco」上也有介紹。但圖片比較小,翻拍不易,改天找到掃描器後再試試看能不能上傳吧。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