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0日 星期三

開箱文(71)-1


新曆年剛過沒多久、舊曆年還沒到,又要來開箱了。這絕對是2019年的第一篇開箱文。

不過實際上,這東西是去年年末下單的。至於購買的緣由,稍後再談,先直接請大家來看開箱照。


東西是1月3日到的,乍看之下包裝得很不錯


賣家來自保加利亞(但不知道為何網址的縮寫是.com.tr?),字寫得很漂亮


用小刀打開箱子後,首先看到的是用來充當緩衝材的中歐報紙


翻開報紙之後,則是一個像是背包的東西,就是今天開箱的主角....


說它像背包其實不過分,它也真的是個背包,有兩個背帶


但如果真的要背的話,得先把背帶上面一層用魔鬼氈固定的布撕開才行。


當然館長不會大費周章地上海灣去買一個背包,這個「背包」裡面當然是有東西的。

這些東西通通都用著白布包著,稍稍讓人覺得有點不吉利(笑)

白布包的,當然是樂器,正確來說,就是單簧管。眼睛利一點的話,應該看的出來其中一塊布包的是單簧管的調音管吧?XD

至於是甚麼單簧管,且先賣個關子,請大家繼續看下去。

話又說回來,這種設計成背包形式的樂器盒,還滿讓人有好感的。

不過這種用白布包著樂器的風格不覺得似曾相似嗎?---沒錯,在館長購買的上一把新樂器開箱時,也可以看到類似的場景。不信?請看這一篇。其中夾鏈袋中裝的白色通布(但其實根本不能通)根本就是一模一樣。

這種風格,普遍出現在對岸的生產的樂器中出現,不知道是啥理由,我覺得不是很有必要。



另外,潤滑油也是一模一樣的形式。另外,這把樂器有兩個調音管,所以我就先打開了一個來瞧瞧。


將白布全部拿掉後,成為「圖窮匕見」狀態,就可以看到這把單簧管的全貌了。

另外,跟其他對岸產的樂器一樣,都會附上一個吹嘴、吹嘴蓋、束圈、一片簧片。吹嘴本身是個「奧炮」,沒有甚麼價值。簧片當然也是。唯有束圈還可以,連同吹嘴蓋,算是獲得兩個小配件。

重點來了,大家看的出來這是甚麼單簧管嗎?

如果沒有任何比較的話,的確是很難看出來這是甚麼單簧管。這裡就不再賣關子了。這把樂器是G調單簧管

如果大家參加過館長主講/寫過的單簧管珍奇圖鑑的話,就會知道G調單簧管是流行於土耳其一代、通常按鍵系統是阿爾伯特式的民俗樂器。而今天開箱的主角,卻不是阿爾伯特式系統,而是有點像法式(貝姆式系統)的改良貝姆式。這點非常有趣,因為非常稀奇。這也是我也想買這把樂器的原因。

原本很久很久以前,也曾在電子海灣看過一次貝姆式的G調,是某個替自助餐牌代工的的德國廠牌生產的樂器。當時覺得標價太高,想等它多流標幾次降過價後再出手。它雖然也流標過一次,但第二輪還沒降價,就被人標走了。

這次又看到類似的產品,價格大約又是上次的一半左右,所以就讓我想出手了。唯一覺得奇怪的,就是賣家的資訊上看不出來這把G調是甚麼廠牌,也不清楚到底是全新的還是二手的。

於是我也等了這把樂器流標一輪後(冷門樂器真的容易流標),發了訊息問了賣家。結果賣家說:這樂器是全新未使用過的,因為是大陸製造的,所以也沒有任何品牌。

掌握住天時、地利、人和之後,我就開始殺價了。經過兩次的議價,總算用一個還算不錯的價錢買下,而成為了本館第三把全新的樂器。

然後經過兩週的漂洋過海,這把G調終於來到了台灣。

(待續)

===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