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2日 星期日

大師的啟示

老實說,今天原本是打算來介紹一下前一陣子的琵琶湖音樂廳的諸神的黃昏的。不過正在準備開始抄寫時,突然發現了一篇更有趣的文字,就決定改弦易轍了(也太隨興)。

那麼今天要介紹的甚麼有趣文章哩?

這是幾年前因為講習會認識的資深維修大師袴田先生的傑作。自從那次講習會之後,我就和袴田老師城為了臉友,三不五時看到他介紹許許多多有趣的維修故事。今天呢,剛好就是看到他的大作,先原文照貼一下(節錄):



「我的朋友中,有巴賽管的那位與有中音單簧管的那位,都說他們有木製的脖子(調音管),因為木製的脖子會比金屬的脖子音色要圓潤的多。的確,雖然這樣的脖子雖然不會很尖銳,但卻會覺得音準有點不太好。為何會這樣?因為如果脖子的接合部是用金屬做的話,即便壁厚比較薄,也不會有耐久性的問題;但木製的脖子如果接合部肉厚不足的話,組合時就有可能會折裂...我想樂器製造商也是這麼想的才對。如果想增加木製脖子的肉厚的話,就得犧牲一下內徑來確保肉厚(內徑變窄),這樣就會讓音準變差(就我看到的木製脖子而言)。這個討論雖然可能有點太宅(冷僻),但我就開始思考看看,怎樣不用木頭材質來做脖子也能有木製的音色?所以我就試著在金屬脖子上綁上細線了。這其實是我一年以前就想到了,但其實好像在那之前也有人想過這個方法了....」

哈哈,看到這裡,是不是有一種申請專利時,發現已經有「前藝(Prior Art)」存在的遺憾感?(笑)

不過,不管怎樣,反正既然是好(至少很有創意)方法,就可以來試試。而且袴田大師也附上了實際的試作圖片:


(是不是很像德式單簧管綁簧片的樣子?!就連線看起來都是同一種啊)

總之,我就留言給大師說我想試試,大師就給了建議了:

我建議你多試幾種線材。我在試細線之前也試過皮材,然後在其上又用細線綁起來。總之請試試看。

===

於是,我就馬上試了。週末的晚上當然不可能想試甚麼材料就試甚麼,只能盡量以家中現有的材料來玩玩看。首先我找到的是以下的這個細布條:


說來不誇張,即便是這樣從家中裁縫機中隨便挖出來的東西,就有效果。聲音真的變的比較「包」,各音之間的連接度也變得比較好。

順帶一提,今天的測試設備是B牌「專業」中音單簧管、吹嘴是V牌B44、簧片是L牌中音薩克管簧片#3.5、束圈是V牌傳統金屬版。

不過,既然大師建議多試幾種材質,我就又找了以下這個東西出來:


對,事實上這就是小有名氣的「巴噗」牌束圈,同樣是束線,乾脆綁起來試試看(笑)

不過,因為設計的關係,很難完全把這種束圈緊緊綁在調音管上,效果似乎就不明顯...

接下來我又找到了以下這個:


對!鬆緊帶!!!

這個感覺還不錯,但是線長不太夠,沒法把調音管全部包住。即便如此,這樣就有效果了。

最後,想起了以前麥可大叔在影片中介紹過用鞋帶來當束圈也很不錯,於是我就去拆了球鞋上的鞋帶....

雖然有點腳臭味(笑),但是不是粉漂亮?

更重要的是,就像插上漆成紅色的角就能讓薩克提升三倍速一樣,用紅色鞋帶的效果也真的是最好。只不過,效果很重要,鞋子還是要穿的,測試完只能在把鞋帶歸位,有機會單獨買一條鞋帶再來更換好了。

結論:

1.在中音單簧管的脖子上綁上軟性材質,的確有讓聲音變柔的效果,而且音量也沒有明顯的變小(是說中音單簧管本來也不是大聲的樂器,所以差異不容易察覺?)

2.鞋帶才是王道 :-)

3.趕快去買一條紅色新鞋帶~

後續發展:

如果各位看官懂得舉一反三的話,應該很容易聯想到是不是也可以在低音單簧管的脖子上使用這一招?

好滴,如果您想得到的話,大師的朋友當然也想得到,大師自己好像也早就料到,大師接著留言開示:

雖然沒有實際試過,但我猜C社(譯註:就是台灣俗稱的自助餐牌,日本習慣以Crampon來稱呼)可能是影響不大(大師沒有解釋,應該是長年工作培養出來的直覺),但Y社或S社應該會有變化(大師本來就是Y社員工,所以很熟知Y社樂器),請務必試試看。包覆時不要管調整音準的結合部,直接全部包起來,或者是把脖子的上部與下部分開來分別包覆,看看差別。

*此外也有人來問次中音薩克斯風行不行?當然也是要試了才知道,這也只能靜待同好的測試報告囉。

*因為時間太晚了,我也沒時間試試看低音單簧管如果這樣完會變得怎麼樣,這就留待以後買到鞋帶以後再說吧?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